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群展:捕云者
展期:2025年1月9日至3月1日
策展人:袁佳维
艺术家:安娜·伊娃-伯格曼、曹太平、陈若璠、陈惠琳、玛蒂尔德·丹尼丝、洛朗·格拉索、席洛·汉兹曼、李宛怡、梁浩、马灵丽、詹姆斯·帕派彤、加百列·里科、西格丽德·桑德斯卓姆、单禹瀚、王凯凡、王雪冰、谢其、徐苏宜
贝浩登(上海)欣然呈现2025年首档群展“捕云者”(The Cloud Catcher),由策展人袁佳维策划。展览从波德莱尔发表于《巴黎的忧郁》的散文诗〈异乡人〉(1962)中汲取灵感。
在这首完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深刻作品中,波德莱尔以云为喻代表失/逝去的“故乡”,通过强调其超越地理边界与限制的本质,深入人类的复杂心理,并考察存在的虚空和身份的瞬变。受此意象启发,本展览所囊括的来自不同世代与背景的18位艺术家将凭借其突破具象与抽象之二元性的独特创作方式,回应“捕云者”所暗示的目标姿态,以确认自我定位的流动性。
安娜·伊娃-伯格曼, N°30-1986 / N°30-1986, 1986. 布面丙烯、造型膏与金属裱纸. 38 x 55 cm. 图片提供:哈同-伯格曼基金会与贝浩登
曹太平, 群启01, 2024. 布面丙烯. 150 x 15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一方面,他们的作品涉及文化间与后国家经验的细微层次,以反映更为丰富而异质的个人叙事,并对离散身份类别的混乱矩阵作出回应。这一探索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迁居、越轨、情感转移以及表达此类路径的诸多媒介。另一方面,他们也倾向于将云的形象视为不定时空与宇宙结构的标志,雾霾化的气象在其中甚至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命政治的象征。
梁浩, 烈酒, 2024. 亚麻布面油画、木框. 40 x 3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BANK与贝浩登
詹姆斯·帕派彤, 悄然汇落, 2024. 布面油画. 200 x 15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策展人试图引入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哲学家于贝尔·达米施(Hubert Damisch)围绕绘画史中出现的云所展开的形式主义分析(详见《云的理论》,2002),该展览将为研究这个元图像及其自反性的内在关联提供一个关键平台。达米施援引了加斯东·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的观点,作为引导符号出现的云其实是一个起点,可以深化逻辑与分析的论证。巴舍拉在《空气与幻梦》(1943)中也曾表示,云帮助我们梦见对转变的幻想并且被视为一名使者。
西格丽德·桑德斯卓姆, 洪水, 2024. 布面丙烯. 41.4 x 41.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王雪冰, 喋喋, 2024. 棉布油画. 190 x 14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从此次展览涉及的具体作品来看,艺术家或将云描述为绘画对象,又或将云采用为绘画方法。云确实能够引发观看者自身安全感的波动,艺术家则在其片刻间的清晰和模糊中,捕捉到更多意志活动的轨迹。他们不仅将云处理成一种视觉元素,同时将其理解为一种观念,再现了人类整体的脆弱和短暂。这一实践在当今由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所触发的无序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新部落主义趋势中显得格外重要。“捕云者”将邀请观看者反思人类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虚构的归属感与交流的复杂性。
谢其, 夜盗, 2024. 布面油画. 160 x 12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李宛怡, 难以察觉的,无法忽视的, 2024. 布面油画. 150 x 120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