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万一展览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

Lunar Maria

参展艺术家(按对应月海的首字母顺序排列)

Artists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corresponding Lunar Maria’s initials)

谭永勍 Tan Yongqing

覃小诗 Qin Xiaoshi

林岚 Jaffa Lam

郑毅 Zheng Yi

翟永明 Zhai Yongming

诺伯特·施万特科夫斯基 Norbert Schwontkowski

陈秀慧 Chen Hsiu-hui

彭立彪 Peng Libiao

周蒙 Zhou Meng

卜镝 Bu Di

马宏法 Ma Hongfa

程新皓 Cheng Xinhao

林奥劼 Lin Aojie

谢帆 Xie Fan

罗伯特·博西西奥 Robert Bosisio

奥拓·伯尔 Otto Boll

洪通 Hung Tung

梁硕 Liang Shuo

胡勤武 Hu Qinwu

八木良太 Lyota Yagi

王璇 Wang Xuan

石至莹 Shi Zhiying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Easternization Movement Development Commission (EMDC)
展期 Duration
07/26/2024-10/10/2024

地址 Venue

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层202

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节选

Excerpt


(To Soothe A Frightened Girl/覃小诗 Untitled 2010)

《再试一次》



我们如何进入这个故事呢?

从火。从质地。从视角。

这里的火已经熄灭,质地是绵密的灰尘,而你是视角。


你背对着波光粼粼的湖往山上走 

你背对着低着头的羊群往山上走

你穿过木屋前烈日般刺目的花。

它们让你晕眩。

你推开门却看不见屋里隐约的松木味。

你也看不见音乐。


有一位留着银色长发的老人倒在地上 

身体压住一把有些年头的伞,

更多的伞接二连三地倾泻而下,

她却仿佛睡着了一般 此起彼伏的背部在打呼噜


你继续往前走

穿过那些旧报纸的边缘 它们可能把你的视线割伤

你不管不顾地往前走 

穿过木屋 深邃的群山便能舒展开来

因为你不再观看


因为你不再观看

房屋的四壁松开拉着的手,如鸟兽散

房屋里物品共谋十年,终于形成漩涡

它们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

它们像均匀吐出内脏的海葵

你闭上眼睛 但你看见在漩涡中心的老人 

此时 她站了起来 

你看见许多欢呼和掌声 

老人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深深鞠了一躬


是的 老人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从山上往湖边走去




活动现场
Event photos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对谈

Talk


(文本经双方校核后有所删减)
胡霁文:万一空间联合创始人(后简称ian)
覃小诗:参展艺术家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ian:其实这篇文章跟覃小诗散落在展厅里面的物件共同构成了作品(《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这是一个很别致的创作角度。而且据我所知艺术家最近在上写作课。我一直觉得覃小诗是一个比较重文本的艺术家。无论是自己作品的介绍还是自述的部分,写作是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里的。所以这次这篇小说写起来顺利吗?
覃小诗:还算顺利。我一直有捡东西,藏东西的习惯,近年来会把作品藏在自然中。这篇写作与之相似。这次作为故事里老奶奶囤积的物件,一些物件现场散落在展览四处,他们都有现实中的原型。而这些原型里的故事是和《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这个故事的剧情相互交叉的,就像织毛衣一样,彼此不分。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艺术家2023年在西尔斯的尼采纪念石下捡到的石英石,形状好像人类腕骨中的“月骨”。在故事里Lorna奶奶一直把它拿在手中。

ian:刚刚表演开头我有提到过,这些都是起源于艺术家2019年在古巴捡到的那个空电影盒,你们一会可以在展厅水泥柱子旁看到。整个故事其实大家听下来也能感觉到,是围绕着这个电影盒虚构产生的。

覃小诗:拿到这个电影盒子之后我查了资料。发现原来这个标签上面的公司ORWO是东德一个著名的生产35mm黑白胶片的公司,这家工厂的前身甚至生产了最早的彩色胶片。在贴在盒子上的古巴广播电视机构的标签上有一个电影的名字,写着《有一千个故事的朋友》,但是这个电影或者是纪录片直到今日还没找到。也许未来能找到吧。因为找不到,所以我自己创造了一个。而故事里的孙女Mila一直坚持这个“电影”叫《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其实有她对奶奶的情感。奶奶糊涂了,但奶奶这么叫,她也就顺着坚持了下去。

