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的折衷,面的游移,漩涡的末梢”已于2024年12月27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延续了山中天艺术中心对非物理空间的研究,即从个人视角出发,围绕个人志以及地方线索所构建的区域性思考。同时,展览将“动物”作为一个象征和连接,去勾勒“人”、“社会”、“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并以此为启始,对地缘边界间模糊的、不断游移的地带进行探寻,通过作品所搭建的叙事网络,拨开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不断变化与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内在肌理和网络。
为辅助展览呈现,山中天艺术中心将依次对11位参展艺术家进行介绍。
本期艺术家为邬建安,其作品《锁龙山》正在展览现场展出。

致谢:骆云飞
邬建安
1980年,出生于北京
200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
工作、生活于北京
古今交织下的艺术探索者
邬建安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我们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察。邬建安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等,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现代艺术语言,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亦通过创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使其适应现代审美和艺术表达的需求。伴随创作历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被邬建安综合性地使用起来,以表达内心中涌动的灵思与能量。
一直以来,远古神话与先民想象都是邬建安创作的重要源泉,他善于引入现代的视角与哲思重构神话,在当下建立新的秩序。通过对传统神话、民间故事的重构与当代性再造,邬建安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视觉符号。与此同时,对跨学科实践方式的引入始终令邬建安与当下的时代紧密关联,从贵州少数民族村里的神话故事到科研机构的细胞研究,都能被艺术家收编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正如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所言,“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蓝虎》,邬建安,玻璃、着色玻璃、银38×34×34cm(外层),28×14×12cm(内层),2024,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邬建安的书写和创作始终保持着旺盛且稳定的生命力,不断探索着个体与社会、历史与记忆、真实与想象等多重主题。近年来,邬建安作品先后在《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2023);《思维的线索:馆藏中的行动抽象》,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伯克利,美国(2022)等地展出;并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巴塞尔、纽约等地举办个展。
材料与媒介的不断实验
大学时,邬建安初步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兴趣,甚至觉得和立体主义作品中的造型差不多,这让他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新的审美认知。本科毕业以后,他对中国民俗传统产生强烈的兴趣,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的研究生生涯。读研期间,邬建安就与当时已是皮影大师的汪天稳先生建立了创作上的联系,此后,在导师吕胜中先生的指导下,邬建安首次用剪纸的语言创作出了后来首次个展“白日梦”中的一批作品,这组作品的摸索实践大获成功,也奠定了接下来邬建安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向与面貌。

《白日梦》“分裂的性情”,邬建安,夹宣镂刻,136×77cm×20幅 ,2003-2004,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邬建安见到了传统艺术中的精粹,就难以再放任当时的传统艺术消隐在中国语境之中。但如何完成传统到现代的艺术转译是关键,也是难点。对于邬建安来说,方法就是以远古神话为线索,以皮影、剪纸等传统技艺为媒,串联起历史与当下,唤起潜藏在文化中的基因碎片。2008年《刑天》的诞生便是以《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刑天为原型,映射当下如同被西方文化斩首一般的中国文化,这是邬建安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毕业后的第一件作品,依然以制作皮影的牛皮作为材料,最终以LED灯箱装置呈现艺术效果。

《刑天》, 邬建安,手工牛皮镂刻、LED灯箱,275×165×14cm,2008,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2012-2014年创作的艺术项目《理水》以及2014年的《三千年笑脸》展现了邬建安在媒介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他开始以更为综合性的材料创作空间装置,同时以色彩交叠更为丰富的剪纸拼贴承载二维平面上的叙事表达。在此之后,邬建安也于《万物》系列的《五百笔》(2016)中尝试了水墨与剪纸的跨越性组合,画面中的每一个笔触都来自不同的人,构成独立的叙事。借此,邬建安想要表达他对于当代社会中个体与整体关系的理解:在整体当中,每一笔既与其他笔纠缠交织在一起,又在一种混沌的、不稳定的关系中努力突出自己的个性,挣得相对其他更显著的位置。在神话之外,邬建安开始更多地思考历史进程中的不同叙事个体。

《五百笔》,邬建安,纸上水墨拼贴,190×286cm,2016,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2017年,邬建安与汪天稳、汤南南和姚惠芬一起,携作品代表中国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在意象上将以“山·海”与“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结构来展开叙事。他在作品《九重天》(2008)中创造了人面鸟、人头鸟、羽人、娃娃鱼等九种动物形象,依照从水到天的逻辑层层包裹、套叠。动物形象的大小暗示了“吃”的动作,展现出一种反对权威和绝对逻辑的思路:谁大就可以咬,唯一的绝对逻辑仅仅是尺寸上的,而非进化论层面的弱肉强食。邬建安在与汪天稳的合作中放大了传统皮影中独特的视觉秩序,挑战传统材料与技术的边界,在古与今的地层中挖掘新的视觉与表达空间。在捕捉传统的制作工艺于今天的转换与重生中;在捕捉皮革所致的光影中,提出关于什么是“永生”的中国方案。

