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阅读》,2007,布上丙烯,100(H)*66.5cm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024 展位:A107
90年代,李山制作了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并开启了《阅读》、《打开折叠》等系列创作,“生物性”在其科学理性下的生命畅想中回归了主要地位[1],并占据了他近30年的创作生涯;
而今李山在他80岁开启的全新创作《苏美尔徊响》,北纬35度地带上演的地外生命与人类共存的神迹舞台中,李山作品的神秘性在关于生命源起的古老神话下再度显现,将他对新生命的讨论上升至文明高度。
李山的生物艺术创作中,多样的生物图式是画面的主要元素,黑色毛球与线条组成的画面里涌动了“生命基本体”的形式探讨;《胭脂》中赋予鹅、驴等生物意象社会角色;鱼蛙、人兽、鸟禽的生物性状交杂出现在《阅读》方案······深究其生物图式的多元化与演变,实际是李山在时代和科技变革以及理性和感性交替中找到的生命平衡点。
李山的艺术思考在思想解放的知识浪潮、改革开放后政治波普运动中不断更新和蜕变,更是在世纪之交,克隆、转基因等生物科技爆发的年代一度超越了科技的想象界限,各式的新生命偏离了科技的傲慢,以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表征出现。
而在李山的耄耋纪,同步着科技进步滞缓、世界走向单边主义及逆全球化的时代,李山的创作回到了对文明伊始,向生命源起的追问,尝试在高等文明和神秘传说中呼唤生命大同和人类命运。
李山的创作技艺并没有脱离生命理念的崇高,漫长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70年代《扩延》神秘沉稳的黑色与80年代令他名声鹊起的《胭脂》脸颊红扑的艳俗间有明显的跨越,并且在之后的《阅读》等作品中找到了更为平衡的形式。
早期黑色点线的神秘感与《胭脂》粉黛的民俗感具有强烈的东方色彩;而定居上海、纽约两地,李山的议题及艺术语言却是具有世界性的。俗雅之间,李山的艺术脉络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胭脂》之后的《阅读》、《打开折叠》中,艳丽的丙烯上李山常以一层灰色颜料覆盖,结合画面新生命形态蕴含的生殖崇拜回归人类世界艺术最原始的萌动力。
最新的《苏美尔徊响》系列中,李山在这样的色彩上加以埃及壁画式的平面构图同苏美尔大神对话。
李山的巨幅绘画《苏美尔徊响 I、II》连续两年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作为当届最大、最瞩目作品在Xiàn Chǎng单元亮相。
《苏美尔徊响 I》作为人神混同舞台的开篇,本次展出的《苏美尔徊响 II》将苏美尔传说同李山的生物神话续写,开启《阅读》的新一转向。
李山已在《阅读》中尝试了千百种新生物方案将地球生物的优势性状组合,但这样的求新试验无法满足我们对于生命起源的追溯。当古籍中的蛇形神灵以双螺旋状纠缠在巨幅画面,苏美尔神话告诉了我们另一种《阅读》可能——是否地外来客用自己的基因塑造了地球生命。
高名潞,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2013,《粉红微笑之后:阅读·李山》, 台北当代艺术馆
/
关于艺术家
李山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93年,李山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1998年以分子生物学为科学基础,在基因层面上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并于2000年发表文章《鱼和蝴蝶的故事》。
主要个展:苏美尔徊响,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23,巴塞尔(2023);打开折叠,香格纳画廊,上海(2019);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7);粉红微笑之后:阅读李山,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市(2012);南瓜计划,香格纳画廊,上海(2007);人类的进化已到尽头: 李山之阅读,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7)。
主要群展:动物农场模拟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2023); 开启,星美术馆开馆展,星美术馆,上海(2022);M+ 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M+ 博物馆,香港(2021);未来与艺术,森美术馆,东京(2019);超自然,白兔美术馆,悉尼(2018);世界的舞台,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蜕变突破:中国新艺术,亚洲协会美术馆 & P.S.1 当代艺术中心,纽约(1998); 圣保罗双年展(1994);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1993);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