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BLANC DE CHINE
中 国 白
国 际 陶 瓷 艺 术 大 奖 赛

2024年11月12日,世界的“中国白”——“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精品展在法国多维尔市方济各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艺术家参加,包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艺术家、入围艺术家与2位中国德化工艺美术瓷塑大师,他们以精湛的工艺与对瓷的理解展现文化的交流与艺术的创新,艺术家们用陶瓷这一艺术语言来连接世界。

法国多维尔市,方济各艺术中心
(点击图一视频中的按钮,即可播放视频)
方济各艺术中心前?是?座修道院,其独特的建筑外形及结构充满历史和人文的色彩,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方济各艺术中心光线充足的展览空间中展出,不光为艺术品提供了足够的表达空间,使其能与空间充分对话但又可以独立发展,相得益彰。



法国多维尔市方济各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着重体现世界的多维与陶瓷的多彩,在遴选展览作品时充分考虑“地域”的文化概念,它既是指艺术家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艺术感受,他们多元的地域构成多彩的陶瓷世界;另一方面,作品本质上是世界多地域粘土的综合,从粘土到陶艺,它们是不断变化着的事物。我们或可通过作品,看到艺术家所在地域的历史与现代、当下与未来。


第一、二届大奖赛入围艺术家(德国艺术家组合)
Monika J. SCHOEDEL-MUELLER & Werner B. NOWKA
《未知名的花》


第三届大奖赛入围作品
德国|Heide Nonnenmacher《谁会思念我》
如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比利时陶艺家Tinne Debruijne的作品《联结》,可以看到世界的互联,灵感来自个体感性与万物自然的整合与同一,我们内心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世界与内心都有它自身的节奏、纹理、韵律、涌动与参差……


第三届大奖赛一等奖作品
比利时|Tinne Debrujine《联结》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获得者意大利陶艺家Marta Palmieri的作品《最后之地》,指向“粘土、城市与环保”,它们可能是史前文物,埋藏在任何一个洞穴中数个世纪之久,也可能是未来社会的物品,比我们先进得多,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空间和时间中……


第三届大奖赛二等奖艺术家
意大利|Marta Palmieri《最后之地》
陶瓷成为有机自然的最好诠释。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评委提名奖艺术家美国陶艺家Goudy Mark的作品《浪的形状》,来自作者对万物的体察,作品似乎能看到海浪、洞穴、沙丘、海草与仙人掌的意象……纤薄的半透明瓷器款款深情地在诉说着这个世界的美与清澈。相似的感受也在第一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获得者的荷兰陶艺家Paula Bastiaansen的作品《红与黄的平衡》中出现,红与黄的变奏如微风袭来,作品像是植物与动物的合体,飘动摇曳,它有“翅膀”也似波浪,能感受到艺术家自由的心境。


第三届大奖赛评委提名奖作品
美国|Goudy Mark《浪的形状》



第一届大奖赛二等奖作品
荷兰|Paula Bastiaansen《红与黄的平衡》
粘土世界与有机自然之后,陶瓷是“凝固的旋律”。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提名奖艺术家中国陶艺家范安琪的作品《宣纸的表情 ? 褶皱》是纸与瓷关系的诉说,纸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凹凸折褶,柔软与坚硬,脆弱与永恒在一瞬间凝固。表现了“褶”的空间、精神、哲理的空灵美感;还有第二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入围艺术家英国陶艺家Ken Eastman,他的作品《希望的微光》,泥板成型的建筑般的容器,平滑的弯曲与建构,犹如风景、身体与城堡的融合,有着英伦陶艺家独有的朴素与内敛,透着优雅与抒情。

第三届大奖赛评委提名奖作品
中国|范安琪《宣纸的表情 ? 褶皱》


第二届大奖赛入围作品
英国|Ken Eastman《希望的微光》
陶瓷恒久地与大地相连。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入围艺术家土耳其陶艺家Ceren Cengiz的作品《盖亚》,直接地来源于大地女神“盖亚”(Gaia 'Toprak Ana')。她以白瓷细腻与脆弱的质感来表现“盖亚”的形象,瓷器的易碎性象征着自然的脆弱,而其制作过程中的高温烧制又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韧性。作品的表面被处理得光滑而细腻,艺术家在试图表现“大地母亲”的孕育生命、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并维持生命繁衍与进化的能力,大地在不断地更新,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展览中,“地域”中的“粘土”“大地”与“自然”依次展开,艺术家成为粘土之美的发掘者与大地之诗的唱诵者,他们基于各自文化认知,作为个人和集体历史、地域和艺术的连接者。他们共同探索和展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粘土这种材料的可能性,达到浪漫与宏阔、沉静与深邃的文化共鸣。


第三届大奖赛入围作品
土耳其|Ceren Cengiz《盖亚》(上图)
首届大奖赛二等奖获奖艺术家
美国|Marc Leuthold《戈》(下图)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背景:
中国白瓷以其“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风靡欧洲,法国人将其命名为“Blanc de Chine”,即“中国白”,“中国白”既是中国白瓷的荣誉,也是世界共同享有的遗产。为了弘扬这段灿烂的历史,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国际交流,陶瓷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我们于2016年推动设立了:“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Blanc de Chine International Ceramic Art Award,简称 “大奖赛”/ ICAA)。
大奖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汇聚全球优秀艺术家,以他们的视野、创造力和艺术手法延展陶瓷艺术的维度及深度,通过评国际审委员会评选出具有当代陶瓷艺术前沿水准的、创新性的白瓷艺术作品并予以奖励。大奖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由世界级博物馆、美术馆、学术机构、艺术史专家、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和国际著名陶艺家组成。
首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和获奖及入选作品展于2017年9月26日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举办;第二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和获奖及入选作品展于2019年10月6日在法国尼斯马塞纳博物馆举行;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和获奖及入选作品展受疫情影响于2024年5月2日在中国杭州市英蓝中心举行。综合三届“中国白”大奖赛共迎来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余位陶瓷艺术家参与,参赛作品2243件。“中国白”构成了一个当代陶艺的世界格局,展览中我们能看到足够的多姿多彩,他们不分语言、不分国界、不分观念,勇于突破,勇于创新。
目前,大奖赛已成为继意大利法恩扎、日本美浓陶瓷大赛之后第三大国际性陶瓷艺术赛事,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赞誉和参与。“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让我们眼见更多的美好。

第三届大奖赛入围作品
韩国|李宗玟《移动的白色圆圈》

第二届大奖赛优秀奖获奖艺术家
中国|瞿佳宁《肆》

主办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组委会
泉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
法国多维尔方济各艺术中心
德化县人民政府
泉州瓷路艺术发展中心
支持
法国多维尔市政府
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
英蓝集团
撰文 | 王军
公众号编辑|阔野行歌
大奖赛组委会秘书处
第三届“中国白”
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
详情请登陆官网:
www.blancdechineicaa.com
感谢您的关注

BLANC DE CHINE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
咨询邮箱
contact@blancdechineicaa.com
扫描左侧二维码进入官网
往期推荐
| |||
| |||
| |||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