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也能这么潮?MANA带你解锁“食物花园”!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食物之地:自然培育室”展览现场
我们正活在一个“魔幻”的时代,AI种田、VR体验……未来的“赛博农场”比你想象的更酷!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感觉每天都在见证历史。但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科技与狠活的食品怎么办?AI会不会抢我饭碗?还有全球变暖、资源危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面临饥饿,同时又有20多亿人超重或肥胖,这“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现有食物系统所存在的巨大问题。(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你以为这些跟你没关系?未来的生活,谁都逃不开“吃”这个终极命题!
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长期征集
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创作者带你共同探索未来农业艺术的新趋势!这次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超酷的作品——“食物花园”。跨学科艺术家组合徐超凡和任庆齐,他们关注的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吃”。别以为“吃”是小事,在全球食品价格飞涨,加上食品健康等因素的影响,“食物自给自足”的概念越来越火,甚至有人预言,未来的城市人都要学会“在家种田”。
“食物花园”就是来“拯救世界”的。他们创作了一个“自给自足”的食物循环系统,有意思的是,还可以用人力发电来驱动。这不只是一个科技艺术农场,更是一个大家一起玩、一起种、一起吃的共享装置,目标是打造一个“吃货乌托邦”。这跟现在流行的“社区花园”、“屋顶农场”理念简直是“天作之合”。更酷的是,他们还结合了养耕共生系统,就是把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结合起来,鱼的排泄物可以变成植物的肥料,植物又能净化水质,促成完美的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原理图


剧透未来农场!
这些“黑科技”
你见过没?
“食物花园”可不只是一个好看的艺术装置,它简直就是未来农业的“剧透”,它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底从哪来?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科技除了打游戏、刷短视频,还能怎么改变农业,让地球更健康?未来的生活,我们能不能自己种菜、自己养鱼,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其实,像“食物花园”这样的探索在全球各地都在发生。* 垂直农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垂直农场”的AeroFarms,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在7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使用航空培植等专利技术种植法,让蔬菜每 16 天能收割一次,达到一年约 90万公斤的总产量——这是非常惊人的壮举。

* 植物工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在平谷研发的植物工厂,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让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甚至还能种出“无菌蔬菜”。这对于解决极端气候和粮食安全问题来说,简直是“神器”。
* 城市屋顶农场:纽约的Brooklyn Gr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农场之一,他们不仅种菜,还养蜂、办活动,把城市屋顶变成了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
* 太空农业:太空农业是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之后,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太空农业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对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进行诱变育种,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同时,太空农业也包括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以解决太空人员的食物来源,并有望将这些农产品返销地面,以补充地球上的稀缺资源。
中国太空站的太空种植

肯尼迪生物质生产室的内部复制了宇航员将在太空或其他星球上用来种植新鲜作物的封闭生长环境 *……
未来农业艺术就是用艺术的方式,把这些“烧脑”的问题变得有趣又好懂,让我们边看作品、边思考,顺便为地球的未来出份力。你是不是也想亲手体验一下未来农场?你是不是也有关于未来农业的奇思妙想?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连接未来的桥梁。我们希望有更多像徐超凡 x 任庆齐这样的创作者加入他们的研究,用你们的创意和热情,共同“种”出更美好的未来。现在就加入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系列活动,一起打造未来农业“吃货乌托邦”!
“食物花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农业艺术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艺术家们正在用各种脑洞大开的方式,重新定义农业和艺术的边界:
* 生物艺术:艺术家利用生物技术,例如基因工程、生物发光等,创造出活的艺术品。想象一下,夜晚的农田里,植物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Roosegaarde工作室作品《Grow》
张天怡 《植物智能计划》
* 互动式农业装置:设计可以与人互动的农业装置,例如通过触摸、声音等方式触发装置的变化,让人们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 虚拟/增强现实农业体验:利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的虚拟农场或增强现实的田野景观,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农耕生活,甚至可以模拟未来的农业场景。(可以搜索“VR农业体验”、“AR农业游戏”查找相关案例。)
by南京酷牛科技
* 声音景观与农业:艺术家探索农业环境中的声音,例如风吹过田野的声音、昆虫的鸣叫声等,并将其转化为音乐或声音装置,创造独特的听觉体验。
* 农业废弃物再创作: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秸秆、稻壳等,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进行再利用,例如制作成雕塑、装置或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米的节奏 吃的口感》设计:李卓欣;指导老师:张欣琦、段丽莎,广州美术学院 * 食物设计与艺术:将食物本身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例如通过精美的摆盘、创意的菜品设计等,提升食物的审美价值,并引发人们对食物与文化、社会关系的思考。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将持续关注并支持青年创作者,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共同探索艺术与科技、文化与社会的无限可能。我们相信,未来农业艺术将与更多领域进行跨界融合,例如建筑、设计、时尚、音乐等,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为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也将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跨时空活动
食物花园
2025年2月19日 14:30-17:00
线下:上海徐汇区 the point 空间
线上:腾讯会议
咨询:添加微信号artmana预约
(线上仅对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
参与者与合作方开放)
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详情点击下图

徐超凡与任庆齐共同组成的跨学科艺术家组合,致力于探索农业生态、新媒体艺术与科技交汇的可能性。他们将农业作为行动主义和艺术实践的媒介,利用生物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探讨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发起的“食物之地SITOPIA”计划,融合艺术、科技与农业实验,创造新的感知体验,以创新形式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科技与生态。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到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拓展了创新的边界,也带来了技术伦理、就业市场变化、数字鸿沟加深等全新的挑战。同时,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如资源消耗、环境退化、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流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集体智慧的参与。因此跨学科的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不仅能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还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方法。与此同时,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数字原住民”,从小便在全球化的数字环境中成长,他们擅长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在虚拟和现实的交汇中学习、工作和社交,具备了多元视角和高度的数字素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应运而生,自2024年10月28日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众多有时代前景的作品和研究方向。
近期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MANAbusiness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