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全球新媒体艺术盘点的2024年11月版!每个月,MANA平台都会向大家分享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跨界创新作品,涵盖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这些作品来自MANA APP月度榜单中优秀创作团队上传到MANA网站(www.manamana.net)的原创作品以及MANA网络上的精选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月度盘点,能够让大家及时了解到全球范围内优秀创作团队和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激发灵感,并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2024年11月全球盘点作品涵盖:中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巴西等多个国家,共计20件作品。MANA平台创作者:IA.Lab 智界艺述 黄嘉伟《生命之环》——大型户外新媒体灯光艺术装置作品,作品集新媒体艺术视觉体验与多人开放式交互体验于一体,作品的创作概念深刻融入“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巧妙构建了一个跨越现实与幻想边界的沉浸式艺术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巧妙地运用了AI人工智能算法,创造出由100万颗粒子实时生成的能量粒子漩涡。当观众踏上地屏,光束自天环普照而下,脚下的粒子光点随之变幻,人数越多,光点愈发密集,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与沉浸式的光影艺术体验。
创作者:Alok Achkar Peres PetrilloAlok是一位来自巴西的著名的DJ和音乐制作人,他最近在巴西利亚的演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地点设置在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形舞台上,结合了无人机表演、壮观的视觉效果和动感的电子音乐,Alok在演出中不仅演绎了自己的热门曲目,还与其他知名艺术家合作,创造了令人振奋的现场氛围。此外,他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和舞美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体验,使观众沉浸在音乐与视觉的交融之中。

这是一项AI数字艺术交互实验,以语音识别算法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为基础,赋予观众创作的无限可能。只需一句简单的语音描述,如“一只可爱的猫”,AI便在1秒内将这一形象转换为青花瓷图案,并通过Tripo API实时生成独特的3D模型。因为采用了特殊算法,即使观众输入的提示词完全相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图案,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作品还结合3D打印技术,让虚拟的青花瓷跃入现实,触手可及。
创作者:Ying Gao、Simon Laroche加拿大时装设计师和教授Ying Gao 最近带来一系列机器人衣服,使用万花筒镜子的碎片,这些镜子会自行飘动,她用医用棉纱布将这些破损的软镜拼凑在一起,并经过 18K 金处理,然后缝在衣服上。 由 Simon Laroche 设计的电子元件使这些镜子移动,这可能是 Ying Gao 第一次用镜子来制作她的机器人衣服。她使用玻璃和硅胶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反光表面,并将其与电子元件搭配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衣服和镜子都传递出一种联系的理念。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观众之间的表面关系,但更多的是观众与自己之间的个人联系,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这位时装设计师补充说:"他人的服装(重新)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因为支离破碎而被扭曲,成为一种双重印象的主题--我们正在看的服装的主题和服装在思考我们的主题。

作品《Onirica () 》是一场现场视听表演,探索梦境中身体的虚无感知。作为同名系列作品的一部分,该表演对同样的叙事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次的重点是睡眠和梦境中的身体部分。该作品是与意大利编舞家迭戈-托尔泰利(Diego Tortelli)合作的成果,融合了舞蹈表演和电影体验,通过表演者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在舞台上实时生成画面,作品的叙事结构由真实梦境的片段组成,这些片段来自加利福尼亚圣克鲁斯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梦境库,其中总共包含从 1930 年至今收集的 28,000 多个梦境。通过这些叙事并将其转化为合成图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距遥远的个体的梦境经历中出现了反复出现的主题,提醒我们人类经验的共享性,即使在梦境维度中也能将我们团结在一起。表演者的身体分裂成破碎、突然和痉挛般的动作,与缓慢和昏昏欲睡的流动交替出现,影响着背景的视觉效果。表演者原始的肢体动作与投射出的合成景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回味无穷。通过肢体动作、梦境文本和作品配乐之间的互动,最终形成了一个实时构建的电影序列。这种互动产生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近乎后人类的联系,在人类和机器之间建立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联系。

“一帮I人在一起的话,会凝结出一个无比大的能量。”——王浩
在王浩老师的艺术实践中,光不仅是媒介,更是连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臆浸之外·破界》——COOBBY艺术家联展的布展期间,COOBBY主理人飘人张有幸邀请到艺术家王浩老师,一同探讨光与物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臆浸之外·破界》艺术家王浩
王浩,1984年生于北京,2002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舞台美术专业,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院雕塑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近期作品研究方向:装置雕塑,发现几何形象制造出各种光色效果、引起明暗与色彩的不同组合,发现在不同形体下,发生光效幻觉和的一种抽象艺术形式。
展览名称 | 《臆浸之外 · 破界》—COOBBY艺术家联展
展期 | 2024 10.26-12.31(周一闭馆)
地点 | 深圳南山万科云城设计公社【COOBBY+·数字艺术共创空间】