剧透一下,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设定,就是当你把所有物件都找到,你是可以联系画廊工作人员打开电影盒子的。打开它你会发现发现里面藏了一个耳朵的印子。

ian:可能有一些观众之前看过覃小诗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没有。艺术家她其实在几年前也“藏过一次东西”,那个项目叫《月挂竹竿尾》,是在艺术家生活的广州南沙那边,当时也是捡了很多作品然后藏在山里。

覃小诗:因为经常在山里水边捡东西,我觉得我也应该还点东西回去。《月挂竹竿尾》这个展览里的创作更多是基于本地的传说和海盗历史。尤其南沙的龙穴岛也是传说中红旗帮海盗藏宝之处之一。最终《月挂竹竿尾》的作品已经“撤展”了,用蝴蝶做的《蝶变》似乎被吃掉了;一直靠太阳能旋转,放在一块大石头和芦苇之间的扇子的电池被拆掉了。只剩下“听石成砚”。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挂竹竿尾》展览现场观众需要寻找的作品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挂竹竿尾》展览现场,冰中藏着写着指向另一件作品文字的银戒指,摄影,Yu Yaoyao

当是藏了一个耳朵印在砚台上的作品,为什么用这个是因为如果你把耳朵躺在一个亲密的人或者你自己身上很久,它会留下一个耳朵的痕迹。那如果我躺在一块石头上很久很久,一千年一万年,是不是也会留下一个石头的耳痕?我在那里就听了许多关于自然的故事。然后我也想到假如我拿了这些故事或捡了这些瓷片,那我就要跟它进行一个交换。你拿走了就要还回去,所以我就做了一个上面有耳痕的砚台,重新藏在了山里。因为砚台是书写故事的起点,我也把这个起点还了回去。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艺术家在耳痕砚台上磨墨,墨散于水中。摄影:Yu Yaoyao

ian:为什么会对这样的一个形式(藏东西)很在意呢?因为这样的形式好像持续了至少五年?

覃小诗:快有五年了。这个形式是因为一方面我对与自然的以物换物感兴趣。另一方面对保存数码时代人类的记忆感兴趣。

ian:我们这个展览主题叫“月海”,月海其实是月亮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片深色区域。但它实际上是没有水的,只是月球上比较低洼的平原。当时邀请覃小诗来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对应的是南海,她那个时候实际上是在考虑其他的作品。然后她自己在调研时查到一直以来登月的宇航员都会在月球上留下一些东西,随即才有了这样一组作品。其实我自己在看的时候会觉得有个神奇之处,即从展览开头邀请艺术家,到艺术家给我作品,再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个作品在不断地扩大,好像自己在不断地生长。一开始只是七件不同的物品,包括到后来有了你的这篇小说。这是展览一开始就想到的吗?还是有了这组物品后才开始想要写作?

覃小诗:是2019年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写。当时是想写电影剧本,想要填充这个电影盒子。因为我实在是找不到这个空电影盒标签上的纪录片或电影了,我就想自己拍一下。也许是剪辑一些已有的黑白35mm胶片拍摄的片子再创造。这次算是“文字重拍”。

ian:那就是有了这篇小说,包括有不同的物料去帮助观众去理解作品,再到有今天这个表演性讲座。所以这个讲座和文本它们是一种互相补充和支持的状态。

覃小诗:我希望是这样的。但也想要试试,我想听下就是那些文字在空间里面占有地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主要是想试试让这个文本溢出屏幕之后,我去读它的时候,会觉得我对它产生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那种.......就是除了写之外的新的感受。就好像它已经独立成立了。所以我还挺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做这样的尝试。

ian:你觉得这作品之后还会再生长吗,在这次活动之后。

覃小诗:希望吧,我也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再生长。我们今天的表演其实是删节的,在我们万一空间的公众号上可以找到全文。如果你在现场看到一些作品不理解的话,那个全文是可以帮助你,带你进入的。又或者你读了全文之后,你对展览有了新的看法,然后再在空间里把它们找出来。这些物品为什么散落在空间里其他人的作品之间,是因为这有点像现实中目前散落在月球上的物品,其实挺有意思的。(月球上)有的是大件的比如飞行器,有些是意想不到的人类宇航员的粪便。然后小件的包括家庭照片,还有人做了一个小小的美术馆放在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雕塑,是用来纪念那些去世的宇航员的。五花八门的全部都散落在月球上,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尽管我们离它那么远,出现超级月亮的时候我们也看不到它。可是它反射的光还是会来到我们身边。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宇航员Charles Dick在月球留下的家庭合照

