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展览名称: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25.1.22-4.21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2025年1月22日至4月21日,上海博物馆携手日本POLA美术馆及日本经济新闻社联合举办“对话世界”系列文物艺术大展第五展——“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作为2025年的开局大展,本次展览是POLA美术馆的首次大规模海外展览,也是上博在印象派走过150年之后,首次全景式梳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及对后世广泛影响的一次重要展览。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位于日本箱根的POLA美术馆,被群山、森林环绕



展览汇聚30余位艺术巨匠的近70件经典之作,涵盖从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到马蒂斯、毕加索等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代表作品,特别呈现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犹如群星辉映,带领观众沉浸在一场盛大而热烈的艺术派对之中。以光影与自然为线索,展览不仅呈现印象派艺术捕捉瞬间之美的卓越成就,还深入探讨其在野兽派、立体主义乃至当代艺术中的延续与革新。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2025年 上海博物馆《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在此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我们上博的策展团队多次来到日本POLA美术馆,把他们展线上最重要的作品都挑选过来了。”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说,“而作为POLA美术馆在中国的首秀,他们也愿意把最好的馆藏送到中国来展示。”




01



破冰游戏

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前奏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雪中鹿影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19年-1877年 约1866-1869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库尔贝出生于法国东部弗朗什-孔泰的乡村奥尔南,父亲是当地一位富裕的农场主。1839年,他进入巴黎的瑞士学院学习绘画。1846年,他赴荷兰旅行, 深受伦勃朗作品的启发,自此热衷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开创了写实主义绘画的新方向。


从1860年代起,库尔贝在巴比松派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以森林为主题的风景画。他常深入林间,细致观察野生动物,其动物画也受到英国画家爱德温·兰西尔的影响。鹿是他钟爱的题材之一。本作中,库尔贝巧妙结合刮刀与画笔,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生动还原了干冷冬日的雪景。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年萨拉曼卡的学生 爱德华·马奈  1832年-1883年 1860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马奈出生于巴黎的上流社会,父亲是高级司法官。他18岁时立志学画,师从托马斯·库图尔。虽然与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但马奈从未参加过印象派展览。


这幅画取材自18世纪法国剧作家勒萨日的小说《吉尔·布拉斯》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西班牙,两名学生在前往古都萨拉曼卡的途中发现了一块刻有碑文的石碑。其中,认真阅读并用心领会碑文的一位学生找到了藏在石碑下的金币,而嘲笑碑文荒唐的另一位则一无所获。画中两名学生身穿17世纪西班牙风格的服饰,这可能反映了马奈创作时巴黎流行的西班牙风尚。




02



舞池中央

印象派画展与印象派的诞生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吉维尼的干草堆 克劳德·莫奈  1840年-11926年 1884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莫奈的最后居所位于距离巴黎不远的吉维尼,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当时尚未受到现代化的冲击。莫奈在此建造了著名的莫奈花园。乡村的景色源源不断地激发他的灵感,干草堆、白杨树林和塞纳河的支流伊普特河成为了他的新题材。


从1884年至1886年,莫奈居住在麦场附近。每年打麦季后,田野里堆满了干草堆,仿佛一座座小山。本作是他8幅干草堆系列作品之一,描绘了庭院西侧莫朗农场的三座干草堆与白杨树林。这个系列意在捕捉景物在不同季节和时刻的光影变化,而本作则特别着重表现了光线明暗的细腻变化。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国会大厦·玫瑰色交响乐 克劳德·莫奈  1840年-1926年 1900 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莫奈创作系列作品的初衷是通过在相同地点描绘相同景物,以捕捉不同时间、季节和气候下光线的微妙变化。1900年冬天,因儿子米歇尔在伦敦留学,莫奈前往英国小住,开始创作以国会大厦和泰晤士河沿岸风景为主题的系列画作。次年冬天,他再次来到伦敦继续这一系列创作,但最终的完稿都在吉维尼的画室完成。


为描绘国会大厦这一新哥特式建筑,他选择在泰晤士河对岸圣托马斯医院阳台上取景。逆光中,他眺望晚霞笼罩的国会大厦,宁静的泰晤士河面映照出它的朦胧倒影,河面升起的雾气萦绕四周。国会大厦、泰晤士河和雾气,这些伦敦的象征在粉紫色的画面中交织,宛如一首抒情的玫瑰色交响乐。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卢安河畔的早晨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 1839年 - 1899 1891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西斯莱因在英国接触了透纳和康斯特布尔的风景画而决心成为画家。他在巴黎的夏尔·格莱尔画室学习,并与莫奈和雷诺阿一同在枫丹白露的森林中进行户外创作。西斯莱基本一直生活在法兰西岛的塞纳河流域,他以描绘诗意的田园风光闻名,留下了近900幅油画。


