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为了让每一次精心策划和呈现的展览具有更持久的话题性,我们鼓励当代艺术领域的写作者、评论人针对展览发表个人观点,让艺术批评在美术馆得到落地反响。
本篇“Ho(w)pionion 昊观点”栏目发表艺评人林叶为蒋志个展“回旋曲”撰写文章的摘选。同时,我们向所有热爱当代艺术的朋友们发出召唤,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平等、公允、犀利、激情地用文字表达你对艺术展览的意见和态度。
你有观点,昊有平台,来不来?
我们该如何度过这受难的一生?
《蒋志:回旋曲》展评(摘选)
文 / 林叶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度过这受难的一生?
每一次进入蒋志构建的那个艺术世界中,这个问题总会在我心中不断回响,显然这是需要每个人用真实的经验去活出自己的路径,然而恰恰因为我们沉溺于生命之中,作为人生的一个渺小的碎片而难以确切而理性地感知。而艺术家则凭借其创造性的行动使生命状态得以作为对象显现。因此可以说,蒋志的艺术实践并不意味着让生命贴近我们,而是界定了生命与我们的距离。我们也借由他的创作获得一个外部的立场来观看生命状态,勾画其特性上的宏大与混沌,丰富的色彩、灵动的笔触、简明的轮廓在他的作品中一目了然,反观自身时的那种幽暗模糊的生命状态在这里变得清晰。面对他的作品,或许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特定的位置、特定的视角观看自己的人生,叠加累积在时间链条之中的经验与情感的化石清晰可辨。
01
在蒋志的个展《回旋曲》起始部分,展厅左面展墙上的《镜子No.07》通过镜面关系来表现一颗苹果的不同状态,以此象征生命注定要历经的过去、现代及未来的三种状态。而正面展墙上《受难者》那扭曲变形、支离破碎的肉身似乎暗示着某种笼罩在生命历程之中的那挥之不去的噩梦。右面展墙上那黝黑的《未成之偶》则如同一个茕茕孑立的孤行者在茫茫暗夜之中艰难但却顽强地走出的生命轨迹。
上:《镜中 之七》,2020
下左:《受难者之二》,2024;下右:《未成之偶》,2021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受难者》系列是因为2024年4月他在伦敦战争博物馆看到的一些二战时期的照片和录像,其中的残酷景象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进而联想到时下正在发生的俄乌和巴以两大战争,每天从互联网中输送出来的大量伤亡影响与数十年前的那些人类尸骸的画面相叠加,让他如同置身于噩梦之中,心悸不已,才开启了这个系列的创作。《镜子》系列的创作则始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的那个时期。他说道:“我不由得再次被这种严酷的现状推到生死问题的面前。我用蜡制作了骷髅、水果、贝壳、骨头……等等物品,用火燎烤的方式使它们融化,如同地狱之火在横行尘世、销魂蚀骨。”这样刻骨铭心的伤痛感,不论对于蒋志而言,还是任何其他一个个体而言,都是实实在在且难以磨灭的。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倘若我们要追溯苦难的根本原因,或许就会意识到:生命已经贬值了。一如齐格蒙特·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阐述的那样:现代社会的技术与权力结构将个体推向了“多余的生命”的地位。人类在自我器物化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这时候,抬头看见设置在展墙横截面高处的那个如精灵一般的小雕塑,我忍不住在心中问道:难道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轻盈而灵动的灵魂终将消弭于无形吗?
02
一旦人成为了维持系统完美且稳定发展的某种功能性、工具性的存在,生命便如同蒋志在双面画《未成之偶》系列中所表现的那样,处于绝望的悬置的状态。在这个系列中,蒋志在纤维布上进行涂抹、挤压、喷射、稀释、摩擦、摔打、锤击、颠震……,将颜料从画面的一边挤压到另一边,在正反两面创造出两个异质同源的画像——一面是面孔,一面是骷髅。无论如何都无法和谐地融为一体,宛若一个孤独的灵魂被卡在这冷酷的纤维布上,极力挣扎却进退不得。
《未成之偶》被以悬挂的方式陈列于“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状态与此何其相似乃尔。无论我们在社会网络中如何挣扎,都无法获得完整的生命体验,无法满足内心真实的欲望。身体经验沦为机械性的多余,道德经验则被权力系统操纵,真实的愿望被植入的欲望所取代,生命被无情地纳入到权力阶序的链条中,饱受挤压与碾压,越是努力,内心越是空虚。
左:《要夹紧屁股的梦精灵》,2024;右:《肖像习作》,2019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回到某种根源性的起点上来重新认识、重新探问生命的本质。只不过,这样一个看起来极具普遍性意义的问题,落实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是具体且实在的。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独特的经验与处境来触及这样的问题。在蒋志的创作中,同样如此,一如那幅《肖像习作》中寥寥几笔勾勒出来的人物肖像,与其说是对人的认定与判断,不如说是对作为存在者的人的疑虑与追问。
《皮袋骨 之9 》,2017-2021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而在创作于2020年的《皮袋骨》系列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对世俗化生命状态的否定性想象。在这里,否定即是解放,是让人能够穿透层层叠叠的观念谜障,照见生命的根本,而人唯有回到本心,才有可能如《情书》中那燃烧的花朵一般,燃起热忱的生命之情。或许这样一种否定性的想象正是为生命的回归打开了一个必要的通路。
《去来 之2022-08》,2022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创作于2022年8月的油画《去来》,与以往的同系列作品中所看到的相对简洁、单一且带有运动感的背景不同,蒋志让花朵在一个恢弘庄严的背景中绽放,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灵魂,穿越如梦似幻,波谲云涌的诡异奇境,经历种种虚幻的梦境之后,最终意识到,在这被欲望、野心和邪恶包裹的绚丽多彩的表象世界内部,其实隐藏着与自己真实生命处境紧密相连的庄严、不朽与神圣。所谓“去来”,所形容的或许正是这种离心而去、历经沧桑最终回归本心的生命历程。
03