ian:感谢艺术家。这活动虽然比较短暂,但也是一个尝试。大家听完后便知道了这个场地里面有七件物品,正如你刚提到的,大家可以尝试去找找看。在我们公众号也有完整的文本,在后台回复“朋友”的话也能获取这七件物品以及相关的“虚构”介绍。


原文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艺术家这次选择的两个作品,一件是《说得容易做/坐得难》,它与痕迹有关。另一件是《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是一个关于囤积*与失去的故事。故事里的物品被藏在万一空间的展览现场。请根据原文链接「月海」覃小诗-南海: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里的短篇小说,整合信息,在现场仔细调查,抽丝剥茧,拼凑出一位老奶奶波折的一生。

关注万一空间公众号,在后台回复“朋友”,即可得到解谜答案。



作品图片
Images of the artwork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覃小诗

2024 

尺寸可变

ORWO35mm黑白电影胶片盒,石英石,玻璃,American Optical眼镜,古巴电视广播机构表单,超轻粘土,转台,《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小说,《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参考手册,《检查表》,音频

?覃小诗 Qin Xiaoshi & 万一空间 W.ONESPACE

等待下一个舞伴的加入



参展艺术家(按对应月海的首字母顺序排列): 

Artists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corresponding Lunar Maria’s initials):


谭永勍(Tan Yongqing)

1990年出生于中国河北,2014年获得清华美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纯艺学士学位,2016年获得清华美院硕士学位。他曾于2016-2021年间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现工作生活于石家庄。谭永勍的绘画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普遍性与层次感的探讨,画中的人物往往以模糊失真的面貌示人,在简洁干净但昏暗模糊的画面之中,带有丝丝阴郁、虚无及疏离感,而核心则是艺术家对于生命意识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谭永勍会用大量时间去反复推敲作品中看似末节的部分,直到找到一种接近理想化的微妙感觉为止。在越来越多人渴望探索创新的时代,谭永勍反而选择了约束和收敛,这种反向的坚定,在九零后艺术家中实为罕见。


覃小诗(Qin Xiaoshi)

1989年?于?州,现?作与?活于?州。2015年于哥伦?亚?学取得视觉艺术硕?学位并获纽约莲花基?会奖。近年来艺术家在?然?景间狩猎物件,野史,传说,图像。她把这些亦幻亦真的所得?实验性材料与媒介再次呈现,部分重新藏于?景之中,完成与?景的以物换物。这些故事主要关于珠江出海?的本地传说,历史,华南海盗以及他们的藏宝处。

艺术家过去关注的题材包括关于通过辩论预测未来,声?武器,以及末?准备者。2014年开始,她邀请专业获奖?中辩?在纽约皇后美术馆,纽约犹太美术馆等辩“2020年当代艺术是否会存在”(2014)“AI是否能成为艺术家”(2016)等议题。她的作品曾在德国Wolfsburg美术馆,德国Savvy Contemporary,德国basis e.V., 亚洲协会?港中?,泰康空间,Para Site艺术空间,?征计划,温哥华221a,UCCA沙丘美术馆等机构展出。


林岚(Jaffa Lam)

1973年生于福建福鼎,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士学位、艺术硕士学位和教育学研究生学位。她擅长创作大型、场域特定和混合媒体作品,经常使用回收材料,如板条箱木、旧家具和雨伞布料。自 1999年以来,她在“微观经济”和其他公共/社区项目中,将文物与时事联系起来,通过非叙事性和对话性的装置表现普通大众的经历与生活。

林岚在过去多年来受邀参与超过50个本地与国际展览,以及不同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她不仅是香港雕塑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她亦是该学会2017至2020年度的主席。2015及2018年,她分别受邀参与台湾的艺术活动「香港周」及法国里昂的里昂灯光节。2017年,林氏获选为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计划」的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杰出人士。林岚的作品被多间美术馆收藏,包括香港艺术馆、香港M+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K11艺术基金会;上海中华艺术宫;剑桥大学Murray Edwards女性艺术收藏(全欧洲最大的女性艺术收藏)等等。


