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以多元的艺术语言诠释“蓉城”之“荣”。芙蓉花是成都的文化象征,也是此次艺术季主题的灵感缘起。“蓉”之意趣,“荣”之进取,这是独属于成都的文化积淀与时代生机,也给予了当代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土壤,当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当代艺术交织,犹如蜀锦经纬交错,将编织起一幅什么样的锦绣画卷?


12月28日,A4 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蓉荣”艺术季参展建筑师刘阳、艺术家马灵丽、“蓉荣”艺术季参展艺术家杨冕、 UCCA Lab艺术总监刘雪丽于天府111艺术公园21号空间展开艺术季开幕主题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他们以独特的艺术感知、敏锐的城市文化洞察和多元的艺术实践探索,共话成都在地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左起:A4 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蓉荣”参展建筑师刘阳、艺术家马灵丽、“蓉荣”参展艺术家杨冕,UCCA Lab艺术总监刘雪丽在2024年“蓉荣”成都天府艺术季对话现场。



 UCCA Lab艺术总监 刘雪丽

关于此次艺术季的主题 “蓉荣”,各位老师初闻或初见之感是怎样的?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A4 儿童艺术馆馆长 李杰

成都能够包容多元且有生命力的人,能使多元的、不同民族和时空、不同观念的艺术在此交融,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常听艺术界朋友说,在成都,艺术并非是最重要的,生活与生命规律更为关键。大家借艺术来表达生命智慧,对艺术的执着即对生命的珍视,这也是“蓉荣” 这一主题给我们带来的共鸣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艺术家 马灵丽

我未参与展览,从概念和名字直观感受来讲,作为成都人,成都天气与土壤影响着心情的变化,“蓉荣” 含 “植物”之 意,成都如植物生长无确定结果,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

植物根系在暗处繁茂生长,成都的阴雨天亦滋养新物,是变幻、滋长、包容之地。成都人的心态是轻松开放的,面对内外关系十分从容。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蓉荣”参展建筑师 刘阳

初听 “蓉荣”,觉得主题很巧妙,“蓉” 为蓉城,“荣” 体现出一种生活状态,其谐音“毛茸茸”又带有柔软之感。我多次来成都,观察到成都底色里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烟火气浓的状态,这都是年轻人的真实状态。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蓉荣”参展艺术家 杨冕

我是成都人,认识很多叫 “Rongrong” 的人。按“花重锦官城”的概念来讲,现在的蓉城可能是历史上两三百倍的体量,很难用一种形容去判断。“Rong” 可从多角度理解,如 “融合”,成都每年大量人口流入,他们都觉得这里生活美好、开放包容。

我特别认同翟永明老师对成都的评价:市民情怀大于天,小资情调溢满地。从表面上看到的融合其实是一个消费性的、大众性的融合,成都有诸多文化基因藏于消费场景角落,如茶馆。而融合是种状态,并非物质相加。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现场,2024,成都。


 UCCA Lab艺术总监 刘雪丽

“蓉荣” 所蕴含的生命力,在这个力量下会生长出何种文化与艺术?此次四件作品已给出部分答案。请问蓉城文化对各位创作生涯有何潜移默化的影响?


 A4 儿童艺术馆馆长 李杰

成都文化生于日常,并非艺术场馆,艺术在生活场景中具有生命力。如艺术家自发聚集,隐匿于小区街道,成都提供了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食物与艺术相互反哺。

成都艺术家多为斜杠青年,涉足多领域且出色,他们勇于试错敢于质疑。众多成都艺术家都在跨界融合,但却反感 “界” 的概念,他们更倾向表达为做融合之事,且融合产生 1 + 1>3 效果。这些是成都历史文脉的显现,在历史进程中孕育创新,滋养出众多类型艺术家。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成都Chengdu”展览现场,A4美术馆,2023。

