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BenQ
#对话艺术家
「数字艺术具有实验性、先锋性、概念性,所以要先于行业的发展。大家都想从数字艺术的实验现场,能找到未来行业的机遇和变化。」
数字艺术包含创作到落地全流程
在这一过程中
应该如何实现创作到落地的一致性
明基全链路色准方案
「对话艺术家」第一期
对话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执行策展人程彬
就数字艺术展发展趋势、策展中面临的挑战等问题
展开深度交流对话
程彬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媒介交互研究所数字展演工作室主任
数字艺术策展人、数字艺术家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专访~
访谈实录
Q1
能否介绍一下今年您参与策划的几场数字艺术展览?
2024年算是数字艺术的爆发年,今年我参与策划了三场重要的数字艺术展览。
第一场是今年4月份,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展览主题叫「可能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作品就像科学家眼中的平行宇宙一样,我们可以构建无数个虚拟世界,在未来的元宇宙里,这些艺术家或者科学家同时构建的混合现实的小世界,可以变成无数个连接元宇宙的平行世界。
“当虚拟与现实连接在一起,没有界限时,可能性变得无穷无尽”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场是昊美术馆的《未来生命档案》展览,它是可能世界的延续。未来生命是可能世界的核心物件,目前还是以人为核心的,但未来生命可能有各种异象,比如未来的植物、物质,在后续的展览中,我们希望有更多不同未来生命的呈现。
第三场展览则是10月份的《智创引擎:AIGC数字艺术共域现场》, AIGC是未来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工具,我们希望它能够像发动机一样能量感爆棚,由它形成的艺术作品,在可能世界中也会占有重要地位。
其实综合来看,今年这三个展是连续的,且有关联性的。
Q2
相对于传统展览,数字艺术展览有什么差异性?
其实从17年开始,我就策划了很多跟数字媒体相关的展览,今年的展览工作中,会发现技术、媒介的变化会带给我们作品本身有更多的可能性。它有装置、影像、灯光等等,但这也给我们策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传统的展览工作区别很大。在策划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技术的部分,因为技术会完全影响作品呈现的面貌。
比如有的作品是有交互的,观众需要去对作品有操作,就需要考虑到观众的体验方式。
▲师榕,《宇宙交响曲:行星分子音乐的探索》,昊美术馆,2024年
技术也会影响观众的体验,像沉浸式的影像展,观众观看作品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策展时就需要考虑什么技术、空间能让观众更沉浸。
▲刘毅、张睿,《火》,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2024年
Q3
作为策展人,您认为技术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软件和硬件都有一定的复杂性。软件上,目前数字艺术的核心工具有Unity、UE这些3D引擎软件,还有Touch Designer,即时性的交互视觉生成工具。现在还有一个核心工具就是AIGC,它在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比如说今年出的超级工具Comfy UI, 它有点类似于TD节点式的实时控制,未来这些AIGC软件和3D软件都将会成为我们创作者灵活且重要的工具,我们也非常推崇学生或者是创作者们去使用这些工具。
▲Comfy UI软件,图源网络
硬件上的复杂性就更高,我们在策划时会尤其关注显示技术这一块,数字艺术可以说是观看的艺术,一件数字作品从创作到落地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分辨率、亮度,色彩准确度、屏幕比例,甚至现场的光线影响,都需要考虑进来,这就要求策展人对设备各方面要很精通,显示技术差异性的预设,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创作和落地过程中去,如何在不同的显示设备间保持作品的一致性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
Q4
在跨显示设备的过程中,具体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可以分享一下吗?
其实在创作阶段,就会遇到跨显示设备的问题,比如我们日常创作,工作文件需要大量渲染,数据量也比较大,通常是主机搭配两台显示器,两台显示器之间就可能存在色彩不一致的问题,往往也不知道那个屏幕是准确的,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显示器间双屏色彩不一致
而从创作到落地,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内容在显示器上看到是一个样,到现场落地,作品的颜色、画面颗粒度可能完全不同,举个例子,跨显示设备用来传输数据的两种不同光缆,就可能会造成输出的两种质量。
▲落地设备色差
很多数字艺术创作者懂创作,但他不懂落地效果的把控,我们在课程里面也会碰到,很多学生不知道输出的各种标准,他可能知道H.264这个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可以在4K以下得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但他并不知道作品输出的色域标准是多少,也不清楚应该在什么样的显示器下做到作品最高色域的控制。
Q5
从创作到落地,遇到跨设备的色差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呢?
