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
开幕式现场
常沙娜莅临开幕式并观展
才大颖致辞
才大颖在致辞中指出,在中法建交6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以“装饰的现代化”为题举办展览和研讨会蕴含着深切的期待。“光华路”不只是地标,而是一种精神载体,蕴含着几代人的奋进历程;塞纳河也不仅代表法国,更是那个时代,甚至整个西方世界装饰艺术当代表达的圣地。从塞纳河到光华路,再到清华园,因而具有了西学东进与融古铄今的交互相映的使命,由此形成了“光华路”百花园林的一支重要的文脉,并随着时代逐步彰显出文脉传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果说塞纳河是遥远的过去,那么清华园则代表着当下与未来。这是“光华路”的文脉与荣耀,更是几代人付出青春甚至终其一生的追求,“光华路”的精神必将永存。

易凯表示,通过这次特展,我们得以回顾五位伟大的艺术家对现代装饰艺术乃至更广泛的艺术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展览结合研讨会,是中法两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很好的一种形式。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中法艺术界能进一步巩固友好关系,促成未来在科研、出版领域等方面的坚实合作。
崔冬晖发言
崔冬晖作为本次展览艺术家的家属代表发言并表达了对展览团队的感谢。他提到,策展团队在进行文献研究和整理的过程中,一点点挖掘和发现了那个时代的许多故事,见证了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受到重视与发展的历程。此次展览不仅是为了展示老先生们为中国文化自信与国家文化发展所奠定的基础,也是为了纪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辈们在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领域的点滴积累与贡献。

覃川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覃川代表展览主办方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覃川表示,先行者们从社会改造、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出发成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和对于现代性问题探索的先锋,他们的精神与理想如同明亮的灯塔,始终指引着后辈不断前行。从“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的办学宗旨,到高举“艺科融合”的学术旗帜,再到新时代“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前辈们的理想与精神始终是我们不变的精神血脉和学术底色。希望本次展览精心组织展出的360余件作品和器物,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装饰艺术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向历史致敬,并展望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杨冬江主持







展览现场
展览研讨会同期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上午主旨演讲环节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法国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前副馆长,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凯瑟琳 · 大卫以《装饰艺术、设计与中国的现代性:基于庞薰琹作品和职业生涯的一些评论》为题发表了富有艺术洞察力的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以《先生庞薰琹》为题探讨了对“装饰”的深刻理解。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以《人民性:装饰艺术的本义》为题对“装饰”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以《装饰: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的另一维度》为题,梳理了“从塞纳河到光华路”的世纪变迁。法国艺术史学家、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易凯以《在中法之间,细读赛努奇博物馆收藏中的几幅庞薰琹绘画》为题,呈现了中法艺术交流的历史细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则以《装饰的时代语境》为题,阐述了装饰艺术的必要性及价值。

研讨会嘉宾合影

常沙娜莅临研讨会现场

凯瑟琳 · 大卫

刘巨德

杭间

张晓凌

易凯

方晓风
下午论坛发言环节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主持。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 · 艾融以《21世纪文明视域下中法视觉艺术所传递、描绘和共享的价值观》为题探讨了两国视觉艺术的交流与互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以《从塞纳河到清华园:“装饰”现代化进程中光华路的文脉传承》为题剖析了装饰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以《陈之佛与雷圭元在中国现代图案理论上的贡献》为题,对两位艺术家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以《传统图案元素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构与新生》为题展示了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以《图案研究是中国设计教育发端》为题回顾了图案研究在设计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涛以《美之为美,美美与共——装饰艺术的当代发展》为题梳理了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以《“装饰”的现代化:中国化设计的持续建构》为题探讨了装饰艺术的现代化路径。

雷米 · 艾融

才大颖

陈池瑜

崔冬晖

韩绪

韩文涛
论坛结束后,策展团队成员周爱民、郭秋惠、李迎军、王小茉、贺婧、陈楠、陈洛奇等分享了展览筹备及展陈思路,祝重寿、包林、唐薇、杨阳、吴晞、宿利群等就展览的主题与策划,以及学院的文脉与传统展开了圆桌讨论。



周爱民(左)、郭秋惠(中)、
李迎军(右)



王小茉(左)、贺婧(中)、
陈洛奇(右)



祝重寿(左)、包林(中)、
唐薇(右)



杨阳(左)、吴晞(中)、
宿利群(右)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隆重推出艺术特展“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辈们的学术理想和学术思想,通过著述、设计和教学等多种形式不断传授给后来的学生们,进而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项目和经济民生的需要,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形成了一批批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成果,塑造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弘扬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提供|项目组
撰稿|朱滢
图文编辑|罗雪辉 陈洁 夏之薇 王辰玥 李思节
审核|王晓昕
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点击海报查看信息)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2日–2025年2月16日
特别提示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门票,相关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申请会员请扫描下方订票二维码进入“清华艺博”小程序-“会员申请”栏
网上订票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微信二维码
艺博微博二维码
艺博网店二维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