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西岸艺博会 DREAM xiàn ch?ng 单元得到 GATE M 西岸梦中心的支持,近 40 位受邀艺术家的最新绘画、摄影、雕塑和装置作品将在 GATE M 西岸梦中心-梦工场、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及户外公共空间展出。
GATE M 西岸梦中心由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而来,在 800 米的沿江岸线打造全新概念的文商旅综合体。这里融合了高规格世界级艺术场所、运动潮流品牌、城市滨水市集、户外运动场所、文化音乐演艺场馆、艺术街区酒店、滨江品质餐饮等业态内容。旨在突破传统商场单一场景限制。以滨水生活为核心,以艺术文化为灵魂,以商业创新为动力,构筑极具代表性的都市临江业态新组合,为消费者带来别样的消费活力与商业场景。
2024 年 11 月 3 日至 10 日期间,将有 15 位艺术家在 GATE M 西岸梦中心 - 梦工场呈现他们近两年的新作,以及为此次艺博会特别创作的作品。
陈欣|LIANG PROJECT
Chen Xin | LIANG PROJECT
陈欣,《剧场中,交叠》NO.2,2024,丙烯、砂石胶泥、木板,110 cm × 125 cm × 6 cm,图片由艺术家及 LIANG PROJECT 提供
陈欣,出生于 1982 年,现工作生活于上海。陈欣近期作品以架上绘画与装置的形式敏锐地指涉了我们与当下社会进程、系统控制、工具理性间的关系。在突破性可能微弱的境遇中,关注系统中被逐渐遮蔽的,非数字化的具体的个体,同时着力表现个体生命力量与自由在期间的消长转换。
《剧场中》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伊恩·布鲁玛 Ian Buruma 的著作《残酷剧场》,思考在历史剧场中个体的力量。面对历史,面对起伏不定,个体如植物般是微小、脆弱的,但同时也是不屈的,具有着独特的生命姿态。在《剧场中,交叠》NO.2 中植物以同色系色彩叠加、肌理对比呼应呈现。它们看似纤细却具有力度,它们独特且蓬勃。作品试图用植物去描摹出时代交叠中人们内心不曾遗忘的涌动。
高入云
Gao Ruyun
高入云,《ZOOMZOOM 02》(局部),2020,布面综合材料,190 cm x 440 cm(整体)
高入云 1988 年出生于上海,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他的艺术媒介多表现于装置、绘画、摄影等。高入云运用机械运动技法,没有任何意指的形态和节奏,来规避主观性与情感,使得观者在面对作品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消除对作品的敏感,从而进入一个可供沉思的场域,进而达到无阻无限的“平稳路径”。高入云的黑色线条沿着特定的轨迹和节奏,接近继而疏离。周而复始的运动,在观者的视觉记忆中留下了有几何形态的线条勾勒出的永远无法定格的时间和空间。高入云运用了无限趋近于零的运动状态,编写着包含结构、功能、数字、空间、运动等看似“数学的物件”。
《ZOOMZOOM》系列中,作品尝试使用大量的线条打破观者的视觉搜索习惯,电波般的纵向排列,试图在视觉感知和认知图像间,启动意识的活动。这些线条作为艺术家符号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呈现意识的形式语言。
黄喆|LIANG PROJECT
Huang Zhe | LIANG PROJECT
黄喆,《无量的瞬息》系列 NO.P-2,2023,综合材料,148 cm x 118 cm,图片由艺术家及 LIANG PROJECT 提供
黄喆,出生于 1984,现工作生活于上海。黄喆将材料与绘画、装置相结合,去呈现空间中的能量转换与构成。利用材料的光晕散射,对物质与图像进行消解再重构。借助作品材料对光线的敏感度,在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下作品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与画面语言,这同时与所处的环境空间产生出特有的互动关系。
《无量的瞬息》系列作品呈现出如岩层的某个剖面、风化岩石的表面、结晶体的聚合等。一个由内外应力与时间共同作用的世界。以及其间产生的沉积、重力分异、变质、扩散、重融再生等等相互影响。看似抽象,其实是面对大地具体化的呈现。微观化的视角能在不起眼的岩石中发现地质变迁的光华与如宇宙般丰富神秘的图景。
贾卉|BLANKgallery
Jia Hui | BLANKgallery
贾卉,《她 2》,2023,布面丙烯油画,210 cm x 184 cm ? 艺术家与 BLANKgallery
贾卉 1993 年出生于云南昆明,2017 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她的绘画与雕塑创作直接运用形、色、线、质地、体积等基础元素指涉宇宙万物的概念,构成不同的抽象空间以及空间切片。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在空白画布上对“无中生有”的理解,尤其通过绘画实践,艺术家检验并探索了空无之间的碰撞,即兴发生,直觉以及理性的各种姿势互相渗透和抑制所产生的全新图像。她相信绘画媒介内部的绘画永不消亡,依旧涵着它诗意的空间。
