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美术馆再度携手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发起第二届“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项目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平台和展示交流机会,以发现为主、选拔为辅的形式,挖掘孩子们的艺术潜力,启发艺术感知力,培养艺术创造力。
围绕“打开时间之门”的主题,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踊跃投稿,线上征集已于11月16日按时截止投稿。经过专家组评选,复选入围作品名单即将揭晓,请您关注浦东美术馆官方账号发布。
本届“美普绘”特别开启了“多城联动”新模式。项目聚焦少儿美育的多维度探索,将“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的理念融入美育项目全过程,构建多元丰富的艺术交互情景。
多城联动系列活动先后来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佛山、深圳、苏州等城市,在友邦人寿和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了十余场充满创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启发了少年儿童的创造力。
近期,我们邀请了多城联动系列活动的十组艺术家,分享了关于少儿美育方面的前瞻思考和深远见解。一起聆听艺术家们的分享吧!????

汪大伟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这次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和大师见面、亲手创作、开阔眼界、放眼世界的一种机会。在和孩子们沟通时,从他们质朴的眼神当中,看到他们那种对知识的渴求的眼神,非常打动我。而且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也非常感兴趣。我就想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通过我们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理解,用孩子们的语言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我们传统民族文化之伟大。
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还通过互动和手工坊,亲自动手体验了传统工艺,对他们来讲一是接受了新鲜事物,第二是他们感到了好奇,也深感到传统文化的奥秘和给人的新奇感,他们自己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王萌+于淼”组合
由音视觉艺术家王萌与音乐家于淼联合创立
是在东方音乐创新领域内勇于探索的先锋实践者
我觉得就是多听多看多玩。少儿的美育教育在现在的时代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因为现在有了在AI的发展的大前提之下,AI的发展大大地降低了孩子们创作艺术的门槛,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去培养好一个好的欣赏艺术、创作艺术的概念和心态。

麻进
当代艺术家
多元立体书法装置艺术创始人
关于少儿美育,我更倾向于让孩子们去感受艺术,去接触艺术。不光是在绘画方面,更多地让他们去体验装置艺术的魅力。我也会鼓励我的孩子们动手去创造,去尝试不同的工具,用力量和汗水构建出艺术的美。在美育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体力。
刘毅
艺术家,公共艺术教育者与实践者
“鸟鸣电台”发起人
一席第956位讲者
美育就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公共艺术共创方法。与孩子共创活动中所获得的感知与能量是互相的,是链接后的共生与共鸣。这不只是艺术家和孩子的交流,也是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塑造。通过美育的工作,把爱传递,把美分享!
吴郑蓉子
上美美育教学联合工作室(AECS)公教部主管
资深美术馆公共教育领域从业者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少儿美育活动的时候,都会希望孩子们能够完成一个非常棒的作品。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非常看重培养孩子对艺术的认知,以及从中是否可以获得乐趣,或者带来一些新的视角、思维、对于材料的探索。我认为这种过程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亲自尝试了非遗竹编技艺

小龙花
当代艺术家
创作涉及绘画、装置、漫画、雕塑
我的外公是画家,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习的国画,预备班开始正式学习西方绘画,直至大学考入油画专业。但从小我就一直喜欢动画和漫画,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尝试综合材料的创作,创作方向和媒介也变得多元。对我而言,创作的过程就是找到适合的容器去承载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找到“自己”这是最好的。
孙丽萍
上海绒绣传承人
我是一个绒绣工作者,退休之前在绒绣厂做制样工作,就是根据客户提供过来的设计稿和画稿,我们用彩色的全羊毛线,在特制的网眼布上帮客户定制样品。就像这幅米勒的《牧羊女》,我们就根据图稿绣成了绒绣画。退休之后,作为一个绒绣人,我一直在社区、学校等地进行绒绣传授,也根据学友们的需求,帮他们量身定制一些画。
麻进
当代艺术家
多元立体书法装置艺术创始人
我的作品主要以多元立体书法为主,用不同的材质形态,展现中国汉字的魅力,也会尝试用一些自然的材质,做出一些装置艺术,把它们安置在广袤的大自然中,与天地对话,用火焰点燃他们,与自然共创作品的结局。
蚁潮
青年雕塑家
现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工艺美术研究部主任
我个人的创作方向主要是雕塑跟陶艺这两个大的方向。在这次“美普绘”多城联动系列活动的佛山站活动中,我们利用陶艺创作体验的形式,邀请小朋友们通过佛山陶的创作,探索佛山的十大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分组完成了陶艺创作。
吴青峰
雕塑艺术家
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我的创作最早是从具象雕塑开始,在之后去日本留学过程中,接触到了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和纸”。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和纸的纤维在水中聚散过程中形成一个纸膜,它的纤维在水中是处于无序无形的状态。从那个时期开始,我将“无形”作为主题,以纸为主材料,结合其他综合材料进行着创作。