在这座城市之中,艺术家们更多的是与自我比较,寻求进取,如素人艺术家在这样氛围中的活跃表现。成都艺术家的舞台可在全世界,但其根系在成都,而且他们乐于助力年轻艺术家,这就得以形成良好的生态,吸引人才。成都给人以安全感、创造性,让人可以创新,不必随波逐流,对人的重视和激发是艺术文化繁荣背后的重要因素。


 UCCA Lab艺术总监 刘雪丽

谢谢李杰老师非常丰沛的观点。刚才李杰老师提到了成都本身的力量能够滋养艺术家,在走出去之后依然可以有充分的底气。那么我想问一下马灵丽老师,您一直以来的艺术创作有没有受到这种底气的滋养?


 艺术家 马灵丽

成都生活的人,本身会有一种“玩”的心态,而这种生活心态影响创作,日常生活经验会成为滋养创作和思考的途径。之前聊到所谓“严肃艺术”,成都艺术家是以“玩”的心态认真创作,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肃”的体现。我的创作以日常观察为灵感,如以晾晒衣物创作装置,从衣物这一具有私密性质的物品,到晾晒衣物这一行为,都反映了成都人的性格及城区文化。四川的众多艺术家都在认真做艺术且享受其中,无论身在何处,这都是成都土壤给予的滋养与长存记忆。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马灵丽,《折射的合唱》,2020,综合媒介。


 “蓉荣”参展艺术家 杨冕

生活是不能撼动的,在终身的生活当中去学习,并不一定把艺术家当成一个职业。成都的艺术氛围十分独特,人们享受艺术情怀,当地艺术机构情况与城市文化土壤息息相关。我也很反对 “跨界” 一说,我觉得跨界并非随意进出的家门般简单,需具备才能且准备好分享成果,不然容易陷入困境。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杨冕,《芙蓉传奇》,2024,综合媒介、塑料盆、LED灯组,尺寸可变。


 UCCA Lab艺术总监 刘雪丽

要不要接着分享一下您这次做的公共艺术作品?


 “蓉荣”参展艺术家 杨冕

我从图像生产方式中去思考,当接到“蓉荣”的邀请,我马上去查了关于历史上的芙蓉,最有名的就是折枝芙蓉,而且查到的大多是写实的芙蓉花,可以看出还是一种泛古典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情。今天,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将古典遗存的文化遗产学理化转化成现代艺术或当代艺术。大量的家庭中二代与一代之间的争吵,老爷子的古典思维,年轻人信息杂烩的思维,他们用其中任何一个碎片都可以击碎古典主义的自信系统。所以芙蓉对我而言,是一朵花,也是一个悟性的东西。所以我在创作中,侧重作品的世俗视角效果,避免纪念碑式的公共艺术,尝试让作品以独特方式呈现。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杨冕,《芙蓉传奇》,2024,综合媒介、塑料盆、LED灯组,尺寸可变。


“蓉荣”参展建筑师 刘阳

我的作品创意较为直接。成都天气大多是阴天,所以最初萌生制作一个“太阳”的想法,灵感源于童年的儿童歌曲《种太阳》。当然还有另外的角度,我将其与成都人的行为生活状态相联系。在人民公园,能看到老大爷玩单杠,他们的状态像在练艺术体操;而成都年轻人热衷于蹦迪打碟等活动。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刘阳(大料建筑),《摇太阳》,2024。铝板、弹簧钢、金属防护网,大圆盘直径800 cm,小圆盘直径260 cm。

于是,我设想作品可以兼具健身器械功能,对单杠进行变形设计,下方类似跷跷板,又像夜店装置,可以在上面蹦跳。实际上,在其中也暗藏着个人的创作意图,近几年我致力于创作一系列公共装置,旨在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衡状态。在作品中,当一人在上面摇晃时,可能处于很兴奋、很怡然自得的状态。如果有两人,他们之间便会产生相互影响;随着更多人参与其中,情况会变得复杂混乱,各种状况皆有可能出现,正如现今这个世界或社会的状态,也许能借此引发大家更多思考。


 UCCA Lab艺术总监 刘雪丽

接下来的问题与 UCCA Lab策划在成都未来的项目有关,希望请教各位,在你们看来 “艺术蓉城” 的关键词或特质是什么,它与其他地域的差异在哪儿?


