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秋天,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呈现美国艺术家林顿·约翰逊(Rindon Johnson)的个展“最佳合成答案”。是艺术家迄今规模最大的个展及其在亚洲范围内的首展,其中过半数的作品均为美术馆委约其为展览全新创作。
展览现场,林顿·约翰逊,“最佳合成答案”,上海外滩美术馆,2024年9月21日—2025年4月6日。摄影:颜涛。©上海外滩美术馆。
林顿·约翰逊1990年出生于旧金山奥隆人未割让的土地,是一名艺术家和诗人。他的跨学科实践游走在物理和虚拟空间之间,以语言及其多样性、失败、矛盾和系统性的能量为基础。约翰逊的作品利用这一基础考察资本主义、气候和科技的效应如何建构我们的现实。他时而专注标记了变化或差异的特定词汇,如“副产物”、“五”和“跨”,并利用这些语言学研究迫近抽象,同时也远离抽象。他思考什么可以将我们集合在一起,什么又使我们分离。他组合文字、科技和物件创造多层次的作品,表达形式包括出版、虚拟现实、皮革、木头和石子。
艺术家林顿·约翰逊
展览主题“最佳合成答案”,是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总监朱筱蕤(X Zhu-Nowell)与林顿•约翰逊的一场对话中成型,并起源于后者对穿越太平洋的执着——他该如何从出生地旧金山抵达目的地上海?他尝试将一名“美国人”穿越太平洋时所牵涉的多元身份、历史和叙事囊括其中。在“最佳合成答案”中,艺术家将带领我们用七个月完成横渡之旅,七个月展期对应横渡所需的时间。
朱筱蕤希望在七个月的展期中,讨论关于流动和折叠、波浪和深度,这些都与海水相关联。“我们需要一种关于时间的不同叙事角度——即使它作为层叠的深度总是被海浪冲刷掉——来思考我们所在的地方。”
展览现场,林顿·约翰逊,“最佳合成答案”,上海外滩美术馆,2024年9月21日—2025年4月6日。摄影:颜涛。©上海外滩美术馆。
“最佳合成答案”指的即是诸如 Chat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设计所创建的合成结果。通过融合文本、视频素材、实时数据动画组成的开创性作品,约翰逊一方面得以使一名人类游泳者的横渡成为可能:他可以在AI合成的海域中“游”到上海,并借此探索他对于这片充满复杂贸易关系与殖民历史的“家园”的反思。另一方面,如约翰逊所说“我想横穿太平洋,但我不知道如何航行” ,这场基于数据与视觉输出的计划源于本质上的失败,为想象和现实中的太平洋创造了陈述条件。
“我经常试图创作一些在本质上会失败的作品,
但我从未在如此大的尺度上失败过。”
——林顿·约翰逊
观众将在四楼展厅的巨大屏幕中观察到这一切:在七个月中的每一天,艺术家化身的游泳者按照既定航线抵达不同海域,不懈地穿过大片废弃塑料、环礁、岛屿和海岸线——当被赋予无限体能的虚拟肉身不断划开海面,这些动作是否如同整个人类历史对其造成的影响那样隐秘和深刻?
林顿·约翰逊,《水的深蓝……》,2024,560张35毫米彩色幻灯片。©林顿·约翰逊。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同时,约翰逊的创作基于语言(language-based),尤其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在试图翻译人类情感或定义任何事物时的崩溃——它们有时也被称为诗。对他来说,诗歌什么都改变不了,但依然“存在”并足够自由。这样的“存在”正是约翰逊工作的核心。因此他的作品名称也常常以他所作的诗组成。
展览现场,林顿·约翰逊,“最佳合成答案”,上海外滩美术馆,2024年9月21日—2025年4月6日。摄影:颜涛。©上海外滩美术馆。
譬如展出的影像作品之一《且不论其它事(邻近场合,或为杰里米而作的八幕戏):我们要如何称呼这种存在的形式?在这个恒久的景象中,从一种视角可以观测到某种束缚状态的牢笼,而从别的视角则能看到另一种束缚。过来欣赏一下吧(演出即将上演)。哈迪写道:我整晚都梦到这些诗句,我不由自主相信,梦到这些意味着我要把这些语句传送给你。原本是一首旧作,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是看到一只笼中之笼 / 鸟不受困于笼,笼也不受困于鸟 / 你是从何而来才生得如此自由 / 尽管每一声鸣叫都似乎在哭喊一天的终了 / 但是你要唱得更多因为你哭喊多了更像是一天的开始。/ 我想鸟代表人,但我不确定笼子又象征什么。你肯定知道。(而我不)。也许有的事物我们应该习惯不去看见或知晓(我进入自主意志的隧道)我反复播放那首歌;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或当你无谓地翻找过去,荷兰人会说你在挖地里的旧牛。》 这样的结果是:记载大量作品名称的展览手册这次看起来将更像是一本约翰逊的诗集!
展览现场,林顿·约翰逊,“最佳合成答案”,上海外滩美术馆,2024年9月21日—2025年4月6日。摄影:颜涛。©上海外滩美术馆。
展览因此成为一场充满诗意的冥想,颠覆空间与时间维度,并随着七个月的历程持续叠加,抵抗一成不变的陈列。其本身也对艺术机构作为展览性复合体(Exhibitionary Complex)构成了挑战,试问:展览和作品如何真正自由地形成?彩色玻璃、被艺术家称为“非人类生物”的发光生物海藻、作为加工副产品的牛皮等带有时间性的媒材也被积极地运用在三到七楼的作品中,探讨这片神秘广袤区域被割据的版图,身体的所有权、剥削、浪费和价值问题,以及探索日常能源消耗替代品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林顿·约翰逊,“最佳合成答案”,上海外滩美术馆,2024年9月21日—2025年4月6日。摄影:颜涛。©上海外滩美术馆。
七个月展期间,美术馆将同步推出全新的平行公共项目“环海旅社”。受到斐济东加学者Epeli Hauʻofa的启发,朱筱蕤鼓励以“海洋景观认知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我们身处的上海。项目邀请多位来自太平洋地区的学者、艺术家、表演者、音乐人们进行包括表演、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在内的一系列活动。随着横渡行程,请与我们共同想象、参与到关于这场漫长旅程的种种奇遇中。
*注:大平洋源自1520年由葡萄牙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命名的“和平之海”(Mare Pacificum),其最初的译名“大平洋”于1853年出现在由英国传教士慕维簾 (William Muirhead )以中文书写的《地理全志》 中,之后又因种种原因被重新命名为“太平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