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近年来,伴随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数字艺术已然成为了全球备受瞩目的前沿艺术形式与未来产业代表。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表征物与媒介技术的综合体,数字艺术一方面不断拓宽着传统艺术的边界,在应用技术逐步从生产工具演化为艺术本体的同时,艺术创作的重心亦开始自单向表达向多维互动迁徙。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底层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又进一步塑造了数字艺术品的确权与交易模式,营造了勇于创新的行业格局。在这一进程中,凭借在公共性和开放性表达上的独特优势,数字艺术展现出了愈发显著的社会效能。但同时,发展势头正盛的数字艺术也时刻面临着来自艺术自律与产业应用领域的诸多挑战,对身份认同、情感叙事、数据确权、科技伦理与人机关系等问题的具体回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未来的发展之路。
本次“数字艺术产业创新”研讨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将论题深植于多元知识谱系与行业背景的广阔土壤中,深入探讨数字艺术的创作方法与产业化问题,重点聚焦数字艺术产业创新所涉及的多层次认知更新与结构性转变,关注艺术创作与前沿技术的结合,探索数字艺术介入文化传承和当代书写的可能性,尝试在现有知识体系和教学架构中建立与产业市场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同时,我们还将密切关注数字艺术产业正在进行的平台整合与业态升级。
近期,大学城美术馆策划主办的“景别:加里·希尔作品展”和“变换的场景:保罗·希格斯作品展”等展览,向中国公众呈现了全球艺术的前沿风貌与最新动态,并通过“数字影像与跨界实践”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推动了艺术与教学的交流。作为延续,本次论坛将继续秉持知识创新和学术推广的理念,重点助力数字艺术的领域创新与行业拓展,进一步推动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
论坛主题
数字艺术产业创新论坛
第一部分议题
数字艺术的创新实践
第二部分论题
数字艺术的创新应用
地点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J101
时间
2024年11月23日(周六)
9:00-16:30
日期 | 时间 | 环节 |
11月23日 (周六) | 9:00-9:30 | 论坛开幕式 |
9:30-12:30 | 主题演讲 圆桌会议 问答环节 | |
14:00-16:30 | 主题演讲 圆桌会议 问答环节 |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白名昼

费 俊

洪荣满

靳 军

李 勇

林日新


盛 瑨

史 纲

王泊乔

王之纲

伍 端

谢 赞

于 朕

郑 达
论题:数字艺术的创新实践
此部分议题以数字艺术的创新实践为主要议题,从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文创、数字娱乐等方向切入进行专业研讨。议题将把数字艺术深植于多元知识谱系和行业背景之中,深入探讨数字艺术的创作方法,重点聚焦数字艺术产业创新所涉及的多层次认知更新和知识结构转变,关注艺术创作与前沿技术的结合,探讨数字艺术介入文化传承和当代书写的可能性。
主持:洪荣满
论题:数学艺术的创新实践
主持:费 俊、洪荣满
1. 靳 军《数字艺术生产方式探索与创新传播》
2. 盛 瑨《唤醒、重塑、共生—人工智能艺术教育思考》
3. 伍 端《城市多维度空间数字化创新实践》
4. 于 朕《以幻制幻》
5. 郑 达《算法、机器与非人类》
论题:数字艺术的创新场景
主持:费 俊
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白名昼、洪荣满、靳 军、李 勇、欧智文、盛 瑨、于 朕、郑 达
论题:数字艺术的创新应用
此部分议题以数字艺术的创新应用为主要议题,就数字艺术的创新平台如何搭建、企业和机构如何孵化、数字艺术产业如何赋能、中国数字艺术创新生态如何打造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议题主要聚焦于数字艺术产业正在进行的平台整合和业态升级,尝试在现有知识体系和学院教学构架中建立与产业市场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
论题:数学艺术的创新应用
主持:洪荣满
1. 白名昼《数字光影赋能文旅创新》
2. 费 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3. 史 纲《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应用与探索实践》
4. 王之纲《未来考古视野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
5. 王泊乔《数字艺术产业与中国式元宇宙》
论题:数字艺术的创新生态
主持:洪荣满
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费 俊、林日新、史 纲、王之纲、王泊乔、伍 端、谢 赞
嘉宾:费 俊、洪荣满
05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广州美术学院湾区创新学院
协办单位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爱普生光影研究院
名誉总顾问
范 勃
总策划
蔡拥华
学术主持
费 俊
学术顾问
王璜生、陈晓阳
项目总监
洪荣满、伍 端
项目统筹
钟凌燕、王秀媛、李铁军、王潇涵
工作团队
余 爽、曾伟峰、王 琳、史春生、陈 烨、
黄兴彪、何 泉、董宇昊、刘子瑗、肖衡娟、陈 绘、
张 爽、杨慧丹、骆钰槟
相关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