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艺术博览会
红树林画廊 MANGROVEGALLERY|展位 Booth B17???
2024/12/06-12/08 10:30-19:00
Hall 7-8 Shenzhe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Futian)?????

恩佐·库奇,无题,2023,铅笔、炭笔和墨水于木板和纸上,41.5×21cm ?恩佐·库奇
Enzo Cucchi, No Title, 2023, Pencil, charcoal and ink on paper and glued wood, 41.5×21cm ?Enzo Cucchi
恩佐·库奇,1949 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现生活和工作在罗马和安科纳,意大利超前卫艺术核心人物,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库奇曾先后参与1979年第1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80年第11届法国「巴黎双年展」、第39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1982年德国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并于1986年37岁之际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库奇的作品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其中包括美国纽约MoMA、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日本Sezon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意大利米兰皇家美术馆等。

梁铨,无题,2014,色、墨、宣纸拼贴,91×121cm ?梁铨Liang Quan, Untitled, 2014, Ink, colour and rice paper collage, 91×121cm ?Liang Quan
梁铨,194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中国抽象绘画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又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曾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工作于深圳画院。现退休生活于深圳。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构建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却相互区别的个人表达。写实和写意的思考用细碎的言语辩白,在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的极致调和以至“空”的境界。水墨轻重有序的晕染,形的消融,真实被层层措置与堆叠的细节阐释,以一种近乎消失的方式置于现实中再次显现,空白意味着无限。表达上的让步和不明确指向,用不对抗不强加的态度应对瞬息万变,梁铨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禅意。他用综合材料拼贴贯通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传统水墨,因深刻的东方精髓和独特的风格备受瞩目。丹尼尔·克诺尔,「凹陷海拔系列」辋井围9号,2018,抗紫外线着色聚氨酯,130×78×6.5cm ?丹尼尔·克诺尔??
Daniel Knorr, Depression Elevations (Net-Well-Around 9), 2018, Pigmented polyurethane, UV-resistant, 130×78×6.5cm ?Daniel Knorr
丹尼尔·克诺尔,1968年出生于罗马尼亚,14岁随父母移居德国,现工作和生活于柏林和香港。自2005年代表罗马尼亚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至今,丹尼尔·克诺尔一直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观念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主题涉及城市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探讨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议题,并在他特有的艺术语境中提出问题且试图讨论。最为人熟知的是2017年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装置作品《呼气运动》Expiration Movement,大量的浓烟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主展馆的瞭望塔上冒出,甚至引起卡塞尔当地的许多居民打电话给消防局。文献展的宗旨也让我们回顾历史,在70多年前,博物馆在二战中被摧毁,浓烟四起,作品带来对战争的反思。 克诺尔的作品被众多国际重要公共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包括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艺术美术馆、瑞士米格罗斯当代艺术美术馆、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艺术收藏、波兰华沙现代艺术美术馆、法国米卢斯米歇尔·萨姆艾勒·维斯、美国迈阿密红月亮收藏、美国达拉斯南希·A·纳舍和大卫·J·亨密赛格收藏等。
薛峰|Xue Feng