《九重天》(局部),邬建安,手工镂刻牛皮、金属框架,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2017 ,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如果说此前邬建安的作品是“繁复绚丽”的,那他后期的作品无疑经过了“提纯”。2018年,《刀的影子》和《面具》是两组前后延续的系列创作。原先被用来作为皮影材料的牛皮,摒弃了精致有序的雕刻,无序刀痕留下的,是宛若暴力伤口一般的空缺。其组合而成的形态仿佛成为了另一个陌生文明中的原始图腾或神秘面孔,在当下的观照中,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

《面具-大红》,邬建安,水牛皮、烤漆、丙烯,每件约260×10×280cm,2018,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对于文化生成的本质逻辑的思考,成为邬建安接下来的主题之一。“面孔究竟是什么?”“面孔是如何被识别和认同的?”借由“面孔”的隐喻,《看不见的面孔》(2019)系列作品呈现了许多奇异的面孔形态,其中蕴含的,是艺术家对于人类认知原型的朴素追问。而更为复杂的,则是背后文化生成的本质逻辑规则。

《看不见的面孔》,邬建安,玻璃、着色玻璃、银,尺寸不一,2019,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邬建安也热情拥抱。在“后中华未来主义”元宇宙展(群展)中,计算机将邬建安2020年的作品《夜之虎》里从神话、俚语、讽刺漫画、卡通等神异形象中提炼出186种作为可编织出人类所有故事类型的“叙事基因”,不断重组为融汇了无数微小个体与复杂整体的壮丽形象。
《蓝虎》,邬建安,三维数字影像,循环播放,2022,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夜之虎》,邬建安,水彩,纸镂刻,水彩、丙烯,浸蜂蜡,棉线缝缀于背绢宣纸,150×120cm,2020,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而以上相关主题的探索与玻璃媒介的使用,在2024年邬建安的最新个展《邬建安:蓝虎》中仍在回响。“蓝虎”援引自诗人博尔赫斯的同名短篇小说,艺术家的作品也如同小说中神秘又包罗万象的蓝色石头一样,衔接当世与远古、自然与超自然、诗情与梦境,为观众架设起来通往神秘世界的隐藏通道。

《邬建安:蓝虎》,偏锋画廊展览现场,2024,版权归艺术家与偏锋画廊所有
神话、民间与秩序的重建
神话作为超越地缘及时空的假想,提供了连接幻境与现实的支点。
童年时期,邬建安就被神话故事中的神秘插图所吸引,包括刑天、蚩尤、精卫...... 但那时感受到的更多是恐惧的情绪。“到现在我对那些鬼怪还是会感到害怕,但是人在害怕的时候往往又是最敏感的,恐惧体验对人类来说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并不知道。不过它会让你对自己所恐惧的东西思考得更多,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它的某个功能。”恐怖体验本身就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在地文化,所“唤起”的也正是潜藏在文化中为人所熟知的符号、象征与经验。经过长久以来的艺术实践,邬建安所思考的,正是通过远古的回响去激发和唤醒某种群体记忆,引发人对世界的遐想与重新审视。
在邬建安的理解里,当下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规则”,例如生殖隔离,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极有可能是不存在的,那里既有长着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和三只脚的“酸与”,又有长着翅膀的蜈蚣、蛇身人面的真实生命。于是在邬建安的作品中,“想象的”、“拼接的”动物也似乎曾经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艺术家所做的,仅仅是在当下完成一次次对远古动物的召唤。

《九重天》(局部),邬建安,手工镂刻牛皮、金属框架,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2017,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当你把《山海经》当成一种谜语,认为古代人没知识,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描述成了奇怪的动物,就会永远停留在想象的层面。我觉得它是真的,真的有一个时代,人和动物是可以繁殖的,蛇身人面的生命是真实存在的,你没办法否定不是这样。”
民间经验也携带着自身的秩序结构冲撞着某种大众主流叙事经验,一如剪纸、皮影形态所呈现出的与官方肖像之间的异质性。
2016年,在与巫鸿针对近作展《征兆》进行对谈时,邬建安曾表达了其作品中对于通过神话与民间叙事重构秩序经验的具体方式:立体叙事结构。即“在画面上通过阅读时间来造成分层。每层的结构是自成体系的,但都无力独自完成整体的叙事,层与层之间往往是有冲突的,甚至叙述的逻辑都是不同的。这种冲突被夸张得越强烈越好,这样会使人们在读图时陷入一个陌生的空间,向深度延展的阶梯有时是上下颠倒的,只要人们进入这个视觉思维的空间,他就无法全身而退,必须经过一个自我独立思考的过程,理出逻辑后才能重新找到阶梯的方向。”

