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仿痕#田卫个展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仿痕——田卫个展”已于11月16日开幕,开幕当天“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研讨会如期举行。展览艺术家田卫、策展人梁爽、学术主持栗宪庭、东京画廊+BTAP艺术总监迟丽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丛涛博士,共同参与了讨论。诸位嘉宾以“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为题,以本次展览艺术家田卫先生的作品为引,讨论了中国文字和书写的嬗变及当代观念的转化。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研讨会由策展人梁爽主持,她首先分享了对艺术家作品的理解和策展概念。她用“聚沙铸塔”四字概括田卫最新的书象作品,并解释了三层含义:一是艺术家用兰花点作为每一颗“沙”写出文字的体势,追寻千载文华于画面;二是这一系列作品生成为具有田卫自我风格的语言体系,形成东方智识与当代艺术的新链接;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过往的每一系列作品、每件作品,亦如“沙”铸“塔”,在二十余年的创作中,逐步建构起了他自身艺术的精神内核。

在策展思路上,梁爽以“持身正大”、“闲饮东窗”、“潜山入市”三个章节,展现田卫作品中涉及到的东方人的精神到生活层面的内容,同时兼顾文字在语言使用系统及文字书写系统的呈现。在第一章“持身正大”中,于展厅中心的高墙两侧展出了两幅高3.6米宽5.8米的作品,分别为《庄严》和《洞天》,它们分别指向佛家和道家的精神层面,饱含着在历史时间中文化的形成与积淀。10幅以“神”和“太”为名的穴位作品,如“神阙”“神门”“神府”“神堂”,“太阳”“太冲”“太溪”“太渊”等,遵循着穴位在身体中的分布位置,环绕在展厅四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穴位也是建筑词汇,代表着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由此,个人的肉体关隘与集体意志在历史时间中不断叠加所形成的文化状态,具象化地在展厅内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呈现出来。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 庄严/2022/580×360cm/宣纸水墨 ]

第二章“闲饮东窗”则进入到“斯文”和“风雅”的生活方式。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被称为“八大雅事”。这部分内容选择了“茶”与“酒”为主题,展出了田卫《斯文》、《风雅》、《饮酒》等作品,并配合着在展览中安设的一席茶席、一席酒席,呈现出富有意趣的文人生活。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 斯文/2022/360×145cm/宣纸水墨 ]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 风雅/2022/360×145cm/宣纸水墨 ]

最后的“潜山入市”章节中,展出了艺术家首次创作的“地方语言”作品,闽南话与北京话口头的作品对应展出,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方俚语的提炼,更凸显了在地性。同时,田卫将创作的御笔故宫匾额与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心所处的殿前村中宗祠庙宇匾额并峙,深度映射了文字承载着的家国情怀。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左:[ 朝天宮/2024/96×33cm/宣紙水墨 ]

右:[ 清水宮/2024/96×33cm/宣紙水墨 ]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丛涛博士从中国文字的起源至现今的演变说起:“有了文字才能称之为文明,否则我们都把它称为史前文明,没有文字的前文明阶段。文字是每个文明最重要的文明特质,也是这个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它对于自身的认识的体现。”区别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欧洲拉丁文的表音系统,中国文字源起如仓颉“观鸟迹”,将提炼的、抽象的绘画表达构成中国最早的“符号系统”,字的意义就潜含在字形当中。“这是中国人对于文字的理解。所以中国人是重关系、重意义的。”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左:[ 太极/2024/136×68cm/宣紙水墨 ]

右:[ 仙家/2024/136×68cm/宣紙水墨 ]

