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猫也有MBTI?
上海玻璃博物馆的猫,几乎都是天降系——
不知是弃养还是逃跑出来,兜兜转转,无业游民们然已将馆中一花一木作为自己的“跑酷”基地。

如果猫也有MBTI,温和的I猫已被做玻璃的小哥哥抱走,逆袭幸福猫生,同时收获晶莹剔透的小别墅一栋。偶尔爱拆家的E猫,只要不伤害、不投喂,倒也不至于对人类遭到大难~
喵姥姥进大玻璃屋——开了眼界了!
只是上海这座城从来不止属于猫与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如果缺乏对于流浪动物的科学管理,对一些小众“本土居民”而言可不算什么好事,比如草,是的,草。
草:谁偷走了我的“草生”?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之中的高阶捕食者,若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出现流浪猫,势必会对周遭生态系统造成负担。
即使你想不通萌萌哒它们“怎么可能吃啾啾”,垃圾桶总是一个我们能与它们crush的地方。我们或多或少学习过进化论,当A以生存之名不断扩增食谱,可能B就要以代偿的方式,永远消失在自然的链条之中。



因此,越是复杂的植被群落,越是能引导钢筋水泥的城市走向真正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共生。为此,上海玻璃馆尽可能有意识保留了一些自然进程主导的“万物生长”——
这里没有浪漫的“四季有花”,只有野生感满满的土著植物,荒了的地就这么摆烂地荒着,长开的草就这么飞扬地长着——有鼎沸,有留白,自由又尽开怀,这也不妨是一种属于草的诗意人生了。
猫头不变,太好了,我们有救了!
那么,猫呢?
为了守卫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和平,这些迷人又可爱的反派角色,每年都会经历NTR的流程,即抓捕、绝育与放归,有效控制了数量,继而形成固定编制猫员。
这里的小猫不会吃喜之郎登上月球种满香草,也不会偷偷把社畜的蛋白粉换成香飘飘,上没老下没小的它们,只要负责翻肚皮睡觉就好了。

要知道,自然保护故事从来不远在坦桑尼亚的红喉蜂虎或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在上海,也有一批环保主义者普查本地物种,以各种渠道向大众科普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知道更多这些动植物与地球之间的深刻关联,从生物多样性视角,探究一棵小草的生命史,一起和地球,干杯!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生物多样性Seeds项目公益公教课程:

文案:Xinyi
排版:欢欢
编辑:Raini
近期展览



参观购票

即刻购票 TICKETS





+86 21 6618 1972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