中文的“她”字,正如字意指,在更多的维度上是多变的。贾卉的两幅作品呈现了“她”字结构在平面上的多变性,以及抽象视觉语言与汉字融合的可能性。无论是“她”字所包含的笔画,亦或是笔划区隔的空间,在即兴地创作方式下转化成线条与色块。其中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换与承接,“她”字的结构在画布上实现了不同视觉语言的幻化。抽象绘画中色块作为形的意符,并没有因为汉字介入而失去多元的解读可能,而是给抽象绘画带来新的解读维度。
江立宁|工作室画廊
Jiang Lining | Studio Gallery
江立宁,《IMG_2127》, 2023,布面油画,120 cm × 100 cm ? 艺术家江立宁及工作室画廊
江立宁 1993 年出生于上海。2016 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 年毕业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江立宁的作品给视觉带来的极度舒适感与引人追问的“隐藏”绘画过程是作品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当艺术家面对自身的时候,江立宁将其情感寄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他并没有完全直接客观的去还原对象。而是根据它转化出了一个完全纯粹的抽象形式。电脑屏幕的像素视觉通过油画颜料的物质性特征再现在画布之上。颜料在尽力忠实于数码图像的扁平化特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把人手工的不确定性保留下来,缓和了虚拟图像的空泛,使人重新从现实窗帘之中的情感触发到虚拟图像,再回到现实的颜料物质性,从而完成了从现实的生活处境到绘画语言的完美过渡。在看似克制的画面内,依然有着被隐藏的笔触,依然有着身体性的柔软。
李山|香格纳画廊
Li Shan | ShanghART Gallery
李山,《苏美尔徊响 II》,2024,布面丙烯,300 cm × 720 cm ? 李山,香格纳画廊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家,生物艺术的开拓者。1942 年出生于黑龙江,兰西,1964 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1968 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留本院任教直至 2002 年退休。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实验活动。现居住在上海和纽约两地。
李山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93 年,李山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1998 年以分子生物学为科学基础,在基因层面上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并于 2000 年发表文章《鱼和蝴蝶的故事》。
“在艺术家李山的认知世界里,苏美尔—三星堆—凌家滩 —将军崖,北纬 35 度的地球带是神迹的地带,是人神混同的舞台,这里演出的是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大戏,令今天的我们感到迷惑的同时又感到激奋。自阿努纳奇从天而降之后,地球就没有太平过,争斗永无休止、漫无边界,似乎找不出任何理由。
数万年过去了,大神离开了,地球仍旧如此,是大神留给人类的遗产吗?是大神用基因将我们绑定所造成的结果吗?《苏美尔徊响》在陈述人类命运的过程中,仿佛弥漫着艺术家的无奈情绪。流行的“概念”被抹去了,感性直面袭来,你会感到艺术家对即将消失的情感的珍惜。愤怒是没有意义的,抹去才是持住智慧的选择。
——李冰
梁曼琪|阿拉里奥画廊
Liang Manqi | ARARIO GALLERY
梁曼琪,《情绪 . 勾勒 I - III》,2024,布面油画,200 cm × 160 cm,3 pcs,版权归艺术家所有,由阿拉里奥画廊和艺术家惠允
梁曼琪,1986 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珠海,2009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2012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德艺术研究生院(CDK)绘画系,获美术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
以绘画为媒介,梁曼琪解构并重构了作为象征符号的色彩几何图案,致力于探索和推寻着想象的世界、象征符号的世界,以及实在界之间相互转化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遁入幻想、途径符号界并最终抵达现实的综合体验。