之后,丛涛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他所观察到的田卫书象作品中值得瞩目的“关键”处:“我对田老师作品的兴趣其实体现在:一,我不认为田老师的作品是书法作品。我自己研究书法史就发现‘法无定法’,我们的历史永远都是通过那些不遵守法的人去推动的,但是所有人教你的时候都告诉你要守规矩,要守经典的法度。但是书法在古代、在历代就不是仅仅通过继承传统来进行的东西,书法就是一个日用的、自我表达的工具,是一个感情最直接、最简单的表达办法,所以我说书法有时候比绘画要更符合艺术表达的直接性。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二是,田老师的作品里传达出了书法的另外一个质感,就是时间感和物质感。我国造纸的传统不到两千年,汉代以后才开始大量地使用纸作为书写媒介。但是中国的文字最起码有4000到5000年的历史,我们从甲骨文算起,还不算更早在陶器上的刻符,那么在纸之外,文字是如何被记录的?于是发现文字还有很多存在方式,例如在青铜器上刻画、在摩崖上凿、在陶板上用刀划等,这些是文字在中国整个古代更加普遍和更加多样的存在方式。

这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中国古代书法的时候,为什么只看到那些经典书法家,而没有看到那样丰富多元的状态?这就是‘经典’的概念,给我们今天的人带来的视野局限。这个概念决定了你只能看到什么东西,而忽视什么东西。但田老师的作品则表现出中国书法的另外一个美感,不是线条和书写带来的美感,而是文字和一个具体的物质材料结合之后,在漫长的历史里所发生的质感的转化和蜕变。这也是碑最迷人的地方。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左:[ 福田/2022/88×48cm/宣纸水墨 ]

右:[ 花雨2022/88×48cm/宣纸水墨 ]

我们不能迷信古人的东西有多好,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为它赋予了很多文化的意义,觉得它是经典?其中有很多因素在作用,刻工对于视觉的转化,摩崖等粗粝的材质对于视觉的影响,以及漫长的时间的风化,然后包括不断积淀的文化认识等,让我们对这个东西(摩崖石刻、碑、拓片等)产生了‘文化感’。所以我觉得田老师的作品,其实是用非常当代的方式在回应那个‘文化感’,这是特别重要的。

年轻人其实叛逆很容易,但是叛逆之后还能走回来,最后又能真的认识到所有文化里面‘对’的部分,才是一个人真正修炼成长、真正成熟的阶段。就跟当代艺术一样,当代艺术‘破坏’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当代艺术如果不叛逆,说明这个艺术、文化没有活力,但是叛逆之后不回归,就像断了线的气球,永远没有着陆,永远没有一根线牵着你,让你和一个文化、一个群体、一个历史发生关系。”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田老师对于文字的转化用了一套自己的语言,那套语言有点像是在做功课。他用很大的时间和力气去做一件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在追求‘淡’,很多人都在追求‘有’,但是田老师努力在追求‘无’,在追求有无之间的一瞬间的东西。这是田老师作品里的另外一种质感,就是一名艺术家艺术表达的质感,它是一种当代质感。”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东京画廊+BTAP艺术总监迟丽萍女士回顾了艺术家田卫过往的创作系列,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明其中的延续性:“我和田老师认识很久了,我们结缘是因为他早期的实验水墨,就是抽象的‘光系列’。他的创作方法是一以贯之的,现在的‘书象系列’和原来抽象的‘光系列’,都是通过绘画、书法的点,几十遍几百遍一点一点点出来。从这方面讲,田老师的创作并没有变化。”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 活着/2024/71×41cm/宣纸水墨 ]

