活动预约 | 《我的祖国》·深圳美术馆×深圳交响乐团大型交响音乐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我的祖国》·深圳美术馆×深圳交响乐团
大型交响音乐会
光荣与梦想
雪域抒怀
春到边寨
丝路音画(巴扬与乐队)
我的祖国
林大叶,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特邀指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深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以及上海市级创新团队“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骨干成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及上海青年联合会委员,并荣获2020年和2022年贺绿汀艺术成果奖、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表演艺术家、2012年第六届乔治·索尔第国际指挥大赛冠军等殊荣。在2023年,他更是被授予深圳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
林大叶出生于1980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教育家徐新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张国勇教授,以及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教授,获德国最高演奏家文凭。2009年起,他担任杭州爱乐乐团驻团指挥。2010年至2015年,任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期间多次参与国内外巡演。2012年,林大叶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第六届乔治·索尔第爵士国际指挥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同年他还荣获了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突出贡献奖”。
2015年9月,林大叶返回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现任作曲指挥系教授。
2016年5月,他正式担任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此后,每年均率深圳交响乐团开展国内外交流演出,访问过德国、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纳音乐节、罗马尼亚国际广播音乐节、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音乐节、梅拉诺音乐节、多尼采蒂音乐节、卡斯泰洛城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林大叶还频繁受邀指挥国内外知名乐团,广受好评。2024年3月,他率领深圳交响乐团赴英国巡演,获得了乐评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成绩斐然。
201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徐达维教授。
曾荣获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中国赛区公开组第一名;第71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青年室内乐组第一名;第6届哈尔滨之夏手风琴国际大赛音乐学院附中组第二名;深圳国际手风琴大赛少年组金奖;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第34届优秀中学生君远奖一等奖等;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项目。
2021年5月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弦乐四重奏,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作曲家刘灏教授的委约作品《世纪·风行》,并相继与国家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等合作。
2022年8月在北京中山音乐堂2023中山音乐堂参加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花样年华——浪漫巴扬之夜音乐会”。
2023年7月、8月、9月、11月相继在青岛博兰斯勒大剧院、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和浙江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厅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
2024年2月与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合作演出《岁月交响·和平里》;5月,与中国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合作演出;8月,于中山公园音乐堂、山东省大剧院举行个人音乐会。
深圳交响乐团(深交)成立于1982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追求一流,服务大众,演出、创作双轮驱动”是深圳交响乐团艺术建设的坚定理念。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追求,成为国内外业界的一支劲旅,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优秀职业交响乐团之一。乐团现任音乐总监是著名指挥家林大叶。
自1987年起,深交每年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及港澳台地区,出访美、欧、亚、非四大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捷克、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新加坡、印尼、韩国、泰国、印度、罗马尼亚、南非等国家成功演出,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1994年以来,深交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国际知名音乐节及活动,包括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演出、中国国际合唱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音乐节、意大利米特费斯特音乐节、拉维罗瓦格纳音乐节、卡塞塔慈善音乐节、西西里岛贝利尼音乐节,法国第纳尔音乐节、罗马尼亚国际广播音乐节等,屡获成功。
深交非常重视民族交响乐的创作和推广,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委约创作的《新时代交响序曲》《英雄颂》《我的祖国》《人文颂》《神州和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以及联合委约作品《灯塔》《千里江山》等受到了业界专家、听众和媒体多方好评。
深交将不断攀登交响乐艺术高峰,弘扬华夏文明,传播时代先进文化,为深圳以及大湾区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作曲家,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意大利BERBEN国际音乐出版社签约作曲家,芬兰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评委会主席。
1992年生于北京,2004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保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及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获全国宝钢教育奖特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及全部中央音乐学院奖学金,并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8年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首位签约作曲家。2019年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入职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
作为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当代作曲家,他的作品频繁上演欧、亚、美、澳、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知名歌剧院、艺术节、音乐节及学术活动中上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多元文化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法国巴黎卢浮宫大教堂、英国爱丁堡国际音乐节、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德国拜罗伊特青年艺术节、萨尔布吕肯国际音乐节、法国五月艺术节、巴黎当代音乐节、里昂音乐节、美国芝加哥音乐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国际艺术节、加拿大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意大利瓦尔第多恩国际音乐节、葡萄牙里斯本广场音乐节、Folefest音乐节、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节、埃及国际音乐节、亚洲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欧洲时报称其“作品中诠释出的中国式音乐风格,把听众带入充满浪漫色彩的中国意境”。
