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ASE基金会大型群展”命名的时刻“目前正于ASE · 空间向大众呈现,展览由沈奇岚博士担任策展人,展期持续至2025年2月2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下文为沈奇岚对展览的评述文章原文。

命名即赋形。
艺术的动人之处在于表达并命名了沉默中的无形之物。本次展览《命名的时刻》展示了22位艺术家如何用艺术重新命名独特的生命经验。
词与物的互相匹配并非天经地义,而是文化结构在历史中不断变迁的结果。当大部分的语言(书写语言和视觉语言)已经被系统驯服并退化为工具时,艺术家的责任是让语言和感知重回生机勃勃的状态。
命名即重塑。
艺术家反思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常常发明原来的艺术系统中不存在的表达和语言。这带来了一种真正的生机。
命名的时刻,也是重新感知的时刻,是体会词语和观念成形之前的状态。
这是一次对语言的重新观察、反思和擦亮,也是给未来准备的语言(Words for the Future)。
▲ “命名的时刻”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聚焦以艺术创作重新命名独特生命经验的全球视野中的女性艺术家群体,将分不同篇章(Page)展开。其中包括了探索语言本质的“沉默的秘密”,探讨目光的“必要的角度”,注视身体和社会规则的“隐藏的秩序”,打开内心视窗的“心灵的方言”,以及视野开阔的“大地的触摸”。
这些艺术家经历过“命名的时刻”,并重塑了被给予的语言。从书写语言到视觉语言,艺术家们重新思索那些习以为常的词汇,让词汇中被禁锢的思维再次舒展,充满活力。
她们展示了如何重新命名这些生命经验,展示了在历史的惯性中自我如何获得主体性,如何理解(艺术)语言并掌握命名权。
ASE艺术图书馆的书籍也将成为这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Page I 沉默的秘密
语言,无形无影,无处不在。唯有沉默时,语言如一只隐形的蝴蝶在空气中稍作停留,此时对语言的观察方可发生。展览的第一章节,邀请观众感受静默,重思语言。
语言是一种密码,关联着思维与行动。在我们懂得艺术和生活之前,在我们拥有自我意识之前,我们已经习得了语言,它构成了自我的一部分。即有的语言所暗含的社会结构与世界观,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当我们使用语言时,语言也使用着我们,遵循着隐藏的结构。向内观察,察觉这些语言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作用,让它们显形。
觉醒的发生来自于敏感并充满天赋的艺术家。当她们发现,被给定的语言充满着局限性时,她们发明自己的语言。她们用一种看似日常的语言密码,打开了无数的新的路径,命名着独特的生命经验。
▲ 施慧,《手札》,2023年,综合材料、纸浆,27 x 33 x 2.5厘米两件。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施慧的《手札》拥有一种矛盾的力量,远观作品时,熟悉的纸上笔墨的结构和形式让观众以为看清了作品。唯有近看时,发现是一行又一行用线缝织而成的密码。作品同时提供了模糊和清晰,熟悉和陌生,阅读和沉默。作品在沉默中的潜能,与同一空间中的其他作品形成了对话。
▲ 尹秀珍,《一句话 No.097》,2021年,不锈钢,旧衣物,直径:39.7厘米,厚度:4.5厘米。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尹秀珍发现了旧衣物作为材料的魅力,这种材料承载着记忆、情感和历史,可伸缩、可剪裁、可拼贴、可以在另一个时空中重生。材料的物性与作品中的人性互相召唤,形成一种充满温度的张力,作品中的重量和体积形成巨大反差,日常的衣物被编织成一个庄重的秘密,成为了“一个新的集体,一种新的能量”。作品《一句话》是一个人某一时间段的秘密肖像,此人将所穿的衣服交托给了艺术家,被拆解和重新编织,呈现了那一段时光里的执着和情感。我们不必知晓那句话的具体内容,在作品中已经能明白ta的心境。
▲ 付小桐,《80,070孔、87,135孔、87,135孔》,2023年,手工宣纸,60 x 80 厘米x 3。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付小桐在宣纸上扎孔,穿透了数千年来的笔墨传统。她用传统文化中的绣花针在宣纸上绘出山水和宇宙,以一种惊人的纯度和密度形成图像。这是一种原来的艺术系统中不存在的语言。在已有的系统之内创造了自己的空间,发明了自己的语言,由此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对于创作者而言,语言即权力。对生命经验的命名权是沉默的秘密。
