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CYE


小雪
绿蚁新醅,静待冬时
公历11月22日-11月23日交节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孝经纬》中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古籍《群芳谱》则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大体是描述此时降雨遇寒冷空气凝固成雪,但还未成气候,落地即融,化于雾白。所以,“小雪”不见雪,只会感受到此时愈加寒冷的天气。小雪时已是十一月末。向外望去,树木在风里微微摇晃,生命在此时,是沉凝的寂静。飞鸟偶尔掠过,一闪即逝,不留余音。在这样的季节里,呼吸也是轻盈的。所有涌动的生命能量都在自然的蕴藉中被抚平、打开,在更广阔无垠的世界里,领会更内里、不表于外的生机。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时,意味临近一年之末。由于天空中阳气上升,地中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现代绘画里,自然是画者笔下关切自我存在的变幻风景。与其说那些画面是对某些真实场景的再现,更应将其描述为创作者在此情境里,基于个人感受与外部世界触发后,再创的精神景观。如此,我们便不再讶异于那似悬于无垠宇宙长河里的浮游般的幻影,更不朝向现实,在茫茫一片荒原中寻找人的隐迹,“巢”也唯有画布上那看似由动物羽翼或草物交织成的未知生命在画中涌动,牵引神思。
马佳慧《横竖之风No.1》
布面丙烯 100×120cm 2020
“艺术作品要挣脱某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直面自然,更关注个人的感受,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马佳慧笔下的“自然”,是她对所处世界的深刻体悟。今日小雪,一起借由她的目光,看栖居之地上方萦绕的宏大与飘渺,荒凉或旖旎。
马佳慧《幻影 No.11》
综合材料 50×60cm 2022
马佳慧《幻影No.12》
综合材料 30×40cm 2022
Q:对“小雪”的印象,有没有关于这个节气特别的记忆或经历呢?
A:每逢小雪节气,南方的微风中带着一丝凉意,在南京有吃红糖糍粑的习俗,甜蜜中带着一丝焦香,那是童年的记忆。Q:平时会有意识的关注节气吗?你倾向于什么方式了解自然气候的变化呢?
A:户外活动时的身体感受会提醒我关注节气更替。现在各大媒体对节气文化和风俗的宣传不少,我偶尔也会根据手机上的节气提示调整饮食和作息。
马佳慧《横竖之风No.2》
布面丙烯 100×120cm 2021
马佳慧《横竖之风NO.2》
布面丙烯 100×120cm 2017
Q:在你的创作里,自然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吗?你是如何将其揉入创作的主题中?
A:“横竖之风”系列架上作品中图示变化的造型基础,源于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形态进行抽象化提炼:其类似“发丝”或“枯枝”的视觉形象,既孱弱、娇柔、细腻,却又流畅、刚硬、有韧性,使画面形式摇摆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在不同的文化中,自然元素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Q:你的作品里几乎都存在着一种“境”,不论是“幻影”系列还是“横竖之风”系列,这种境既有显露出东方美学精神中“空”和“寂”“无”的意味部分,又有赋予现代性特质的抽象语言和造形,这种特质是如何形成的?A:平面化的形式处理使得作品构成感强烈;低饱和度、微小反差的色彩选用,奠定了冰封、僵硬、沉静的画面基调,也传递出冷漠、萧瑟的禁欲感,这与当今快频率的生活节奏和浮躁的社会常态形成鲜明对比。极端形式的“简”,是对纷杂世界的反叛。
Q:创作这些作品时,你的考量和目标是什么?
A:虚拟的自然形态,在于我对未来世界的构想,这使画面徒增几分惆怅情愫,和直面现代荒芜的焦虑情绪。??Q:画布上线条横竖、疏密、存在与消隐,是流动还是静置的,呈现出的关系是无序还是有序?A:线条组织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性,虽然前期构思时我会反复斟酌。
Q:在之前的对话中谈及创作主题,你讲述了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或个人生活相关主题创作的兴趣,在你看来,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质,与自然之间展现出何种紧张的关系呢?
A:作品中的凄凉图景令观者不由得发问:人都去哪儿了?在此对工业化、科技化进程中人类生存前景拷问:人类过度开发与享乐的负面作用,对自然的贪婪索取,雾霾、污染、植被破坏等生态灾难;在被“物化”的现代社会下,无度的生产与浪费使得个人空间拥挤和压迫,无限弥散的物欲和贪念,到底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利益,抑或是失去的更为宝贵。
Q:你的创作方式几乎呈现为系列状态,一个系列作品共享一个共同的母题,在持续创作中,局部视野逐渐填充完整,一个迥异的世界在画笔下生长盈动。这种创作方式是有意识的选择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主题的开始与结束的呢?
A:不破不立,每个系列都是阶段性的记录,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的界限,当我感到某系列作品无法给我带来新鲜感,就想要进行一些新的主题或材料上的尝试。
马佳慧《幻影 No.19》
布面油画 30×40cm 2022
马佳慧《幻影4》
综合材料 30×40cm 2022
Q:你的创作过程一般是怎么样的?从开始创作以来,所聚焦的问题或表达是否有所转变?
A:习惯于边创作边思考,前期设想常常会在创作过程中被重构。
Q: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往往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A:我比较享受创作的过程,在画布上自由表达是最开心的事。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在面对日常琐碎中,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和创作上。
马佳慧《幻影 No.1/10》
马佳慧《幻影 No.7/3》
综合材料 30×40cm 2022年
Q:你对都市、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城市意象似乎存在着一种主动的疏离感,这种态度对你的创作是否有影响?你会如何思考作为一个绘画者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A:关注社会现象与生命状态,作品中的隐喻性与刻意感即是对当下的感受。