《大河的诞生》,邬建安,2016,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邬建安正是借助了“绘画”天然的叙事性功能和自身所具有的被解读的潜能,完成了对新秩序的建立,并赋予其如同神话一般的可读性。《面具》系列及《夜之虎》等等作品,都体现着对“秩序”的进一步思考与展现,直至现在。
神话与民间中被折叠的是远离甚至颠覆主流叙事经验的秩序,作为某种“虚假”的结论被定义为非科学的想象。在观看邬建安的作品时,我们自身的经验反而会成为一种阅读其作品时的障碍,而正是这样的时刻,提醒着我们反观自身、反观边界。
展览呈现作品
「 锁龙山 」

《锁龙山》,邬建安,枯树根、蜡、鹿角、碎玻璃、禽骨、素描刻纸铅笔着色、木板、铜、玻璃等,250×140×180cm,2024,山中天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北京汉风美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惠允
《锁龙山》呈现了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中“锁龙——破筏——断锨——定山”的第一个故事情节。《锁龙山》包括一件立体作品,是一颗形似龙头的陈年树根,被安装在一个山形的玻璃柜子当中,树根被蜂蜡浸透,色泽偏黑,底部被一根钢筋制作的长矛刺中,就像一颗被挑落的头颅。在树根上,分布着一些非常精细的刻纸,它们是一些与理水故事有关联的素描形象,被制作成刻纸,从而立体地出现在树根之上。


