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恩佐·库奇,无题,2023,铅笔、炭笔和墨水于木板和纸上,41.5×21cm ?恩佐·库奇
Enzo Cucchi, No Title, 2023, Pencil, charcoal and ink on paper and glued wood, 41.5×21cm ?Enzo Cucchi
恩佐·库奇,1949 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现生活和工作在罗马和安科纳,意大利超前卫艺术核心人物,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库奇曾先后参与1979年第1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80年第11届法国「巴黎双年展」、第39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1982年德国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并于1986年37岁之际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库奇的作品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其中包括美国纽约MoMA、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日本Sezon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意大利米兰皇家美术馆等。


丹尼尔·克诺尔,「凹陷海拔系列」辋井围9号,2018,抗紫外线着色聚氨酯,130×78×6.5cm ?丹尼尔·克诺尔
Daniel Knorr, Depression Elevations (Net-Well-Around 9), 2018, Pigmented polyurethane, UV-resistant, 130×78×6.5cm ?Daniel Knorr
薛峰|Xue Feng

相关阅读
孙逊|Sun Xun

孙逊,幸运的猎人,2023,布面油彩,树脂,140×100cm ?孙逊
Sun Xun, The Lucky Hunter, 2023, Oil and resin on canvas, 140×100cm ?Sun Xun
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短短数年,孙逊在影像艺术领域的成果令人瞩目。2010 年,孙逊陆续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台湾当代艺术连线新潮赏奖和意大利CIVITELLA RANIERI基金2011/2012年度奖学金。2012 年,木刻动画短片《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2011)入围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这是其作品《21克》(2010)入围2010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成为第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动画影片之后,两年内作品再次入围国际三大A类电影节。

林科,绝望,2022,水彩纸本,36×27cm ?林科
Lin Ke, Despair, 2022, Watercolor on paper, 36×27cm ?Lin Ke
林科,1984年生于浙江,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从2010年开始,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当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他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电脑绘画。在他的作品中,林科以非常规的方式使用电脑软件,在软件原本设计的意图之外寻找新的功能,从而使的语言从基本的交流功能中得以解放而获得诗性。如果诗歌表达了语言的乐趣,那么林科的作品则呈现了软件用户图像界面的愉悦。林科曾获得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与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
相关阅读
红树林画廊|林科个展《Photoshop装裱》4月23日开幕
伍礼|Wu Li

伍礼,果木,2022,布面油画,185×155cm ?伍礼
Wu Li, The Fruit Tree, 2022, Oil on canvas, 185×155cm ?Wu Li

方凯,秋桂,2022,布面油画与水彩,100×80cm ?方凯
Fang Kai, Sweet Osmanthus, 2022, Oil and watercolor on canvas, 100×80cm ?Fang Kai
方凯,1983年生于安徽六安,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南京。方凯从西方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利用媒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断拓宽绘画语言的边界。通过对肖像与景物的刻画,方凯表现了生命及其所处的幽暗深沉的环境,闪烁于画面中的个人情愫极具气质与感染力。
相关阅读

于航,N-13,2024,布面丙烯,70×100cm ?于航
Yu Hang, N-13, 2024, Acrylic on canvas, 70×100cm ?Yu Hang
于航,1987年出生于吉林,肆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于航的绘画最终落实到感性之上。因为,绘画提供的仍然是一种感性状况,它绝不是给出一个概念或者给出一种解释。人们无法通过阅读文字来感受绘画,它只能发生在现场。于航的绘画,就是对这种视觉的情感强度的确认。
相关阅读

侯逸杰,新线索,2024,布面综合材料,50×40cm ?侯逸杰
Hou Yijie, Fresh Clue,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 50×40cm ?Hou Yijie
侯逸杰,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重庆。在侯逸杰充满活力的艺术探索中,他专注于将提取自当下现实困境的感受和情绪,和中国文化中的历史、传说、寓言和轶事加以结合,并转换为洒逸精准的笔触,从而制造出一个在庙堂、山林和江湖秩序间相互拉扯的张力空间,并且更为复杂地加入了探险的主题。通过对这一空间和其中各式人物行动的呈现,侯逸杰试图探讨人性无法被简化的不稳定状态,个体始终必须在与外部环境的摩擦中为自己进行选择,只倾听内在的声音,摆脱对教条和规训的盲从;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对个体选择做高高在上的评判,而是更为细腻客观地为观者呈现其中的复杂性。
相关阅读


厉槟源,窗台上的表演,2022-2023,行为图片,48×60cm×40幅 ?厉槟源
Li Binyuan, Performance on the Windowsill, 2022-2023, Photograph of performance, 6+2AP ?Li Binyua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