那么,我们真正相信与践行的是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并承接那注定落在自己身上的苦难?2016年至2019年期间,蒋志曾三次去往印度旅行、学习。之后,他便开始创作《化身》系列绘画作品。“‘化身’,这个词语(梵文:?????,拉丁写法:Avatar)源自印度梵语,其最初含义是指神的‘化身’或‘分身’。在印度宗教和哲学传统中,它描述了神或圣人以其他生命形式出现的行为,这种形式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最普遍被认为和众神在地面上的肉体表现形式有关。”
《化身》系列作品(墙面绘画)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在这个系列的画作中,可见的人的肉身如同精神容器一般焕发出极其丰富的艳丽色彩,仿佛不同的精神力量在其中涌动,人的身体也相应地在不同状态中呈现为不同的化身。正如蒋志所言:“色彩在不同语境里的意义如同它本身一样变化多端,它被赋予神圣性和象征性”,故而,色彩本身就已经蕴涵了相应的精神性,象征着人的身心时刻都在与外部世界的各种精神力量相往来,并生成了相应的力量,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化身》系列作品(墙面绘画)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与此同时,《化身》系列另一部分的创作则源自于一段有关痛苦和拯救的个人经历。当时蒋志遇到一位深陷严重精神危机的女子,几乎全身布满了一种不寻常的纹身。由于精神上的痛苦,她“经常用纹身带来的痛疼来获得自我存在的感觉。”据说是受到印度瑜伽中普拉那(PRANA)概念中的“生命之轮”意义的启发,她与纹身师一起选择了一种在无数动植物的身体上都能看到的流动波纹图形。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图形“具有暴露与隐藏的双重性。”
《化身 之-05》,2022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作品中,一位有着波纹图形的人置身于种种复杂的情境中,波纹图形作为精神性力量的一种介入到整体性精神力量的运转之中,成为了某种不变的、主动性因素,与其他的色彩(精神性力量)共同形成一个完整且有生命力的整体。可以说《化身》系列如同一个个承载着苦难的内在世界向观众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生命内部圣殿的大门,在那里,我们在绚丽且宏大的恍惚之中,体认到某种异常纯粹的幻境。
归根到底,面对苦难,容不得任何形式的投机取巧,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通过净化掉生命中的计算和机心,才能接触到生命的核心,唯有如那位女子那样,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心“笨拙”地将苦难承接下来,就像我们必须全然地接受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的光芒一般。
04
也许只有自然之美才能够点亮和拓展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找到那被社会规训所压抑、扼杀的丰富的灵魂和真诚的品质。
双屏影像作品《太阳》(静帧),图片致谢艺术家
这也让我不由地联想到蒋志的双屏影像作品《太阳》。作品中,和杰妈妈和东巴爷爷分别举起手中的树叶,太阳光透过树叶上的孔洞照射在他们的身上,并随着树叶的移动缓缓地从额头到眼睛再到鼻子、嘴巴、脸颊、喉咙……阳光仿佛在和他们的身体细致温柔地交流,轻声细语,摩挲轻拂?,如同某种神秘而强大的自然力量一点一点的渗透进生命之中。他们写/画的“太阳”天真浪漫、率性自然、浑然天成,宛如太阳的精神与他们的身心灵相互融合之后共同生长出来的一种形象。如果我们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来理解什么是真诚,我想这大概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方式吧。
蒋志创作的小雕塑作品,“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而在蒋志创作的那些小雕塑中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这种“天真浪漫、率性自然、浑然天成”的状态。关于这些小雕塑,蒋志特意强调了这是他“平时即兴习作”。不过,在我看来,即兴不就是和杰妈妈和东巴爷爷写/画“太阳”的状态吗?即兴也正是见心见性的时刻,是心物相融之时闪耀出来的那一道光,也是在寻常物中看见奇迹的时刻。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那些小雕塑的创作也由此可以理解为是蒋志作为一个实在的生命体,在与世间万物所具有的不同的精神力量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随性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产物。
这样的状态一如齐奥朗所言,“一种既真实又有精神内涵的感受,就会像波浪或乐句的涌动一般诞生。被自我所充满,不是因为骄傲自大,而是因为内心富足”。故而,这些小雕塑如同一个个轻盈通透的灵魂,不动声色地承接住厚重而强烈的生命。
或许,当奔涌澎湃的命运遽然袭来之时,唯有这样轻盈的灵魂能够让人安然承受。 -END-
关于作者
蒋志:回旋曲
Jiang Zhi: Please Play On
展期:2024年10月18日-2024年12月22日
开幕:2024年11月4日
艺术家:蒋志
策展人:陆博安
展览统筹:郑果
展览协助:王俞莛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三楼,展厅二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HOW昊美术馆
蒋志个展“回旋曲”展览现场,2024?HOW昊美术馆
一直以来蒋志多以较为即兴的‘游戏’方式面对坚硬和复杂的现实;同时又以几个主题反复回旋交织为特点进行创作。观者常常被他多样化的媒介和技术使用所掩盖,反倒忽视了艺术家在长期创作和学习历程状态中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展览“回旋曲”将围绕艺术家蒋志长期以来对具象主题和抽象情感的关注,在四个展厅中展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代表性作品和全新创作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表达艺术家对爱情、悲伤、无常和以游戏为创作方法的最新见解。
更多展览相关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