郑毅(Zheng Yi)

1980年出?于天津,?前?活、?作于北京。2003年毕业于天津?艺美术学院国画系。 

?2010年以来,郑毅?直创作关于“盒?”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关乎个?记忆、集体记忆并形成了其内在的体系。他曾经受到超现实主义、集合主义以及极简主义的影响,并试图将物的精神性和?类?命体验结合在?起,这是中国美学中的禅意特征。如今他更加关注作品的现场性,以及如何在作品和公众之间形成对话和共振。 


翟永明(Zhai Yongming)

当代诗?及艺术家。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1984年其组诗《??》以独特奇诡的语?与惊世骇俗的?性?场震撼?坛。1998年于成都开设“?夜”酒吧?化沙?,策划举办了?系列?学、艺术及?间影像活动。出版有《??》《在?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等诗歌、散?集10多部。

2005年?选“中国魅?50?”,2010年?选“中国?佳?诗?”。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2011年获意?利Ceppo Pistoia国际?学奖。


诺伯特·施万特科夫斯基(Norbert Schwontkowski)

1949年出生于德国不来梅。他就读于不来梅设计学院,后来成为汉堡美术学院的绘画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施万特科夫斯基在欧洲的画廊和公共机构中定期展出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威廉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2013年)、柏林当代美术馆(2011年)和都柏林克林画廊(2010年)展出。他的作品曾入选2005年柏林双年展,并被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他于2013年在德国不来梅去世。 


陈秀慧(Chen Hsiu-hui)    

1972年生于台湾,艺术学博士,主要从事汉唐物质文化研究。199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中国美术史组,获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获博士学位。2000-2011年间,于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中心及艺术与科技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及法鼓大学筹备处艺术与文化学院等单位,从事台湾老照片数位博物馆、汉代简牍与石刻画象拓本资料库建置、佛教石窟田野图照数位典藏、文物数位创意应用等科研项目。2019-2022年,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讲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科技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彭立彪(Peng Libiao)     

1987年出生于江西,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深圳。彭立彪喜欢直接与材料对话,发觉它们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彭立彪通过历史与未来、农村与城市、虚幻与现实间的对抗在追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他价值观生成的重要因素,当价值判断在现实中跌宕起伏,上述一切界限都将变得模糊不清,并在模糊中走向对抗,从对抗走向消解。


周蒙(Zhou Meng)

1992年生于绍兴,现生活工作于英国伦敦。2016年获坎伯维尔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艺术学士学位,2018年获皇家艺术学院动态影像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周蒙将他的艺术创作的探索空间置放于“尘世外”,是对于人造光和被遵守线性秩序的当下城市的反思。艺术家通过非线性叙事的混沌空间,运用来自不同时空、地理、文明的碎片化的“物”的藏匿或显嵌,将人的代际和人的生存环境迭放更大的宇宙时间里,见证着人类共同体的兴衰和生命伤感,就如法国艺术评论家尼古拉·博里奥(Nicolas Bourriaud)所言:通过漂移不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叠加和演绎里,生成一种视觉上的“时间考古图像”。


卜镝 (Bu Di)

生于1970年,自由艺术家,自幼随父亲卜维勤学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卜镝并未接受以素描、色彩、速写、创作为体系的苏派学院教育的启蒙,而是受父亲影响,直接进入现代主义范畴,又得益于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鉴赏和吸纳,在两种土壤的培养下,卜镝开始艺术的萌芽。回归画作后,有一阶段繁复冗长,紧抓咬合,恨不得每一笔都是故事的满满画面感;到后来逐渐收拢,“为自然立法”——回归理性,图层简约后反而衍生出丰富的意蕴层次。


马宏法 (Ma Hongfa)

1984年出?于?东,毕业于?安美术学院,现?活?作于浙江杭州。在艺术家层层递进营造的个?创世神话系统中,体现了他意识形态的再现与叙述,对古代作品的研究与当代语境化的转译。?宏法的作品超越了时间,他使不同脉络圆融,并重新纳???当下的讨论语境。艺术家对艺术史与材料质感的充分把握,赋予其作品以独特的仪式空间与精神性。艺术家?量使?孔洞元素,孔洞为阴,镶嵌为阳,在抽象的视觉形态中寻找和谐状态。关于孔洞的处理?式,??与位置,与它现有的?些空间形体的变化,艺术家在寻找新的构成,以达到理想中的和解状态,寻找?个整体?场的平衡。?宏法认为和谐并不代表四平?稳,?是会有多种?式存在,有的是相互补充、相互平衡;有的是相互?盾、相互对抗。 


