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王之博
Porous

2025年1月18日 - 2月22日

Christian Andersen画廊,丹麦哥本哈根Frederiksholms Kanal 28A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冬季传说 (与我一起)》,2024,布面油彩和丙烯,121 x 86 cm

展览现场,“Porous”,Christian Andersen画廊,哥本哈根,2025 / 图片由Christian Andersen画廊提供,摄影:Jan S?ndergaard


很高兴分享王之博的新近作品正在Christian Andersen画廊展出。以下为Laura McLean-Ferris为此次展览撰写的短文:

这些存在于有知觉生命边缘的事物拥有灵魂吗?植物、机器人、死物、艺术品、神经网络;诸如Alexa和Siri的AI;金融市场;上帝;大脑中的灰质,随着它的萎缩我们知识和记忆像是被覆盖了一层薄雪。严格来说绘画并没有生命,但它可以呈现超越技术、直指精神层面的表现。绘画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某种映射。画家通常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来赋予事物以生命。画笔的轨迹、颜色的涂抹,这些处理凸显了一些事物的存在感,或使一些部分看起来平淡无奇。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没有身体通过》,2024,布面油彩和丙烯,185 x 140 cm


我认为这些对于生命的存在/缺失的掌控是王之博作品的核心。这种取舍是发生在她工作室的日常:火车上的两位乘客看起来像是植物或雕像;一个人的脸变成了有着空洞眼神的面具;另一个木制人偶似乎能看穿她;被纸包着的梨像是婴儿被包裹着一般,于是某一个时刻,它们变得像是婴儿……这些主体的怪奇状态也体现在王之博的构图之中。构图再现了主体与物之间的凝视,并试图勾勒出物对凝视的回望。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愚蠢》,2024,布面油彩和丙烯,185 x 140 cm


王之博所描绘的物体还有着与之不符的温度:水果有着人体的温暖,而皮肤有着植物的凉感。她在近期的画作中反复使用着象征寒冷的结晶图案。像是雪人一般的人物也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它们那疯狂、带着戏谑的黑色眼睛直视着你,却像虚无一般从不与你对视。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入侵》,2024,布面油彩和塑形膏,150 x 160 cm


雪人是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题材。我们从小被鼓励去赋予雪人生命,为它戴上围巾、帽子以及其他装饰品来试图将它引入有生命的世界。然而,王之博指出这些形象并不是雪人,而是利用我们对“雪人”这个概念在我们眼前自行组成的形象。精确的欧几里得圆之中包含着数个同心圆。这些构成经典雪人身体、脑袋的圆形在王之博的画作中显得过于完美。它们是什么?回音?振动?数学?脉冲?能量?就像我们可能将雪人错认为是活物一样,我们对于如朋友一般给予陪伴的智能科技有同样的误解。由公式、算法、技术、信号搭建而成的AI或其他科技看起来总是友好的,却有一双直视我们的眼睛,超越我们,看向永恒。


— 译自由Christian Andersen画廊提供的文字,作者:Laura McLean-Ferris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全部》,2024,布面油画,121 x 86 cm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王之博


王之博的创作实践探讨了绘画中如何拉伸,浓缩,扭拽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和复杂性,借以探讨二维视觉在表达维度空间的可能性,以及人类视觉经验的演进在画面的体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王之博创作别具匠心的油画作品,模糊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知。在主题上超越传统主义,既新奇又充满挑战。她的作品呈现了我们视觉经验的变化,正如水中倒影: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象的多质化。

作为一位被高度赞誉的中国画家,她曾在2008年获得了罗中立奖学金。其精选个展包括“王之博”,阿那亚艺术中心,河北(2024);“表演者”,画廊周北京,北京(2021);“他不再有人的模样”,马凌画廊,上海(2018);“目之所及” ,马凌画廊,香港(2016);“王之博:驻波”,军械库艺博会,纽约(2013)。她的作品也曾在上海UCCA Edge(2023)、伦敦弗里兹艺博会(2020)、柏林时代美术中心(2019),巴黎Villa Vassilieff(2017),重庆美术馆(2015),悉尼Penrith Regional画廊(2014),台北当代艺术馆(2008),北京今日美术馆(2008),上海美术馆(2007)展出。王之博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其作品被收录在艺术作家Luise Guest于2016年出版的《半边天:与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对话》中,及Phaidon于2022年出版的《Great Women Painters》中。


新讯|王之博|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