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寂静的边际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2024年11月11日起,和美术馆(HEM)于四楼展厅呈现美国艺术家米尔顿·艾弗里(Milton Avery,1885-1965)的绘画作品,将其与和美术馆馆藏并置。展览涵盖绘画、雕塑及装置等多种媒介的作品,期待以丰富的对话呈现中西方近现代至当代艺术的多元面貌。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米尔顿·艾弗里:寂静的边际”,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草衔秋火 

Hint of Autumn


“20世纪美国色彩大师”是艾弗里最常见的标签。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罗斯科(Mark Rothko)和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时,都曾提到艾弗里对色彩表现力的挖掘给他们所带来的灵感。


在艾弗里看来,色彩在作品中所起到的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功能,而是构成画面的核心。他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温和寂静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中色彩的和谐共振。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秋意初现》,米尔顿·艾弗里,布面油画,134.8 × 86.4 cm,1954(图片致谢霍夫肯画廊)


绘于1954年的《秋意初现》是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艾弗里对自然进行愈发精炼的刻画与抽象,以独特而和谐的色彩组合重构记忆中的景色。轻薄的油彩透出画布的底色,画面氤氲朦胧质感,如同夏末秋初轻盈的空气。


庭草衔秋,马踏金风,白云红树倚高秋。中国传统绘画多见青绿山水,鲜以赤色入画,偶有赤树入景,往往喻世外超凡之境。而在李可染的笔下,三两小童与水牛在枫树下怡然休憩。飘零的红叶和牧童清扬的发丝在画中荡起一缕秋风,耳边仿佛听到落叶婆娑与水牛均匀的呼吸。谁言乡野逸趣不如文人雅士所追寻的神仙居所?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李可染,《霜叶红于二月花》,纸本设色,68.5 × 46 cm,1982,和美术馆藏 ? 和美术馆



 水穷云起 

Towards the Landline


自文艺复兴以来,色彩与线条孰轻孰重的辩论贯穿了西方艺术史——线条归于理性,色彩归于情感,二者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排序关乎艺术与美的本质,至今仍无定论。艾弗里尤其擅长通过巧妙的色彩组合在看似扁平、缺乏线性透视的画面中展现景深,以最简练的色块呈现清晰可辨的对象。这是他对这一无解之题的作答吗?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上图)米尔顿·艾弗里,《林地池》,布面油画,81.3 × 96.5 cm,1950(图片致谢霍夫肯画廊)/ (下图)“米尔顿·艾弗里:寂静的边际”,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无论如何,色彩仍是众多艺术家展开美学实验的起点。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的革新中,以张大千为代表的新水墨画家,独创泼墨重彩,将石青、石绿颜料以大笔或直接泼于以墨线勾勒的山水之上。墨彩相融,画面氤氲磅礴浩荡之气。而移居巴黎的赵无极,则在抽象绘画中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将天地自然精炼为浓郁的色彩,在画布上生成如梦幻境。


当代摄影艺术家沃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则尝试打破传统摄影规则,仅通过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创作出不依赖于具体物体的抽象影像。强烈而纯粹的色彩冲击力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的色彩理念,而这亦可以追溯至艾弗里最初在色彩上的创造性运用。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上图)沃夫冈·提尔曼斯,《有形III》,171 × 222 cm,2020,和美术馆藏 ? 和美术馆 / (下图)《弗蒙特的雨》,米尔顿·艾弗里,纸本水彩,56.7 × 77.8 cm,1935,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关于艺术家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米尔顿·艾弗里,1961
米尔顿·艾弗里1885出生于纽约阿尔特玛(Altmar),1898年随家人迁至哈特福德(Hartford)。1925年随妻子莎莉·米歇尔(Sally Michel)搬至纽约生活工作。1965年逝世。他一生致力于画面形式的简化,将色彩视为绘画艺术的核心。作品围绕日常生活中所见风景、肖像和静物展开。与当时主流艺术观念的相悖使其无法被归类为20世纪的任何艺术流派,但他在色彩表现力上的天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的产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米尔顿·艾弗里的绘画才逐渐受到美国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为其举办了大型回顾展览。






影像|刘相利
主视觉|吴扬
海报作品|《采石场游泳者》,米尔顿·艾弗里
布面油画,91.4 × 71.1 cm,1937
艺术家肖像摄影|Arnold Newman Properties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草衔秋火 | HEM 展览:寂静的边际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