《锁龙山》,邬建安,枯树根、蜡、鹿角、碎玻璃、禽骨、素描刻纸铅笔着色、木板、铜、玻璃等,250×140×180cm,2024,山中天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北京汉风美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惠允
过往参展经历
上下滑动阅览
2024
个展
《邬建安:蓝虎》,偏锋画廊,北京,中国
群展
《2024 LISTING Ⅱ》,偏锋画廊,北京,中国
《繁衍生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复刻与倍增》,艺仓美术馆,上海,中国
《知觉的外形》,虹美术馆,苏州,中国
《未来还未来:从七零到八零》,先声画廊,北京,中国
2023
个展:
《跨越两个世界的桥梁:邬建安作品展》,KalamazooInstitute of Arts 美术馆,卡拉马祖,密歇根,美国
《邬建安:对话》,千户瑠 Art Space(西安),西安,中国
群展:
《魔登天使》,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超媒体艺术节 MMAF》,上海前滩太古里,上海,中国
《?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启航:海上丝绸之路的当代回声》,张家港市美术馆,张家港,中国
《亚洲铜》,西海美术馆,青岛,中国
《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
《第二届年度艺术家提名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述而刹那——星美术馆开馆展 第二季》,星美术馆,上海,中国
《空间的能量:2023 ?都公共艺术汇报展》,?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北京,中国
《“未知·时序·物”一个人在荒岛特别项目》,坪山美术馆,深圳,中国
《东?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毕加索,面具之像》,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上海,中国
《寻邑 ·2023 大同当代艺术季》,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大同,中国
《超越 2003-2023》,明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感官的思索 暨 大成艺术馆开馆?展》,大成艺术馆,常州,中国
《水之回响:2023 中国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展》,银川当代美术馆,宁夏,中国
《不物于物》,香地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坐标——2000 年以来的中国绘画之变》,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太原,中国
2022
个展:
《邬建安:五百笔》,前波画廊——纽约艺田(ArtFarm),纽约,美国
群展:
《艺以通衢——2022 武汉双年展》,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汉口馆),合美术馆,武汉,中国
《“城市生息”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深圳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深圳,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2021》,798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后传统:想象、转译与重构》,艺文立?,杭州,中国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2022》,南海西樵镇,南海,中国
《一瞬一生:兰蔻菁纯艺术展》,中国船舶馆,上海,中国
《?届泛东南亚三年展序列研究展项目#5:向雨林学习》,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好奇屋》,关注画廊,广州,中国
《頌之回响:追溯穿越时空的精神与美学》,颂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CHUO: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灵蛇奇想”限时艺术展》,宝格丽酒店,北京,中国
《Dialogue:前波瑞士群展》,Il Rivellino 艺廊,洛迦诺,瑞士
《第 14 届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主宾国“跃迁/活性能量——中国当代艺术”》,塞内加尔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达喀尔,塞内加尔
《京 Zhì——愿景艺术开幕?展》,愿景艺术,北京,中国
《从孔子到基督》,Yeh 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思维的线索:馆藏中的行动绘画》,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加利福尼亚,美国
2021
个展:
《邬建安:视神经变图》,2019-2021,偏锋画廊,北京,中国
《邬建安:是海,是沙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廊坊,中国
《邬建安:仪式》,誌屋北京,北京,中国
群展:
《叠层时空: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厦门,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Listing》,偏锋画廊,北京,中国
《天倪:当代艺术四人展》,回响当代艺术空间,杭州,中国
《时潮共燃:2021 成都双年展》,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远·鉴:传承与重构》,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异境古亭台:苏州园林艺术节当代艺术展》,沧浪亭、可园、怡园、艺圃,苏州,中国
《“如炬:70 后+”当代艺术群展》,华艺空间,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玻璃应力:未来之窗》,冬宫博物馆,圣彼得堡,俄罗斯
《时间·光影——五人绘画展》,蓝岸画廊,深圳,中国
《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北展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绘画的逻辑》,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中国
《艺术在浮梁 2021——地?·发现》,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景德镇,中国
《但为君故——当代艺术六人展》,劫尘文化·右空间,太原,中国
《开物:当代中国的日常与想象》,伯爵夫人博物馆,里尔,法国
《在地个体:中国当代绘画研究展》,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
2020
个展:
《神话江湖》,誌屋现代艺术基地,上海,中国
《创新神话》,爱马仕全新夏季橱窗,上海,中国
群展:
《Whole Cloth,SITE131,达拉斯,得克萨斯州,美国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松美术馆,北京,中国
《第七届动漫美学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
《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中国
《云卷云舒——现代中国美术展·纸》,市原湖畔美术馆,市原市,千叶县,日本
《盘花卷烛红》,Objective 空间,上海,中国
《绘画的逻辑》,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中国
《策展课Ⅱ: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OCAT 深圳馆,深圳,中国
2019
个展:
《密园,前波画廊》,纽约切尔西,美国
群展:
《纸上谈缤:从图像到艺术的文明互鉴》,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那不勒斯,意大利
《丝绸之路:从传统到当代——中保建交 70 周年》,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索菲亚,保加利亚
《地天通——时空的神圣秩序》,空间站,北京,中国
《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安仁,中国
《观念与心性》,武汉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中国
《灵蛇传奇》,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
2018
个展:
《无妄》,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群展:
《第七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越后妻有,新泻,日本
《仙人的树林——邬建安×汪天稳》,震旦博物馆,上海,中国
《不息——第 57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巡展》,时代美术馆,北京;明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事苗——苗文化的多维观想》,今日美术馆,恭王府博物馆,北京,中国
《三世之界——第四届 TRIPLE PARADE 当代?饰双年展》,昊美术馆,上海,中国
《传统是一种发明》,王储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伦敦,英国
2017
个展:
《白日梦森林——邬建安的图像世界》,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北京,中国
群展:
《不息——第 57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威尼斯,意大利
《脉动——中国当代艺术展,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
《蛇形》,艺术科学博物馆,新加坡;森美术馆,东京,日本
《纸戏:幼儿园到当代艺术》,密尔沃基美术博物馆,密尔沃基,美国
《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切尔西大都会展览馆,纽约,美国
《文明的回响(第二部):中华匠作》,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第十届清州工艺双年展·手+包容》,清州烟草制造厂,清州,中国
《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宁波博物馆,宁波,中国
《何以素千叠——艺术家案例研究系列(第二回)》,万营艺术空间,石家庄,中国
《媒介乌托邦——艺术江西学术邀请展》,江西省展览中心,南昌,中国
《崖山之后的当代诉说》,深圳蛇口 G&G 创意社区,深圳,中国
……
文章内容参考:
邬建安个人网站:
http://wujianan.com/
偏锋 展览 | 邬建安:蓝虎:
https://mp.weixin.qq.com/s/2pfeq4HXQX0IaMJY3y5GOg
艺术专题|邬建安:被传统选中:
https://mp.weixin.qq.com/s/SwCSLdgxtd99FQK--YZ_5Q
民间的力量:邬建安叙说“九重天界”:
https://mp.weixin.qq.com/s/sRy-sZVkvu4ig4N07yT18Q
不息,2017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https://www.artexb.com/portfolio/chinesepavilion001/
—

山中天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朝阳区751艺术区,由著名建筑师金秋野设计,是一座融合了当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体,也是集青年艺术家共创、艺术衍生品展示、多功能厅和咖啡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艺术中心每年举办一系列高品质的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并积极拓展品牌合作项目、参与各类艺术公益活动。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艺术教育为基石、扶持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交流平台,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艺术体验,并致力于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研究型实验性美术馆。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