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期艺术家讲座
《声音艺术与生态感知》

讲座现场:声音艺术与生态感知
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系列活动-艺术家讲座第一期于11月23日下午开启。
艺术家邱宇以一段在机场候机时采集的音频作为讲座开篇,将观众们的感官聚焦到了听觉。又以一段吹风机工作声音成功安抚啼哭婴儿的影像片段,使观众们直接感知到声音的力量。
随后邱宇抛出了讲座的开篇问题,“如何用声音去感受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文化氛围?”
如何用声音感受环境与文化?

4'33", John Cage, 1952, 视频静帧
讲座用图, 图片致谢艺术家
讲座开始,邱宇带领观众回溯至20世纪20年代,去了解那些挑战和反叛传统音乐的艺术创作。他提到路易吉·鲁索罗(Luigi Russoio)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提出了用噪音作为一种时代的审美。并以约翰·凯奇(John Cage)在艺术史上堪称里程碑的作品《4'33"》为例,阐述了约翰·凯奇音乐观念中的生态思想。
邱宇提到,“凯奇的声音哲学摒弃了人类作曲家对声音的编排和控制,强调'声音应该成为它自己'"。
同时,邱宇提到在两千年多前《齐物论》中的“天籁、地赖、人赖”的概念,庄子的“天籁”象征着超越人为与自然声响的和谐统一,而约翰·凯奇则传达了一种将世界运转视为音乐的生态观念,与庄子追求的自然和谐不谋而合。
第一部分的最后,邱宇总结到,声音艺术割离了传统音乐框架的创作和利用音符的排列来创造情感意向声响的象征,向所有环境和物体开放了我们的听觉,成为我们去链接万物和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
声音如何与世界发生关系?如何用声音理解世界运转的过程?
接着,邱宇提出讲座第二个问题,“声音如何与世界发生关系?如何用声音理解世界运转的过程?”
邱宇通过一段录音,展现了飞机飞过这一行为引发的一系列物体发出的声音,例如树叶的响声、风铃声、果子掉落的声音以及果子掉落引发的蝉鸣等。借此,揭示了生活中所有的事物运动都会成为声音的一种瞬时集中体现,围绕着我们。即使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它,但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讲座用图, 图片由艺术家邱宇提供
此外,邱宇还提到了1960年代加拿大研究教育机构界声景计划(WSP)使用“记录声景”作为一种研究调研方式,以及界声景计划推动者巴里·特拉克斯(Bamy Tuax)提出的“倾听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界面”这一概念。
巴里·特拉克斯(Bamy Tuax)指出:“听觉习惯创造了听众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听众和环境的连锁行为被理解为是一个关系系统,…有了声音,一切都与其他一切互动。"
在讲座中,邱宇还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最吵闹的家伙THE NOISIEST GUYS ON THE PLANET》、《天气预报Weather Report》等录音装置作品,邱宇将这些作品比喻成“无限扩张和收缩的耳朵”。这些作品从宏观层面或微观层面揭示了物体与环境的声音,甚至让我们进入到不同生物或者不同事物的生命主体中去倾听。

讲座现场:声音艺术与生态感知
邱宇提到,当我们进入倾听的世界,会发现声音的运行不完全在人类秩序内。因为每个事物都具有能动性,物体、空间与环境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提到了沃格林(Salomé Voegelin)提出的“声音模糊性是对视觉确定性的反叛”的观点。
萨洛梅·沃格林(Salomé Voegelin):"正是声音的这种模糊性带来了与视觉那种确定性反叛,声波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的和潜在经验的感知能力。我们不用去对它进行明确定义,而是去感受它那种关系模式的运动。”

l Am Sitting In A Room, Alvin Lucier, 1969, 视频静帧
讲座用图, 图片致谢艺术家
第二部分的最后,邱宇展示了《Box with the Sound of its Own Making》(1961)、《l Am Sitting In A Room》(1969)等早期声音艺术创作作品,以及本次新绎双年展展出作品《平行声响PARALLEL SOUNDINGS》,阐释了声音作品的物质性和空间性的呈现,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位置,同时也是特定地方的记忆与情感的肌理,使一个“空间"变成为一个“地方”。
为什么用美学/艺术的方式探讨生态感知?
邱宇以本次新绎双年展展出作品《盖亚Gaia》与《测试图案[no15] test pattern[no15] 》为例,引导观众们从自然与技术两方面理解“生态”一词,并通过作品《电音漫步Electrical Walks》引导观众们理解声音作为一种流动的能量,构建了技术探测与艺术审美的可能性。
随后,邱宇更深入地与观众们探讨了生态环境与心灵生态之间的关系,提出社会最终需要解决的是心灵的生态,回答了“为什么用美学/艺术的方式探讨生态感知?”这一问题。

(从左到右依次)《声之味》邱宇 2016;《回响》邱宇 2018;《微·声》邱宇 2021;《振动的时间》邱宇 2022;《微生物发声机器2.0》邱宇 2021;图片由艺术家邱宇提供
在讲座最后,邱宇介绍了个人的艺术创作,包括《声之味》、《回响》、《微·声》、《振动的时间》、《微生物发声机器2.0》以及本次新绎双年展展出作品《骨节中的异响》等。
邱宇表示,希望观众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或实践,重新去理解生命与非生命、人与非人、自然与文化、技术与宇宙所构建的复杂、多元、开放的生态关系。

??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27日 - 2025年5月7日
?? 展览地点
新绎美术馆·西展厅1,西展厅2,西展厅3、
东展厅1,东展厅2;多功能剧场;公共空间
?? 扫码购票

| 关于新绎美术馆
新绎美术馆将通过艺术展览、学术研究、系统收藏、艺术教育、国际艺术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化的运营,构建集创新、开放、多元、跨界于一体的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区域内兼具艺术影响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专业的非营利美术馆。
Throug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art exhibitions, academic research, systematic collections,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nternational art forums, ENNOVA Art Museum aspires to become a leading platform for global artistic exchang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 openness, diversity, and cross-border. We are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non-profit museum that fosters artistic influence and expands public access to cultural experiences at the core region of the Jing-Jin-Ji cluster.
| 正在展出 / On Exibi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