晚年的最后十年,西斯莱居住在枫丹白露森林附近卢安河畔的美丽乡村莫雷。他以当地一座古老教堂为主题,在不同时间、季节和光影条件下创作了著名的15幅系列作品。本作描绘了卢安河的平静河湾:河面波光粼粼,水流潺湲,岸边绿树成荫,农庄小屋散落其间,倒影映在水面上,呈现出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埃拉尼的晨曦下盛开的梨树 卡米耶·毕沙罗  1830年- 1903年  1886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1884年,毕沙罗搬到位于巴黎西北约100公里的伊普特河畔小村庄埃拉尼,并在这里度过了晚年。本作描绘了埃拉尼清晨的静谧与安逸,曾参展1886年第八届印象派画展。画面以梨树和栏杆构成的纵横轴线,形成了稳定的构图。受修拉和西涅克的影响,毕沙罗对点描技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本作正是这一时期的成果。画中复杂交错的细密点彩明显是为了增强色彩的对比效果,以求再现晨曦中埃拉尼的静谧景象。毕沙罗的作品令人仿佛置身绿树掩映的乡村,自然的气息如在耳畔。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戴蕾丝帽的女孩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年-1919年 1891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一位头戴华丽蕾丝帽的女孩惬意地斜倚在椅背上,明眸善睐,樱唇饱满,尽显端庄优雅。1880年前后,雷诺阿从古典主义的轮廓线与立体感中解放,开始吸取18世纪大师的技法,探索新的绘画形式。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以身穿流行服饰、头戴时髦帽子的年轻女子为主题的肖像画,获得广泛赞誉。


作为裁缝与缝纫女工之子,雷诺阿尤为注重服饰的表现。他能够巧妙捕捉不同面料的质感,将服装的细腻与真实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作不仅细致描绘了女子的容貌与肌肤,还通过简洁的笔触刻画了那顶层层蕾丝缝制而成的帽子,呈现出立体蓬松的质感。袖口的轮廓以白色高光点缀,展现了他对服装细节的敏锐观察。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沐浴之后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年 -1919年  1915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1903年,雷诺阿搬至地中海沿岸的滨海卡涅,迷人的自然景色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下焕发出绚丽的色彩。本作中,阳光洒满了户外的草地,一位裸女慵懒地斜躺其间。她是雷诺阿新的灵感缪斯——年轻的红发模特凯瑟琳·海斯琳,她后来还成为了他二儿子让的第一任妻子。


法国南部耀眼的阳光和充满活力的模特,为雷诺阿的晚年创作注入了新的激情。他在暮年再度探索并升华了风景与人物完美融合的绘画风格,成就了众多动人心弦的杰作。




03



烟火辉映

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崛起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瓦兹河畔奥维尔镇的小屋 保罗·塞尚 1839年-1906年 1872-1873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1872年,塞尚搬到巴黎西约30公里的瓦兹河畔奥维尔镇。当时,毕沙罗住在与其比邻的蓬图瓦兹,塞尚经常拜访毕沙罗的画室,学习印象派的绘画技法。


奥维尔镇也是早期印象派收藏家兼业余画家保罗·加歇医生的居所。毕沙罗、塞尚等常聚集在他的周围,相互交流创作灵感。在这里,塞尚创作了大量风景画,描绘了乡间小屋与自然景致的和谐之美。本作描绘了秋日风景,蜿蜒小道的曲线赋予画面动感,展现了塞尚对风景题材的钟爱与独特的表现力。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四个浴女 保罗·塞尚  1839年-1906年 1788-1878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塞尚一生创作了约三十幅不同版本的“浴女图”,即描绘裸女群像的作品。“浴女图”中的裸女形象源于前人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塞尚将前人形象进行微妙调整后融入自己的画作。本作创作于他参加第三届印象派展期间,是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系列四人浴女组合中的一幅。画面充满了他独特的笔触、技法与构图风格。