梁曼琪作品不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图像,而是在解构和重塑我们每个人大脑里边缘系统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真实图像,它涵盖了无穷大的空间层次,每次创作都需琢磨良久。色彩、几何结构像是一道万能公式,在画面上自由地穿插、重叠,不同的颜色时而互相干扰形成冲突,时而互相抑制,达到平衡,梁曼琪的工作即是寻找两者之间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刘毅
Liu Yi
刘毅,《邻居》,2024,亚克力UV,尺寸可变,摄制于 ATAMI ART GRANT ? 刘毅
刘毅,1981年出生于上海,他既是一位独立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公共艺术领域的教育者、实践者。他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创作来探索身体与空间、精神与物质、个体与公众、文化的在地性与抽离感等议题和关系。同时他对数字媒介、物性材料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叙事关系发生兴趣,涌现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场为语境的平面或空间艺术作品。
《邻居》宛若一首描写人、鸟儿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诗篇。每一只鸟儿,不再仅是静态的雕塑,而是活生生的情感载体,形态 各异的造型勾勒出地球这个缤纷家园的和谐景象。人与天际间轻盈飞翔的生灵在此共融共生,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卷。艺术家通过他每日的手机绘画以及雕塑的创作,对城市的美景想象化作现实。《邻居》不仅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呼唤,更是结合《鸟鸣电台》公共艺术共创项目,一起发现与分享身边本有的美好。
刘毅,《鸟鸣电台》,2022-2024,音响,尺寸可变 ? 刘毅
鸟鸣电台,源起于2022年4月,这是一个由艺术家刘毅所发起的可持续公共艺术共创项目。他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收集鸟鸣录音并且分享。在“一起发现并分享身边本有的美好”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身心的疗愈与情感的共鸣。目前已收集了来自上海以及中国其他城市包括世界各地的鸟鸣1000多个,此项目还在持续进行与生长中……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装置鸟鸣录音参与人:
唐启月、毛文采、Angel* 安淇、周璇、yilia、张岚、CoCo、林薇、张云林、赵星波、Vigar、张庆锋、韩森、许静之、袁小雅、Vigar、阮叶欣、刘芮、仓平、严大维、戈多今天不来了、曾开忻、周同、坚果儿、林泓、YTY、小贝、Betty、王超锋、张思源、刘家乐、李葭伊、Ann、Crase、MS WU、娄永琪、刘汐晨、孙莉、大根、汪嘉怡、仲儒佳、孙晢、韦小瑜、Cira 欢、裴琳、近藤 尚、万年青、毛欣墨、吴昕阳、胡显钰、陈纯
刘真辰|M艺术空间
Liu Zhenchen | M Art Center
刘真辰,《Kaleidoscope 115/1-15》,2024,综合材料,115 x 115 cm x 15
刘真辰,生活工作于巴黎、汉堡和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法国 Villa Arson 尼斯国立当代艺术学院。2005 至 2007 年在法国的 Le Fresnoy 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艺术深造,受知名导演艺术家让·吕克·戈达尔、香坦·阿克曼、斯特劳布夫妇、安德列·拉巴德等指导,并以评审团最高荣誉(Très Honorable avec les Félicitations du jury) 获得第三阶段艺术“后文凭”。
《Kaleidoscope》是一幅以综合材料创作的艺术作品,结合了光影与形式的变幻,打破了平面与立体的界限。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原本平面的图像在观者眼前逐渐转化为立体,如同一场动态的视觉奇观。作品的多维性让图像不断变幻,仿佛呼应着“分形衍生”的概念,邀请观众在移动的过程中探索美的不同形态与形式。正如其名《Kaleidoscope》所隐含的希腊语词根“kalos”(美)、“eidos”(形式)和“scope”(观看),作品不仅是对美的静态呈现,更是一场关于视角、空间与感知的持续探索。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观众仿佛置身于柏拉图式的镜像游戏中,面对现实与想象的交织。
