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
学 术 主 持:彭 德
策 展 人:侯昌恒
出 品 人:崔 迅
主 办 单 位:中国国家画院
西安美术学院
承 办 单 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水墨记
协 办 单 位:诚一斋美术馆
北京华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 览 总 监:上官争奇 刘 玲
视 觉 设 计:邱阳英 宋 静
展 览 执 行:邵志华 李俊琦 江夏楠 邹佳俊 常 磊
开 幕 时 间:2024年12月15日下午15:30时
展 览 时 间:2024年12月15日—2025年1月15日
展 览 地 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3/4/5/6/7/8号展厅
隐者的面孔——党震跨语境表达中的历史寓言与山水隐喻
唐代诗人贾岛(779-843 )在《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从诗句中流露出的淡定从容,可知诗人贾岛肯定不是在说单纯找人的事情,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表达他们的哲学观与人生观。在这首诗中贾岛通过对松树、深山与烟云等这些环境中近景、远景等元素的细节刻画,突出了诗中没有出现的“隐者”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禅意,呈现出一幅千年前农耕时代诗情画意的山水图卷。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来到西安附近的终南山,开启了他的“寻隐之旅”,其后他以“终南寻隐”为主题的旅行著作《空谷幽兰》让当代社会重新审视中国“隐逸文化”在历经千年后依然存续的价值。比尔·波特说:“隐士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尊重过去,而隐士则保持了那个‘过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传统。”
贾岛“寻隐”的五言律诗以及千年后比尔·波特(Bill Porter)的“终南寻隐”路径,为党震开启了他行走中的精神之旅,自1996年起从泰山、汶河、黄山、嵩山、陕北、华山等一路下来,直到终南山。党震被终南山这份超脱世俗的宁静所打动,他在这里感受到来自远古的回声,亦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情怀。
党震多年来以其持续性的磅礴激情,一直行走在他独立创作的冒险之旅中,他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甘于重复自己。党震不间断的写着他复性线索的多重结构性语言路径。从超现实剧场的《灰色寓言》系列(2007-2012)、《水世界》系列(2010-2013),到梦幻般的诗性表现《夜曲》系列(2015年始)、主观造境的意象表达《荒石》系列(2015-2022)、回溯宋人意境的《寒山》写实系列(2015-2021),到源于向外观看的感觉表达《山外》彩墨大风景系列(2023-2024)、源于内心体悟的《山中》黑白为主体的风景系列(2023-2024)、历史寓言《隐者的面孔》抽象人物系列(2024)等,党震完成了在跨语境表达中建构他乌托邦的历史寓言与山水隐喻。
本次展览以党震跨语境的多重结构性表达分为“隐者的面孔“、“山外”、“山中”、“终南写生”等新作板块,以及回溯板块“荒石与寒山”,“灰色寓言”共生为六个独立而互文的单元。本单元以无名者的肖像为主,以及历史叙事中不曾消失的“隐士”肖像。展览以“隐者的面孔”系列作为党震跨语境语法的导入媒介,这批肖像新作以小尺幅为主的表现性作品,党震对“隐者”在当代语境中的身份进行了重新界定,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作为生命个体,这批人物肖像大都面目不清、语焉不详。党震认为隐者的“者”字更具有普遍性,就普通人而言,他们都是隐在尘世间的一粒灰尘,同时每一个人都有其人性复杂性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其无法言说而隐藏起来的复杂部分,这是历史寓言更是哲学表达。党震《隐者的面孔之一》 97×69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隐者的面孔之三》 97×69cm 纸本设色 2024第二单元/山外
“山外”源于艺术家向外观看的彩墨大风景系列作品,从《荒石》系列抽象表现的主观性色彩表达,到“山外”彩墨大风景系列笔墨与线条的表现性与抽象性,党震经历了一个由主观创作到写生状态转换的过程。近些年来由于写生次数和书法课徒的叠加累计,彩墨大风景的色调与线条越发自由奔放,尤其在终南山的写生经历使得他内心获得了无比的从容与释放。
党震《炽》 127x488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此时窗外》 127x488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焰》127x730cm 纸本设色2024
魏晋时期(220-420)山水游赏与隐逸精神的交融互现,缘于这个时期人作为个体的觉醒以及士人美学的成熟,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甚至推动了山水诗、山水画等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宗白华(1897-1986)说:“晋人向外发现了山水,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中”单元源于内心的体悟 ,作品以黑白色调为主的单色风景系列。《远方》(144cmx367cm)反映了终南山给予党震超然的包容性和巨大的能量场域,山中的晨昏昼夜四时变化让他有一种极其安静的体验,党震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他站在山石之上,似乎在聆听来自远古的自然之音。党震《北方天空》 186x450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远方》 144×367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关石》 244×260cm 纸本水墨 2024中国传统文献中的“写生”一词,大约是在唐、五代时期兴起,到宋代开始被大量使用,最早主要运用在花鸟画领域中。苏东坡(1037-1101)《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有记载:“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写生”与“传神”作为对仗的概念同时使用;西方绘画的写生观,可以说是由以“求真”为主的审美范式所塑造出来并延续至今。党震在写生中一直在追寻中国宋人的“传神”,并融合了西方的“求真”,他在大自然中体悟绘画语言的生命力,寻找并深挖自己的感受。随着多年来写生的积累,尤其是在终南山的多次写生,使得党震打开了绘画语言与文化思考的大门,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交流在自由抒发中得以融合并升华。党震《终南山写生之八》 43x52cm 纸本设色 2024党震《终南山写生之六》 43x52cm 纸本设色 2024
