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5天 | “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即将闭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在陪伴大家走过四个月的时光后,
“永恒的温度——
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
将于2025年2月12日落下帷幕。
把握最后的机会,
到展厅与
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
等大师作品面对面,
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感受艺术永恒的温度吧!
路德维希夫妇是德国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史学家。1996年,他们慷慨地将89件、共计117幅国际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批作品的到来为中外艺术交流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从这批作品中遴选出55件创作于20世纪60至90年代精品,呈现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面貌。
二十世纪的西方美术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并重新定义了艺术的功能与意义。在现代主义的引领下,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规范,而是通过多样的艺术运动与风格扩展了视觉语言的边界。现代艺术逐渐发展为一个多元且交织的生态,艺术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碰撞推动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观念的诞生。
本次展览囊括了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贾斯珀·琼斯、罗伊·利希滕斯坦、盖哈德·里希特、大卫·霍克尼、格奥尔格·巴塞利茨等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多角度展示了20世纪艺术风格的丰富性,还生动诠释了全球艺术潮流的变革以及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
相信已经看过展览的观众,
一定被其中的精彩作品深深打动,
此刻不妨再次回味那些震撼心灵的艺术瞬间,
与我们一同深入细品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与独特魅力。
对于即将踏入展厅的观众,
不妨先做好功课,
一起了解展览的部分重磅作品,
相信你会在到达现场后有不一样的收获。
▲带鸟的步兵 Foot Soldier with a Bird
巴勃罗·毕加索 (西班牙)Pablo Picasso(Spain)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46 × 114 cm 1972年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杰出的画家与雕塑家,其艺术生涯横跨近一个世纪,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画面中的老步兵,面容沧桑,神情疲惫中带着一丝哀伤,他的左手紧紧环抱着象征战争的军刀,而一只洁白的鸽子却悠然自得地栖息在刀柄之上,正享受着士兵递来的一碗水。这一场景,既平凡又充满深意,仿佛诉说着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与象征战争的军刀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画面中的老步兵看起来像一位渴望和平的战士。这一形象,既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美好愿景的向往。毕加索通过这幅画作,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战争的人性光辉。
▲抽烟斗的男人 Man with a Pipe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 Pablo Picasso(Spain)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30 × 97 cm 1969年
这是描绘一位抽烟斗男性的经典之作,《抽烟斗的男人》不仅是毕加索个人艺术探索的结晶,也深刻反映了其对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独到捕捉。画中的男子,面容深邃,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与淡然,手中的烟斗仿佛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媒介。这幅作品虽未直接指明模特身份,但毕加索以其精湛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在气质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画中男子抽烟斗的姿态,既平凡又充满力量,象征着人类思考与存在的普遍状态。
毕加索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其作品《抽烟斗的男人》不仅是对一位抽烟男性的简单描绘,更是对人性、存在与艺术表达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探讨。
▲茨瓦托斯拉夫·里希特在演奏 Sviatoslav Richter is Playing
迪米特里· 迪米特里耶维奇·日林斯基(俄罗斯)
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Жилинский(Russia)
板面蛋彩画 Tempera on Board
200 × 150 cm 1984年
迪米特里· 迪米特里耶维奇·日林斯基,俄罗斯画家。1927年生于沃尔诺夫卡,1951—1973年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任教,自1973年起在莫斯科复印业学院任教。
这是献给俄国音乐家茨瓦托斯拉夫·里希特的作品。茨瓦托斯拉夫·里希特是著名的钢琴大师,至20世纪80年代才获准在西方举办音乐会。这幅画以他在科隆的演出为背景,艺术家通过描绘正自我陶醉于演奏中的里希特,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来展示艺术家神圣、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希特在科隆举办音乐会时,希林斯基也恰好在科隆访问。《茨瓦托斯拉夫?里希特在演奏》就是献给画中钢琴家的作品。
日林斯基是绘画艺术中“严谨风格”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在于对隐喻手法的灵活运用和对宗教题材的情有独钟。此后,曾致力于艺术新方向的发展。
▲横渡大西洋 Atlantic Crossing
大卫·霍克尼(英国 ) David Hockney (UK)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83 × 183 cm 1965年
大卫·霍克尼,英国画家、版画家及摄影家。1937年生于布拉德福德,其艺术生涯璀璨夺目,自1960年代起便在国际画坛崭露头角,后于多所知名学府担任教职,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及皇家艺术学院。
此作灵感源自霍克尼对广阔海域的无限遐想与亲身航行体验。画面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船只横渡大西洋的壮丽瞬间,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色彩层次,将波涛汹涌的海面、远处模糊的地平线以及船身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不仅展现了航行者的坚韧与勇气,更通过对光影的精妙捕捉,传达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宁静与自由。
《横渡大西洋》是霍克尼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探索精神的深刻致敬。作为一位在绘画艺术中不断探索新边界的大师,霍克尼在此作中巧妙融合了现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的元素,展现出他对形式与色彩的非凡驾驭能力。这幅作品不仅是霍克尼个人艺术探索的里程碑,也是向所有勇敢航行于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们的献礼。
▲画作6号 Picture No.6
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德国)Georg Baselitz(Germany)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285 × 457 cm 1991年
格奥尔格·巴塞利茨,生于1938年,是当今非常重要的德国艺术家之一,他善于从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幅《画作6号》创作于1991年,是一幅大尺幅的油画作品。画面中,黑色的线条模仿了墓碑上的刻线,乍看上去比较凌乱,但仔细观看便可发现,线条在每个圆内都组成了两个人像。由于人像是横着绘制的,“破坏”了观众的认知习惯,因此给观者带来了抽象且与众不同的观看体验。
展期: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2月12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1F 1/2/3号厅
指导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
Date: October 1st , 2024 to February 12th , 2025
Venue: Hall 1/2/3,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BAIETAN)
Supervising Organization: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Guangdong Province
Organize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广东美术馆新馆
GDMoA BAIETAN Venue
扫码预约
Scan the QR cod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电话:020-88902999,020-88902888。
Opening hours: 9:00-17: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o admission after 16:3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public vacation and exceptional situations)
Address: BAIETAN Venue: 19 BAIETAN South Road, Liwan District , Guangzhou, Guangdong
Enquiries: 020-88902999,020-88902888
▲扫码预约
Scan the QR cod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电话:020-87351468。
Opening hours: 9:00-17: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o admission after 16:3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public vacation and exceptional situations)
Address: 38 Yanyu Road, Ersha Islan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Enquiries: 020-87351468
广东美术馆新媒体平台
New Media Platform of GDMoA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摄影 / 黄诚林 曾雨林 张萌 陈晓潼
编辑 / 张萌 陈晓潼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