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公众号:Meta Eye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jQ3ODc0OQ==&mid=2247491113&idx=1&sn=0c2f97c5c3df55500c606570feb4dc4e



来自东京的艺术家和DJ的Yoshirotten(西由浩)是一位在当代视觉文化和未来自然主义中不断探寻边界的创作者。他的作品含括摄影、雕塑、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形式,将科技与自然、数字虚拟与现实、未来与复古融合,为观众带来极其多样化的视觉体验。无论是在艺术、音乐,还是时尚商业领域,Yoshirotten都以其独特的手法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示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Yoshirotten的大多数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色彩碰撞和迷幻的未来主义感,这与他多元的、跨领域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早期对平面设计、流行文化和先锋音乐的实践让他善于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重组成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图像。70、80年代日本的设计美学以及复古未来主义风格在Yoshirotten的创作上有着鲜明的轮廓,浓郁的色调散发出一种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极力拉扯的张力。

Yoshirotten, “Pristine Lake”,2022,图源艺术家
在其创作过程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关键所在。“FUTURE NATURE”系列(2018)正是他以自然和科学为起点,借助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影像作品。该系列于2018年在东京的TOLOT heuristic SHINONOME首次展出,标志着他创作理念的一次重要突破。


Yoshirotten,“未来自然II”展览现场,Kirishima博物馆,鹿儿岛,2024,图源艺术家
此次在上海南志阁艺术中心的开馆首展“永恒的生命”中,艺术家借助艺术中心标志性的玻璃幕墙,运用太阳光传感器实时收集光照数据,通过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数值变化生成动态影像,将自然与技术的互动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如此的展示方式并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简单记录,更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再创造”,赋予观众一次体验人类未曾见过的自然景观的机会。影像生成的每一瞬间都仿若自然力量的凝聚,引发观者不禁思考:在数字时代,真实的自然何以为继?人类又将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Yoshirotten,2024,南志阁艺术中心玻璃幕墙,图源南志阁艺术中心
2021年,Yoshirotten推出了名为“SUN”的系列作品,用365张数字图像表现出一个银色的太阳,象征着日升日落和生命的循环。在这些图像中,时间与存在紧密交织,通过这一意象试图提醒我们,短暂的生命似乎也具备某种永恒的意义。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在“FUTURE NATURE”中得到延伸和拓展,通过捕捉每一瞬间的光影变化,隐喻着生命与自然的短暂和无常。

Yoshirotten,“SUN”系列(2021-),数字图像,装置,展览现场,2023,图源艺术家

Yoshirotten,“SUN”系列(2021-),数字图像,装置,展览演出现场,2023,拍摄:eastchinarecord,图源艺术家
在南志阁艺术中心展厅的入口处,Yoshirotten的最新作品《SKYANINGYAMA TO SORATAMA NO TOURI》(2024)成为开启“永恒的生命”这场展览的序章。该作品取材自艺术家的家乡鹿儿岛县,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鹿儿岛的自然保留地对当地环境进行扫描,利用传感器记录下来的数据制成影像,以此传达出艺术家对于自然生态可持续性的关切,打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想象和探索,并鼓励观众在艺术和科技的对话中重思有关生命与机器、有限与无限、存在与非存在的辩证。

Yoshirotten,《SKYANINGYAMA TO SORATAMA NO TOURI》,2024,数字影像,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南志阁艺术中心
Yoshirotten的作品也是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的回应,它们远非简单地记录下自然景观,而是透过借助太阳光传感器,利用阳光的瞬时变化,捕捉并想象了一种数字化自然的无穷变幻,赋予每一瞬间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结合了自然景观与数字技术的创作方式,不仅在于激发对未来自然的想象,更在于打破永恒与瞬时对立的二元关系,同时探讨在不断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世界中,人类对有限的生命之永恒意义的追寻。

Yoshirotten,《FUTURE NATURE》系列,2024,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南志阁艺术中心

Yoshirotten,《tranthrow A》,2024,铝蜂窝板,UV喷墨打印,展览现场,拍摄:念嬨

Yoshirotten,《天蓝色》,2024,数字影像,展览现场,拍摄:念嬨

Yoshirotten,《橙色瀑布》,2024,数字影像,展览现场,拍摄:念嬨
在此,“永恒的生命”不仅仅指向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续,更隐喻了对于某种精神性与灵性的渴望。在跨越文化和企图突破生命边界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有过无数次对永恒生命之可能性的多重想象和追问。通过Yoshirotten的这组影像装置,我们或许看到了一个经由数字技术被永久记录、保存下来的自然景象,看到技术可以如何在不断模拟自然的同时赋予其生命延续的可能性。在技术赋予我们另一种理解生命、与自然互动的全新方式的同时,Yoshirotten以其充满视觉表现力和自然瞬时之美的作品,提示我们在追逐永恒的过程中去发现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


人们对于社会议题的注意在变化,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创作也在变化,请您分享一下您关注到当下艺术形式与六七十年代的艺术最大的特点或者变化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是目前使用技术最多,也是以技术为主题创作艺术作品最多的,而使用人工智能和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日本艺术家并不多。日本人开始自主、自发地从事文化艺术活动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受西方艺术的影响非常大。在欧洲语境中,网络和人工智能主要是在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背景下被谈论,但对于今天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来说,这方面可能更积极一些,不同的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在处理这个问题。

