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在“光影追华年 蓬勃向未来”庆祝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5周年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她表示上影将高擎内容创新旗帜,锻造时代新精品;坚定改革创新之路,创造上影新业绩;抢占科技创新机遇,推动创制新探索。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同行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制片厂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和同行朋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刚才,短片《电影万岁》让我们一起重温了上影在75年的历程中留在银幕上的优秀作品和经典形象,这些作品和形象共同构建了上影的辉煌,也沉淀在中国壮阔的电影发展史上。
1949年11月,新中国刚诞生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就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电影发祥地宣告成立,中国电影一支重要的力量由此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启了卓尔不凡而又充满艰辛的旅程!
2024年11月,我们隆重举办庆祝上影75周年系列活动,和全国的电影观众、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电影技术专家和电影评论家一起,回顾上海电影的辉煌历程与不懈奋斗,向前辈致敬、向经典致敬!我们追忆光影华年,蓬勃面向未来,把握时代脉动,汲取养分力量,努力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75年前,被称为“革命电影事业奠基人”的上影首任厂长于伶同志隆重宣布,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他说,之所以隆重,是因为“我们的任务是很大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
75年来,上影人牢记为人民而创作的初心,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兢兢业业、扎实进取,共推出870多部故事片、500多部集美术动画片、1500多部译制片、1500多部科教片和300多部电视剧,众多的作品成为永恒的经典。
上海电影制片厂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在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一代又一代上影人的执着探索与不懈奋斗,在于全国电影人和电影业者的全力支持与倾心合作,在于中国所有电影观众的热情鼓励与持续鞭策!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荣誉展厅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2007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上影指导工作,与上影艺术家的合影。习近平同志的勉励与要求,始终温暖着上影人,激励着上影人,指引着上影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中国电影正在朝着建设电影强国的目标阔步迈进。新目标,新征程,要求上影拿出新业绩、交出新答卷。
当下,中国电影正面临市场环境之变、技术迭代之变、观众需求之变。直面新变化,迎接新挑战,要求上影做出新探索、新作为。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上影人既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也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上影必须也已经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上影要发扬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勇立潮头的改革精神、为民创作的初心精神、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聚焦“内容高品质、产业高效能、发展高质量”的目标,牢牢扭住“创作、人才、产业、技术、机制”五大要素,凝心聚力、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在多片种创作力、创新科技应用力、市场竞争力、品牌传播力、国际影响力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做强上影。
我们要高擎内容创新旗帜,
锻造时代新精品
为时代和人民奉献精品,是上影的“第一要务”。上影将彰显“红色底色、时代亮色、海派特色”,传承上美影的“中国动画学派”,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色”,不断提升原创力。一切以讲好故事,拍好看的电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创作思路和机制上,上影将坚持贯彻“为人民而创作”的宗旨,突出和聚焦重大题材,同时,以更敏感的洞察力,因应时代之进、观众之需,以传统长片为本,积极探索短片、互动影视等创作新形态、新赛道。我们将实施 “鲲鹏计划”,以“激发创意、培育人才、打造精品、引领未来”为核心,以创作、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平台,面向市场,筑巢引凤,加大力度支持和凝聚一批年轻的导演编剧制片人。我们会继续弘扬上影厂“传帮带”的优良创作传统,狠抓剧本、狠抓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创作投入,积极构筑更加开放的创作格局。
在创作规划上,上影将坚持百花齐放、多片种繁荣,实施“两手抓”:一手“抓大作品、出大制作、创大IP”,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军史等重大节点、重要题材,重点策划与组织,力争5年2-3部头部作品,形成大影响;一手抓“小、特、优、美”的作品,共百姓之忧乐、察时代之变化、彰艺术之匠心。目前,上影已形成2024-2026年涵盖多片种、多题材的首批片单,包括昨日刚刚全国公映的新片《好东西》,近期即将上映的《猎狐行动》,正在筹备或拍摄制作中的电影《千里江山图》《密档》《雪龙号》;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燃比娃》《斑羚飞渡》;京剧电影《大唐贵妃》等16部。
我们要坚定改革创新之路,
创造上影新业绩
推出优秀作品一刻也离不开产业和资金的强大支撑。上影已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上影的比较优势,也是业务扩容、业绩提升的发力点。
未来几年,上影将内挖潜力、加强整合;外联合作、强强联手,持续在改革创新、融合贯通上下功夫,强主业、壮实业、辟新业、建平台、筑生态,建强产业链。
坚持打响“上影经典”,坚定实施大IP开发。结合数智技术、时代审美、市场需求,焕新旧经典、培育新经典,推动跨界合作,聚焦AI+IP的商业化应用,让上影IP深入文、商、旅、体、展等领域,推出更多“车墩黄河路”这样的现象级产品,推进虚拟现实影片在上影影院的呈现,让IP赋能新业态,不断出新效益。坚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坚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上影股份作为上影集团主业资本化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引擎,将按产业发展逻辑和改革创新理念,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上影股份已于昨日发布公告,将增持优质IP开发与运营平台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科技发展公司的股权。股份自去年收购上影元股权以来,实现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此举将进一步夯实和加强IP商业开发体系构建,进一步增强上影股份核心盈利能力。坚持面向国际开放合作,坚定推进“影视出海”。拓宽新渠道、探索新途径,加快上影影视产品、声音产品的海外布局。推动合拍片项目落地,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不断提升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文化大都市进程中上影的能见度、美誉度和贡献度。
我们要抢占科技创新机遇,
推动创制新探索
电影融合艺术与技术,技术是支撑,是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关键。上影将积极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对标对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目标,重在推进科技与影视领域的结合落地与应用。
未来几年,上影将重点围绕影视产业链的各环节,深入实施“科技+”战略,充分依托和发挥上海电影技术厂、车墩基地等传统技术及设施优势,倾力打造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以“算力池+应用场景”为模式,搭建创新型产业生态平台,兼容高科技影视制作、虚拟拍摄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兼备行业人才资源、政策服务功能等配套资源。全力建设数智时代影视“一站式”服务示范区。加速AIGC在关键垂类领域的研发与实践,探索“AI+动画”“AI+影视”“AI+声音”等多领域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级工业化项目的落地,建设新型“拍片工厂”。着力探索数字技术在影视全产业链的广泛运用。联合国际国内头部科技公司,推进技术与影视资源的融合发展。积极运用领先技术,建设“沉浸式影厅”,创新放映业态,推进影游联动,努力实现新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有国家电影局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有上影75年发展的丰厚积淀,有上海这块电影沃土的长期滋养,有上影人奋斗精神的代代传承,有全国电影人一如既往的携手奋进,有全国电影观众的热爱与期待,上影有信心以新精品、新业绩、新探索,做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谢谢大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