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CYE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寒露



 风凝露寒,气冷疑秋 


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寒露。与“白露”虽仅一字之差,却预告着时节已由还带着些许暑气的初秋,走向了秋的深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正为时节之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已带寒意。随着寒气增长,自然万物也逐渐呈萧瑟之态。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在描绘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队列朝向南迁;寒气愈深,雀鸟渐渐隐匿,古代人们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其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由雀鸟变成;“菊有黄华”,九月寒露,正值菊花盛开,是古人登高赏秋的好时节。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如此描述秋:秋天带着落叶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飘渺秋天到了!从脚下发出落叶清脆的咔呲声开始,从栾树在风里温柔的摇晃开始,从裹得愈来愈紧的外套开始,无数个秋意时刻,凝结成自然生命赋予的多情触感和充沛情绪。

她在作品里,将这种细腻的情绪关切到更深处,思索宇宙、自然、万物间联结共享的生命经验。经由自然与日常里的意象撷取与诗意凝练,用定格影像,从身体到大地,作一场场关于自然的、遥远而朦胧的梦境。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Q:对“寒露”的印象,有没有关于这个节气特别的记忆或经历呢?

A:我居住的城市成都,是一个没有秋天的城市,寒露之时基本恰逢天气骤冷。气温的骤降让人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变化,人们开始感叹:“冬天要来了,这一年也快要翻篇了。”


Q:平时会有意识的关注节气吗?你倾向于什么方式了解自然气候的变化呢?

A因为怕热而又喜欢春天,所以对于“春分”和“大暑”格外关注。“春分”,体感上的舒适以及走过阴冷冬天后那种苏醒和明确的感觉,让人有种“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的轻松之悦。而关注“大暑”我就得注意三伏天我得尽量少出门了。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Q:在你的创作里,自然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吗?你是如何将其揉入创作的主题中?

A:性格很内向,非常喜欢把自己丢进大自然环境,很治愈也很踏实和安全。自然虽然没有人类的语言方式,但是生命力有迹象,这种迹象我认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观察一株植物生长的脉络,时间在一棵树长成了深深浅浅的纹理,这些自然之语都在我的创作范围里。用镜头聚焦的方式是记录,同时也是与自然交流。我把同他们的交流,整理成影像转译出来。


Q:《共性·再生》应该是你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从2010年到2024年,你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主题的关注和思考,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呢?

A:其实来源一次偶然的图片编辑,发现正在编辑的几张片子,里面的情绪传递、或者一些画面形式如此相似。所以就联想到人类和宇宙、自然、万物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但又生长成不同形态和意识的个体。纵使这样,还是会从拍摄的众多内容中发现万物的共性,它们或是形式的,或者意象、感观、想象、情绪等,不同内容的共性组合跨越时空在此刻重逢,重逢之后再生出新的观感和表达。不会刻意的为了组合而去拍摄某种特定画面,还是会遵循每一次快门背后每一张作品的独立性,再去从各个独立的作品中寻找发现,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浪漫的惊喜吧

生命充满了惊喜,我也希望这个系列保持这个初衷,它是一个自然而然、温柔、轻松的发现之旅,而不是死磕到底的刻意。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Q:在以影像为媒介与自然的持续对话中,你似乎无比注重对图像所传递的“共感”的捕捉,这些灵敏的触角经由可视的语言将我们与所处空间、环境间某种微妙的呼应作了细腻又微妙的表达,看似偶然,实则体现着极为清晰的思索和谨慎的建构,不知道如此描述是否贴切?你是如何在日常里撷取自己所需要的意象完成所聚焦问题的表达的呢?

A:概念的构造通常还是来自日常生活里客观真实的存在带来的体验感受。一些创作里意象更为显性和直观,而有些创作里意象则更需要想象加工。内核连接的平衡,或者说更为“准确的点到“共振”,需要在画面内容和感知传递之间不停做取舍。


Q:相比绘画,影像艺术的创作似乎更具有“灵活性”和“即时性”,这也赋予了影像艺术“定格时间”和“真实记录、呈现”的魅力,不过,当影像走向“实验”,趋于与观念的碰撞融合,创作者不满足于将其仅仅视作记录的工具,而是将其作为表达本身,经由语境的重新构建,虚构与现实的交叠,用一种“逼真”的所指在影像里创造更具隐喻意义的图像能指,对于你来说,影像与绘画两种媒介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你是如何理解实验影像艺术并确立以此作为语言,持续创作的呢?

A:影像和绘画的媒介差异从广泛的艺术性来说这个话题,对于我来说有点高度化。我只能谈及我自己的创作经历感受,正好影像创作和绘画都是我在使用的表达方式。对于我自己的创作来说,影像具有比绘画更多的客观性和现场感某些环境下甚至功能性,绘画具有的主观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可以更理想的描绘我的内里。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董怡 数码摄影,尺寸可变,2024




Q:你的创作过程一般是怎么样的?
A:大体还是个人经历、生活体验为触发动机然后再思考用什么样的画面语言以及媒介方式来表达。


Q: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创作,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去凝练的话,会是什么?

A:我希望它是有“温度的诗意“。



Q: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往往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A:《共性·再生》这组创作其实并不是什么遥远的主题,客观来说,它很“容易“。比如刻意去拍摄一些特意的画面进行组合,但是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保持真诚真诚的对待你的感受和表达,保持每一次感受而触发的快门背后每一张影像真诚和独立性。所以真诚以及保持对生命的好奇、交流是我认为此系列我看重的部分。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董怡《共性·再生》系列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10-2024




Q:我们常把随节气而动视作身体在与自然的深刻联结里所达到的平衡和共生,在你的作品里,“平衡”重要吗?或者说,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平衡”意味着什么?

A:平衡的追求有源自于经验总结的部分,比如什么节气该种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来让人类的生活和谐,同时与自然平衡共处。而脱离人类中心主义里的平衡或许达到了失衡状态是件未知且可能恐惧的事,而在作品里,我反而不太刻意追求平衡,比如一定要通过某种构图或者某种意象来达到我们经验、认知、感受里的平衡,一切发展似乎都有理由。


Q:你如何理解东方节气文化中所传递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这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而言,具备怎样的现代性价值呢?

A: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过去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而今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节气的物候特征发生变化,生活规律和生产都有影响。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关注这一变化而从产生的创作,或许会让人们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有所注意。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董怡 数码摄影 尺寸可变 2023



A:有没有你了解的其他艺术家以自然为主题创作的作品。

Q:Andy Goldsworthy,他的作品基本都是用自然的天然材料进行一些艺术装置和雕塑创作。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Andy Goldsworthy在自然里的作品



A:如果可以见证地球上的一种自然景观,你最想看什么?

Q:极光。


Q:“寒露”听什么?推荐一首节气主题BGM吧?

A:窦唯的《出游》吧,正好寒露时在国庆期间。


Q:和我们分享你身边的节气风景吧!

A:那就分享一下春分时的黄昏吧。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黄昏时刻“






评论区分享你的“寒露”节气感受
我们将选出一位 Friend 送出
CYE  节气日历艺术好礼
一起感受自然美好生活
??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董怡

1991年,西华大学动画本科


参展 

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2024) / abc艺术书展·北京(2020)








当前展览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欢迎移步展厅观看

……



观展指南

展览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1199号A座B1层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

*

14周岁(含)以下须由家长陪伴入场
*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最后入场)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CYE 节气日历  |  寒露 × 董怡:风寒露凝,气冷疑秋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