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艺术词典

当代艺术在空间维度上极尽探索的可能,不仅走出美术馆、博物馆等展厅空间,还同时相反的走向遥远的未知之地和追寻生命的来源之处,并且,探索分析空间所承载的时代之痛和隐含深藏其中的关系本质,正如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 在《关系美学》中所提出,当代艺术实践的出发点是在整个人类关系和社会背景下,而不再是传统的私人空间和美学空间中。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从19世纪开始,世界各地陆续开启工业革命的进程,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在世界很多地区,原来的乡村出现了人的空心化、土地的空心化以及村落的空心化,不少地区被贴上即将消亡的标签。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部分艺术家开始有意在作品或表演中注入乡村内容,并且把演出地设在乡间小道或村民家,艺术家与参观者均住乡村民宿或露营场地,拒绝在都市演出。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伤痛,更加促使日本社会思考工业文明的机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记忆、家族和生命的问题。


始于2000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用艺术的方式守护愈益衰败、但积淀了千百年历史和根脉的乡村文化和生活。每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都会展示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们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艺术家的介入,使得乡土旧物、废弃空屋,以及本地的农耕生态和精神获得新生。对于观众来说,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参加手工教室,在古民宅改造而成的餐厅享用当地特产食物,或者去梯田和当地人一起种植水稻体验农活等,这个过程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升级和就业增收,乡村社群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 伊利亚 &艾米利亚·卡巴科夫,《梯田》,2018年第七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2 草间弥生,《妻有盛放》,2003年 第二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3 内海昭子,《为了那许多消失的窗户》,2006年 第三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4 克里斯蒂安·博尔坦斯基,约翰·卡门,《最后的教室》,2006年 第三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5 马岩松/MAD建筑工作室,《短暂的泡泡》,2024年 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6-图7 绘造社,《町的漫步》, 2024年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此类问题。同时,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爆的时期,有部分艺术家却选择拒绝观念一体化和城市话语的浪潮,告别艺术体制和消费系统,追寻上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知识分子提出的“乡村建设”,扎根中国更广泛的现实处境,通过艺术复兴和传承文脉。二十一世纪以来,乡村振兴理念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动着乡村经济发展、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而相较于政府领导下的乡村治理,艺术家们则通过社群连接、参与互动的方式,不断用自身的艺术实践,介入到乡村建设的另一条路径之中。


2007年,艺术家渠岩在山西和顺许村发起了“许村计划”,建立了“许村艺术公社”,以寻找信仰和重建家园为核心,修复乡村文化,并且通过引入外部资源,举办国际艺术节、空间改造等方式,建设乡村经济新生态。2008年,艺术家靳勒发起“石节子美术馆”,把当代艺术实践带回乡村,全村十三户人家,成为了十三座艺术分馆,偏远的自然村落可以是美术馆,每一个村民也都可以是艺术家。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 许村村民在艺术节上舞龙舞狮表演 ?图片来源网络

图2 石节子美术馆开幕现场。馆长靳勒与石节子村村民在一起,2008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3 《是你的也是我的》,村民靳美琴创作骏马图案,艺术家高峰进行雕刻 ?图片来源网络


2011年,艺术家欧宁和左靖在安徽南部的古村落黟县发起了“碧山计划”,邀请艺术家、建筑师、导演、音乐人、乡建专家等驻居乡间,在发掘乡村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让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例如,将村内汪氏祠堂启泰堂改造为“碧山书局”;建筑师沈润将村内的老供销社改造为拥有零售、民宿、餐饮和展览的空间;发起人左靖带领学生开展对黟县手工艺的调研并联合村中匠人发起百工计划,进而出版本土手工艺书籍和举办“百工展”等。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图2 碧山丰年祭,201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3 “碧山计划”《黟县百工》出版书籍,2014年 ?图片来源网络


现代都市景观不仅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城市中“人”的过往经历与情感。2024年10月,苏州当代美术馆与苏州籍艺术家杨迪发起“漂流纪念所”项目。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艺术家重新走遍苏州乐园、东园、沧浪亭、桂花公园等苏州代表性的公共空间,通过蒙太奇和影像片段的方式,将九十年代的记录影像与今天的现场结合起来,这些携带着情感的记忆碎片与城市水岸空间的历史瞬间交织在一起,成就了关于家园三十年的跨时空叙事影像与游戏互动装置,其中浓缩了不止一代人的历史与生活记忆。艺术家期待人们能够“钓取打捞”出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中,逐渐消亡、正在逝去的家园记忆和情感碎片。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图6 杨迪,“漂流纪念所” 展览影像视频截图,2024年 ?杨迪