党震《终南山写生之七》 43x52cm 纸本设色 2024
第五单元/荒石与寒山
“荒石与寒山”是对党震过去十年艺术成就的致敬与回溯,党震在重拾宋人山水精神的同时,他对荒寒与野逸情有独钟,体现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自我觉醒与自我价值。
党震《荒石之西江月》 137x480cm 纸本设色 2018党震《鹧鸪天》 200x500cm 纸本设色 2021党震《冬山》 240x600cm 纸本设色 2021
“灰色寓言”与第五单元同为回溯单元,是党震最早形成语言体系的作品,也是他人物题材创作的转折点。《灰色寓言》系列营造了一个超现实剧场的场域,党震借用隐喻的手法,透过人物形象的迷茫与凝视,呈现出当代都市的高速节奏与精神荒芜,映射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虚无与挣扎,党震以“灰色寓言”隐喻了当代社会的精神图像。党震《灰色寓言》系列 50×75cm 纸本设色 2019
党震《灰色寓言》系列 50×75cm 纸本设色 2019党震《灰色寓言》系列 127×244cm 纸本设色 2020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而我的思绪似乎还在终南山的秋天里………。党震说:“画终南山是一种缘分。”我想,这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邂逅,也是必然。正如千百年前的那个春天、秋天与冬天。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兰州交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24年,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2024年,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展,中国美术报展厅 ,北京; 2023年,四时山色——党震个展,华益文化中心,北京; 2023年,山色有无中——党震作品展,槐轩美术馆,北京;2022年,从夏到秋——党震新作展,荣宝斋当代艺术馆,北京;2021年,空山——党震水墨作品展,滨州市美术馆,山东; 2021年,平行的世界——党震个展,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2019年,平行的世界——党震个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9年,越溪寒——党震个展,三清上美术馆,杭州; 2019年,寒山——党震新作展,艺轩美术馆,郑州; 2014年,双瞳记——党震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4年,双瞳记——党震个展,玉衡艺术中心,上海; 2023年,山水与喂养——孙磊 王犁 党震作品展,现在美术馆,滨州; 2020年,同调——刘明波 杜小同 党震三人展,济南市美术馆,山东; 2017年,党震——杜小同新作展,正观美术馆,北京;2024年,纸·上——当代艺术邀请展,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 2024年,首届“学院·笔墨”中国画展览,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2024年,终南意象——终南论坛平行展,丝路国际文化中心美术馆,西安; 2023年,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安徽省美术馆 ,合肥; 2023年,六维墨道——当代水墨山水作品展,虹雨石美术馆 ,苏州; 2023年,进行时——中国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潍坊; 2022年,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2021年,雅集兴答——第六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2021年,荣宝斋当代中青年水墨推介展,澜湾美术馆,青岛; 2020年,参加“客从何处来——2020宝龙当代中国画展” ,宝龙美术馆,厦门; 2020年,参加第二届都市水墨邀请展,深圳画院,深圳; 2020年,参加“抒情的喻象”东莞2020诗书画邀请展,二十一空间美术馆,东莞; 2019年,参加“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2019年,参加“春生夏长——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壹美术馆,北京;2018年,参加“转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绍兴市美术馆,绍兴; 2018年,参加“墨变”实验水墨艺术作品展,南师大美术馆,南京;2018年,参加“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艺术界》、《画廊》、《中国书画》、《江苏画刊》等。出版画集《今日中国美术丛书·党震》、《中国当代青年画家﹣党震》、《申杨崖的月光》、《阳光下的申杨崖》、《晦涩寓言-党震绘画作品》、《画室探访-党震的艺术世界》、《名家课堂——田黎明和他的学生》,《国墨风范——当代中国美术家领军人物?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