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Tinico Electron 52D - 1960年代小型口述录音机(声博藏)
磁带录音机的早期形式是钢丝录音机,由丹麦工程师瓦尔德马·波尔森(Valdemar Poulsen)在1898年发明。他利用声波脉冲转化为电磁信号的原理,使用一段钢丝记录下电磁痕,实现了声音的录制和重放。然而,由于技术障碍,如录音灵敏度低、绕带和倒带机工作不可靠等问题,新机器的投入使用经历了很长时间。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科学家采用交流偏磁法改善了录音性能,钢丝录音机的实用性和生产才得到促进。1930年代,钢丝式录音机相继上市。随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录制新技术,如将磁性粉末涂敷在纸带或塑料带上制造磁带的方法。


Mayfair MODEL-1802 - 1960年代磁带录音机(声博藏)
1937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根据普夫勒默(F.Pfleumer)博士的理论,研制成涂有氧化亚铁的磁带,并生产出新式的磁带录音机。此后,磁带录音机逐渐取代了钢丝录音机,成为主流的录音设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磁带录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战后,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录音机的研究和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磁带录音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逐渐降低,推动了其普及。特别是荷兰飞利浦公司在196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并以遵守磁带盒尺寸标准为前提向世界公开专利技术,使飞利浦型盒式录音机在世界流行开来。



1975年发布的索尼 TC-7960 盘卷盘式磁带录音机吗(声博藏)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磁性录音技术。
声音转化:声音首先通过话筒转化为音频电流。话筒是一个传感器,作用是把声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强弱跟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
电流放大:音频电流经过录音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录音磁头。
磁化磁带:录音磁头按照强弱变化的电信号改变其线圈特性,从而磁化磁带上的磁性物质。这些变化的磁力线在铁芯断口处漏出来,把经过的磁带磁化。已录音的磁带相当于无数相连的极短的磁铁。




1987年生产的Fostex X-26 四轨录音机。(声博藏)
声音重放:当放音时,磁带经过放音磁头的断口处,磁带上的磁力线就从断口进入铁芯,通过磁头的线圈。由于磁力线的疏密和方向是变化的,故磁头的线圈就感应出电流。这电流经放音放大器放大后,就推动扬声器发声。



声音艺术博物馆院落地图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soundartmuseum
网站:www.soundartmuseum.org
小程序:SAM声音艺术博物馆
联系电话:010-89588995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
6月—9月:10:00—18:30
(17:50 停止入场)
10月—次年5月:10:00—18:00
(17:20 停止入场)
地址:声音艺术博物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