马佳慧 《状态 No.4/1》
90×100cm 2022
Q:我们常把随节气而动视作身体在与自然的深刻联结里所达到的平衡和共生,在你的作品里,“平衡”重要吗?或者说,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平衡”意味着什么?A:大面积“留白”的布局设计,调和了画面的疏密节奏等关系,其中蕴含着“多”与“少”的相互转换。

马佳慧 《状态 No.2/3》
90×100cm 2022
A:有没有你了解的其他艺术家以自然为主题创作的作品。Q:陈小丹的“盛开”系列。
百合花、牛骨、挂钩 270×270×240cm 2012
Q: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城市?这个季节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A:小雪节气是上海由深秋向初冬的过渡时节,天气进一步转冷,雨水进一步减少。
Q: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注意过消失的建筑、地点、路名吗?A:2006年三牌楼夜市被移至广东路,慢慢的这里就成为了南京最大的夜市。晚饭后去逛逛,成为很多南京人的习惯。因为南京整体升级改造的原因,2013年10月21日正式被叫停。
A:《十一月雪橇》
Q:和我们分享你身边的节气风景吧!

1995生于南京
2017本科毕业于华东师大美术学系
2020 硕士毕业于华东师大美术学院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定居、工作于上海
参展
2024 年:共生——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海)特别展 久事国际艺术中心/上海油画作品展 程十发美术馆 上海/Setup!安装 上海明圆美术馆/半爿天——当代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西沙美仓艺术中心 上海/彩云间——上海油画作品邀请展 松江美术馆 上海;2023 年:维也纳联合国第三届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 奥地利/海上“新”风——上海市文联“文艺两新”美术书法作品展 上海文艺会堂第 23/回 JAALA 国际交流展 东京都美术馆 东京 日本/自然视界——油画展 西沙美仓艺术中心 上海/原点?相约——中日艺术家迎春交流展 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 日本/妙笔生花——沪滇艺术家写生创作展 崇明美术馆 上海;2022 年:道志展?同视点 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 东京 日本/生态及其他油画展 西沙美仓艺术中心 上海(收藏)/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 海派艺术馆 上海/新海派抽象艺术大展 上海 YOUNG 美术馆/上海油画作品展 程十发美术馆 上海/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专题展 毛麻仓库 上海;2021 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 上海/上海油画作品展 中华艺术宫 上海/Hi,聚场——中外青年艺术家联展 米奥艺术中心 上海/一睹形神——海上名家速写提名展 ?二轩文化艺术空间 上海/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朵云轩艺术中心 上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美术展 崇明 上海/守岁——海上油画六人展 右行艺术空间 上海/3?15 消费艺术——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上海梧桐美术馆/1.23 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基业艺术馆 苏州/边界——当代艺术作品展 新华中心 上海;2020 年:个人史料——第十八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中华艺术宫 上海/上海油画作品展 中华艺术宫 上海/平行与交叉——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上海梧桐美术馆/自然而然——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上海世贸商城展览馆/双溪?前洋艺术季 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园 宁德 福建/幸福小康 大美上海——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 毛麻仓库 上海(获奖)/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 梓桐艺术馆 浙江/秘境?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崇明前哨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浦江两岸风景展 上海久事美术馆(收藏)
*延伸阅读
CYE × 马佳慧:渺渺天地,横竖有风
欢迎移步展厅观看
……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