 A4 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

如果一个机构要与这片生态发生关系,我认为需要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机构与城市生态应相互交融,区域性文化艺术应从本土生长。UCCA Lab在很多的城市做不同的项目,如果很多项目是基于这样特定的主题和生态所发生的,就像“蓉荣”是个好的开始,但可能还需再更侵入到这个城市的毛细血管里,才有可能生长出来,不然可能就会变成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只覆盖在了城市的表皮上面,无法与城市深层互动,产生能量交互。疫情后可能全世界都开始反思存在价值,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价值,我们要做什么。为了避免陷入虚妄扩张渴望,应从内心出发生长起来。如果只在很小的一个群落当中,这样的情况会慢慢让机构在城市里悬置起来,变成一片废地,这是我觉得需要警惕的。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现场,2024,成都。


“蓉荣”参展建筑师 刘阳

此次创作展品,从城市安全角度产生了一些顾虑。我认为大部分城市管理者在观念上需要提高,包括对小孩安全教育等。而UCCA Lab不仅在传递艺术或者普及美好事物,一些观念意识及公共领域观念也应成为使命。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艺术家 马灵丽

比如昨日在天府美术馆看徐冰的展览,我发现与北京上海相比,成都人喜爱互动参与性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的氛围鼓励观众参与,能够激发创造性和新的东西。我认为蓉城艺术无需一个关键词,只需看成都人是如何生活与创造的。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Ether. Studio&卓见设计,《时间之诗》,2024,金属复合材料、LED灯材,4500 × 2000 × 7400 cm。图片由延时摄影技术拍摄。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姜杰,《今夕是何年》,2020,竹子,烤漆,12m(× 99)。


本次对话中,各位嘉宾以各自多元的视角解读“蓉荣”的文化意蕴,围绕城市与艺术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蓉”承古意,“荣”展新生,“蓉荣”不仅是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融合,更是成都艺术文化生命力的象征。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现场。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关于对话嘉宾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李杰

A4儿童艺术馆馆长、首席策展人


现任A4儿童艺术馆馆长,历任A4美术馆副馆长,首席策展人。李杰关注和推动儿童赋权,社会美育与共创教育生态的公共事业。10余年中,通过其所在的A4美术馆发起并推动的iSTART儿童艺术节项目,透过儿童本真的思想与行动,面对儿童真实的问题与需要,用艺术的开放性思维与行动共创逐步在美术馆、家庭、学校、社区之间搭建起相互依存,彼此赋能,又多样发展的美育行动网络,逐步形成区别于过去家庭、学校、博物馆等传统封闭的更具社会化支持的开源教育生态。

 李杰于2016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2017年获得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新未来策展人奖”;2021年出版著作《童年美术馆》,获“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2024年,李杰与团队推动10年的iSTART儿童艺术节荣获70年历史的国际艺术教育协会(InSEA)颁发的“卓越艺术教育实践奖”。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刘阳 

“蓉荣”参展建筑师


1982年生于北京,200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2004-2012年间分别就职于非常建筑、齐欣建筑。2012年秋与徐丹创立大料建筑。主持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性建筑及艺术作品,包括三宝蓬艺术中心、月亮舞台、乐知学校、麓湖儿童博物馆、鹞子落等。作品多次参加深圳香港城市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展等建筑及艺术展览,获得美国 Architizer A+ Award 等多项国际设计奖项。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马灵丽

艺术家


198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近年来,她着重于研究艺术品基底的物质感,并让图像附着于这类物质的过程,展现为自我与外部世界接触、纠葛或分离的博弈。其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松美术馆(北京,中国)、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术馆(肯辛顿,英国)、法国泰勒基金会(巴黎,法国)等机构展出。曾获得凯撒新星大学生提名展金奖(2013);“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金奖(2012)。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杨冕