而后,迟女士从一间拥有74年历史的画廊的管理者角度,给出了选择艺术家的重要标准:艺术家是否真诚。基于内心的表达,才会打动我们。“丛老师讲到要不要遵从于法度,若陷入法度,可能就会失去自由,进而失去自我。艺术的宗旨,还是自我的表达,过分强调法度就没有了自我。然而我们世世代代,无论是否是书法家,只要是写字的人,都是从临帖开始。法度在古代没有不行,当代艺术其实也是一样。很多我们称作当代艺术的大师们,一定是抛弃或超越了传统的某种法度,并从中找到了一种自我。我们一直讲艺术是艺术家思想的视觉化表达,或许他们选择的途径、素材等不一样,但表达的一定是‘我是谁’。”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迟丽萍认为田卫的作品中“贵气”是特别可贵的:“为什么讲魏晋的书法好,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里有一种‘贵气’,这个贵气来自于传承。到了当代,历史的发展是越来越平权的过程,我们现在讲究平等,和这个‘贵气’其实是对立的。我第一次看到田老师的书象作品时,就看到一种‘贵气’,就是传统里说的‘品’,从中可以看到穿越千年的传统。不仅仅是字形,不仅仅写得像谁,集了谁的字,而是他的字背后的那种精神性。”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艺术家田卫强调了支撑他创作的价值和精神观念:“文字的背后是有气息的,所以我想起一个词‘养正’,就是什么样的东西你看完后觉得是能滋养你的。我理解的‘养正’不是形的问题,是气的问题。展厅中大家最看不清的那张作品《只在此山中》(释义:洞天也),我强调的就是一种‘气’的感觉,对于气是正还是邪,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我同意社会多元,但我在个人追求上还是希望大家能有一股很正的力量,为什么我们看古人的字画感觉很舒服,就是一种修养放在你面前。”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 只在此山中/2024/580×360cm/宣纸水墨 ]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学术主持栗宪庭,分享了他对田卫作品的判断和感受:“最早迟姐让我看田卫的展览,又去了他的工作室,我就一直在想怎么去判断他的作品?于是我想到1998年,在英国看到的达明·赫斯特这伙人中的一个艺术家,一张很巨大的画上面很大的笔触,以为是表现主义的,就像以为是书法的,但走近一看是写生出来的笔触。这就和田卫的观念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看了以后,就不将田卫当作书法家,而是个观念艺术家,他做的是当代艺术。

他的作品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对书法的研究,中国书法史上大量的印刷、刻板、摩崖石刻所体现的那种时间性,而且随着风雨,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化。在田卫的作品里,我感受到他对时间性的追求,对书法在这个世界上留存的遗迹给人心中带来的沧桑感。我们当代人现在看到的作品也随着时间在消失,这是我们当代艺术面临的一个命题。”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以上仅摘录部分研讨内容,更多详情请通过“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心”视频号直播回顾查看。


研讨会从不同角度,让观众得以更深度地了解艺术家田卫的作品和本次展览,并让我们关注到包括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文脉“传承”等宏观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定视野,也留下了思考和疑问。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2月23日,欢迎您前来近距离感受。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论坛嘉宾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田卫

Tian Wei


出生于1973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8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客座教授

中国文旅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水墨实验艺委会委员


上下滑动阅览


个展:

2024.11 —— 仿痕·田卫个展(厦门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2024.05 —— 玄素·田卫、蒋非默双个展(苏州本色美术馆)

2024.02 —— 薄之境·田卫个展(台中大象艺术空间馆)

2022.10 —— 虚室生白·田卫个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20.12 —— 灵山·田卫个展(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0.09 —— 灵山·田卫个展(苏州寒山美术馆)

2019.11 —— 光与气·田卫作品展(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18.05 —— 田卫个展(上海秋水空间)

2018.04 —— 南田玉色·南溪与田卫的新现代主义水墨绘画双个展(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17.06 —— 动静之间·田卫个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6.11 —— 胡勤武、田卫双个展(杭州梵耘艺术空间)

2015.04 —— 境象灵光·桑火尧、田卫双个展(上海玉衡艺术中心)

2014.11 —— 心念的灵光·田卫水墨作品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2014.09 —— 心念的灵光·田卫水墨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群展:

2024.10 —— 立石祈雨·新人文画第七回展(苏州虞山当代美术馆)

2024.10 —— 虚派艺术交流展(北京虞空间)

2024.09 —— 荣宝斋与艺术家·书写的意义(荣宝斋广州)

2024.09 —— 墨分五色(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2024.09 —— 尚未生成的汉声(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4.06 —— 虚派艺术交流展(苏州虞山当代美术馆)

2024.05 ——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桂林美术馆、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遵义美术馆、武汉科技大学沁湖美术馆、郑州美术馆)

2024.04 —— 一江春水向东流·超自然主义艺术展(上海香地艺术中心)

2024.03 —— 一颗心的经验(长沙T当代艺术中心)

2023.12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水墨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特展(上海纺织博物馆)

2023.10 —— 风生墨起·全国水墨名家邀请展(芜湖市博物馆)

