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对谈有直播,
千万别错过!!!
“潮汐宙合”作为浦东美术馆第一个女性艺术家的个展,呈现了国际知名艺术家曹斐近30年的艺术实践,曹斐用其擅长的“建构世界”的能力,将“潮汐宙合”打造成一处融合与交汇的场所。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曹斐的“世界建构”,MAP团队特别邀请了国际知名艺术家曹斐、文化学者戴锦华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杨北辰,为大家带来一次对谈,就曹斐艺术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一些线索展开讨论。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摄影:夏木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 主题讨论 」
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女性:
曹斐的世界建构
时间:
2024年12月14日(周六)
18:00-20:00
地点:
浦东美术馆2层报告厅
活动形式:
线下对谈&同步MAP视频号线上直播
对谈嘉宾:
艺术家 曹斐
教授、文化学者 戴锦华
策展人 杨北辰
预约方式:
本次活动免费
本次活动免费预约,需要持有效入场权益。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会员可享优先预约报名!每位会员限预约1个名额。会员预约成功后,需凭会员卡有效入场权益或门票入场。
扫描上方二维码
预约参加对谈活动
扫描上方二维码
购买会员卡
「 对谈阐述 」
在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赛博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 1987) 中曾提及一种意象,“集成电路中的女性”。这个意象被用以描述女性劳动分工的形态:曾经从家庭到市场/工厂的路径,如今已被整合入一个全球电子回路的闭环之中。在这个闭环内部,工作与身体被以无限多元的方式拆解与重组,生命受到技术的调控与分配,人类心智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然而赛博格正孕育于这个全新的电子生态环境之中。
曹斐,《亚洲一号》,2018
单频高清影像,2.35:1,彩色,有声,63分21秒
作品由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为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任创作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哈拉维并非宣扬技术决定论,而是试图描述某种历史处境,虽然在彼时近乎科幻,而如今这个预言无疑越来越具备真实的维度。赛博格允诺了人类与机器的混生性,以及建立跨机体亲缘关系的可能。而在哈拉维看来,虽然充满风险,但这无疑是一条打破二元论界限与本质主义窠臼的解放之路。
曹斐(第二人生中的化身:中国.翠西)
《我·镜》,2007
引擎电影,单频录像,4:3,彩色,有声,28分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曹斐也许是最先尝试描述“集成电路中的女性”的中国艺术家。在“人民城寨”项目(2007-2022)中,中国?翠西在“第二人生”上的数字化生存便是如此。作为一个“分身”,她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在线上平台自由的建立新的连接与社会关系,进而使得虚拟生命逐渐获得了真实的展开。这条线索一直延续至最近的“多托邦”项目 (2022-2024)。
曹斐,《多托邦》第一期,2022
三维渲染数字影像,16:9,彩色,有声,2分40秒
音乐:马海平,作品由元邦委托创作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OZ是动物、人类与算法完美嫁接与融合的“怪物”,印证着身体与生命在元宇宙中进一步的扩张与广延。而在“亚洲一号”项目(2018-2021)与“红霞”项目(2015-2024)等作品中亦存在着另一条线索:劳动、生产、信息、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因素与人性在虚构的维度中彼此碰撞与渗透,生发出微妙的知觉与情感,呼应着关于历史与当下的新叙事。
曹斐,《Oz》,2022
双屏数字影像,9:16,彩色,有声,1分36秒
音乐:马海平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艺术家对于生命与机器、自然与人工、身体与技术之间复杂缠绕关系的关注,构成了其世界建构的基本动力。与此同时,这种建构又蕴藏着专属于女性的动机,却又不源于固化的性别空间或想象,而是某种积极发展自身、持续超越边界的能量。
在本次对谈中,艺术家将与学者戴锦华以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杨北辰一起,梳理自身艺术创作中这些贯穿始终的线索,并针对当代条件下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 对谈嘉宾 」
曹斐
曹斐,1978 年生于广州,现工作及生活于北京,是当下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国际权威媒体《ArtReview》在 2023 年年底发布的排行榜“Power 100”中,曹斐位列全球第10名。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
她的作品曾在众多艺术机构、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中展出,包括:上海双年展(2004)、莫斯科双年展(2005)、台北双年展(2006)、第15 届及17届悉尼双年展(2006 及2010)、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7)、横滨三年展(2008)、第 50、52和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 及2015)、爱知三年展(2022),以及沙迦双年展(2023)等。
曹斐也是首位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她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香港大馆美术馆、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等众多国际大馆举办个展。她的大型中期回顾展“潮汐宙合”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出。
戴锦华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与书写》等数十门课程。曾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非洲数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十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韩文出版。
杨北辰
生活于北京的研究者与策展人,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他目前担任 MACA 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在此之前,他亦曾出任《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2012-2017),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研究员(2019-2021),以及普拉达基金会“思想委员会”成员(2021-2023)。他曾于全球多个机构策划过展览(尤利娅斯托舍克基金会,德国国家美术馆,普拉达基金会荣宅等),其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的学术方向相辅相成,皆侧重于在当代复杂的技术-生态语境中探讨媒体艺术的可能性。
浦东美术馆按馆收费
一张门票(80元起)纵享馆内所有展览
正在展出↓
VR虚拟现实体验↓
浦东美术馆会员卡↓
购票详情请戳 ↓
第二届“美普绘”
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