我们以往在创作时碰到不同显示器间色差严重,亮度不一,会倾向于说选择同品牌的显示器,甚至严苛到生产日期也要相近,但即使这样,也依然可能存在色差。落地时的色差问题就更加不可控,现场临时返工是很常见的,甚至需要根据现场设备去调整原作品。
明基的全链路色准方案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色彩问题的一个思路,它是贯穿创作到落地的,能帮助我们实现作品从创作到落地色彩的一致性。
▲明基全链路色准方案,显示器到投影机色彩准确一致
目前我们在前期创作时使用明基专业设计显示器,单台色彩符合行业标准,同时多屏间也能保持一致性,明基自研的PMU校色软件还可以帮助我们定期进行不同屏幕间的校色,对于保持创作的流畅性和效率都提供了很大帮助。
▲明基专业设计显示器
而在这几次展览中,我们也使用了明基的投影机,确保了从创作到落地的一致性。当时在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的无尽洞天板块,我们用10台明基S7237投影机打造了沉浸式数字投影空间。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展览所使用的S7237支持100%DCI-P3,分辨率能达到4K,很多艺术家会说分辨率要求高,我的渲染时间就要翻倍,甚至于翻两倍都不止,他们的创作压力相应会很高,但落地设备分辨率高、色域空间广,创作者在创作阶段就有更多色彩选择,画面也能制作得更加精细,这对艺术家其实也是一种动力。
当时我们现场轮播9件数字艺术作品,作品的风格、色彩差异很大,有色彩丰富,也有纯黑白的,明基投影机能把9件艺术作品都很好地还原出来,也让我们很惊喜,也提高了策展效率。
▲“无尽洞天”沉浸式数字投影空间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数字艺术是观看的艺术,从创作到落地都离不开显示设备,而只有色彩准确且专业的显示设备才能够完整呈现作品、传达作品理念,并且提高创作和策展的效率。
这两年我们常说艺术和科技要不断融合,但艺术和科技应该是要共同进步的,未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像明基全链路色准方案这样好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数字艺术行业的发展。
明基全链路色准方案为专业色彩管理方案
从单屏到多屏,从输入到输出,
串联上下游,实现贯穿首尾的色彩闭环,
通过专业硬件、定制软件、客制化服务,
有效提升创作到落地的一致性以及工作效率。
-
特别鸣谢
感谢明基BenQ对此次HOW昊美术馆 AI+数字艺术年大展“未来生命档案”提供的赞助与大力支持!
未来生命档案
Life After Life
展期:2024年09月28日-2025年02月16日
策展人:于朕
联合策展人:王凯梅
执行策展:程斌、徐天仪
展览助理:景蕾
参展艺术家:陈抱阳、黄锐、柳迪、刘佳钰、陆明龙、宋琨、师榕、孙世晟、武子杨、王志鹏、叶凌瀚、於阗、于朕、张文超
参展艺术团体: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UFO媒体实验室、zzyw、Draftman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HOW昊美术馆
合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同济CAUP AI艺术创研中心
赞助:艺云科技、明基BenQ、禧视传媒
特别支持: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擎动科技
鸣谢:张江集团、张江高科
「未来生命档案」开幕现场,2024?昊美术馆
HOW AI+数字艺术年重磅展览「未来生命档案」目前正在昊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中。展览围绕人工智能,硅基生命,物质迭代等当代热门话题,呈现19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23件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作品探索数字世界中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体验数字生命的情绪轨迹和进化过程,摸索在数字世界与地球生物的交汇面上,超人类主义诉求下的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将何去何从。
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02月16日,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