艺术家描绘了一个数位时代中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里,水流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而是如丝绸般轻柔飘逸。天空中的云朵散发著微光,仿佛夜晚的萤火虫在空中跳舞。树木则随季节变化展现不同的几何形态,既有方正的锋利线条,也有圆润的柔和曲线。
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然生态的样貌还会如同我们过往所认知的吗?
这件作品并非仅仅再现自然景观,而是对自然本质的重新诠释。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些异想天开的场景,让观众重新思考我们与自然的互动方式。当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是否能在数位化的世界中找到与自然共存的新平衡?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的预见,也是对当下的深刻反思。



创作者:隈研吾、 philippe starck等
Murano Illumina il Mondo 2024 是威尼斯玻璃周的衍生活动,通过对枝形吊灯的现代诠释突出了穆拉诺玻璃的艺术性。这个公共装置在圣马可广场策划,照亮了 Procuratie Vecchie 的拱顶,直到 2025 年 3 月 4 日。包括 Joseph Kosuth、Philippe Starck 和 Kengo Kuma 在内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与穆拉诺玻璃大师合作,推出了 11 件庆祝威尼斯玻璃遗产并探索艺术界限的作品。每件作品都将枝形吊灯这一日常用品转变为艺术探究的宣言。这些由著名的穆拉诺炉实现的创造反映了非凡的技术潜力和实验。该展览恰如其分地命名为 Murano Lights Up The World,为威尼斯人和游客提供了艺术、设计和当地文化交汇的体验。


《相织若侗》为小组毕设作品,已于2024年4月底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小组成员有甘敬锋,陈开军,黄华修(@不是一条九)。本项目基于侗锦纹样及其传统工艺为基础,利用Touchdesigner、Arduino、LeapMotion技术,探索棉、线、织三者为路径的视觉、触觉、动觉等通感体验交互方式,唤醒参与者内心的情感和记忆共鸣。同时,通过数字技术技术将脑波变化生成可视化图形图案,链接个体情感与集体记忆,形成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以此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探索个体与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意识超限的视角下,让·博德里亚尔 (Jean Baudrillard) 的“虚拟”概念可以进一步延展至对现实与未来的重叠和融合。虚拟的影像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或人造世界的模拟,它超越了传统的感官界限,转向一种高度沉浸的意识体验,创造出多重现实的投影,使得个体可以在多维度的“可能世界”中游走。虚拟时间不再局限于并行或线性结构,而是以多层次、多时态的方式体现时间流动的相对性,使得个体可以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无缝交织。

