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
十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坚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以高质量的学术展览反映时代文脉,以优质公教服务践行城市美育,充分展现艺术服务人民、反映时代精神的使命和担当。
“城·人知美”
缤纷展览绘就时代画卷
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性美术展览,书写人民奋斗之志、记录城市发展之果,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城市——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将新时代人民城市的伟大实践和卓越成就通过美术作品生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十年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陆续举办了“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十年·海上风华——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等展览,成为“人民城市”厚积薄发、创新发展的综合体现。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创新推出的“素人策展计划”于今年10月迎来第二季。展览邀请普通市民走进美术馆,从丰富馆藏中挑选紧密连接参观者个体记忆和城市脉动的作品形成展览,在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素人策展计划”与“人民城市”理念的结合,使得艺术成为连接人民与城市的情感纽带。这是全国美术馆界一次突破性的尝试,拓宽了展馆与观众的联系渠道,打造了一种美术馆与观众良性互动的全新策展机制,也给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维度。
正在举行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上海展则精选新华社所属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历史经典照片,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上海展还特别增设“爱我中华·先锋上海”上海篇,通过近80张新闻摄影图片,多维度呈现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坚实步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艺的丰厚滋养。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品牌则专注梳理海派美术的源流、内涵及影响,深挖海派绘画的形成和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高质量、系统性呈现海派艺术全貌,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彰显城市品格。
继先后推出“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历史的星光——海上画派与京津画派研究展”“海上奇峰——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之后,还将在2024年年底重磅推出“历史的星云——岭南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呈现20世纪中国画画学观念的交锋,为中国绘画的历史总结和传承发扬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为海派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启示和灵感。
新时代文艺融贯根脉,不是简单地回望传统要素,而是从源源不断的优秀文艺传统中汲取能量,激活在当代的新发展。这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展览工作在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
以美育人
多彩公教探索城市美育新模式
十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坚持在“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引领下,持续深耕重点美育项目,探索创新城市美育新模式,让更多市民观众走近馆藏精品,感受艺术魅力,热爱传统文化,让美术馆真正成为人民的美术馆。
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进一步深化落实上海“大美术馆计划”的重点项目,全新推出的高端艺术讲座“中华艺术大家说”持续邀请全国范围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公众带去有高度、有跨度、有深度的“艺术科普”;创立的“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开展以美术馆为第一教学场所的美育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青少年探索艺术、品读经典、参与互动。围绕“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推出的“敦煌”主题公教活动,让观众在聆听专家讲座、亲手绘制敦煌图案中,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逢重要节假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为市民观众带来写春联、拓印、结艺编织、做香囊等丰富的民俗体验项目,传递着传统文化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通过进一步打破美术馆的“围墙”,把美术作品送进地铁,带进社区。如在地铁南京东路站举办的“新海派·新力量——中华艺术宫青年艺术家推介展”首次将原作送进地铁公共空间;“美在周家渡”社区美育计划把美术馆与街道辖区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与高质量转换,为广大社区居民送去馆藏佳作等,为居民提供丰沛的文化滋养。
围绕丰富的馆藏和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十年来持续探索更多样化的公教新模式,助力更多市民观众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未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以“国家重点美术馆”要求为鞭策,继续实施“大美术馆计划”,坚持学术立馆,丰富文化供给,坚定文化自信,以崭新姿态开启下一个新征程。
来源:《上观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