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本次展览《午夜宣叙》中,艺术家王恒是午夜剧场的导演,她热衷于将午夜时分人类心理的冲突、挤压、拉扯显性化,于无声处扩音,于静谧处躁动。《红色的球》《挤压》等作品都以“球”最为共同的元素,在她看来:“球代表了未知的、难以言喻的某种力量和存在,利用球体与人物做了不同的挤压关系,有时候是人向球体施加的压力,有时则是球体挤压或吞噬人物”。从马蒂斯,到多伊格,王恒继承了以画面流动性主导的色彩的分割办法以及色彩的平面化表达所需要的空间感知方法,画面中的美好感、流速感、韵律感和不平衡感将现实与情感思想的交错揉捏,用极具个性化的方式书写世界。




Q&A:在展览展出之际,我们对艺术家王恒进行了一次直播采访:

(Y:采访人语逍 W:艺术家王恒)

Y:大家好,欢迎来到又生空间直播间。现在正在展出的是午夜喧叙——李百舸、王恒、于洋三人展。今天我们非常开心请到王恒老师来到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她的作品和想法。我们先请王恒老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W:大家好我是王恒,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博。



Y:首先我们看到这一件是王恒老师的《夹缝空间》,是今年的新系列,主体人物周围有多个大小、颜色、材质不同的球在挤压。那么您是如何构思这件作品的呢?通过这一系列作品,您希望引导观众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呢?


W:这系列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有两件作品,与我原来“人与球”的主题是一致的。我用球表达社会上隐形的压力或者规则制度方面。我想把人和气球做成一种挤压的形态,或者人被气球吞噬的状态。我用很多不同的球把人挤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也可以是在夹缝中还能展现自我形态的方式。然后我采用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球,我觉得人在社会中有可能面临不同的压力,因此可能会有不同的材质。还有从绘画的形式上考虑,不同的样式也会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Y:这一幅作品,您用到一些荧光色颜料。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构思,或者怎样一次机会让您在球体上用到荧光?


W:当时我想把球做成不一样的质地和色彩,于是画球的时候我仿照了镭射的光泽。小时候大家都做过吹泡泡的游戏,泡泡吹出来时能够反射大自然光线里五彩斑斓的颜色,有一个很迷幻的效果,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就应用在我的画里。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夹缝空间 

布面丙烯
Wang Heng,In-between Space 

Acrylic on canvas

100 × 100 cm,2024


Y:这也是非常多朋友喜欢这幅画色彩的一个亮点。我们继续看到下一件作品。这一件是您在21年的作品《兔子洞》。我之前有看过您的介绍,您讲到兔子洞和深度睡眠系列都探讨了许多关于意识、梦境或自我的主题。所以您这些主题与个人经历是不是有一些关联?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又是什么呢?


W:深度睡眠系列其实也是关于我的生活状态,表现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中身陷其中的感觉。兔子洞一方面是状态的隐喻,另一方面是我个人情感生活的一点点折射。我觉得兔子洞在西方故事里,是爱丽丝通过其间从现实进入非现实的状态。我画了女性以及周身围绕的兔子,其实是带来一点威胁和凝视的意味在的。我认为对于我来说,爱丽丝进入非现实的世界,她就成为了世界中的异类。就像女性也好,我个人也好,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这两个系列对我来说比较重要,是转折性的。他们是转折,承接了我之后的绘画风格、形式、手法。



Y:我们有注意到您这幅画,让我感觉到动静平衡的巧思。后面的兔子洞给我一种非常灵巧的跳跃感觉,前面躺着两个比较平静的女性形象。您是如何构思这样的结构和平衡关系呢?


W:我觉得你已经说了而且说的特别好。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幅画的前几张中,兔子还在现实地面上围绕着人,画面上有一些黑色的洞让兔子跳进去。到这张画的时候,我就希望在空间中形成一个多元、多层次的孔洞,兔子在里面穿梭。这本身也意味着现实跟非现实的交替。



Y:谢谢您对《兔子洞》的讲解。我还想问,您在创作中非常关注生活情景和自己的个体体验。那么是什么促使您将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转化为艺术方面的表达?