▲ Nina Katchadourian,The Drama of the Gifted Child, from the series Noguchi ("Sorted Books"project,1993 and ongoing),(左),Operating Manual for Spaceship Earth, from the series Noguchi ("Sorted Books"project,1993 and ongoing)(右),2021年,有色印刷,35 x 51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Nina Katchadourian的摄影作品用书籍破译着她感兴趣的野口勇的精神世界。Anna Freeman Bentley凝视着不同的室内空间,她笔下的客厅、卧室、工作室是一个又一个充满自身秩序的宇宙。在她的颜料架上,是她用色彩和绘画语言所建构的精神世界。
▲ Anna Freeman Bentley,Colourways 2,2023年,布面油画,150 x 120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Mama Andersson是掌握气氛的大师,她的画面是一个心理剧场,在沉默之中看似无人在场,却有许多的线索让人深入这个场景所蕴藏的生活世界。《Ohh,Deer》中恰到好处的图像符号平衡着残忍和美,平静的一幕中包裹着被掩饰的暴力。面具是伪装也是密码,是通向画面中的心理世界的通道。Anna Freeman Bentley关注的是日常空间,Mama Andersson呈现的是提纯之后的心理空间,都在沉默中诉说着秘密。
▲ Mama Andersson,Ohh,Deer,2023年,布面油画,200.5 x 140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如果命名是一种游戏,沉默是必要的面具。
在这一章节中,针(付小桐)与线(施慧)对话,需要破译的秘密互相对话(尹秀珍与Nina Katchadourian的作品两两相对),神秘的空间气氛与Mama Andersson的画面呼应。
Page II 隐藏的秩序
语言觉醒之后,我们将关注身体。
我们的目光将沿着展厅的墙,观看人的身体如何在自由与规训之中摇摆。
Donna Huanca的雕塑装置作品第一次出现在ASE艺术图书馆的这个位置,人们可以从作品的两面仔细端详这件作品。
▲ Donna Huanca,POLAR AUXIN TRANSPORT,2019年,雕塑油、沙子、人造毛发于钢材,201 x 190 x 74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与Ulla von Brandenburg画面上的舞者相连,自由的身体在空间中舒展。Ulla的作品叫做《Dance with Mask》(戴着面具跳舞),其中与第一章节Mama Andersson画面中的面具形成了对话。同一空间的桌子的位置,也在视觉上与之呼应,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桌上放着的画册,正是Mama Andersson。
▲ Ulla von Brandenburg,Dance with Mask,2016年,古董纸上水彩,140 x 110厘米,143.5 x 113.5 x 4厘米(含框)。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 “命名的时刻”展览现场
第二章节探索身体和社会规则的隐藏秩序。人们的身体从自由的舞蹈开始,进入了社会规训,尹韵雅的《适应》提示着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的所谓“适应”。外界的尺度从不为个人定制,而是对每个人提出了服从性测试。每个人如何选择?在这种“适应”中,每个人手中的道具又透出一丝幽默。年轻一代与这社会规则之间的周旋,有自己的方式。
▲ 尹韵雅,《适应》,2022年,收藏级艺术微喷,120 x 160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玛利亚·法拉所呈现的飞机空间,是一种回答。这不是一个日常空间,而是一个所有人遵循共同规则的空间,同时也拥有某种舞台戏剧感。被社会规则充分规训的空间里,依然有充满生命力的细节,以及让人心中一喜的细节,无论是亮晶晶的首饰,还是看上去非常可口的羊角面包。还有箱子上的密码,似乎就是发给观众的密码,让人会心一笑。尽管这样的空间中所有人的面目都是模糊的,艺术家让我们的目光投向巨大的红色(制服)。在艺术家的笔下,这份红色像是色彩本身,不再受困于制服。一只超现实的睡觉的狐狸在桌下打盹,这些是秩序中溢出的想象和愉悦。
▲ 玛丽亚·法拉,《客机》,2023年,亚麻布上油画,三联,180 x 130厘米(每件)。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喻红在《风雨》中让人们各自离散,各自行走在不同的时空之中。展厅空间也以半透明帘布构成不同的空间,即呼应飞机的日常空间,也让展厅内部形成某种隐藏的秩序,可以随时成为舞台。
▲ 喻红,《风雨》,2011年,金箔、布面丙烯,113.6 x 101 cm。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Page III 必要的角度
