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美术馆里的“虚拟咖啡馆”,在未来与浪漫之间稍作停留。
《编码物候》展览正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艺术家杨迪的《换季之歌》这个场域影像装置由两个屏幕和观众的参与共同构成。右边的屏幕呈现了一个未来的旅游景区,以SpaceX的火箭回收平台为纪念碑打造,景区里设有一个露天咖啡和吧台。该影像没有剧情,展现了一个非常客观的场景,像一个视频背景提供了虚幻的空间,充满未来感又带着浪漫的气息。
《换季之歌》,视频截图
《换季之歌》,视频截图
《换季之歌》,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杨 迪
2020年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于同年获得毕业生奖和大师生荣誉。他的艺术创作通常以影像和装置为主。他以流行文化、小说、电影等叙事素材为基础,探讨权力对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生活危机的想象。他的创作与科技造成的精神困境密切相关。他认为当今的“经验”是失效的,并希望探索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重新定义人类的身份。
Q
您是如何开始创作《换季之歌》这个作品的?
Q
希望借这个作品,向观者传达怎样的理念和思考?
杨迪:这个作品还是更多的希望给观众创造一个重新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一个视角。作品用影像和场域装置创造了一个边界流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虚拟与现实中的地点和身体都是平等的。它探讨了对未来危机的一种回应,即是在全球气候危机的和技术掌控的今天,人类的对应方式:向火星一名或者向虚拟世界迁徙。但作品的呈现依然是感性而直觉的,希望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观众在空间内的感受,并且观众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这件作品首次在杜塞尔多夫的Bloom空间展出时,有一位德国观众看完之后和策展人说想到了阿根廷作家Adolfo Bioy Casares1940年写的科幻小说 《莫雷尔的发明 》,小说描绘的无尽的轮回很像我做的loop动画 ,然后小说中描绘的小岛有两个太阳和月亮。而我场景内的光线确实用到了两个太阳才成功的照射出。
Q
作品中火箭回收平台这一符号包含着何种表达?对现如今太空领域的前沿技术的看法?
杨迪:我希望通过把火箭回收平台功能性的改变来塑造一个我们今天对未来的可能性想象。对今天前沿技术的关注重心依然是它们最终能够为每个普通人带来的感觉。比如这个火箭回收大大增加了人们在有生之年移民火星的一个几率。这种新的“远方”的出现也许会重塑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Q
参展作品中的两个视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杨迪:右边的屏幕以德国客观主义摄影的美学制作了一个背景版一样的视频。在这个全景中,SpaceX的火箭平台被设计成未来的旅游景区,它既是一个纪念碑式的空间又是一个咖啡馆。左边的屏幕呈现了这个咖啡馆中的剧情细节。影片同时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发生,由3D虚拟人和真人男女共同演绎。他们分别是一对男性数字人,和一位60岁的女性与22岁男性的初遇爱情故事。作品通过镜头语言来衔接真实与虚拟世界,暗示着一种朝向虚拟世界迁徙的状态。
Q
影像视频作为媒介之一,在你的创作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杨迪:影像是我主要的创作媒介,我觉得是最具时代精神的媒介之一。这个媒介本身和我探讨的问题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体现出了别的媒介没有的能对真实性、时间性的描绘。又具备很强的输出信息的能力,对我来说是我最强有力的工具。虽然它今天有些开始“泛滥”,但是另一个角度也体现出了这个媒介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可以被看作仍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我相信它会在未依然能够不断断随着技术的变迁而产生新的生命力,并且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
Q
在艺术创作上,还希望有怎样的新尝试?
杨迪:每次作品都希望对影像这个媒介有一种新的使用,并且回应今天时代的中心问题。比如这次的作品就希望更多的把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结合,邀请观众进入这个被我用视频重新定义的场域。接下来还是会延续之前的思路,做一些这个方向的探索。希望更多的发展一些和观众、空间有关系的创作。
Q
最近最关注的社会话题有哪些?
杨迪:最近最关注的话题是美国大选,写下文章的今天正在等待选票的最后结果。我觉得不论如何这个结果会对全球的未来都有一定的影响。
Q
近期有什么新的计划?
杨迪:最近在重庆待到12月,再去广州,也想去东南亚看看。对那边的社群很感兴趣。
*感谢艺术家提供部分物料
点击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