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享誉世界的美国艺术家劳伦斯·韦纳在中国的首个重要回顾展——“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从劳伦斯·韦纳半个多世纪近1200件作品中,精选约50件语言作品,横跨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生涯。
展览期间,UCCA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公共实践项目,涵盖特邀导览、主题对话、媒介现场、影像艺术交流等多场系列活动,是近年来世界艺术领域内围绕韦纳组织的重要公共系列活动之一,为公众在展览现场深入了解艺术家生平及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解读视角。

本文摘选该系列活动的亮点内容及现场图片,以供参阅。更多活动回顾请查阅UCCA官网,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开幕特邀导览:
浅谈劳伦斯·韦纳生平与创作

展览对公众开放首日,UCCA邀请了劳伦斯·韦纳遗孀艾丽斯·韦纳,以及艺术家之女兼其艺术遗产执行官柯尔斯滕·韦纳共同为现场观众进行一场特邀导览。艾丽斯·韦纳从劳伦斯·韦纳的《游移以邀光 一遍 两遍 三遍》开始导览,说明此作品象征着韦纳与中国艺术的联系。艾丽斯以入口处的作品《从此处带回来处 再去往另一处 以仅能代表来处的方式使用》中的“来处”为主题,引导观众展开观展之旅。《意图宣言》提出作品可以只以语言存在的理念,革新了艺术的传统形式。展厅内的海报和装置作品探索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重视观众的参与。展览尾声的《就在潮水侵入前一刻》是韦纳较晚期的作品,作品也寓意着所有人共同的终点。艾丽斯·韦纳和柯尔斯滕·韦纳鼓励观众从语言和材料中感受艺术的多样性与边界。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特邀导览现场,UCCA展厅,2024年7月20日。
点击此处观看本次开幕特邀导览详细回顾,包括活动视频及现场照片。

展览系列对话:
如何在中文语境里“接受”劳伦斯·韦纳?

劳伦斯·韦纳通过独创的“语言雕塑”概念,以语言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材料,探索了物质性、翻译、人际及物际关系等议题。在此次展览系列对话中,UCCA特别邀请文学译者李晖与许小凡进行对话,探讨韦纳作品在中文语境下的接受、翻译与解读。通过呈现韦纳作品中语言与翻译的跨学科解读,对话揭示了艺术创作中观念艺术的多重语境与复杂含义。韦纳的作品如《位移》《意图宣言》等均表达了观念艺术中的位移、方向性和主体性问题,为中文语境的观众带来了新颖的理解和解读层次。


“如何在中文语境里“接受”劳伦斯·韦纳?”对话现场,UCCA报告厅,2024年8月4日。
点击此处观看本次展览系列对话详细回顾,包括活动视频及现场照片。

策展人特邀导览

本次导览以劳伦斯·韦纳的《游移以邀光 一遍 两遍 三遍》开篇,彼得·逸利从韦纳作品的“位移”概念出发,探讨其作品如何超越语言和空间界限。韦纳将语言视为与空间交织的元素,使其艺术具备雕塑般的维度;导览中展示的作品不仅表达了韦纳对边界和语境的关注,还体现了他在全球化背景下传递不同文化与语言的意图。例如,《瓦摞砂浆摞瓦》等作品通过物理形式延伸语言的意义,强化了艺术的观念性。彼得·逸利总结道,此次展览希望通过保留和再现韦纳的艺术观念,为观众提供新的启发和文化交流的契机。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特邀导览现场,UCCA展厅,2024年8月31日。
点击此处观看本次策展人特邀导览详细回顾,包括活动视频及现场照片。

媒介现场:
既是一个乐章,也是一句话

艺术家娄能斌创作的媒介现场《既是一个乐章,也是一句话》(Satz. Ein Satz.)以声音作为主要体验方式,在音乐和语言之间建立了深层关系,也尝试在空间中转换声音和表演。回应劳伦斯·韦纳的设想,即作品在不同时代以不同面貌与人们相遇,激发心灵的震荡与回响。在念诵与聆听过程中,观众会对真实的认知进行一次次校准。审美的过程将我们引回它所揭秘的作品本身,带我们重新发现作品背后真实问题的存在。


“既是一个乐章,也是一句话”现场,UCCA展厅,2024年9月8日。

影像艺术交流:
劳伦斯·韦纳:文字与影像的转译

2024年9月28日(周六),UCCA携手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共同呈现劳伦斯·韦纳的11部先锋影像及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中,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徐大为老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乐老师、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清华大学博士王婷婷老师,分别从电影的艺术和艺术家的电影的异同、观念艺术的发展史及其与劳伦斯韦纳的关联,从西方当代艺术史和实验影像的维度,共同探讨劳伦斯·韦纳的艺术创作和影像艺术的风格。


“劳伦斯·韦纳:文字与影像的转译”,活动现场,UCCA报告厅,2024年9月28日。

展览系列对话:
文字诗学: 在文字设计、
文本艺术与文学写作之间阅读韦纳

文本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由来已久。自早期现代,拉丁文字世界的文本艺术开始不断涌现。站在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交汇点的当代中国,在文字设计(Typography)、文本艺术(Text Art)与文学写作(Literature)之间阅读韦纳的艺术,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刻。以此为题,2024年10月13日,UCCA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华进行一场主题讲座,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章寿品参与对话。
蒋华以“文字诗学”为题,在梳理了个人的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后,从自身知识和体会出发,来探讨劳伦斯·韦纳的作品。以教师和设计师的视角,他选择从文字编排的角度去解读劳伦斯·韦纳的作品,并从文字设计、文本艺术和文学写作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蒋华以自身直观的经验出发,将观展体验总结为12个公案,与大家分享对韦纳的解读。


“文字诗学: 在文字设计、文本艺术与文学写作之间阅读韦纳”对话现场,UCCA报告厅,2024年10月13日。
点击此处观看本次展览系列对话详细回顾,包括活动视频及现场照片。

展览系列对话:
“追求幸福”:中国艺术与劳伦斯?韦纳

这场讲座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了西方学者在20世纪与中国文人书画相遇的经历,以探讨当代艺术中“形象”与“思想”的关系。从本雅明对于明清文人书画的“思想——形象”到莱因哈特推崇宋元山水的“无形象”经典,再到丹托认为文人画作为一种“精神实践的方式”,讲座展示了西方艺术史在“形象”与“思想”间的理论演变。董丽慧总结了“思象之交”“思象之反”及“思象之变”三种理论路径,并结合展出艺术家劳伦斯·韦纳的作品,强调艺术与“生命”及“幸福”的共通价值,呼吁打破地域、时代的限制。


“追求幸福:中国艺术与劳伦斯·韦纳”对话现场,UCCA报告厅,2024年10月19日。
点击此处观看本次展览系列对话详细回顾,包括活动视频及现场照片。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系列公共项目由UCCA公共实践策划人王佑佑、姚梦溪、林立策划组织,感谢UCCA实习生蔡镕滢、代雅萱、刘昕烔、赵浩淼、朱晓谦、郑雯心的现场协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UCCA公共项目社群
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