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主题:苏州房子——口述历史工作坊
日期:2024年11月23日(周六)14:00-17:00
对象:建议18岁以上
人数:16人
地点:
观展:苏州奥体中心商业广场中庭《飞屋》
工作坊活动:苏州当代美术馆临时办公区大会议室 (苏州奥体中心商业广场沃享OFFICE写字楼 17楼)
*本次活动免费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招募问卷
填写后工作人员将进行信息审核,审核完成后将以电话、短信的形式通知。
活动须知:
此次工作坊需要对苏州古民居感兴趣或者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面向18岁以上观众。
此次工作坊的邀请将以电话、短信形式通知,如在接到通知后无法按时参加活动,请于活动前两日致电工作人员取消。
如您在半年内累计达3次未履约,一年内您将无法报名美术馆的各项活动。
活动当日,请于活动签到处出示活动通知短信入场签到。
欢迎携带苏州老照片、老物件等家庭珍藏至现场分享。
作为2024年度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的第七个项目,来自绘造社的艺术装置《飞屋》聚焦苏州老屋的生成、脆弱和自秩序。绘造社创始合伙人李涵以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多栖身份和双重视角,关注苏州民居的营建和生活日常,艺术化重现普通市民自下而上的建筑生命力。通过建筑师的视角,李涵将观察到的自建房屋的无数答案,纳入建筑学科语境中;再借艺术家的手,以朴素材料再述民间建筑自发之美。
李涵曾表示绘造社的工作方式就如口述历史琐碎讲述般,为不断消逝的民间建造提供一个有滋有味的视觉叙事。其中不断的观察、记录、呈现与转化,正与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中“倾听-补白”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与传承,形成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自《史记》以来即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在现代学科意义中,口述历史更是作为一种传统档案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路径,倾听“过去的声音”(The Voice of the Past),关注“大众的历史”(history from below),为普通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如《飞屋》通过对苏州普通老屋的描绘引发大众对城市化进程下社会记忆的深刻思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空间(Space)和地点(Place)是现代口述历史的核心关照,特定的地理背景和空间环境对塑造记忆和叙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州民居自由、灵活、朴实的建筑形式,因地制宜的房屋布局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展现了当地居民的建筑智慧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形塑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谈及建筑,我们总感觉离我们很远,但它其实就存在我们身边,无论是街区、自然还是生活空间,“地方”既是口述历史故事发生的情境,亦是承载生活经历、社区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容器,而我们对这些“地方”的自建正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
在本次的工作坊中,我们将立足于苏州,从苏州人“家”之空间维度,引导公众体验口述历史工作流。公众作为叙述者,借助对场所的描绘来触及更深层次的经历和情感。其中通过个人生命故事的叙事与居住空间的拼贴,将记忆与空间联系起来,唤起我们对苏州的共同印象,发掘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异同,同时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线索。反观《飞屋》装置对地方精神的凝练——通过回顾个体记忆的苏州家庭空间,一探几代人集体记忆中的苏州老屋。
△ “飞屋”搭建过程与成品图
口述历史是一种发端于人类口述传统的现代史学思潮与实践,通过收集亲历者与见证人的口头证词,建构、反思关于历史的叙事。与传统史学相比,口述历史更加关注自下而上的大众视角,收集的史料更加丰富多元,其访谈过程强调采访者与受访者的互动以及对撰史权利的共享。
本次工作坊结合参与者生命故事的口述讨论与生活空间的视觉化呈现,唤起居民的集体生活记忆并探索苏州古民居建筑与日常生活的联结,提取民间建造的精神,促进城市文化的有机发展。
* 学界对口述历史有多种定义及界定方式,此为本次工作坊合作机构“茉莉留声机”之定义。
参加此次工作坊您将
参观《飞屋》艺术装置并获得独家导览
感受专属于老苏州的私家珍藏记忆
学习口述历史的工作流与基本方法
收获珍贵的访谈影像记录与生活空间拼贴
△ 生活空间视觉化示例,图片来自“茉莉留声机”
14:00-14:30 《飞屋》参观
现场签到
奥体中庭自由参观《飞屋》
14:30-15:00 工作坊引入
自我介绍
苏州古民居的变迁与重塑的迷你科普
15:00-16:00 空间口述历史体验
口述讨论个人生命故事
生活空间地图的拼贴
16:00-17:00 分享与互动
以组为单位分享生活空间地图
相互提问与回答