如何凝视身体,需要的是必要的角度。
这一章节关注的身体和目光。
▲ Camille Henrot,Horizontal Milk,2023年,青铜,25 x 58 x 26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Camille Henrot充满幽默感的《Horizontal Milk》是对艺术史的一个漂亮的回击。这是一件对女性身体充满敬意的作品。作品中身体的形态让人联想起了艺术史上的对应之物,这个作品用幽默和超越的方式回应了158年前库尔贝的名作《世界的起源》。目光在历史的进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当初惊世骇俗的绘画作品代表着当时的目光和所形成的凝视。
在新的语境中,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创造着新的必要的角度。在Camille Henrot的作品中,女性的脸并不是被凝视的对象,她用漫画式的脸谱来描绘。如纪念碑一样高高耸起的乳汁是值得赞颂的女性身体特质。
本次展览为这件作品设置的展台,特地挑选了一个能与观众的目光平视的角度。这是与《Horizontal Milk》可以真正相遇的角度。观众的目光,是必要的角度的一部分。
▲ “命名的时刻”展览现场
张子飘的《贝母 11》充满了流动的情感和欲望,画面所呈现的是一种奇妙的心理空间结构——愉悦的、隐秘的、肉身的。仿佛是一种进入身体器官内部才能看到的景象,既生猛又脆弱,不断溢出又不断游动。她对身体的凝视创造了另外一种必要的角度。作品与Camille Henrot的雕塑互相对话,低语并命名着当下的生命体验。
▲ 张子飘,《贝母11》,2023年,布面油画,220 x 120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Annie Morris的雕塑源自她自身怀孕的经历,她的作品也再一次让人与身体形成新的关系,为这个时代的目光提供了新的投射之处,去关注生命,脆弱和灿烂同为一体。
▲ Annie Morris,Stack 8, Cadmium Red,2021年,泡沫芯、颜料、混凝土、钢、石膏、沙子,高:232厘米;宽:可变。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Laure Prouvost的《Ulla》在不同的角度提供着对作品的不同判断,这只鸟(鱼)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挑战着观众的好奇心。这是艺术家对生态的关注,也是她挥洒的想象力。
▲ Laure Prouvost,Ulla,2022年,手工吹制的穆拉诺玻璃和青铜,60.3 x 20 x 44.5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施慧的《书非书 2》再次拆解了语言的部首和笔画,她让这些笔画如藤蔓一样拥有了自我意识,攀援在了立体的方块上。如此凝视和重构文字——这构成文明的基本砖块,是一个美妙的必要的角度。
▲ 施慧,《书非书2》,2022年,棉绳、木板,45 x 45 x 40厘米。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这两件作品,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互相对话,是“书非书”“字非字”,是“鸟非鸟”“鱼非鱼”——唯有打破常规的认知,才能重新命名新的发现。
Page IV 大地的触摸
这一章节中,我们的目光将转向广袤的宇宙和大地。
苏予昕对太平洋有着浓烈的兴趣,她在太平洋沿岸考察着铁路和隧道,一路收集着沿路的不同地质物,并将它们做成颜料的一部分,参与到作品的构成之中。这次展出的是她的《夜晒(美西铁路3号隧道)》,是一个目前已经废弃的隧道。受水墨书画影响的她,对绘画材料的物质性建立了自己的系统,她用绘画的方式触摸着大地。考察着火山、地热和铁路系统的艺术家,不必再用性别议题的滤镜来讨论她的创作。
▲ 苏予昕,《夜晒(美西铁路三号隧道)》,2022年,橙土、氧化铁色粉、青黛色淀、硫磺粉、蜃灰、粉色笙珊瑚沫、泥土、高岭土与其他手工色粉于画布绷于木框,250 x 145 x 5.5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拥有科学家背景的刘昕同样关注着大地。《白石》是她对科技的生命周期的反思。火箭残骸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因科技而诞生,也因科技而被废弃。艺术家让观众将目光投射向无尽的太空,然后加速落回大地进入人类自身的命运。科技并未祛魅这个世界,反而扩大了不可知的部分。人类的知识就像一个球体,球体越大,与不可知的世界的接触面越大。
▲ 图左,刘昕,《白石》,2021年,数字视频,21分57秒。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神秘是科技的一部分。TARWUK的画面中拥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张铭轩的Jotting系列不仅仅关于身体,同时是对洞穴的隐喻。
