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West Bund Art & Design
展位 A125
展会地址
西岸艺术中心(A、B 馆)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 2555 号
VIP 预展(仅邀请)
11月7日周四下午1时—7时
11月8日周五下午12时—1时
公众开放
11月8日周五下午1时—6时
11月9日周六下午12时—6时
11月10日周日下午12时—6时
Thaddaeus Ropac 画廊宣布参展2024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West Bund Art & Design),将于A125展位呈现包括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玛莎·琼沃斯(Martha Jungwirth)、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李康昭(Lee Kang-So)、严培明(Yan Pei-Ming)等十余位东西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下滑查看参展艺术家名单及精选作品:
参展艺术家
丹尼尔·里克特
Daniel Richter
丹尼尔·里克特,《白痴轮椅》
布面油画,2024年,230 x 170 厘米
不断进行实验的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在近作发展出独特的图像语言,以描绘扭曲的人物,摇摆在抽象和具象之间。这件创作于2024年的作品延续了里克特近期对红色色块的实验,同时更宽松地处理线条和形式。这些突破令这件作品既是颜色、线条和技巧的实验,也是一种具象研究。
丹尼尔·里克特,《白痴轮椅》
布面油画,2024年,230 x 170 厘米
里克特的作品最近在伦敦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 London)的群展《激进的人物:千禧年绘画》(Radical Figures: Painting in the New Millennium)中展出(2020年)。2022年,里希特在首尔的K空间和威尼斯的圣方汀学院(Ateneo Veneto, Venice)举行个展,后者更加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期进行。此后,他2023年在图宾根艺术馆(Kunsthalle Tübingen)举办个展。
更多阅读:
乔治·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
乔治·巴塞利兹,《埃尔克在法国 II》
布面油画,2019年,300 x 212 厘米
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自1960年以来对国际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巴塞利兹通过艺术实践上的不断创新,回应艺术史和艺术家自己丰富的作品,以不断演变但同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发展出他的核心主题。
乔治·巴塞利兹,《埃尔克在法国 II》(细节)
布面油画,2019年,300 x 212 厘米
这幅创作于2019年的作品描绘了艺术家的妻子埃尔克(Elke)。二人结婚超过六十年,埃尔克自早期作品开始便成为巴塞利兹创作的重要主题,首幅关于他妻子的肖像可追溯至1969年,当时也是他首次将作品中的人物颠倒。和埃尔克相关的画作,是巴塞利兹最大规模的一组肖像系列,多年来,围绕她身体旁边的画面变得越见抽象。身体在画面中纤瘦、扭曲,几乎像幽灵。通过创作埃尔克的肖像,巴塞利兹探讨了描绘人物过程中的挣扎、无法逃避的主观性,以及如何透过重要的他者表现自我等议题。
更多阅读:
正在展出|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近百件作品亮相土耳其萨基普·萨班哲博物馆
玛莎·琼沃斯
Martha Jungwirth
玛莎·琼沃斯 《无题,选自 "弗朗西斯科·戈雅,肋骨和羊头"系列》,布面纸板油画,2022年,237.5 x 258 厘米
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作品,一直是玛莎·琼沃斯(Martha Jungwirth)近年重要的灵感来源。在《无题,选自 “弗朗西斯科·戈雅,肋骨和羊头” 系列》(2022年)中,她重新诠释这位西班牙艺术家的画作,回应了羊头和被屠宰肋骨的形态。在琼沃斯的作品中,她借用“托辞”——个人经历、旅行、艺术史及神话等——这些促使灵感闪现的触发元素,以画笔记录下来。在直观地重塑戈雅的笔触和构图时,她特有的触感处理,令画作在抽象中保留主题物的肉质地感。
更多阅读:
琼·斯奈德
Joan Snyder
