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画廊纽约空间正在举办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1948-)的个展“蓝色乳头的移民”(La Migranta Blue Nipple),这是维库纳在纽约空间举办的第二次个展。本次展览中,立木画廊展出了维库纳的一系列新创作。通过维库纳的多维艺术实践引发人们的反思和沉思,其对奥里克斯精神世界的回归提供了一种理解未来的方式,或许也为未来带来了希望。
塞西莉亚·维库纳出生于智利圣地亚哥,现居纽约市。她是视觉艺术家、诗人、电影制作人和活动家,她的创作融合了诗歌、表演、概念主义及纺织工艺,深入探讨现代世界所热切关注的议题,包括环境生态、人权和文化同质化。维库纳于1971年在智利大学美术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并于1972至73年间在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继续研究生课程。随后,由于智利军方发动暴力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总统萨尔瓦多·阿叶德(Salvador Allende)推倒,维库纳被流放。这种无常感及对智利土著历史文化的敬意根植于维库纳的艺术创作中。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移民”(La migranta)
2024,布面油画
72.4 x 91.4 x 2.5 cm
? 2024 Cecilia Vicu?a/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Andrea Rossetti
1977年,我决定由陆路穿越亚马逊。我住在波哥大,想去拜访被流放到里约热内卢的表妹芭芭拉。我乘坐双引擎飞机、船只、公共汽车、木筏和卡车,还有其他能找到的交通工具穿越广阔的河流和修建中的亚马逊河公路。在那两个月的旅程中,巴西最贫穷的人向我敞开了家门,热情款待了我。我了解了他们所居住的神圣世界,以及他们为保护自己免受殖民暴力而举行的仪式。”
——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维库纳于20世纪60年代在智利生活期间,开始创作一系列名为“precarios”的小型雕塑,这种充满诗意的作品使用了羽毛、石头、塑料、木材、电线、贝壳、布以及其他人体毛发。作品的脆弱和短暂性尤其重要,维库纳初期更会在海边创作,让作品随海浪随意飘走。本次展览展出了维库纳的精选雕塑作品和素描选集,作品覆盖纽约空间的三层展厅。
展览还收录了维库纳的“奇普”(Quipus)创作“NAUfraga”(2022),这也是该作品自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在美国首次展出。维库纳对“奇普”的兴趣同样源自70年代,“奇普”是一种印加文化中以彩色绳结纪事和交流的方法。维库纳用羊毛制作独特的“奇普”,作为一种短暂和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将编织和纺纱的仪式与聚会、诗歌和表演结合在一起。
此外,展览作品还包括一部根据维库纳在雅典参加第14届文献展时拍摄的未公开镜头改编的新电影。展出的作品在概念上受到“不稳定艺术”(Arte Precario)原则的影响,这是艺术家自己的自主美学体系,强调短暂性、无形性和消失的东西。维库尼亚以不稳定来应对从移民到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并将这种不稳定视为动荡的政治环境进行艺术创作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她融合的视觉词汇引发了人们对其他可能的未来或能够实现政治、女权主义、生态和概念赔偿的世界的猜测。
本次展览展出的画作以油画形式再现了我于1978年回到波哥大后在棕色包装纸上用粉笔和蜡笔绘制的原始画作。据我回忆,只有五幅原始画作和少量照片被保留了下来。原始画作包括大约30幅大型画作。”