他创作的大型原创交响套曲、民族交响史诗多次获选中国文化旅游部“时代交响”“百年百部”精品艺术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及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他创作的交响乐等各类体裁作品摘得数十项国际国内作曲比赛大奖,其中包括:第8届美国西雅图交响乐团国际作曲比赛年度唯一大奖;第12届塞尔维亚国际作曲比赛交响乐组桂冠大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文华奖”;代表作品《楚颂》入选“中国经典协奏曲珍藏系列”“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当代优秀音乐家系列”“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最佳器乐演奏专辑奖及第二届中国唱工委CMIC Music Awards最佳民族/民间音乐专辑奖;第33届台湾金曲奖传统艺术类最佳传统音乐专辑奖。
他应邀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并任客座教授。他的作品乐谱及唱片曾由意大利BERBEN国际音乐出版社、Naxos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发行,并成为美国、意大利、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台湾等海内外重要艺术赛事的指定参赛曲目。作品唱片曾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礼物赠与各国元首。多次担任国际国内作曲比赛评委及国家级文艺活动艺术策划、主创作曲。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响应伟大时代的召唤,为牢记党中央嘱托,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和支持下,精心组织创作了交响乐《新时代交响序曲》,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用交响乐语言讲好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的精神伟力。
《新时代交响序曲》由7首乐曲组成,分别由当今中国作曲界老中青7位知名作曲家创作。其中的《新时代交响序曲——奋进》由中国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李博禅创作。该作品旨在表达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与向往,在今朝,全国各民族人民万众一心,让理想逐步成为现实。作品以热情欢腾的主题,高歌着时代赋予人民的美好生活。以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激情的音乐情绪,描绘出未来和睦团结、万象更新的灿烂前景。
张千一,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创作中心名誉主任等。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附中);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陈钢、桑桐、施咏康等教授;2007年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杨立青教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交响音画《北方森林》登上中国乐坛以来,在器乐、影视、舞台、声乐等创作领域均成就斐然,拥有大量在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奖、“金钟奖”作品金奖、“荷花奖”舞剧比赛音乐金奖、“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奖、“金鸡奖”最佳音乐奖、“飞天奖”优秀音乐奖、“金鹰奖”最佳音乐奖、“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各项大奖。近年来多部大型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时代交响”“百年百部”等国家重点扶持推广项目。还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军“德艺双馨名师名家”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包括:交响音画《北方森林》、交响组曲《云南随想》(I)(II)、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大提琴协奏曲》《A调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民族管弦交响曲《大河之北》等;歌剧《兰花花》《太阳雪》《青春之歌》等;舞剧《大梦敦煌》《野斑马》《霸王别姬》等;说唱剧《解放》、乐舞诗《大唐赋》、舞蹈《千手观音》等;影视《红色恋人》《哦,香雪》《益西卓玛》《我的长征》《天路》《红十字方队》《大染坊》《成吉思汗》等;歌曲《青藏高原》《嫂子颂》《走进西藏》《传说》《在那东山顶上》《相逢是首歌》《一个都不能少》等。2002年以来多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还先后参加了香港“中国第一届当代作曲家作品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英国“现代中国作品音乐节”、汉城(首尔)音乐节、香港世界大学生夏令营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杭州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节、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八分钟”(舞蹈《千手观音》)、2005年名古屋世博会(舞剧《霸王别姬》)、2015年米兰世博会(舞剧《马可·波罗》)等国际音乐节及国际性演出活动。
2016-2017年担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9卷)主编;2018年出版学术专著《碰撞、对话与交融——就尹一桑第二交响乐论其后期创作思维的主要特征》;2015-202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结集出版16部管弦乐、室内乐、歌剧、舞剧等作品总谱;2022年7月出版首部文集《散落的记忆》。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策划,深圳交响乐团委约国内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原创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讴歌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部鸿篇巨作。全曲主题鲜明、气势磅礴、浪漫温馨、色彩斑斓。在以交响乐队为演奏主体的同时,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经典歌曲旋律,像一首首流动的诗,一幅幅壮美的画。
《我的祖国》入选文旅部2018-2019年度“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20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获得广东省文旅厅第14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光荣与梦想。庄严的号角奏响神圣的“光荣”主题:我们从五千年的黄土中走来,披着一身尘埃;我们从七十年的岁月中走来,光荣与梦想同在。乐章开始与结尾的动机式主题以铜管音色为核心,满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并与深情温馨、激情宽广的弦乐歌唱性“梦想”主题交相呼应。
雪域抒怀。放眼一望无垠的皑皑雪域,巍峨连绵的青藏高原,那悠扬自在的日喀则民歌《在那草地上》和圣洁深情的藏北阿里日土酒歌,穿越雪山,透过阳光,溢洒酥油飘香。
春到边寨。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该乐章把贵州黔东南苗族和云南西盟佤族原生态音乐作为音响和节奏动态的基本素材,展现了祖国西南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充满活力、酣畅豪放的生命状态。
丝路音画 (巴扬与乐队)。绵延起伏的天山南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有瑰丽无限的自然风光,也有异采纷呈的民族歌舞,更是连接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在这个乐章里,作曲家通过巴扬迷人的歌唱性旋律,7/8独特而又丰富的复合节拍律动,把北疆伊犁哈萨克族的浪漫和南疆喀什塔吉克族的豪放,通过慢与快、静与动、歌与舞的对比充分展示出来,让浩瀚丝路呈现出天人合一的音画交融。
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作为整部作品的点题乐章,作曲家把电影《上甘岭》那首经典歌曲“我的祖国”作为主题音乐材料,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将情感内涵外延、加浓、放大,并适时融入国歌动机,用交响化思维把对祖国的挚爱推向高潮。
温馨提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观众体验,深圳美术馆(新馆)自2024年7月23日起免预约入馆,采用现场扫码的方式。但因活动空间受限,参加美术馆举办的主题活动仍需提前预约。如无法按时参加活动,预约人须在活动开始前在本系统申请取消预约,逾期将无法取消预约,系统将自动默认为失约1次,累计失约3次,场馆半年内将不再接受该用户的活动预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