W:我去看图伊曼斯的展览,我就觉得他对社会或历史是非常的关注的。我的创作跟我个人生活肯定非常相关,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关注的肯定是生活中的点滴滴,我不是喜欢那种纯现实主义题材的人,所以我希望从现实出发,能够到达非现实的状态。但是怎么去到非现实的状态呢?我觉得有一个现实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说中国的神仙飞在那天空中,他需要借助云朵飞上去,西方阿拉丁神灯需要借助飞毯飞上去。我马尔克斯要写一个飞上天空的人,怎么才能让她飞上天空,不能说飞就飞了。后来他看到别人在晾衣服,风吹起衣服在飘动。他觉得可以借助这样的场景,让这个人飞上天空。所以说,非现实的东西依然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兔子洞》

布面油画
Wang Heng,Rabbit hole

Oil on Canvas

150 × 150 cm,2021


Y:《红色的球》是非常多藏家特别喜爱的作品,从这幅作品中也能看出您的艺术风格是自由而流动的。您能否分享一下创作的过程,比如您是如何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平衡的?


W:我先会有大致的构思,画之前会有一个草图,平常会用速写本记录平时生活中的灵感或者我看到的书籍和图片,用普通的圆珠笔勾线。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想法比较成熟时,我就会把它再进行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也会利用ipad先做几个色稿。但我发现每一个色稿跟我最后的成品会差别很大,因此我一般也没办法完全预计最后的画面会是什么样,哪怕有了小稿。在画的过程中,我一旦觉得画的有点用力或者过紧,我就会把画重新平铺到地上,用一些颜色泼上去破坏它。所以有一些你说的很流动的或很随意的东西,有的真的是随机留下来的。我会在中途不停调整,每一遍破坏形成的东西,如果我觉得可以,那么它就会保留下来。




Y:当我第一次看见这幅作品的时候,我觉得红色、黑色还有黄色这三者的结合就给了我一个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您在构思颜色的时候是有怎样的考量。


W:球我刚才说了,它会象征某些不可言喻的力量,所以我希望它的颜色是非常具有视觉张力或者非常有力量感的那种。所以我会选择红色、黑色和黄色这种一下就能抓住眼球的东西,本身是跟寓意是相关的。然后根据它们,我再去决定别的颜色用什么。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红色的球》

布面丙烯
Wang Heng,Red Ball

Acrylic on canvas

135 × 180 cm,2024


Y:然后我们转到左边这一件《挤压》。同样是在画一个球、三个人物的形象,我觉得这两幅画带给我的感受特别不一样。您可以解释一下这件作品的命名和含义吗。


W:我觉得这幅画跟我之前创作的呼啦圈以及其他的一些画,虽然能具体主题有点不一样,但基本的逻辑还是一样的,都是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感受。挤压是有关人的无奈、被迫,它最初是怎么来的呢?有一年我在写材料,写了近14万字,敲坏了一个键盘的鼠标。我突然就觉得原来有时候我们会迫不得已被很多琐事缠绕而没有办法摆脱。我相信这个状态可能不止我一个人,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围绕。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位很出色的女性,她以前送给过我一本自己画的漫画书,漫画书里全部是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感受。她当时跟我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个转盘的杂技演员,上面好多盘子旋转;盘子上面是家庭、孩子、丈夫、父母等等。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只不过把这种感受用不同的主题再次表现出来。




Y:您的作品《挤压》和前面介绍的《夹缝空间》其实都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忙碌和困境。那么这两幅画在构思阶段,您是否有受到特定的事件或者生活场景的启发呢?



W: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样。我先有了这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眼睛再去选择,然后去看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转换一下的物象,在进行组织创作。并不是说我先看到了物象后突然有了灵感。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挤压》

布面丙

Wang Heng,Squeezing

Acrylic on canvas

150 × 180 cm,2024


Y:您的很多作品常常会呈现出超现实的舞台感,包括兔子洞也有提到您通过幻想的手法展现当代生活的困境。那么这些构想是如何在你的创作中一步一步成型的?比如您早期的系列到现在的球和挤压。


W:我画画的时候没有意识要把它构建成这样,但是确实很多人都说过画面可能有一种舞台感。我可以先说说《夹缝空间》是怎么产生的。我刚才说我先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有一次我去游泳的时候,路过健身房看到人家在做瑜伽,当时就灵光一现,是不是可以用很多球把这个人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里面,但他的造型还是一个好像在做瑜伽、很舒适但也没有那么舒适的状态,是这样子过来的。




Y:我觉得人不仅是被挤压,同时也有自己对外界构成的一种相互的关系。您之前的采访提到,绘画是生活的第二层皮,您是如何看待这层皮肤的呢?