图7 杨迪展示漂流纪念所玩法,2024年 ?苏州当代美术馆

图8 杨迪,漂流纪念所小木屋露天吧驿站互动装置,2024年 ?苏州当代美术馆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我们的世界辩证存在,有艺术家对家园和根脉的追寻,就有艺术家想要走出家园,走出人类的家园。出生于中国泉州的艺术家蔡国强,从孩提时代就一直梦想就着一部光芒四射、辉煌灿烂的梯子,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蔡国强开始用火药创作作品,1994年,首次尝试制作“天梯”,项目获得了英国宇航局支持,但就在作品实行当天,突然变脸的天气,将所有一切的准备和梦想都化为了泡影。2015年,蔡国强回到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在国内技术专家和当地数百村民的共同协作和见证下,经历无数次的挣扎、妥协、挫折之后,连接地球和太空的梯子,终于在家乡的土地上成功绽放,这是艺术家献给自己百岁奶奶的礼物,也是献给怀抱着伟大而天真的好奇心,出走家园、探索浩渺天地的——人类最浪漫的礼物。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蔡国强,《天梯》,2015年 ?图片来源网络


2024年2月3日,由中国艺术家徐冰主持,国内首颗艺术卫星“SCA-1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的共享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将和艺术家、公众分享“SCA-1号”卫星的使用权,把传统的艺术现场拓展到外太空,在从业者纷纷寻求跨界突破的当下,由广阔而陌生的太空回望地球,也许可以提供“新的有效的哲学观或方法”。


“SCA-1号”卫星星体带有一块显示屏幕以及一个自拍相机,参与项目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地面控制站将各类数据信息传送至卫星,并获得太空环境实时影像记录。同时,这枚卫星还配备了AI程序以及机载计算机等功能,以辅助艺术家在“驻地”过程中的创作。在未来,“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将对所有人开放,不限领域,不限身份。


在徐冰看来,中国人的思维里有一种与自然配合的意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便是围绕着对于宇宙的理解和把握而展开的;所谓“天人感应”,便是人与宇宙的联结,是中国人关于宇宙的终极追问。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左图 徐冰,《卫星上的湖泊》,利用过期的在轨卫星“瓢虫一号”,拍摄的首部静帧动画作品,2021年 ?徐冰工作室

右上 “徐冰天书号“发射前现场作业,202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右下 《“徐冰天书号”:一子级箭体》,装置,2019-202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出生于新疆的90后艺术家刘昕,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关注太空和科技主题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作为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艺术策展人、SETI 研究所驻地艺术家的她,在作品《脱离》(Living Distance,2018-2020)中,将自己的智齿放入杰夫·贝索斯“蓝色起源”公司的飞行器,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送入亚轨道飞行。艺术家用影像记录下了几近零重力状态时,智齿在透明装置中短暂的漂浮,由此建立起自身个体与太空、宇宙等宏观概念的主动联系。


刘昕另外的NFT系列Atlas,诗意地将旧技术与新兴技术融为一体,借用安装在香港的天线来捕捉三颗退役NOAA卫星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这些卫星每天大约四次经过该市。随后,经过十数分钟传输这些数据,并由卫星上过时的硬件设备转换成地图图像。这样,不同时刻的地球图像也就组成了她的艺术作品。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图2 刘昕,《脱离》,2018-2020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3 刘昕,NFT系列Atlas,202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德国艺术家迈克·纳贾尔(Michael Najjar)则探究了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地球、地球外层空间和其他行星上的生活未来生活方式,考察人类未来社会秩序的可能的愿景和乌托邦,重新思考对塑造及改变了21世纪的技术力量。


纳贾尔的“外层空间”系列作品,聚焦于融合了纪实和虚构的科学场景,通过艺术和技术创造性的结合,对未来人类可能的生存空间展开独特的探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 迈克·纳贾尔,《重力转向》,混印摄影,2016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2 迈克·纳贾尔,《火星表面》,混印摄影,2014年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天梯”是人类探索宇宙之梦的象征,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乏长城、金字塔这样史诗级的浩大工程,以及摩西分开红海、愚公移山的故事和传说。虽然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微观个体的生存境况,但宏大叙事似乎是人类潜意识中证明自我可能性的一种本能,当代艺术家给这种宏大史诗赋予了当代的诗意隐喻和浪漫。