茂密的森林中,四位浴女相互顾盼,画面以短促的斜线叠加而成,省略了对人物细节的描写。由于这种笔触贯穿全画,前景和背景似乎融为一体,削弱了空间感,使画面趋于平面化。塞尚的重点在于如何布局人物位置,以更好地展现群像的和谐感。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 文森特·凡·高  1853年 – 1890年 1888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凡·高出生在荷兰津德尔特一个牧师家庭。起初,他想成为画商,后来转而尝试传道,但最终立志成为一名画家。1886年,凡·高前往巴黎投奔担任画商的弟弟提奥,并深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的启发。


1888年2月,凡·高来到罗讷河畔的阿尔勒,这座历史悠久的乡村因其如诗如画的景色,被视为理想的世外桃源。阳光明媚的乡村景致激发了凡·高对色彩的探索。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以阿尔勒为题材的作品,本作即为一例。画中以蓝色表现天空和运河,以黄色描绘桥梁与河堤,绿油油的青草点缀着河堤,桥后的小树林则以红色和绿色描绘。艺术家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法国南部阳光灿烂、色彩斑斓的景致。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蓬塔旺树下的母与子 保罗·高更  1848年 - 1903 1886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本作创作于1886年,是高更初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时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身穿布列塔尼传统服饰、戴着头饰的母亲与孩子,置身于茂密的绿色树林中。高更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从毕沙罗和塞尚处学习的印象派技法,以细腻多变的笔触表现草木在微风中的摇曳感。这幅作品代表着高更在印象主义影响下的探索,同时奠定了他后期综合主义风格的基础。


布列塔尼以其异国情调激发了高更对异域生活的渴望,促使他后来前往巴拿马、马提尼克岛、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等地从事艺术创作。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欧塞尔之桥 保罗·西涅克 1863年-1935年 1902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西涅克在点彩法创始人修拉离世后,成为新印象派的领军人物,并在著作《从欧仁·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中系统阐述了点彩法理论。西涅克起初沿用了修拉的笔法,用细密的纯色色点在画面上营造特殊的调色效果。后来他开始采用更大的圆点,呈现出类似马赛克壁画的质感,本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画中描绘了法国勃艮第地区约讷省的港口城市欧塞尔的景色,展现了贯穿城市的约讷河,两岸风光如画:左岸的桥对面是高耸的圣埃蒂安大教堂,右侧为圣日耳曼修道院的尖顶钟楼。画面前景中,桥上的行人、堤坝上的垂钓者以及河中荡漾的小船生动再现了当地人惬意的度假生活。




04



霓虹照夜

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戴围巾的女子 亨利·马蒂斯 1869年-1954年 1936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马蒂斯年轻时曾研习法律,后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师从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莫罗。他的早期创作深受西涅克等新印象主义艺术家的影响,采用点彩技法,后转而与弗拉芒克、德兰等艺术家共同探索并建立了新的色彩理论,强调突破物体固有色彩的限制,大胆运用鲜艳色彩来表现事物。


马蒂斯一生钟情于描绘女性形象。本作呈现了一位黑发红唇的女子,她双手交叉,轻搭在腿上,放松地倚靠在椅子上。背景由雪青与黄色两大色块拼接而成,辅以黑色格纹统一画面。色彩与线条、稳定与活跃相互交织,赋予画面鲜明的节奏感,营造出轻松洒脱的氛围。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巴黎 拉乌尔·杜菲 1877年-1953年 1937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1925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邀请杜菲创作一系列以“巴黎”为主题的家具。他在博韦挂毯工厂的协助下,设计并制作了扶手椅、沙发等,并在家具上绘制了象征巴黎的历史建筑。此外,他还以织物和屏风为媒介,创作了俯瞰巴黎全景的作品。


本作正以屏风形式展现了俯瞰巴黎的独特视角。画面中,杜菲用蓝色调表现夜晚的宁静,黄色调则映射出白昼的阳光。前景中,蓝色波纹象征流淌于埃菲尔铁塔之下的塞纳河;中景处,紫粉交织的色带渲染出屋脊交错、繁华热闹的巴黎街道,鲜明的对比色更是凸显出诸多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画面中的四朵硕大玫瑰是杜菲常用的象征性元素,它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为艺术之都巴黎的繁华盛景增添一抹绚烂华彩。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玫瑰色背景的吉他静物 乔治·布拉克 1882年-1963年 1935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这件作品体现了布拉克在立体主义时期对形式与内容的深刻思考。作品中央的圆形大桌被描绘成一个椭圆形平面,呈现出两边翘起的视觉效果,作者忽略了桌子与地板、墙面之间的空间感,这种处理手法与塞尚的静物画风格颇为相似。布拉克通过几何分割和拼贴的方式,重塑了传统静物画的空间感。画中的吉他、瓶子等元素被解构并重新组合,使观者感受到一种二维与三维交织的独特视觉效果。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戴葡萄装饰帽的女孩头像 巴勃罗·毕加索 1881年-1973年 1913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为美术教师。1900年,毕加索首次来到巴黎,以蓝色为基调描绘社会底层生活,开启“蓝色时期”;后用暖色调创作了以马戏团等为主题的作品,进入“玫瑰色时期”。此后,他以不同视角来描绘对象,将其置于同一画面中,与布拉克共同开创了“立体主义”。