W:我觉得生活哪怕是最普通的像我这样子上班族,这么庸俗的日常中也会有很惊人的深刻。很多人感受能力是非常好的,他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但是因为太忙碌了就可能来不及细想。对于我来说绘画就是把这个表皮给剥开,重新把里面很真实的东西剖出来给大家看。大家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会产生共鸣。比如我相信无论是中国人或西方人,他看到这些压力的球是可以产生共鸣的,绘画就是重新去引导他反思自己的现状。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思绪》

布面油画

Wang Heng,Train of Thought

oil on canvas

80 × 100 cm,2021


Y:您说自己是上班族,我觉得正是您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才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源源不断的灵感,包括您的一些主题,也许会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


W:有可能,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也要表示感谢。




Y:我也觉得您的个人经历就像第二层皮肤一样非常的重要。场外有观众想问您,两幅作品中三个人物的动态设计是有什么样不同的故事吗?就像我前面问的,这两幅在画球和三个人,但他们的形态包括具象和抽象的表达手法都有略微的不同。


W:关于球我既想表达人在挤压这个球、我在对抗这个球,也想画出球快要吞噬这个人的感觉,我当时想了想,三个人从形式上来看会比较好,也比较完美一点。我会把这三个人在相对均分的情况下,可能密集一点也可能分开一点。主要从形式上去考虑。



Y:也有朋友注意到《红色的球》中三个人的神态动作都并不放松,处于紧张的状态,整体也是不一样的。您是怎么去构思这三个人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最左边那个人,他可能感觉是整体里面最舒展的一个人。


W:在这幅画成型之前的小稿里我试过无数种动作。有时别人让我画小稿看看,我就会很直白的说,我的完成稿跟小稿没有办法预计。我随时在调整,可能这个人的动作原来不是这样子。我自己在画的时候也在不停观看,我觉得不太合适的地方就会去调整改动。




Y:我觉得在您不断调整的创作过程中,也就塑造出您独特的绘画风格。我们来到最后一件作品《十不足》,它的名称灵感来源于明代散曲。您认为画和散曲在传达意义方面有什么异同吗?


W:我画这幅画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这个散曲的。一次春节我看到一个套圈游戏,当然那个现场没有这么多人,东西摆的也没有这么复杂。看到这样一个游戏,我突然觉得大家通过套圈获得奖品,追求的时候就可以成为欲望的表达。所以我在画的时候人物增加了很多,氛围渲染的非常热烈,在底下增加了很多元素,作为一个人希望轻松获得各种东西的代表。实际上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想起来有一个词叫做“十全九美”,于是,我就想把套圈称其为”十不足“。因为不足才会想去获得。我上网一查就发现有这样一个曲子,我一看也很有意思:一个人先有了温饱,然后希望拥有大房子,有房子以后他又希望有轿子,然后就需要抬轿子的仆人…。这个曲跟套圈游戏的感觉是非常接近的,而且我从”十全九美“这个词想到这个名字,居然也有一首曲子同名,就像是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Y:《十不足》这幅画里充满了很多象征性的物品。像您提到的呼啦圈,包括后面幽灵般的人物,那么您是如何选择这些符号的?为什么会把这些人画成这样的形态?


W:我选择的这些物象都有象征意味。我特意选择了房子、车子、象征长寿、象征美女的造型,其实都是人所追求的东西的隐喻。我把它故意处理的比较虚,就有一种梦幻泡影的感觉,包括后面的人也处理的五彩斑斓并不那么现实,每个人都被很强大的欲望所笼罩着。




Y:您之前其实有提加拿大的一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他的作品非常注重细腻的观察和内在的感受。您也提到自己受他影响,您觉得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W:说是不可能直接转换成绘画的。但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她呢?她比较特别,跟那种传统男性作家不太一样。她的作品不是特别宏大,而是非常细小,细小到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像女生之间聊八卦一样的感觉,因为她有很多比如夫妻情感、现实生活中女性或者朋友之间的情感。她的作品肯定不算是大部头或者说非常宏大、很有力量的那一类。但她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有长篇小说一样的密度,把很细碎的东西说得非常有意思。可能读了一大半才能领会到里面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每次都是有一种在迷宫的感觉。所以我在这里面会有一种快感,而且有过婚姻生活的人,看她的书的人一定会特别有感触。她这种很细腻的观察也会让我觉得,这种很平凡的东西可能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很不同的东西。也许大家都在追求更深刻的东西时,这种平凡很容易被人忽视。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十不足》