薛峰,叙拉古之路 3,2024,布面油画,80×60cm ?薛峰??????Xue Feng, The Road to Syracuse 3, 2024, Oil on canvas, 80×60cm ?Xue Feng?????
薛峰,1973年出生于浙江,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任教于美院。2017年起工作和生活于深圳。近些年他把自然主义作为世界的中心,经常自驾穿梭在大地上,逐步形成了对地理、地形、地方和人文的考察积累,结合对人工、物质、精神和信仰的认知,生产艺术家的世界景观,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叙事体。 相关阅读
展览现场|薛峰:叙拉古之路
展览预告|薛峰:叙拉古之路
孙逊|Sun Xun
孙逊,幸运的猎人,2023,布面油彩,树脂,140×100cm ?孙逊
Sun Xun, The Lucky Hunter, 2023, Oil and resin on canvas, 140×100cm ?Sun Xun
孙逊,198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阜新。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次年,成立π格动画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孙逊的作品通常为手绘而成的动画短片。因此除动画短片本身外,同时可以看到与其动画相关的手稿或运用其他媒介制作一些作品。饱含隐喻的画面细节、暗黑张力的手绘风格、梦幻跳跃的情节设计是孙逊颇具个人特色的视觉语言。近年来,孙逊以新媒体艺术为原点,在更为广阔的视觉艺术领域做出了诸多尝试:探索在报纸、书籍、木刻版画、水墨、色粉等不同创作媒介中的叙事效果,探讨如何展现非线性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结合自身对于社会与社会学理论的理解,探究现实与幻想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短短数年,孙逊在影像艺术领域的成果令人瞩目。2010 年,孙逊陆续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台湾当代艺术连线新潮赏奖和意大利CIVITELLA RANIERI基金2011/2012年度奖学金。2012 年,木刻动画短片《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2011)入围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这是其作品《21克》(2010)入围2010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成为第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动画影片之后,两年内作品再次入围国际三大A类电影节。
林科,绝望,2022,水彩纸本,36×27cm ?林科
Lin Ke, Despair, 2022, Watercolor on paper, 36×27cm ?Lin Ke
林科,1984年生于浙江,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从2010年开始,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当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他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电脑绘画。在他的作品中,林科以非常规的方式使用电脑软件,在软件原本设计的意图之外寻找新的功能,从而使的语言从基本的交流功能中得以解放而获得诗性。如果诗歌表达了语言的乐趣,那么林科的作品则呈现了软件用户图像界面的愉悦。林科曾获得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与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
相关阅读
林科的小水彩
展览现场|林科:Photoshop装裱
艺术家访谈|林科:赛博拾荒
红树林画廊|林科个展《Photoshop装裱》4月23日开幕
伍礼|Wu Li
伍礼,果木,2022,布面油画,185×155cm ?伍礼
Wu Li, The Fruit Tree, 2022, Oil on canvas, 185×155cm ?Wu Li?
伍礼,198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5年从事绘画至今,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伍礼是近年中国当代绘画表现最为突出的艺术家之一,浓郁炙热的情绪和极具表现性的绘画语言让他的作品充满着内在生命的张力,真诚而饱含能量,他所有的养分都来自对周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和对消瞬即逝的片段的敏锐捕捉。伍礼选取描绘的对象通常是身边人和物,结满果实的树,茂盛的野草,扭曲的人体,自由生长的渴望和与一切束缚对抗的力量,并赋予生命不拘于形的状态。伍礼对绘画的纯粹热爱在长期的观察、思考以及和媒介的对话中所形成的绘画语言真挚而热烈,笃定而有力。伍礼的艺术实践衔接着近百年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的断层部分,以及从入笔即始的东方书写性在西画语言中的变革。
方凯,秋桂,2022,布面油画与水彩,100×80cm ?方凯
Fang Kai, Sweet Osmanthus, 2022, Oil and watercolor on canvas, 100×80cm ?Fang Kai
方凯,1983年生于安徽六安,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南京。方凯从西方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利用媒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断拓宽绘画语言的边界。通过对肖像与景物的刻画,方凯表现了生命及其所处的幽暗深沉的环境,闪烁于画面中的个人情愫极具气质与感染力。
相关阅读
展览现场|方凯:萤火虫
工作室中的方凯
于航,N-13,2024,布面丙烯,70×100cm ?于航
Yu Hang, N-13, 2024, Acrylic on canvas, 70×100cm ?Yu Hang
于航,1987年出生于吉林,肆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于航的绘画最终落实到感性之上。因为,绘画提供的仍然是一种感性状况,它绝不是给出一个概念或者给出一种解释。人们无法通过阅读文字来感受绘画,它只能发生在现场。于航的绘画,就是对这种视觉的情感强度的确认。
相关阅读
红树林画廊|驻留艺术家于航工作室开放日预告
展览现场|《火焰木》&《淡紫》
侯逸杰,新线索,2024,布面综合材料,50×40cm ?侯逸杰
Hou Yijie, Fresh Clue,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 50×40cm ?Hou Yijie
侯逸杰,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重庆。在侯逸杰充满活力的艺术探索中,他专注于将提取自当下现实困境的感受和情绪,和中国文化中的历史、传说、寓言和轶事加以结合,并转换为洒逸精准的笔触,从而制造出一个在庙堂、山林和江湖秩序间相互拉扯的张力空间,并且更为复杂地加入了探险的主题。通过对这一空间和其中各式人物行动的呈现,侯逸杰试图探讨人性无法被简化的不稳定状态,个体始终必须在与外部环境的摩擦中为自己进行选择,只倾听内在的声音,摆脱对教条和规训的盲从;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对个体选择做高高在上的评判,而是更为细腻客观地为观者呈现其中的复杂性。
相关阅读
展览预告|侯逸杰:指向秘宝的罗盘
展览现场|侯逸杰:指向秘宝的罗盘
艺术家访谈|侯逸杰:地裂天崩当闲事
艺术家访谈|侯逸杰:尝试更简洁的表达
红树林画廊 MANGROVEGALLERY|展位 Booth A13Li Binyuan:Performance on the Windowsill厉槟源,窗台上的表演,2022-2023,行为图片,48×60cm×40幅 ?厉槟源
Li Binyuan, Performance on the Windowsill, 2022-2023, Photograph of performance, 6+2AP ?Li Binyuan
厉槟源在家乡的一个废弃的游乐场上,身穿绿色连体服在敞开的四方水泥窗棂中间伸展着身体,力图成为一棵悬置的植物;他的肢体,变化的动作是一支画笔,由最深沉而自然的感情驱动;家乡的风景则成为了他的画布,见证这些由身体塑造的简洁寓言。影片中,镜头不时切换到村庄的侧写,以及动物的特写:几头不同状态的牛,它们也是影片的主角,理所当然。厉槟源,1985年生于中国湖南永州,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厉槟源通过行动、录像和行为艺术表演进入日常社会的不同领域,探索身体、物质、观念认知和社会价值。其艺术实践占据了城市和农村空间,包括公共空间,自然环境或偏远的后工业区;他利用身体做为雕塑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及利用断裂和重复来展现雕塑和表演如何交织在一起。在审视我们每天的经历的同时,重新确立了社会行为。他获得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优异奖(2015),第37届卡塞尔纪录片电影展金钥匙奖提名(2020),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2020),第十七届Sovereign杰出亚洲艺术奖(2021)和王式廓今日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年度艺术家(2021)。
No.110, Stage 2, South Square, One Shenzhen Bay, Shenzhen, China开放时间:周三(Wed.) - 周六(Sat.),12pm-6pm官网:www.mangrovegallery.comInstagram: mangrove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