本作以毕加索的恋人艾娃·古埃尔为模特,是将女子头部、弦乐器、扑克牌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肖像画。毕加索原以弦乐器为素材构思一幅静物画,但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眼睛、嘴唇、波浪长发和葡萄,并在颈部添加毛皮装饰,使之转变为肖像。作品将多种元素融合于平面中,以三维质感和现实触感唤起对象的存在意义,是“综合立体主义”的重要探索之作。



05



复调回响

西方绘画在东方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野外 黑田清辉 1866年-1924年 1907年|布面油画 POLA美术馆藏



1884年,17岁的黑田清辉赴法国学习法律,却因对绘画的热爱转而投身艺术。1886年,他进入科拉罗西学院,师从擅长描绘优美女性形象的拉斐尔·科林,直至1893年归国。他将自由明快的西洋绘画带回日本,成为日本美术教育的重要推动者。


本作中,黑田描绘了一位躺在草地上的裸女,展现了他回归科林画风的尝试。画作以微妙色彩细腻刻画出阳光普照的画面,流露出甜美而诗意的魅力。这既是对科林的致敬,也体现了黑田清辉对西洋画技的独特理解与升华。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燕子双飞图 王悦之  1894年-1937年 1929年|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王悦之(原名刘锦堂,号月芝),台湾台中人。1915年赴日留学,就读东京美术学校,1921年毕业后回国,任北京美术学校西画教师。1922年,与李毅士、吴法鼎等创立北京首个西洋画研究团体“阿博洛学会”。1924年,他创办私立北京艺术学院并任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导师。1928年,受林风眠邀请,任国立艺术院西画系教授。


本作创作于王悦之任教国立艺术院期间,描绘了一位青年女性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画家以中国画的线描为骨,以明暗光影塑形,无论是比兴的创作思路、立轴式的构图、背景与道具的设置还是油色的薄涂,无不展现了其对西画民族化的悉心探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香港码头 陈抱一  1893年-1945年 1942年|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陈绿妮捐赠



陈抱一(原名陈洪钧,号抱一)1893年生于上海,1913年赴日留学,在白马会葵桥研究所学习,次年回国。1916年再度赴日,先后就读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1921年毕业后归国。1925年,与丁衍庸共同创办中华艺术大学,任洋画部主任。著有《油画法之基础》、《静物画研究》、《人物画研究》等。


本作创作于1942年,描绘了40年代香港的渔村景象。蓝绿色的大海上停泊着渔船,岸边的渔民们等待着归帆,夕阳将他们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岸边。画作色彩典雅、富含诗意,造型流畅概括,既富现代主义艺术的美感,又深深地烙有中华民族的时代印痕。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巴黎圣母院夕照 刘海粟  1896年-1994年 1930年|布面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他1896年生于江苏武进,1914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副校长,1915年至195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期间,他编辑出版《世界名画集》,考察日本和欧洲的艺术教育,探索中西绘画融合,积极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


本作创作于刘海粟第一次旅欧期间,是其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作品在对光线的表现上展示了来自印象派、特别是莫奈的影响,但刘海粟更为追求画面的沉稳与均衡。他以对称的满幅构图和黄绿色的暖色调刻画巴黎圣母院,用笔深沉厚重而富有弹性,驭色错综有序,充分体现了他对中西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融合。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窗前女人体 潘玉良  1895年-1977年 1946年|布面油画 安徽博物馆藏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1895年生于江苏扬州。1918年考入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赴法留学,1928年返回中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1937年定居巴黎。她是中国近代较早走出国门,系统接受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的女画家之一。