“蓉荣”参展艺术家


1970年出生于成都,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成都,并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至今。杨冕一直关注媒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一重要文化议题。2009年开始创作CMYK系列作品,创造性地使用印刷的四个颜色CMYK圆点的方式来探讨印刷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将世界经典艺术作品以CMYK的形式呈现,杨冕探讨了在当代语境下世界文明图像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其作品曾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史》《二十一世纪中国艺术史》(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其个展包括:“唤醒”(颂艺术中心,北京,2024);“杨冕C.M.Y.K”(A2Z画廊,巴黎,2020);“CMYK杨冕的绘画”(上海美术馆,上海,2012);“姿态”(今日美术馆,北京,2008)等。




  关于主持人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刘雪丽

UCCA Lab艺术总监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同时拥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与广告咨询行业的资深策划经验。负责UCCA Lab艺术项目的统筹策展与内容管理工作,专注于研究并实践当代艺术与城市生活文化的相互介入。在与企业、机构、政府单位等合作的跨领域创新型项目实践中,探索当代艺术与不同商业业态所共构的多元发展模式。近期统筹并策展的部分艺术项目包括:新天地 × UCCA“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上海新天地,2022-2024),“从未来到未来——数字文明艺术展”(天津联想未来中心,2023),“集光片羽”(UCCA Edge,上海,2022),“南明赋”公共艺术项目(贵阳青云路,2022),“时空旅人”宝姿60周年品牌回顾艺术展(艺仓美术馆,上海,2021),“重塑蔚蓝”可持续主题艺术展(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北京,2021),“R.E.D”实验艺术戏剧(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北京,2020)等。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关于天府艺术公园  


天府艺术公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大道天府文化景观轴、金牛立交与三环路交汇的核心区域,与金牛国宾馆隔湖相望。成都城投集团作为首批国有独资公司,专注于城市综合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天府艺术公园由成都城投集团下属成都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与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交投善成实业有限公司,三方出资设立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投建营”一体化思路进行开发建设。由“一湖三馆一水街”组成的天府艺术公园,以艺术为魂、商业为形,实现文化、产业、空间相融合,展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三馆之中的天府美术馆汲取市花芙蓉作为主要造型元素,整个建筑如一株盛放的芙蓉,玉立在湖面之上。当代艺术馆与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则汲取成都西侧连绵重叠的山脉作为造型主要元素,两馆屋顶曲线连绵平滑,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立足国宾馆南望,可一睹“窗含西岭景,轩外湖水平。蜀巷烟火气,出水芙蓉境。”的“山水蓉境”。


作为“一水街”的天府111,与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及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串联为一体,以开放、街巷式的建筑形态,充分吸取川西小青瓦、林盘建筑特点,形成低密度街区形态的川西特色的消费场所,是成都最大、最具特色的滨湖公园式商业体,也是大运会、双年展期间重要的城市展示窗口和接待节点。天府111将艺术与商业高度融合,重新定义艺术面向公众的展现方式,以及公众获取、理解艺术的方式,形成亮点突出、特质放大和跨界融合的强关联力场。艺术、人文、自然,构成了天府111的核心,以包容开放的态度链接全球艺术资源将艺术融入生活,传承天府艺术基因。

此外,天府艺术公园更是成都首个将艺术与文化、商业深度融合的公共空间,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艺术圣地和成都时尚潮流高地。



  关于UCCA Lab  


UCCA Lab作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探索艺术多元合作可能性的跨界平台,参与各地政府文化项目,与各领域杰出品牌和跨文化创作者携手呈现多元形态的艺术项目。UCCA Lab通过深入合作在不同的社区、城市、国家发声,将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人群的同时,持续探索城市在地性实践,不断拓展艺术项目边界。

www.ucca.org.cn/lab/


UCCA Lab丨对话:艺术蓉城何以“蓉荣”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