布面丙烯
Wang Heng,Ten Deficiencies

Acrylic on canvas

140 × 180 cm,2023



Y:对我觉得您的作品中描述女性在城市中生存的一些挑战或者境遇,这一类题材其实还是蛮打动我的。像您谈到的爱丽丝.门罗,文字是他的语言,我觉得绘画就是您的语言。我从您非常多作品中也看出了一些细腻情感的表达。您认为女性艺术家她的独特或细腻的视角在当代艺术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视角在您的创作中带来了怎样的突破或者挑战?



W:我其实没有一定要将这个标签放在自己身上。女性肯定有一些自己不太一样的视角,包括我在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艺术对谈中,我说到《那不勒斯四部曲》那本书。我觉得在她之前,男性作家写女性之间的情感一般都会很单薄。但实际上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展示的女性情感非常复杂,有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也有之间相互的竞争,有暗自的较量。我觉得那才是我真实感受到的闺蜜或女性的情感。还有个作家叫卡佛,是一个美国的男性作家。他大部分生活经历相对偏底层一点,写的东西也非常生活化,跟比较传统的男性作家也不太一样,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会从生活中的犄角旮旯里抛出一点东西而惊艳你的。你在有的男性身上也能看到某种细腻的东西,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也不能完全由女性来定义,但我喜欢这些都有一个类型,都是希望对现实拥有很深刻的感受力传达。当然可能相比男性来说,女性这方面会更擅长一些,我觉得这也是蛮可贵的地方,我希望我自己也是这样的。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王恒 《夹缝空间 

布面丙烯
Wang Heng,In-between Space 

Acrylic on canvas

100 × 100 cm,2024


Y:谢谢王恒老师的分享。有观众提问王老师很喜欢红色吗?



W:可以说我比较好色吗?所有的颜色我都喜欢。为什么这幅画会是红色呢?因为套圈游戏的地毯是红色的,我会用这个颜色作为基调。又因为表达的是欲望,我觉得红色很天然的就跟欲望的主题非常契合,所以整幅画会渲染成红色或者很浓郁的橙色。当然里面会有一些绿色是我主观加进去的,与红色形成一种张力的对撞。



Y:非常感谢王恒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展览午夜宣叙会持续到12月4日,欢迎大家来又生空间观看。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王恒当代艺术家。1987年生于福建福州。2010 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获中央美院油画系硕士学位。202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目前博士学位在读。2021年获得第四届宝龙艺术大奖获优秀奖,2024年入围保时捷“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
她的个展与部分群展包括:都市面孔,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厅,北京,2023;两幕戏—双个展,BFM艺术中心,苏州,2022;“智慧之眼:当代女性艺术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24;“世界是我的表征”,荔院空间,北京,2024;“中国制造”当代青年艺术展,布加勒斯特奥斯卡-茂奇宫,布加勒斯特,2019;“青年艺术+”优秀作品海外巡展·瑞典站,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斯德哥尔摩,2019;“时差”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巡展,法国巴比松市政府马科杰克厅,比松市,2018;再定义”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联展,苏州基业美术馆,苏州,2018;青年艺术+年度大展,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2017;Hi21新锐艺术市集,龙美术馆,上海,2017;苏州市文华奖优秀作品展览,苏州市美术馆,苏州,2017;江苏省首届高校百名青年艺术家联展,南京现代美术馆,南京,2016。


关于画廊

又生空间Cycle Space,位于北京798 艺术区。“Cycle”,即周期 ,“又生”取自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迭轮转,生生不息。

整合一二级市场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艺术咨询和配置服务,旨在构建跨、逆周期之上可调节的收藏体系。其中“中国新绘画”领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CYCLE SPACE, located in the 798 Art District of Beijing, represents "Cycle", meaning periodicity, and“reborn”,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Tang dynasty poem "wildfire cannot be extinguished, spring breeze blows again and life regenerates", symbolizing constant change and endless renewal. 

By integra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market resources, we provide art consultation and allocation services to global clients, aiming to build an adjustable collection system that spans and reverses cycles. Among them, the field of "Chinese New Painting" is one of our research focuses.

又生深度 | 午夜宣叙:对谈艺术家王恒 崇真艺客

邮箱:cyclespace@126.com

如有问题,可进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