——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展览的标题“蓝色乳头移民”(La Migranta Blue Nipple)指代维库纳的个人移民经历,以及她在美国生活期间目睹的移民及其社区被残酷对待。观众进入画廊后,首先会看到维库纳于今年完成的一系列油画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重现了维库纳于1978年创作的画作,这些早期作品后来已丢失或被毁,只存在于艺术家的记忆和有限的摄影记录中。维库纳从波哥大穿越亚马逊河前往里约热内卢看望表亲的旅途中,接触到了当地土著和混血非裔巴西人民的神圣世界和生活仪式。她用粉笔和蜡笔在棕色包装纸上画了30幅画。这些作品中有许多都提到了奥里克斯(Orixás)——约鲁巴宗教中崇拜的神祇,维库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了解到这些神祇——并结合了从梦境、流行歌曲、常用短语和其他方言来源(如她的家乡智利常见的侮辱性话语)中收集的流行文化形象。她的新画作将这些原始的混合奥里克斯形象以美人鱼(Iemanjá)、帕查玛玛(印加大地母亲/时空之母)、圣芭芭拉(家庭之母)、拉丁美洲音乐女神(拉丁美洲音乐女神)、花神(生育女神)和圣马丁·德波雷斯(社会正义、种族和谐和混血儿的守护神)等形式重新带回了现实。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帕查玛玛”(Pachamama)
2024,布面油画
175.3 x 71.1 x 2.54 cm
? 2024 Cecilia Vicu?a/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Daniel Kukla
“帕查玛玛”(局部)
如今,亚马逊雨林陷入火海的侵害,森林中的人和动物正在遭受苦难。我于1977年在索里蒙斯河岸边第一次见到的巴西非洲神殿中的奥里沙斯女神,我带来了自己创作的版本,祷告她们为森林的遭遇祈福。”
——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其中一幅新画作“移民”(La Migranta,2024)描绘了一只巨大的凡妮莎·卡里蝴蝶,它站在格兰德河的黑色水域中,不同年龄段的移民在它的翅膀下一起旅行。在重新构想的场景中,维库尼亚描绘了移民之间的爱、同情和团结条件,这些移民抵达美国后常常遭到仇恨和暴力。在另一幅作品“伊曼雅,蓝色乳头”(Iemanjá, blue nipple,2024)中,艺术家提到了爱的女神奥里萨(Orixá),她是海洋之母、生命之母,是生育、欢乐、幸福和狂野情欲的起源。她的蓝眼睛、乳头和鳞片代表着大海在她体内呼吸,她手中握着星星,自然和生命的循环在她体内旋转。在另一幅作品“圣马丁德波雷斯”(San Martin de Porres)中,维库纳将这位秘鲁圣人描绘成一个留着非洲式爆炸头、身穿切·格瓦拉T恤的黑人男子。他手持扫帚,身边围着一群流浪动物。维库纳将拉丁美洲文化和宗教的图像融合在一起,采用融合的绘画语言,将一神教和多神教与土著宇宙观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的是一系列奇幻的生物和混合的历史旅行者,他们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可能会引导人类意识的“迁移”,远离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过度个人主义。
装置作品“NAUfraga”(2022)占据了画廊的双层空间,综合了维库纳实践的两个基本要素,即“奇普”和“不稳定”。传统的“奇普”对社区具有社会价值,代表着具有象征和虚拟维度的复杂知识体系。针对这一更大的范式,维库纳将她的“奇普”构建为空间中的诗歌。她感知宇宙和地球之间关系,并试图描述一种不符合标准感知的现实。与此同时,“NAUfraga”由83个“precario”小型雕塑、40株干植物和36个渔网及残余物组成的结绳结绳,它们被细细的白线悬挂在空中。每个悬挂元素都是由威尼斯泻湖中收集的碎石制成的,这是对古老捕鱼传统和自然脆弱性的致敬。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圣巴巴拉”(Santa Bárbara)
2024,布面油画
175.3 x 71.1 x 2.54 cm
? 2024 Cecilia Vicu?a/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Daniel Kukla
“圣巴巴拉”(局部)
如果我们要从当今世界非人性化的暴力中生存,为所有人创造和平,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灵魂状态。”
—— 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a)
展览现场图
在下层画廊,维库纳将展示一部新电影“奇普子宫”(Quipu Womb,2024)。维库纳的电影结合了诗歌、表演、声音以及艺术家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互动,讲述了“奇普子宫”的起源,这与“红线”的故事、女性的故事密切相关。这部电影将两个原始神话来源联系起来:克里特岛和安第斯山脉。维库纳的仪式旨在恢复世界受伤的记忆,作为一种“扭转系统浪潮”的方式,目前正在将我们引向灭绝。
我们在立木画廊纽约空间期待您的光临,
探索塞西莉亚·维库纳多维的艺术实践!