上世纪60年代起,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1936-2020)和珍·克劳德(1935-2009夫妇(Christo & Jeanne Claude),以惊世骇俗、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了山谷、海岸、德国柏林大厦、法国凯旋门以及城市桥梁、岛屿等,是介于建筑、雕塑、装置、环境工程之间浩大工程,并且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社会公共关系、财务管理等领域。1984年,在与巴黎市长雅克?希拉克进行了长达9年的谈判之后,克里斯托夫妇获得了包裹巴黎新桥的许可,吸引了超过300万观众。在1995年的《包裹德国柏林国会大厦》项目中,整座大厦被十万平方米的编织聚丙烯材料和一万五千米的绳索捆绑起来,耗资高达1300万美元,历经35年的争取,期间3次被否。除了“包裹”系列,克里斯托夫妇耗资2600万美元,在加州西海岸和东京北面的海岸上撑开了3100顶巨伞,每顶伞高5米,重200多公斤,覆盖面积达 75平方英里,超越了人类艺术史上任何单一作品在物理空间上存在的纪录。


克里斯托夫妇走出传统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从包裹自然景观到人文建筑,以颠覆性的尺度思考公共艺术的本质,超越绘画、雕塑、建筑的传统界限,打开艺术新的可能。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向左滑动查看

图1 克里斯托夫妇,《包裹海岸》,1969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2 克里斯托夫妇,《德国柏林国会大厦》,1995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3 克里斯托夫妇,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包裹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图4 克里斯托夫妇,《德国柏林国会大厦》,1995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5 克里斯托夫妇,《环绕岛屿》位于迈阿密/佛罗里达, 1982 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6 克里斯托夫妇,《伞》,199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7 克里斯托夫妇,《伞》安装过程,1991年 ?图片来源网络

图8 克里斯托夫妇,《包裹凯旋门》,2021年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大地艺术家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1944年-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新性的利用岩石、土地、沙漠景观,创作巨大规模的大地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原始、自然的崇高感和敬畏感。


1970年,迈克尔·海泽雇佣了飞行员从拉斯维加斯开始,深入沙漠探索,两年后在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偏远山谷的沙漠地带中发现了合适的地块。随后,历时半个世纪,花费4000万美元,迈克尔·海泽建造了由5个建筑群构成的巨型雕塑《城市》(City),并于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作品长超过2400米,接近800米,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艺术作品。虽然名为“城市”,但它不具备任何社会功能,散布在不同方向的土丘、道路和洼地,反而像是混合了星际文明和史前文明的遗址, 海泽的灵感来源于符文、凯尔特、德鲁伊、洞穴壁画、闪电神、冰神、雨神;吴哥窟、奇琴伊察、吉萨金字塔、复活节岛雕像等古代遗迹,尤其是美洲原住民的土墩建筑传统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前哥伦比亚仪式城市。


多年来,迈克尔·海泽建造起的“城市”设置随着风化等自然界的侵蚀而损毁,导致需要雇用更多工人来维护已经建成的设施,在艺术家看来,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正是艺术再创作的一部分,该项目于2015年被指定为盆地和山脉国家纪念碑。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迈克尔·海泽,《城市》,1970-2022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艺术介入下的社会生活既关联了人们对自我生活(存)空间的无限想象,赋予了人们面向自我精神的更多可能性,同时又依托介入到各类社会空间的艺术形式和内容,重新塑造出了关于人本身的“无界”空间,由此所给予人们的并非是一种束缚式的审美入侵,而更可能是一种面对艺术作品时所直给的精神解索,最终跟随艺术家一起,唤起人们对自我生活空间的更多想象。




拓展阅读书目推荐:


[1] 刘欣慈,《流浪地球》,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2] (英)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太空漫游》四部曲(The Space Odyssey),郝明义、张启阳、钟慧元、叶李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 (法)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关系美学》(Relational Aesthetics),黄建宏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4] (美) 段义孚 (Yi-Fu Tuan),《恋地情结:对环境感知、态度与价值》(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志丞 刘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 (日)北川富朗,《乡土再造之力:大地艺术节的10种创想》(美術は地域を開く:大地の芸術祭10の思想),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本文中部分艺术家作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艺术家及其机构所有,仅作为学习分享用途。如有授权问题,将立即移除。


艺术词典 | 艺术介入:空间无界 崇真艺客


撰稿人:吴澄,王广维




-END-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