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于《戏剧艺术》,2023年第1期委拉斯凯兹,《煎鸡蛋的老妇》,1618年
作为隐喻的剧场:
知觉主体与观演关系的嬗变
刘承臻
上期回顾
二、 辩证法与知识型

三、 美术馆的剧场

结语
注释:
[12][德] 彼得·斯丛狄:《现代戏剧理论》,王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13][德] 彼得·斯丛狄:《现代戏剧理论》,第107页。
[14][德] 彼得·斯丛狄:《现代戏剧理论》,第4页。
[15][德] 迈克尔·弗雷德:《专注性与剧场性》,张晓剑译,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5页。
[16]Michel Foucault, Manet and the Object of Painting, trans. Matthew Barr (London:Tate, 2011),
[17][法] 米歇尔·福柯:《马奈的绘画》,谢强、马月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4页。
[18][法]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6年,第316页。
[19][美] 乔纳森·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蔡佩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0页。
[20][美] 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第291页。
[21][德] 汉斯·蒂斯·雷曼:《后戏剧剧场》,李亦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6页。
[22]Claire Bishop, “Black Box, White Cube, Gray Zone:Dance Exhibitions and Audience Attention”, TDR:The Drama Review 62:2 (T238) Summer (2018):22-25.
[23][美] 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第40页。
[24][美] 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第20页。
[25]姜宇辉:《空剧场里的玩偶戏——数字舞蹈、数字剧场与数字游戏中的控制与自由》,《电影新作》,2022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承臻,写作者、策展人、戏剧构作。生于山东,目前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他的写作可见于Artforum中文网、《戏剧》等各类平台与刊物,也从事当代剧场艺术的创作。现居杭州。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