程新皓 (Cheng Xinhao)

1985年出生于云南。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 


林奥劼 (Lin Aojie)   

1986 年出?于?州,2010 年毕业于?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活于?州,?作于北京和上海。

林奥劼的作品涉及录像、摄影、绘画、?本等形式。其艺术实践取材于?身经验,艺术家以带有强烈即兴性和幽默意味的图像,敏锐?细腻地记录着?常活中的琐碎细节或刻意安排的?为事件,同时看似不带任何感情?彩的语调始终贯穿于叙事结构中,试图以旁敲侧击的?式对资本主义?产模式、艺术家?存困境以及艺术从业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进?质疑、嘲弄和批判。


谢帆 (Xie Fan)

1983年生于四川江油。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结束了一段时间在绢上的绘画创作而展开的对真实视网膜可感知的光与颜色进行研究后,谢帆开始试图回到绘画的原点,从材料开始,由物质入手去探寻时间的痕迹。谢帆试图以纯粹的绘画语言为对象,省思绘画与自然、历史的同频共振。这些陶板由艺术家自行使用泥土烧制,如同人造的岩石。而绘画的过程既是创造性的,却也对过往时间的追忆。


罗伯特·博西西奥(Robert Bosisio)

1963年出?于意?利特罗德纳,1988年毕业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学,师从维也纳?动主义代表?物阿道夫 · 弗罗纳(Adolf  Frohner)教授,现?活与?作于意?利特罗德纳和德国柏林。博西西奥的绘画作品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其展现的并非一个具体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无名幻象的描述。他笔下的肖像作品神秘且失焦,兼具冷静的视角与模糊的轮廓;空间作品中则着重光感的色彩和极简的几何形态所构成的空间结构,作品中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引发观者对远方意向追寻,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时间和真实存在的沉寂静止与不可见感知。

博??奥的作品曾数次参与国际重要艺术展览,例如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Exhibition Venice, 2011),英国肖像?赛(BP Portrait  Award,  2020)等。其作品也被多家艺术机构以及私?藏家收藏,例如?果·沃滕基?会(Hugo Voeten Foundation),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维姆 ·?德斯(Wim Wenders)也是博??奥在欧洲的重要藏家之?。


奥拓·伯尔(Otto Boll)

1952年生于德国,他使用极简、感性手法进行悬浮于空中的雕塑作品。伯尔选用的3毫米钢条并将两端打磨至极度尖锐,直至边缘几乎完全消失,籍此艺术家成功地利用视觉表达传递出不稳定与紧张感,似在边缘徘徊,作品于在场与缺席之间、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摇摆,暗示着存在和虚无的双重性,从而动摇观者对静态存在的认知。

从1975年到1980年,伯尔在著名的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的慕尼黑分院学习,师承恩斯特·赫尔曼(Ernst Hermanns)。1980年,伯尔赢得了五年一度的卡斯帕-里特-冯-祖布施-普里斯奖(Caspar-Ritter-von-Zumbusch-Preis),之后又获得了几项重要的德国艺术奖项。1997年,伯尔受委任在德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建造了一个喷泉装置。一年后,波尔在美国德州休斯顿的歌德学院举办了大型个展。


洪通(Hung Tung)

素人艺术家,乡人称他“朱豆伯”,50岁时开始学习作画,于1972年崭露头角,1976年举办个展,曾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洪通隐居后迅速被大众遗忘,穷困终老。他的画作中神秘的文字和丰富的原创性语汇至今仍为艺术界所称道,特别是那种“属灵的”特殊风格,因此洪通又被称为“灵异画家”。他的画作元素多元,多以人物、花鸟、树木、船舶、飞机为主题,创作风格充满童趣的风味,宗教阵头、庙宇建筑、布袋戏、歌仔戏等日常生活表现及民间谚语、签诗更是他绘画拼凑结构组成的来源。


梁硕(Liang Shuo)