分号 C
semicolonC
分号 C,《圆》,2024,综合材料,2 m x 2 m x 7.5 m ? 分号 C
分号 C 坐标在上海的以新媒体艺术为核心,涉猎 Creative Coding,Audiovisual,互动装置,交互设计,生成视觉,多媒体舞台灯光装置,影像导演的艺术团队。打破数字化艺术的边界性与排他性,让计算机生成语言不再是冰冷的理性化产物,而是利用计算机生成艺术的无穷变化,创造出生成视觉与感性的一期一会。
规则与循环的交流替换下,无限的不循环数列构成世间。而圆周率的尽头是循环亦或是终止,规则的打破与建立也在无尽中反复。
分号 C,《正方体与 24 点位延伸方块》 ,2020,数码微喷,200 cm x 100 cm ? 分号 C
理念 - 现实的区分是哲学理念论的中心传统:数学形式以其简洁及与真实在某一程度上的符合常被视为普遍、先天的,具有比现实更强烈的真实性。《Cube; 24box》中,生成、演化的同种几何形式构成了作品上方对生成、演化的“真实”的表征,下方的镜面则通过对这一表征的映射构建出理念之下的“现实”:观众同时在场的 具体生活世界。《Cube; 24box》是观众所面对的理念与现实、观念与感知的悖论。
史成栋|今格空间
Shi Chengdong | Ginkgo Space
史成栋,《浮》(左)与《醉》(右),2024,布面油画,每件 180cm x 180cm,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今格空间
史成栋1989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绘画专业。
近几年的绘画创作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以其在北京生活时期为重要分界。在北京时期,他的作品中的“光”带有浓厚的文本式特质,刻意营造的光配合着绘画主题,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带有表现主义的创作风格。而后,进入上海时期,对光的感受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透过薄彩的绘画技法,让这里的光变得透亮、自然而纯净,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更偏向于浪漫主义的风格以及结构。走进史成栋的全新创作时,“光”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随着外在物理条件的更替以及认知的不断进步,这些变化如影随形地折射在他对光与视觉表达的定义之中。
《醉》、 《浮》 、《逐》三件新作,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三种不同的状态,作者试图运用“光”这一元素,将画面中的运动轨迹一一串联起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使得三件作品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彼此呼应。
王一
Wang Yi
王一,《红灯:世纪末的路口》,2023,综合材料,360 cm × 360 cm,图片致谢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王一,1991 年出生于上海,2016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新具象工作室。他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将古典技法、工业材料、现成品等结合,回应自然与城市、社会历史、人的存在等经典主题。王一认为抽象艺术的使命在于承载观念,而一切现象与思维最终将借由形式显现。他将基于现实脉络的批判与对峙隐匿在抽象化的外壳中,使之与我们特有的境遇和文化现象对话并生长出新的含义。
王一构造了一处新千年的园林,按照激浪派或贫穷艺术的手法,串联起他多年来收集的包含自清末民初、摩登时代、五十至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千禧年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命运和印记的标记性物品,这些事物都曾出现在我们身边熟悉而陌生,它们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形成用意识流对话的剧场。艺术家将这些本无关联的旧物、残件、垃圾,加以改造或并置,使带有审美冲突感、时空错乱感的物件以独特的方式再生,带给这些事物新的形象及使命。王一试图再现一个我们安身立命的交叉口,连接着我们的脚步的来源和未来选择之方向,作品中大量闪烁的灯火隐喻着对不同历史阶段的记忆延续,在一盏盏红色幻影中升腾起海市蜃楼。
徐丝易|今格空间
Edie Xu | Ginkgo Space
徐丝易,《无题_No.1》,2020,油画,41 cm × 51 cm ? 徐丝易,今格空间