智在云天文化科技通过先进的AR技术叠加ROKID MAX Pro行业开发版眼镜的支持,旨在让文物的细节以3D形式呈现并交互,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每件展品的非凡魅力。
当天,“大眼喵”AR智慧导览眼镜结合国宝级文物--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例,在全国多个城市数字文旅展会中展出,向国内文博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展示交流,得到各界的充分认可。
MANA平台创作者:不见光谱、艺数中华 CTC Lab《岭南四时·水映画境》沉浸场式数字艺术展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发起,由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团队创作完成,其创作灵感源自岭南画派独具一格的艺术创新,尤其是其富有表现力的“撞水、撞粉”技法。这一技法给创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区别于传统山水画,以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层次展现出光影的多样性与自然的灵动。这种技法使画面呈现出浓淡相宜、深浅错落的光影效果,给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视觉体验,也正是这种富有张力的表达,启发了我们对于‘水’与‘时节’的全新艺术解读。
作品《画船听雨眠》以韦庄《菩萨蛮》中的诗句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为切入点,选取了“船”这一元素作进行创作,把 天 / 河 / 水 / 船 / 雨 / 人融合成一体,塑造江南印象的画面感。而纹理采用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 蜡染 ,扎染, 古镇的石板地基,瓦片 , 门头屋檐等江南元素进行“彩绘画船”,以诗化名,以景化身,打造一片浪漫,温馨的诗画江南。K.D.Art 为冯嘉城作品“画船听雨眠”中国独家代理机构。
“欻与无影·天穹之城”是全球首个2亿像素极致高清的沉浸式球幕空间,占地约3200立方米,打造了360度全方位的沉浸体验。空间设计以极简科技感为主,一侧是宏大的半圆屏幕,另一侧是多层次台阶座位,为观众营造出仿若穿越时空的视觉体验。该空间通过极致清晰的显示技术,将深海奇观、历史人文、城市魅力等多场景呈现于观众面前,达到如临其境的效果。在这里,观众可以身临恐龙时代、与古今文化对话,或探索未来科技的发展,真正实现“心随境转”的沉浸体验。作为全球创新的沉浸式展示平台,“欻与无影”不仅是一场视觉的极致体验,更为文化、科技、时尚的全球展示提供了未来型的首选舞台。
MANA平台创作者:LUCIDcollective《BAUHAUSresonance》结合了AI与投影艺术,这部作品曾在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博物馆外墙展示,并在德国魏玛灯光节人工智能视频比赛中获得优胜者。作品以包豪斯的创新设计理念为灵感,致敬其融合艺术、设计与技术的突破性贡献,同时批判现代教育体系中抑制创造力的评价机制。故事聚焦两位艺术家的情感旅程,他们曾在学校中遭受严苛的评判与压制,导致创作自由被剥夺。通过丰富而沉浸的视觉叙事,作品展现了他们从压抑、创伤到治愈的过程。当两位艺术家在共鸣中找到彼此,他们逐渐打破过去的限制,重拾创意热情,疗愈“内心的小孩”,最终释放出潜藏的艺术力量。
以「波波」为媒介,「爱与生命」为桥梁。喜茶与艺术家草间弥生跨界合作,共同呈现《南瓜的生命吟诵着,一切关乎给人们最大的爱》。FlintWalk燧石行团队为此次「喜茶×草间弥生」梦幻联动创作的裸眼3D作品,融合艺术与商业品牌,以艺术家草间弥生独有的波点南瓜搭配经典黄黑色系,将喜茶波波元素融入其中,在成都中心场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奇幻氛围,为大众创造了一次沉浸式视觉艺术体验。鲜明的颜色、简洁的线条,「南瓜」在此彷若脱胎自无限延伸「波波」,与此连绵交融又独立存在,立体视效呈现的既经典又不失新意的视觉效果,向大众传递南瓜自由的「爱与生命」。让我们用南瓜生命吟诵大爱,一起给世界加点波波!


这件名为《Reverie》的作品庆祝了超现实主义诞生100周年,向这一运动的重要艺术家们致敬。通过巧妙的细节,希望将观众带入潜意识的梦幻和迷人世界,探索睡眠的不同阶段。这一视觉之旅带领观众从感官觉醒进入超现实的梦境,穿越噩梦的深渊和虚幻的恐惧。由Elefan为此次特别创作的音乐伴随这一引人入胜的旅程。音乐的迷人氛围随着作品发展,创造出完全沉浸的体验,增强了投影图像的强度和魔力,每一个视觉元素都反映了梦境的复杂性与美感。
本作品视觉设计利用节点式编程平台ComfyUI,自主构建了人工智能视觉处理流程,旨在创造独特的意识流视觉景观,是一部完全基于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创新之作。作品声音设计巧妙地将现代电子音乐与古筝、箫等传统乐器相结合,利用GRM Tools进行转换处理。它在保留宋朝古韵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通过卷积混响、多段压缩以及EchoBoy插件增强音效等技术,营造出深厚的宋朝历史氛围。粒子合成与实时采样重建技术的运用,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宋朝声音体验,既唤起听众对历史的怀念,又与现代产生共鸣。本作品主题探索光影在古典建筑中的梦幻表现与空间变化,重点聚焦于光线在宋代建筑屋檐、廊柱及庭院间的动态作用,激发形态与色彩的多样想象。通过光影交织,作品揭示了宋代建筑的神秘优雅,重塑其视觉形象,营造出超越时空的意境美。

基于深度摄像头的漂浮气球动态追踪投影,既有趣味又实用,催娃写作业变的刚加轻松。

MANA平台创作者:Hotaru Visual Guerrilla
Hotaru Visual Guerrilla团队作品“后自然”通过建筑投影形式展现了艺术家想象中的未来自然形态,抽象粒子与具象元素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魅力,该作品获得“Shining Shanghai闪亮·上海”国际光影艺术大赛铜奖。

项目推广及商务合作
添加微信:MANAbusiness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