琼·斯奈德,《EAS的梦时》
画布上油彩、丙烯、纸糊、布料、草本、闪粉,2006年
152.4 x 198.12 厘米
在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美国艺术家琼·斯奈德(Joan Snyder)重新想像了抽象画叙事的潜在可能,建立出个人的视觉风格,同时推动了油画在形式上的可能性。在她的画作、素描和版画中,艺术家结合个人经历与她对世界的观察,发展出反覆出现的主题私密语言。
琼·斯奈德,《EAS的梦时》
画布上油彩、丙烯、纸糊、布料、草本、闪粉,2006年
152.4 x 198.12 厘米
《EAS的梦时》是艺术家探索深水池意象的系列作品之一。深水池反覆出现在斯奈德的作品中,灵感很可能来自她位于纽约伍德斯托克工作室的周边风景,反映出艺术家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对话。作品以黑色和深蓝色调描绘水池,周围环绕着她标志性的抽象笔迹,遍布整个画面。厚重的颜料滴落,作品还用上纸浆、布、草本植物和闪粉赋予质感。在作品的标题中,斯奈德提到她的母亲艾迪斯-阿德莱德-斯奈德(Edythe Adelaide Snyder),这表明她如何利用自传和内心生活来推动其独特的抽象艺术创作。
更多阅读:
李康昭
Lee Kang-So
李康昭,《风吹-240546》
布面丙烯,2024年,181.8 x 227.3 厘米
李康昭(Lee Kang-So)极具创新性的创作实践深刻地影响了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他早期的绘画实验植根于对画布本身的审视,自1980年代以来,他将注意力转向集中于绘画的笔触。他的作品线条简练,令人联想到书法和东亚传统文人山水画,同时又隐含西方极简主义的美学。在《风吹-240546》中,浅灰色的不透明笔触覆盖在彩虹色笔触之上,令人联想到阴天的彩虹和风,一如作品名称形容的风。李康昭的大型个展将于2024年11月1日在首尔韩国国立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MCA)开幕。
更多阅读:
罗伯特·隆戈
Robert Longo
罗伯特·隆戈,《无题(花园里,阿卡迪亚的牧人)》
纸上炭笔,2009年,173 x 306 厘米
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以其根据主流媒体上的图片和照片创作的大型木炭画而闻名。在《无题(《花园里, 阿卡迪亚的牧人)》(2009 年)中,隆戈利用他对明暗对比的娴熟掌控,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树景,阳光穿透树影,明暗交织,引人入胜。正如其标题所暗示的,该作品采用了艺术史上的 “Et in Arcadia ego ”(拉丁语的意思是“我也曾在阿卡迪亚”)。阿卡迪亚起源于希腊神话,指的是乌托邦式的田园生活,以未受破坏的荒野以及与绚丽、富饶的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基础。隆戈的作品预示着气候灾难的来临,反映了他对环境问题的长期关注,促使观众重新思考他们与自然的关系。隆戈的主要个展目前正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和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展出。
更多阅读:
米格尔·巴塞洛
Miquel Barceló
米格尔·巴塞洛,《科罗姆港》
布面混合媒介,2023年,97 x 195 厘米
在这幅创作于2023年的画作中,西班牙艺术家米格尔·巴塞洛(Miquel Barceló)把观众带入一个夜幕降临、狂风暴雨的港湾景象,让人联想到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的“海景画”(Sea pictures)——但他用独特的实验技法颠覆了这一传统。他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娴熟地呈现出画面中催人入眠的能量。巴塞洛利用干笔技巧表现海水的流动,创造出极具质感的涂层,回溯了“无形式艺术”(Art Informel)的风格。
米格尔·巴塞洛,《科罗姆港》(细节)
布面混合媒介,2023年,97 x 195 厘米
在他的作品中,孤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在汹涌的海面上,孤舟载满了人,进一步突出了自然力量的崇高性,同时也暗指迁徙。沉重而不祥的天空被染成深红色,在海景中投射出阴森恐怖的异世界光芒。巴塞洛用精巧的白色线条描绘了一幅艺术家在工作室工作的图画,并将其叠加在动荡的海港景色之上。通过将这两个场景叠加在一起,他赋予了作品一种梦幻般的变化。米格尔·巴塞洛的作品目前在杜伊斯堡的库普斯墨赫美术馆(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展出(至2025年1月)。
更多阅读:
罗伯特·劳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罗伯特·劳森伯格,《虎跑》
亚麻底纸上丙烯,1989年,154 x 110.5 厘米
作品《虎跑》创作于1989年,是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跨文化艺术项目“劳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项目”(ROCI)的一部分。“ROCI”于1984年至1991年间进行,是一个雄心勃勃、史无前例的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和事实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创造与交流”,艺术家曾前往美国以外的十个国家进行创作。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包涵了他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而图像和材料的融合仍然是劳森伯格独特艺术视角的鲜明特征。
罗伯特·劳森伯格,《虎跑》(细节)
亚麻底纸上丙烯,1989年,154 x 110.5 厘米
在《虎跑》中,画面在视觉上被分成两半。作品的上半部分是一幅老虎的素描,背景为深红色;下半部分,劳森伯格将丝网印刷的棕榈叶图案与丙烯画法相结合,而前者通常代表着自然,同时被用来象征度假胜地和商业主义。这种手工标记与机械复制图像的结合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作品的特色。这种手工痕迹与机械复制图像的结合是他整个创作生涯的特点。罗伯特·劳森伯格在亚洲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将于2025年11月在香港M+博物馆展出。
更多阅读:
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汤姆·萨克斯
Tom Sachs
汤姆·萨克斯,《骷髅与水壶的静物画》
画布上合成聚合物和克林克颜料,2023年,121.9 x 152.4 厘米
《骷髅与水壶的静物画》(2023年)是汤姆·萨克斯(Tom Sachs)“绘画”系列的一部分,他沉浸于巴勃罗·毕加索所谓的“战争年代”(1937-45年)的画作中。在探索毕加索这些鲜为人知的作品时,萨克斯发现了他所使用的线条和形式与自己的创作实践有着相似之处。受美国涂鸦和街头艺术的影响,粗线条在萨克斯作品中反复出现,模仿了毕加索许多人物作品中的纯黑线条。通过揭示艺术品的再创作过程,艺术家鼓励观众重新审视自己与艺术史文物之间的关系。
更多阅读:
扎迪·车
Zadie Xa
扎迪·车,《复原力:四种认知方式》
布面油画与缝制织物,2024年,200 x 180 厘米
扎迪·车(Zadie Xa) 根植于自己的韩裔加拿大背景,不断涉足关注混合和离散身份、全球历史和民俗,以及精神和宗教仪式。在作品《复原力:4种认知方式》(2024年)中,扎迪·车描绘了两种奇幻的生物——猫狐混血和神话中的凤凰——它们在迷雾中前进,映衬着壮丽的绿色天空。凤凰是一种循环再生的不死鸟,体现了扎迪对“嬗变”的兴趣。这种类似狐狸的动物也极具寓意。狐狸是扎迪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源自艺术家对“捣蛋鬼”原型的迷恋:个具有破坏性的局外人,其存在既能对主流社会和文化秩序的提出挑战,同时启迪其变化。作品的边框由五颜六色的拼布组成,将欧美现代主义与几何抽象主义的视觉语言与韩国的“褓”(bojagi)拼布传统融为一体。扎迪·车将参加第16届沙迦双年展(2025年2月6日至6月15日)。
更多阅读:
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
托尼·克拉格,《事件(垂直)》
不锈钢,115 公斤 ,2022年,150 x 55 x 48 厘米
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雕塑风格,创作于2022年的雕塑作品《事件(垂直)》体现了他将自然界中的结构与工业材料和工艺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不锈钢材料被制成圆润的有机形态,交织成具有未来主义风格的结构。直立的作品展露出纤细曲线,优美而不失简洁地挑战着地心引力。高耸的雕塑在正负空间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感。金属的反光特性使其表面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得生动活泼。艺术家解释说:“我们渗透着并同时被周围的一切所渗透,我们与整个环境不断交融。” 2024年10月,托尼·克拉格的永久性公共雕塑于曼谷市中心的开发项目“曼谷一号”揭幕——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雕塑——同时该地项目“艺术环路”(Art Loop)也将开幕,与曼谷艺术双年展同期举行。