关于艺术家
塞西莉亚·维库纳(1948年生于智利圣地亚哥, 现于纽约及圣地亚哥生活和工作)的创作融合了诗歌、表演、概念主义及纺织工艺,深入探讨现代世界所热切关注的议题,包括环境生态、人权和文化同质化。艺术家出生及成长于智利圣地亚哥。1970年代,智利军方发动暴力军事政变,把当时的萨尔瓦多·阿叶德(Salvador Allende)总统推倒,维库纳随后被流放。这种无常的感觉及对智利土著历史文化的敬意一直伴随着艺术家,深深影响着她往后的艺术生涯。
维库纳于1960年代在智利生活期间,开始创作一系列名为「precarios」的小型雕塑,这种充满诗意的作品使用了羽毛、石头、塑料、木材、电线、贝壳、布以及其他人体毛发。她一般会使用绳子把这些小型雕塑轻轻的绑在一起,让作品看似是自然地联系。作品的脆弱和短暂性尤其重要,维库纳初期更会在海边创作,让作品随海浪随意飘走。同期,维库纳对古代的「奇普」(Quipus) 产生了兴趣,「奇普」是一种印加文化中以彩色绳结纪事和交流的方法。她初次编织的经历可追溯到70年代初,但不久之后她开始用羊毛制作独特的「奇普」,作为一种短暂和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将编织和纺纱的仪式与聚会、诗歌和表演结合在一起。相比维库纳其他作品,她在70年代创作的超现实具象绘画更明显地体现了其个人和政治色彩,对当时智利不明局势和随后被流放的经历作出回应。另外,她的画作也参考了16世纪拉丁美洲艺术家的创作精神。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后,当地的画家被迫为天主教会绘画天使和圣人,但他们同时会创作一些微妙隐晦及具颠覆性的作品。在维库纳的画作中,她以神话化的个人、政治和文学人物代替宗教偶像,以纪念他们。
维库纳于1971年在智利大学美术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并于1972至73年间在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继续研究生课程。她曾在众多美术馆及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览,包括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当代艺术馆(202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当代美术馆(2019年)、荷兰鹿特丹的威特·德·威斯当代艺术中心( 2019年)、美国华盛顿西雅图亨利美术馆(2019年)、美国费城当代艺术学院博物馆(2019年)、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卫克斯那艺术中心(201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术馆(2018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2018年)、美国柏克莱大学艺术博物馆及太平洋电影资料馆(2018年)、立木画廊纽约(2018年)、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纽鲍尔学院(2018年)、美国纽澳良当代艺术中心(2017年)、智利圣地牙哥记忆及人权博物馆(2014年)、智利圣地亚哥国立美术馆(2014年)、法国梅茨的洛林区域当代艺术基金(2013年)、美国罗格斯大学女性与艺术学院(2009年)、美国纽约绘画中心(2002年)及波尔德当代艺术馆(2002年)。维库纳亦参与过多个双年展,包括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汉美术馆的「Artistic License: Six Takes」(2019年)、美国洛杉汉默美术馆的「Radical Women: Latin American Art 1960 -1985」(2017年)(巡回到纽约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及巴西圣保罗州立艺廊(2018年)、希腊雅典第14届文献展(2017年)、美国洛杉矶哈默博物馆的「Radical Women: Latin American Art 1960-1985」(2017年)、澳大利亚第18届悉尼双年展(2012年)、美国波士顿现代艺术学院「DANCE / DRAW」(2011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ONLINE, Drawing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2010年)、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的「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2007年)、美国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第12届惠特尼双年展(1997年)及美国波士顿现代艺术学院、美国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白教堂美术馆及澳大利亚西澳美术馆的「INside the VISIBLE」(1996年)。其作品可见于多个国际公营以及私人收藏,包括纽约所罗门·古根汉美术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梅茨的洛林区域当代艺术基金、智利圣地牙哥当代艺术馆、智利圣地亚哥国立美术馆、美国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及美国德萨斯布兰顿艺术博物馆。
维库纳曾在美国、欧洲及拉丁美洲出版20册诗歌集。她的片目包括纪录片、动画及视觉诗。她曾获多个奖项,包括美国的「The Herb Alpert Award in the Arts」(2019年)、「The Anonymous Was a Woman Award」(1999年)及安迪?沃荷视觉艺术基金会奖(1997年)。在2015年,维纳被委派为美国康内尔大学的「Messenger Lecturer」。
关于艺术家
立木画廊由乐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伟(David Maupin)于1996年在纽约携手创立,自成立以来,立木画廊一直积极为国际艺术家开拓新市场,并建立长期的策展关系,展览场地遍布美国、欧洲及亚洲。立木画廊的展览活动以提倡多元化声音而见称,带来勇于挑战身份概念及塑造国际文化的艺术家之作品。
艺术家、作品、画廊信息垂询
inquire@lehmannmaupin.com
中文官网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