▲ 图左二,张铭轩,《Jottings I》《Jottings II》,2022年,纸本水彩、印刷,28.6 x 37.4厘米。ASE基金会收藏。图右,TARWUK,《由辉腾的欲望引起的预言般的兴奋》,2022年,丙烯,彩色铅笔,木炭和石墨于纸上。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触摸大地时,生命也在被大地触摸。艺术家们的视野和艺术实践是如此辽阔与深刻。宇宙是她们的工作室。
Page V 心灵的方言
回到洞穴,我们仔细聆听心灵的方言。
在这个小展厅中,Christine Sun Kim的影像展示着肢体语言的无穷可能。在她的创作系统中,语言之内的世界和语言之外的世界有着生动的联系。她总以幽默的生动的方式,来提示着语言的弹性和生命力。在文字语言形成之前,人与人依然可以丰富地表达和沟通。这让人想起童话中的小王子所说的:语言是误会的根源。
命名的时刻,是回到根源的时刻。
▲ Christine Sun Kim & Thomas Mader,Tables and Windows,2016年,高清双屏影像、无声,9分15秒(桌子),10分17秒(窗户)。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Farah Atassi画面上的体操舞者与Christine Sun Kim丰富的肢体语言形成了丰富又静默的对话。
命名的时刻不仅仅意味着言说,有时也超越了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他的名言是:“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 图右,Farah Atassi,The Acrobat Dancer,2021年,甘油、布面油画,250 x 180厘米。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家却可以补充他的论断,语言的确有其界限,但艺术的世界比语言更宽阔。在沉默中依然可以表达,在用艺术命名各种丰富的生命经验中,人们在沉默中抵达新的理解,因为他们说的是心灵的方言。
Preface / Epilogue:
Page to Stage
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艺术家赵玉进行两次现场创作,作为展览动线开始的第一件作品,是前言,也是展览动线的最后一件作品,放置在“心灵的方言”章节的结尾,作为尾声。
赵玉的表演重现了婴儿的命名时刻,以及孩童状态的命名时期。在一片祝福中,婴儿的心智如白纸黑字般一样被塑造。这呼应了“命名的时刻,是回到根源的时刻”,在展览空间中,与Christine Sun Kim的作品形成对话。
▲ 赵玉,《为你喝彩》(左)《所向披靡》(右),2024年,行为表演,布面文字书写。ASE基金会收藏。2024年,ASE·空间展览现场
所有婴儿慢慢成长,之后的人生,将各自展开,如同从书页到舞台。这是本次展览的总体思路,以不同的书页(Page)展开,展示不同艺术家为未来创造的语言。也在展览空间中构建不同的舞台(Stage),呼应不同作品内部的戏剧场景。
Page to Stage也是给每一位观众的祝福,每个人将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并依此行动,在人生舞台上实践自己的信仰。
让我们重回这些命名的时刻,我们将发现:原本陌生的生命经验一旦被命名,就会成为新的道路——给自己的,也是给所有人的道路。
更多展览现场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
汪建伟新书发布
总是被拥有的所拥有
董道兹探讨抉择艺术
抉择之艺:全球视野下的画廊决策
沈清揭秘拍卖与收藏
一举之间:如何通过拍卖成就收
朱永磊梳理西方艺术史脉络
90分钟全接触·极简西方艺术史
王一讲述抽象艺术哲学
ein不能单独存在——艺术家的自我研究路径
ASE艺术图书馆内景
关于ASE基金会
ASE基金会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非营利性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学术层面的研究整理。基金会共有四个功能:永久性的艺术收藏、ASE·空间、ASE艺术图书馆和艺术赞助项目。
ASE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foundation based in China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It features four functions: permanent art collection, the ASE·Space, the ASE Art Library, and art sponsorship.

www.ase-foundation.com
??
欢迎扫码预约参观!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