更多阅读:
曼迪·埃尔-萨耶
Mandy El-Sayegh
曼迪·埃尔-萨耶,《燃烧方块(阈值)》
布面油彩和丙烯,拼贴和丝网印刷元素,金箔和纸钱,2024年,145 x 120 厘米
曼迪·埃尔-萨耶(Mandy El-Sayegh)在2024年创作的《燃烧方块(阈值)》展现了她独特的创作手法,她将不同来源的文本和图像并置在一起。作品展示了一页《金融时报》报纸,上面印有好莱坞演员安雅·泰勒-乔伊(Anya Taylor-Joy)为珠宝品牌蒂芙尼拍摄的广告,以及丹·弗拉文(Dan Flavin)在巴塞尔美术馆(Kunstmuseum Basel)举办展览的公告。广告上覆盖着金箔方块与香纸,这是一种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用于礼仪祭祀的传统材料。艺术家在多幅作品中使用金箔方块,探索其在传统上象征财富与仪式的关联。这些图像和文本碎片一旦脱离原始语境,便产生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这些解读受个人、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削弱了媒体主导的客观性。
更多阅读:
奥利弗·比尔
Oliver Beer
奥利弗·比尔,《共振绘画(感觉很可爱)》
布面颜料,2024年,200 x 150 厘米
在奥利弗·比尔(Oliver Beer)的《共振绘画》中,他利用音符的振动将粉末状的颜料涂抹在画布上,从而捕捉声音的几何形状。每幅画都以艺术家在创作时听到歌曲命名。该系列的最新作品标志着艺术家创作实践的重要演变,他在其标志性的蓝色颜料之外引入了更多的颜色,创造出空灵、微妙多变的作品。
“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当他们创作音乐或聆听音乐时,他们听到的是几何和形式。因此,音乐与抽象或半抽象图像之间的这种基本关系着实令人兴奋。这些画是对声音的文字翻译。” ——奥利弗·比尔
奥利弗·比尔的“共振项目(洞穴)”目前正在里昂双年展上展出,展期至2024年1月5日。此外,比尔还将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举办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展览,一者展至2025年1月12日,另一部分则将于2025年4月11日开幕展至7月13日。
更多阅读:
严培明
Yan Pei-Ming
严培明 ,《龙年 - 永恒玫瑰》
布面油画,2024年,200 x 200 厘米
严培明(Yan Pei-Ming)的作品无不借鉴欧洲绘画和肖像画的悠久历史。这位出生于上海的艺术家在风格和主题上将自己定位为欧洲画家,但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并与西方艺术传统相结合。他被野兽和掠食者所具有的震撼视觉力量所吸引。
严培明 ,《龙年 - 永恒玫瑰》
布面油画,2024年,200 x 200 厘米
在这幅创作于2024年的油画中,他描绘了龙——这一中国神话中象征强大、吉祥和帝王权力的生物。严培明的绘画技法令人联想到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捕捉生物攻击性的精湛技艺,他在龙的凶猛特质与柔和的玫瑰粉色调之间营造出一种非凡的视觉张力。艺术家对龙这一图案的使用展现了他对崇高力量及隐喻更深层真理的图像的迷恋。严培明的作品目前正在卢浮宫朗斯分馆展出,该展览“流亡”将持续至2025年1月20日。
更多阅读:
关注我们
官网|www.ropac.net
小红书|Ropac画廊
画廊地址
伦敦伊利府邸 | LONDON ELY HOUSE
37 Dover Street, London W1S 4NJ
+44 (0)20 3813 8400
巴黎玛黑 | PARIS MARAIS
7 Rue Debelleyme, 75003 Paris
+33 (0)1 42 72 99 00
巴黎庞坦 | PARIS PANTIN
69 Avenue du Ge?ne?ral Leclerc, 93500 Pantin
+33 (0)1 55 89 01 10
萨尔茨堡卡斯特别墅 | SALZBURG VILLA KAST
Mirabellplatz 2, A-5020 Salzburg
+43 (0) 662 881 3930
萨尔茨堡哈雷 | SALZBURG HALLE
Vilniusstrasse 13, 5020 Salzburg
+43 (0) 662 876 246
首尔堡垒山 | SEOUL FORT HILL2F, 122-1 Dokseodang-ro Hannam-dong,
Yongsan-gu 04420, Seoul
+82 2 6949 176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