茉莉留声机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为公众提供优质口述历史教育和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留声机」是口述历史的技术缘起,也代表了组织在口述历史工作中客观、严谨的立场与态度,「茉莉」则象征组织扎根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本土实践。组织英文名称「ECO-ORACY」意为「口述生态」,前缀「ECO」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以及「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我们希望通过口述历史对话亲历者,表达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在口述中寻找历史的多元之声;通过口述历史教育分享方法、心得,引领公众参与到口述历史实践中来;通过口述历史赋能在地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探索口述历史在中国的无限可能。茉莉留声机希望架起代际间、文化间沟通的桥梁,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口述历史社区。
比起耗资不菲、外形张扬的大型公共建筑,那些充满岁月痕迹的平民自建房仿佛总是低调又平凡的存在,但如果像艺术家李涵一样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建房各种旁逸斜出的建筑细节实际上充满了多元的趣味和丰富的生活质感。本期推荐,我们邀请您从苏州的旧式住宅出发,进而了解人类历史上的“平民自建”,并通过“路上观察”和“口述历史”的方法切换关注城市和建筑的视角,去关心我们的居所和其中的人的所在。
《苏州旧住宅》
陈从周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3-7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除了园林这类特殊的宅院,对于古城小巷里的各类其它传统民居,他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总计调查了数百处旧宅并选择了其中的50多处进行测绘和摄影,形成研究江南民居的珍贵资料。如果你有意从传统建筑的角度了解“苏州房子”,本书中大量的建筑照片、平面测绘以及专业分析能使你充分了解这些江南民居的精妙设计和立意。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师: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
[美] 伯纳德?鲁道夫斯基 编 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高军 译
2011-10
在没有专业建筑师的年代里,人类如何“建造”?1964年,本书的作者伯纳德?鲁道夫斯基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名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史中的平民建筑和乡土建筑。这些建筑奇观形成于共同的文化传统以及集体经验和智慧,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来统揽全局,却充满了灵性与生机,甚至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合作的最佳形态,让我们不由得重返建筑的原初起点,跟随作者一起思考建筑的本质。
《胡同蘑菇》
李涵、金秋野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11
作为《飞屋》的主创艺术家,李涵一直致力于探索民间自建的形式语言与建造方式,并思考其对于建筑学的意义。《胡同蘑菇》是他与金秋野及一众建筑学学生以北京胡同的自建房为对象的实验教学记录。他们将胡同里那些妙趣横生的自建房视作野蛮生长的“蘑菇”,在实地调研和观察的基础上,用生动的模型、图纸和水彩画还原了这些“胡同蘑菇”的自然样态,让更多的人能够发现这些自发和多样的空间形态,领略民间自建建筑的魅力。
《路上观察学入门》
[日]赤濑川原平、 [日]藤森照信、 [日]南伸坊 编
严可婷、黄碧君、林皎碧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1
所谓“路上观察学”,就是出门上街仔细观察周围,并把观察到的结果用手绘、摄影摄像、录音、或是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甚至加以整理研究。建筑师出身的李涵在对由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减弱兴趣后,开始关注那些城市中自然而然发展出的建筑,通过“路上观察”的方式深入到建筑的内里,发现这些奇怪建筑的可爱之处,并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这些建筑里里外外的生活百态。这本“路上观察学”告诉我们,只要稍加留心,我们都能在看似单调的日常里开启一场华丽的冒险。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美] 唐纳德·里奇 著
邱霞 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01
在本次工作坊中,我们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拉近了与苏州民居的距离。那么,什么是口述历史?如何筹备一个口述历史项目?口述历史访谈有哪些技巧?口述历史项目的成果可以如何呈现?《大家来做口述历史》通过生动、轻松的“一问一答”形式,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口述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融入展示了大量案例实践与项目细节。这本“百科全书式”的指导手册能够帮助你构建对于口述历史的“初印象”。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