1976年出生于天津,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2006年曾参加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项目。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梁硕的艺术实践涵盖雕塑、绘画、装置、表演等。植根于他身心切近的地方的种种具身感受,梁硕的作品反映又调侃着一种荒诞现实。围绕着空间关系的分割和摆布,梁硕试图探索溢出于认识和经验也超越古今二分的叵测,各种形式的限制与无法抑制的创造力之间的张力是梁硕的观察和创作实践的核心。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美术馆展出,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今日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尔国立当代艺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赛的拉特美术馆、荷兰海牙Beelden aan Zee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福Kade艺术中心、西班牙卡斯特罗ESPAI当代艺术中心、挪威奥斯陆Kunstnernes Hus美术馆以及意大利罗马Museo Pietro Canonica美术馆等。


胡勤武(Hu Qinwu)

1969年出生于山东,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杭州。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摄影师及版画家。胡勤武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艺术工作室特聘导师,韩国大田市驻地艺术家。2008年至今,他的作品在悉尼、墨尔本、北京等许多国家和城市展出,并于2018年与查理·希尔德在北京举办双个展。他擅长使用丰富多元的材料来表达内心无边际的世界,用理性的制作方式接近心灵的体悟。作品上若隐若现的圆点代表着新生和消亡的无限循环,呈现的是确定与否定交替进行的过程。


八木良太(Lyota Yagi)

生于1980年,毕业于京都艺术大学,现工作、生活于京都。他的创作涉猎声音艺术、雕塑、影像和互动装置。在创作中,他通过使用辩证思维模式,致力于打破人类局限的感知方式和学习态度,主张发掘常态以外的内容。他将现成物和既定系统重组并形成新的秩序,最大化地启发观者的知觉和机能体验。


王璇(Wang Xuan)

1979年出?于中国??,2002年本科毕业于??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5-2011年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国?造型艺术学院,师从欧文·格罗斯(Erwin Gross)教授,获硕?和?师?双学位。现?活?作于德国慕尼?。王璇在其作品中,以高精度的细腻笔触,将日常物与欧洲古典油画中的图像并置,以一种“无差别置入”的方式,将本应毫无关系的元素进行组合。当艺术史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穿插于或异型或具象的静物间,游离于画面边缘处看似“故障”的当代技术产物的痕迹荒诞却又和谐。任由事件在时间中自行生发、堆砌后,随机截取一个横断面,当所有突如其来、毫无征兆的思绪片段被堆叠于同一平面,形成的“空间”所带来是的视觉、思维上的欺骗。


石至莹(Shi Zhiying)   

1979 生于中国上海。2005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石至莹以她近似单色笔触的广延的场景,比如海、沙、草等为人熟知。她试图用绘画语言表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在石至莹的绘画实践中,“显现”与“消隐”的互相转化被特别强调:水体、岩石、容器、佛像、珠子的质感和体量通过绘画性的笔触呈现,物体的形状却并不坚实,而是经由独自成立的线条、笔触和颜料传达内在的呼吸与节奏逻辑,在与视觉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建立起感性又稳定的结构。艺术家以流畅、富有观察力的绘画体现出事物生成与消解带来的瞬时性,捕捉了在事物、绘画平面和状态感受之间发生的极其缓慢但持续进行的转变。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Easternization Movement Development Commission)

成立于2022年。团队成员由写作者、音乐人、艺术家、视觉设计师、学者、戏剧演员等组成。自成立以来,小组一直筹备开展针对中国传统民间音声的采集、制作计划。他们的视野中,包含宝卷讲唱、文人清曲、小曲小调等等。这些音声,如今有的只存在于某些小圈子,有的已经深埋地下。它们记录了古人们最直接的乐与哀,生命的苦痛,以及朴素的期盼。他们的采集和制作计划得到郊眠寺(Cable Temple)的支持,同时,作为一个民间音声的发表平台,他们希望此计划有更大的扩展性,容纳朋友们各种各样的音声成果。

展览相关阅读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展览视频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

W.ONE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n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万一空间平行时空分支????

关于weonspice

weonspice为一个灵感、冲动和际遇碰撞交错的实验场,这里有灵机一动、不切实际或偶尔严肃的思考和行动。

相关活动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月海」活动回顾|表演性讲座:讲一百万种口音的朋友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