孩子们亲手打造了“时间的海洋”

第二届“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以“打开时间之门”为主题,面向全国3-16岁的少年儿童征集作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多角度理解关于时间的概念,思考时间与生活的关联,想象人生时间轴上的不同状态,围绕过去、未来、科技、成长、伙伴、太空等话题进行发挥与畅想。

“王萌+于淼”组合
由音视觉艺术家王萌与音乐家于淼联合创立
是在东方音乐创新领域内勇于探索的先锋实践者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时代,在大的历史当中似乎是一个“时间之门”的界限。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是人们的想象、人们的思想,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好,还是我们的科技发展,会对孩子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小龙花
当代艺术家
创作涉及绘画、装置、漫画、雕塑
时间和空间往往是连接在一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不同的时空下相连。我希望,通过创作这座桥梁或者是绘画这种手段,可以把更多美好的想法和心灵连接在一起。
孩子们亲手创作了拼贴作品
麻进
当代艺术家
多元立体书法装置艺术创始人
打开时间之门,是不是可以随意穿梭于过去与未来呢?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并且具有哲学思辨的主题,我为此设计了两个课程,一个是接龙,用传统的非遗技艺——竹编再现一条巨龙,每个参与的家庭完成一节龙身,完成以后,大家就开始了欢快的巡游活动,非常有趣,时间仿佛穿越到了龙年的大年三十。
第二个课程就是用纸箱和旧杂志,搭建出一个装置,这边看是“时间”,那边看是“开门”。当孩子们拿到了和他们父母年纪差不多的杂志时,时间就仿佛穿越了,他们用这些材料做成钟表,然后将它们贴在用纸箱构建出的结构上,这些结构则由家长们合力搭建出来。“打开时间之门”的方法,在这一刻传承了下去。
吴青峰
雕塑艺术家
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我觉得时间是一个无序无形的状态,“打开时间之门”进入不可预测的空间,让小朋友在想象当中创造出一种不存在的生物。无序的空间与孩子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跨越时空的生命。
杨光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景观院艺术总监
美育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小朋友通过像“美普绘”这样的艺术活动,可以更好地结合艺术,了解艺术,更好地用艺术的手法去“打开时间之门”,创造跟生活有关系的作品。
吴郑蓉子
上美美育教学联合工作室(AECS)公教部主管
资深美术馆公共教育领域从业者
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打开时间之门”,也是借由这个主题,希望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让问题就这样过去,而是去探索、去追问,化为一种艺术创造的动力和艺术体验的契机。

孩子们亲手描绘了“通往时间之门的旅程”
下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多位艺术家们的分享,将谈及对于艺术创作与城市文化特色的思考、对于“美普绘”的期许等话题,敬请期待!??
再次感谢艺术家们的精彩分享和寄语!
感谢大家对于系列活动的大力支持!
“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由浦东美术馆携手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发起。在未来,“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将持续为孩子们提供感受和探索艺术的机会,以艺术的想象力点亮未来,用艺术的画笔自由描绘世界,通往无限的可能。

浦东美术馆按馆收费
一张门票(80元起)纵享馆内所有展览
正在展出↓



VR虚拟现实体验↓

浦东美术馆会员卡↓

购票详情请戳↓

第二届“美普绘”
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