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刘韡的个展“解放的路径”于Cc基金会盛大举办,并已于2025年1月26日圆满结束。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段关于“解放”的深刻探索。
“解放”——在进步的困境中漫步,在危机中的安然;在质疑艺术娱乐化的同时,对衰落周遭精神的抵制;在面对技术剥夺自主性和身体感知的当下,追寻那一方自由空间。这是一段既艰辛又幸福的探索旅程,是对超额压抑的博弈,是最终完成我们独特生活目的的必经之路。刘韡用推倒的形象和散落的五官,拉开了超现实的帷幕,以现实的表象揭示内心的抗争与呼唤。解放的路径,既是一种动态的运动,也是独特的风景,逼迫我们直面剧变的世界,在物质与身体之间,通过不断捕捉现实瞬息变化的感知,确定时代中那充满粗粝却坚定的反抗姿态。这一切不仅意味着重新开始,更昭示着我们曾经、正在以及未来的存在方式。









展览现场图
刘韡的创作始终关注二十一世纪社会政治的多重维度——当代社会的矛盾、技术演变、发展中城市的转型与城市景观。他的作品横跨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等多种媒介,凭借独特而复杂的形式与结构,凝聚成一种多变而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众多雕塑与装置作品中,艺术家不断重新赋予对象新的语境,从材料中挖掘出全新的意义。在这个以“祛魅”为特征的时代,刘韡则通过“重新赋魅”的方式,剥离理性与感性的视角,运用独特的方法论,探讨人类过去与未来的生存模式。









展览现场图
关于艺术家
刘韡 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刘韡近期于全球美术馆机构举行的个展包括“散场/OVER”(龙美术馆西岸馆,中国上海, 2020)、“看不见的城市”(克里夫兰当代美术馆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克利夫兰,2019)、“ 全景”(PLATEAU三星美术馆,韩国首尔,2016)、“颜色”(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荷兰鹿特丹,2014)、“三部曲:刘韡个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2011)和“万物”等(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1)。
刘韡近期参与的多项国际联展包括:“Janus”(博古睿艺术与文化中心,意大利威尼斯,2024)、“Le monde comme il va”(皮诺艺术收藏,法国巴黎, 2024)、“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釜山美术馆,韩国釜山,2020)、“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斯马特美术馆/莱特伍德659空间、美国芝加哥、2020)、“熵”( 林冠艺术基金会,中国北京,2018)、“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纽约,2017)、“颜色”(Castillo di Rivoli当代美术馆/GMT,意大利都灵,2017)、“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40年”(香港西九文化区M+、中国香港,2016)、“黑色方块的冒险:抽象艺术与社会1915-2015”(白教堂美术馆,英国伦敦、2015)等。
刘韡曾参加第58届与第51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19、2005)、第11届、第8届和第5届上海双年展(2016、2010、2004),第3届爱知三年展(2016)、第13届和第9届里昂双年展(2015、2007),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第4届、第3届、第2届和第1届广州三年展(2012,2008,2005,2002),第6届釜山双年展(2008)等。
刘韡曾多次获得包括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2016)、Artnet年度艺术家(2016)、中澳文化大使(2016)、GQ年度杰出人物(2015)、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12)、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2008)等国内外奖项。他也曾于2012年受邀参加亚洲文化协会(ACC)学者与艺术家交流项目。
关于艺术家
带来更多精彩作品
敬请期待





立木画廊由乐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伟(David Maupin)于1996年在纽约携手创立,自成立以来,立木画廊一直积极为国际艺术家开拓新市场,并建立长期的策展关系,展览场地遍布美国、欧洲及亚洲。立木画廊的展览活动以提倡多元化声音而见称,带来勇于挑战身份概念及塑造国际文化的艺术家之作品。
艺术家、作品、画廊信息垂询
inquire@lehmannmaupin.com
中文官网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