空山基,Infinite Room,“永恒的生命”展览现场,2024,图片致谢南志阁艺术中心
作为南志阁艺术中心在上海首个落地展,为什么选择以“永恒的生命”为主题?您对这个主题有着怎样的理解?您对未来的生命形式有着怎样的幻想?
多样性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之一。在中国,正如我之前所说,技术并不总是被认为是负面的,或对人类未来不利的东西。很多人认为技术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人类生活方面,还是在改善人体方面。另一方面,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以一种恐惧感和主宰感来看待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这种消极心态对中国的影响似乎很小,因为在中国,政府鼓励科学技术发展,这让人有一种安全感。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我才会积极思考在中国的发展,我认为这些艺术家们正在积极地创作具有未来想象力的作品。不论创作动力来自于对技术的恐惧还是对永生的渴望,这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含义。当然,这次展览中也有表现对死亡恐惧的作品,但这一恐惧也意味着我们希望获得更永恒的生命。所以,这次展览是在恐惧死亡的意义上对未来生命的想象。
Daniel Arsham,《Pyrite Eroded Broken Figure》,2016,黄铁矿、黑色玻璃,展览现场,2024,图片致谢南志阁艺术中心
您觉得AI艺术会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形式吗?从艺术市场角度出发,您对AI艺术是持有乐观还是保守的态度?
我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使用人工智能的作品,人类有自己的意志和想象力,艺术家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的主角。人工智能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来创造艺术品,只能在理性中来创作,但艺术是非理性中的非理性,一件艺术作品是在废寝忘食、出乎意料中创造出来的。
至于对AI艺术的收藏,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但我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否能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的、普世价值的艺术品,并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我认为这很难。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一个实体的绘画或雕塑,而是根据其思想来进行艺术创作。即使在艺术家去世之后,仍然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世时的思维方式,以及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我认为AI只有可能在模拟这些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品变体。


艺术家Yoshirotten,拍摄:念嬨
您的作品经常会探索有关数字城市、青年流行文化和大自然的主题,请问为什么你会对这些主题感兴趣?
这是我的根源,我是在日本南方一个比较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长大,从小亲近自然环境,18岁来到东京,在都市文化中浸染,因此自然和城市两者都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产生了现在的风格。
铝蜂窝板是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为什么您会选择使用铝蜂窝板作为打印的材料?
我希望把自己表现地球景观的作品带到宇宙中去,而铝制蜂窝板是一种航空航天中常见的材料,因为它既轻,又有耐热性,且能承受太空里的低气压,人工卫星上也会经常用到它。

Yoshirotten,《FUTURE NATURE》系列,2024,展览现场,拍摄:念嬨
您认为使用数字技术创作和传统的绘画创作有什么区别?
和绘画一样的是,好作品须具备叙述故事的功能性或是带来一种瞬时的感觉。二者都应该充满冒险精神,敢于跳出舒适圈,所有我从不设限创作的媒介。毕竟无论流行与形式再怎么变换,最重要的永远是理念的传达。我坚信风格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来自于强大的意志力,这是不会改变的。
您的过往作品常常有很强的色彩搭配和低保真的风格,您的风格有受到复古未来主义的影响吗?
我受到日本70、80年代时期音乐的影响,常通过音乐和旅行来汲取灵感。事实上,音乐一直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从最爱的朋克中学会了解构现有概念并重组新事物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在视觉艺术的创作里。
我们关注到您早年也成立过乐队,请问音乐、平面设计以及艺术这三种不同类别的创作对您来说有互相影响吗?以及您觉得这三者在创作逻辑上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或者各自独特的地方?
我生长于一个信息多元乃至泛滥的时代之中,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仿佛都行将上传网络,每天都有无数的关于世界的图景在信号王国里点击、查看、传播。人类看到了前所未有丰富的关于世界的景观。我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喜欢很多不同的艺术、电影、时装和音乐艺术家,这些作品都给我带来灵感。音乐同样也是一种现场录音,例如录下河水的声音、鸟鸣、雨声等等,将不同声音混合在一起,再在作品的展示中播放。虽然眼睛看不见音乐,但当我听音乐时脑中会产生各式图景,就像一种联觉效应(synthesia)。
Yoshirotten在SYSTEM演出,拍摄:杜木十一
撰文
Li
编辑
Euphy


Yoshirotten于1983年出生,是一位在多个领域之间活跃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横跨美术与商业艺术、数字与实体、都市青年文化与自然世界。在东京、伦敦和柏林举办了个人展览后,Yoshirotte于2018年在东京的TOLOT heuristic SHINONOME举行了大型展览“FUTURE NATURE”。展览以“可视化无形事物”为主题,结合二维、三维和影像作品,在大型空间内呈现了巨型装置作品。
此后,Yoshirotten的国际活动更加频繁。他参加了纽约Jeffrey Deitch的“Tokyo Pop Underground”展览,并在东京伊势丹新宿、广东及香港展出了他的“Resolution”系列,该系列通过重构森山大道和夏永康的摄影作品进行创作。
2021年,Yoshirotten开始创作“SUN”系列,反映生命循环及其可持续性。他通过365张数字图像展现了一个银色太阳,探讨了时间与存在的联系。这项作品可视化了生命的循环,促使观者重新思考生命的短暂性与永恒性。
除了纯艺术创作,Yoshirotten还涉足商业艺术,艺术总监的经历使他的视觉艺术作品更加具有冲击力。多元化的创作方式不仅强化了作品中的普世信息,同时也是他探索生命多样性的途径。Yoshirotten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中生命的意义与可持续性,旨在为我们的存在及其演变提供新的视角。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