徐丝易,2000 年出生,目前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徐丝易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雕塑装置,陶瓷,服装,绘画等。作品广泛聚焦于身体与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以及“自我”和“无我”之间的关系。如陶瓷,一个手捏的媒介,就像模具一样,与我们身体间隔出了一个正和负面的物理空间。雕塑就像人的身体,织物如同雕塑外的皮肤,陶瓷如同我们的肉体。当陶瓷超越了完美的概念,超越了釉料和美感,而是原始又赤裸的。媒介的细腻和脆弱,构建了徐丝易作品内部的张力。新作通过探索身体的几何扭曲来质疑审美标准,解读媒介与符号的关系,表达了正是作为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一个无规则和约束的素放体。
叶凌瀚|马刺画廊
Ye Linghan | SPURS Gallery
叶凌瀚,《羿·爱丽丝·敦煌 420 窟 DSC_4168》,2023-2024,布面丙烯,250 cm x 1000 cm,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刺画廊提供
叶凌瀚,1985 年出生于中国浙江,2009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叶凌瀚在 2016 年受纪录片《人类的起源》启发,把人类的祖先“Lucy”设定为系列创作的潜在主角,通过不同媒介表达他对于技术、未来主义美学以及艺术史的思考。他的作品明显体现了后网络时代的美学。他用手机截屏大量收集网络中的数据素材,提出了“屏幕写生”这一概念,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图像进行创作。在最新系列“羿·爱丽丝”中,叶凌瀚转而大量采集身边的人手机里的信息与图像作为绘画的素材,他运用了阴阳的宇宙观与东方美学,将其融入到对后网络时代生活与社会关系的挖掘。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艺术家于 2023-2024 年间创作的“羿·爱丽丝”系列中的三件巨幅作品之一。作品灵感源自敦煌莫高窟第 420 窟的壁画,以当代视觉语言呈现,并呼应西岸展馆的现代建筑。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手机截屏素材转化为抽象的色块与渐变的荧光色调,赋予画布全新的视觉维度。“群像”是该系列创作的核心概念,画面中漂浮的白色剪影,被艺术家命名为“羿·爱丽丝”,象征着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在作品右侧,艺术家从主画面中提取色彩,创作了一幅渐变色的“反色”画面,与主画面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关系。通过这一全新系列,艺术家试图在当代语境下重新探讨并诠释东方美学的深刻内涵。
翟轩弘|工作室画廊
Zhai Xuanhong | Studio Gallery
翟轩弘,《白色风景 26》,2023,绘画装置:油画、聚碳酸酯(PC)、LED 面板、编程控制器、遥控器、电池(或变压器);亮度调节自动循环或手动设置,162 cm × 122 cm ? 艺术家翟轩弘及工作室画廊
翟轩弘,1987 年生于湖南常德。2012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翟轩弘的创作结合了自身的生命体验,不断发展出一种属于他个人的独特视觉表达。传统的布面油画、发光媒介、模拟 LED 灯珠形态的“笔触”、“加法”的叠加、“减法”的单色等。他从来不用画种、材料去定义自己的工作,而是享受用双手去敏锐感知和制作的状态。在艺术家手中,发光材质是颜料肆意生长的画布。不同厚度的颜料组成了充满浮雕感的画面,而不断变化的光线透出不同层次的灰度,呈现出时间周期的岁月感。
《白色风景》系列回归了纯粹的绘画研究,强调主观情趣。把抽象的光作为一种“材料”引入了作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让单色的画面有了新的视觉层次,起笔落笔间的轻重,颜料堆叠的厚薄,材料油份的控制,甚至是手在画面前移动的速度,都因为光线的透射有了极为微妙呈现。此外,他将布面作品中的油画厚堆技法延展至绘画装置作品,使《白色风景》系列作品呈现出浅浮雕的立体感,仿佛“光”本身具备了物质性。画面背后的光源在由暗到亮的转变过程中画面中的自然物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光线的变化如同循环往复的太阳轨迹,让观者能够在笔触、材料和光线的组合中透过四方的画布开启四维的视觉旅程,跟着画作在“显与隐之间”不断经历自己的生命周期,感受自然和生命本质。
DREAM xiàn ch?ng单元|梦工场
时间|2024.11.03 - 11.10
地址|徐汇区龙腾大道 2266 号 GATE M 西岸梦中心 8 栋 3 层 梦工场
* 活动期间,GATE M 西岸梦中心会员可免费观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