2023.10 —— 回归原点·中国当代国画名家经典绘画摹写展(南京金陵美术馆)

2023.09 —— 场·新朦胧主义系列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23.05 —— 心魂书写·当代水墨的重启(厦门超旷美术馆)

2023.04 —— 时间的海·重美术馆开馆展(北京重美术馆)

2022.11 ——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水墨交流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2022.07 —— 后疫时代(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1.12 ——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抽象都市(深圳画院美术馆)

2021.11 —— 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成都蓝顶美术馆)

2021.07 —— 心念力场(温州年代美术馆)

2021.06 —— 后疫时代(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1.05 —— 正墨·当代水墨大展(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2021.04 —— 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1.01 —— 海花岛国际艺术邀请展(海南海花岛博物馆)

2020.12 —— 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市美术馆)

2020.06 —— 后疫时代·西方经典东方当代(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0.05 —— 还会与你相见·东京画廊+BTAP70周年特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20.04 —— 象外之象·新朦胧主义专题展(湖州美术馆)

2019.10 —— 书斋·中国·中国书房当代艺术展(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2019.09 —— 2019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中国国家馆(塞尔维亚诺维萨德马穆齐奇捐赠收藏美术馆) 

2019.06 —— 整体与观看(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9.04 —— 水墨精神·从传统思想和智慧中生成新创造(济宁市美术馆)

2019.04 —— 时光的水·聚集灵晕的墨化艺术(台湾台中大象艺术空间)

2019.03 —— 新艺术史·2000-2018中国当代艺术(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8.12 —— 1989-2018田畑幸人和中国当代艺术(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8.11 —— 常与变·水墨进程中的对话(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2018.11 —— 西方经典与东方当代·上海艺博会主题展(上海世博馆)

2018.05 —— 虚色艺术·艺术厦门主题展(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18.05 —— 新写意主义(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018.03 —— 第五届新朦胧主义总结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馆)

2017.12 —— 极地·亚洲水墨艺术博览会主题展(香港会展中心)

2017.09 —— 艺术山西(山西美术馆)

2017.05 —— 叙事中国·水墨中国艺术展(香港会展中心)

2017.05 —— 视界·艺术展(四川美术馆)

2016.11 —— 第四届新朦胧主义群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6.10 —— 形而上下·当代水墨邀请展(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

2016.08 —— 悟空·跨媒介实验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16.06 ——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6.06 ——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2016.01 ——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无锡凤凰艺都美术馆)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栗宪庭

Li Xianting


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著名策展人。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梁爽

Liang Shuang


写作者、策展人,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先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硕士学位。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对思想转型中的艺术家个案尤为关注;同时关注艺术史写作的视觉转化。

自2008年加入北京今日美术馆杂志以来,笔耕不辍。2015 年起在北京中间美术馆担任学术部主管及策展人期间,对于美术馆运营、策展、收藏系统、跨界资源整合有深入研究。在艺术史的视觉化研究上,参与顾长卫导演发起、张克明导演的《Uli Sigg 与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纪录片项目,梳理其在艺术发展进行中的收藏脉络。创立壹昇文化品牌及全球视觉艺术史课程体系,3年内达到项目被收购预期;同时提供面向企业与私人藏家的艺术品配置及咨询服务。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迟丽萍

Chi Liping


迟丽萍是中国知名的艺术策展人和东京画廊的主理人。她于1995年成立东京画廊,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和亚洲艺术家的作品。迟丽萍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策展理念,在国际艺术界中赢得了声誉。

在她的策展生涯中,迟丽萍主办了许多重要的展览,并积极参与国际艺术博览会和艺术交流活动。她关注的艺术主题涵盖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努力在艺术与观众之间建立深刻的对话。

除了策展工作,迟丽萍还积极推动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项目,致力于提升公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她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丛涛

Cong Tao


丛涛,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古代美术史博士。从事书法史、美术史、艺术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策展人,专栏作家。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S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仿痕”田卫个展 ]

2024.11.16-2025.2.23


推荐阅读

RECOMMEND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开幕研讨|“文字与书写的当代转化”——田卫个展研讨会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