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未来生命档案”艺术家介绍#未来生命档案#HOW AI+数字艺术年

未来生命档案
Life After Life
展期:2024年09月28日-2025年02月16日
策展人:于朕
联合策展人:王凯梅
执行策展:程斌、徐天仪
展览助理:景蕾
参展艺术家:陈抱阳、黄锐、柳迪、刘佳钰、陆明龙、宋琨、师榕、孙世晟、武子杨、王志鹏、叶凌瀚、於阗、于朕、张文超
参展艺术团体: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UFO媒体实验室、zzyw、Draftman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HOW昊美术馆
合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
赞助:艺云科技、明基BenQ、禧视传媒
特别支持: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擎动科技
鸣谢:张江集团、张江高科
HOW昊美术馆当前展览《未来生命档案》是一场规模壮观的多媒体艺术展览,围绕人工智能,硅基生命,物质迭代等当代热门话题,呈现19件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23件艺术作品。
展览旨在通过艺术作品探索数字世界中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体验数字生命的情绪轨迹和进化过程,摸索在数字世界与地球生物的交汇面上,超人类主义诉求下的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将何去何从。
本期内容将介绍参展艺术团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枝》《塑心》,同时发表CAUP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负责人 于幸泽教授对两件作品的评论。

《塑心》

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作品《塑心》(Sculpt Hearts)在“未来生命档案”展览现场展出,2024?HOW昊美术馆
本展示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围绕人为中心制作了一系列辅助残疾人的应用型雕塑。雕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技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表达形式,这展现了科技的人道主义面,传递出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和关爱,进一步希望能结合雕塑的形式促进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理解。通过雕塑的设计和布置,可以提供更便捷美观的辅助装置,使得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我们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辅助残疾人的应用型雕塑传递人道主义关怀,为残障人士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枝》

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作品《枝》(Branch)在“未来生命档案”展览现场展出,2024?HOW昊美术馆
我们收集了近十多年来的一些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网站访问量,这些数据展现在周围三块大屏幕上,为了可视化这些数据,我们创造了一种植物,生长的形态和速度完全由周围的数据大小决定,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数据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电线传输着能量,浇灌了植物。而我们,也从网络世界中长大,是否像这个植物一样,从中长大,而又被受限于此呢?
本期评论员:于幸泽

于幸泽博士
现任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执行主任及学院藏画馆副馆长,同时也是该中心的核心负责人。
01
关于参展作品

《枝》(Branch)

《枝》(Branch),2024,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24?HOW昊美术馆
“枝,木别生条也。”
《枝》,是由数据浇灌人为创造的人造物,也是我们作品《藤》的后作。
艺术家用python获取各大网站的访问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经处理后的网站访问量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影响主屏幕中人造物生长的方向和速度,确定出枝的创作逻辑;再运用TouchDesigner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制作出枝干的姿态及生长的画面,创造出人造物;最后再用实体的铁丝与木杆将主屏幕中的枝与各屏幕中的数据连接起来,实体的铁丝、木杆也成为了人造物的枝干,成了《枝》的一部分,同时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带给观众更直接的视觉感受。

《枝》(Branch),2024,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24?HOW昊美术馆
《枝》是限制、是连接、是互通下的生长。
在数据主导的科技时代,希望《枝》能带给观众们关于人、数据及人造物间连接的思考。

《塑心》Sculpt Hearts

《塑心》(Sculpt Hearts),2024,生成式AI雕塑,3D打印,油画布喷绘,尺寸可变,2024?HOW昊美术馆
本展示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围绕人为中心制作了一系列辅助残疾人的应用型雕塑。雕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技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表达形式,这展现了科技的人道主义面,传递出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和关爱,进一步希望能结合雕塑的形式促进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理解。此外,雕塑也可为残障人士提供实用的帮助和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塑心》(Sculpt Hearts),2024,生成式AI雕塑,3D打印,油画布喷绘,尺寸可变,2024?HOW昊美术馆
例如,通过雕塑的设计和布置,可以提供更便捷美观的辅助装置,使得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同样,它们也可以用作教育工具,向社会传递残障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推动社会对残障友好环境的建设。综上所述,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辅助残疾人的应用型雕塑不仅能够传递人道主义关怀,更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02
更多过往作品


2024年5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展览“生成智造: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融·艺术造型数字化教学成果展”,艺术家团队作品《枝》《塑心》在该展览展出。

《枝》在“生成智造: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融·艺术造型数字化教学成果展”展出现场,2024,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作品跨越了多个领域,从神经网络自我学习到城市交通模型模拟,从关注残障群体的应用型雕塑到经典古籍的新水墨演绎,不仅拓宽了艺术的边界,更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这种跨学科的探索,不仅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活力,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摘自“生成智造: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融·艺术造型数字化教学成果展”展览前言)

《塑心》在“生成智造: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融·艺术造型数字化教学成果展”展出现场,2024,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字化时代,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人工智能运用至艺术创造与教学过程。跨学科领域的探讨与交互,迸发无数灵感火花,展现创作者的无限想象力。




“生成智造: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融·艺术造型数字化教学成果展”展览现场,2024,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览“未来生命档案”目前正在HOW昊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中,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未来生命档案”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更多艺术家介绍阅读:
HOW 未来生命档案|叶凌翰: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及更多作品介绍
HOW 未来生命档案|师榕:宇宙交响曲:行星分子音乐的探索及更多作品介绍
更多展览相关阅读:
HOW AI+数字艺术年|「未来生命档案」正式开幕,策展人视角揭秘展览
HOW TALK|邀你参与一场「未来生命研讨会」,展览倒计时2天!
HOW AI+数字艺术年|策展人于朕揭秘「未来生命档案」,展览倒计时5天!
购票通道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