在潘玉良的艺术创作中,对女性的关注与表现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幅作品创作于她第二次赴法期间,这一阶段也正是她艺术创作上的高峰期。“窗前的女性”这一传统的西方绘画题材常常通过窗内外的景象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连接现实与想象。本作用色大胆奔放、对比鲜明,融合了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的风格特征,展现了潘玉良在艺术上的广泛吸纳与创新。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草间弥生 床,波点迷恋 2002年 综合材料 POLA美术馆藏,上博东馆展出中



06



余兴派对

当代艺术中的光与空间



▲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1968年- 流溢的光(a-d) 2011年|喷墨打印裱于铝板,艺术家自制框 POLA美术馆藏



本组作品由四幅摄影构成,创作于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在伦敦的工作室。表面上,它们似乎捕捉了偶然的瞬间;然而细察之下,便会发现这些投射于墙面的光影并非自然生成,而是通过多重曝光的技法,将不同光影精心叠加于同一画面中。这种手法与立体派绘画颇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作品为我们呈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累积如何改变着空间的样貌。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杉本博司   1948年- 卡伯特街影院,马萨诸塞州(前)1978年|明胶银印 U.A. 剧场,纽约(后) 1978年|明胶银印 POLA美术馆藏



“剧场”系列是杉本博司自70年代起持续创作超过40年的作品,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之一,与“标本”和“海景”共同构成其艺术创作的三部曲。


该系列作品通过长时间曝光的独特手法拍摄完成:艺术家坐在影院的最后一排,将8×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将快门时间设置为整场电影的放映时长。由于超长时间的曝光,电影银幕上的影像已经被强烈的白光所“洗去”,最终呈现出一片光亮、纯净的白色空间。“剧场”系列用摄影这一媒介捕捉并表达了时间的流动与沉淀。通过相机、光线与时间的相互作用,杉本博司创造出了超越传统影像的视觉语言。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2025年 上海博物馆《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展览 “印象·派对”共分为六个部分,向观众呈现艺术如何在百年流变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催生新的可能,在漫长派对的尾声,观众也将从旁观者变身艺术变革的见证人。



_关于POLA美术馆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日本箱根 POLA美术馆




POLA美术馆是安田幸一大师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一个热爱艺术和建筑的朋友前往朝圣。这里有让人沉静的建筑,怡人的景观,还有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带给人一次全方位的美的享受。

建筑外观延续了安田幸一一贯的极简风格,以混凝土为主要材质,线条简洁有力。入口处一道狭长的坡道,两侧高耸的混凝土墙面,仿佛在告诉来访者,要抛开尘世喧嚣,沉静心灵,走进艺术的殿堂。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位于日本箱根的POLA美术馆



展厅空间同样延续极简风,白墙灰地,线条利落。高大的立柱撑起屋顶,使得展厅空间开阔挺拔。展厅采光全部来自顶部和两侧开窗,自然柔和的光线为艺术品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

整个美术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建筑体量不大,低调地隐匿在树林之中,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林间小径蜿蜒曲折地连接各个空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位于日本箱根的POLA美术馆



对于POLA美术馆创始人铃木常司先生来说,他希望美丽、健康并不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发自内心。色彩丰富、美丽漂亮,令人赏心悦目是我们馆藏作品的一个主要的特征。”

“日本的观众会因为看不到这些画作而失望,但为了能把这些使人身心愉快的艺术品展示给全世界,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把它们带来了上海。”POLA美术馆馆长野口弘子笑着告诉我们。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铃木常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康定斯基和雷诺阿



铃木常司自1950年代后期开始收藏,40多年中收藏了约9500件美术品,其中最重要的是19世纪之后的西洋绘画和近代日本绘画。他从没有聘请过艺术顾问,而是从书本中自学艺术品鉴藏的相关知识。

铃木常司离世后,铃木乡史接任,将美术馆的收藏脉络延续至当代,还将美术馆周围的树林也开发出来,安置艺术品,免费向公众开放。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 在栈道中可欣赏到的部分植物、鸟类和艺术品



在长约1km的自然栈道中,不仅可以观赏到各种珍稀植物和鸟类,还能与罗妮·霍恩、志村姐弟(SHIMURAbros)等艺术家创作的户外雕塑近距离接触。


“借着上博的展览,我们也希望邀请更多中国观众来到箱根,在自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野口弘子说。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关注当下艺术的热点,
不错过艺术史的精彩!


经典回顾
And More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上博大展_穿越印象派黄金时代 在笔触光影里跳支华尔兹! | 国家美术·关注  | 印象派 光影 笔触 美术 博大展 华尔兹 国家 名称 印象 POLA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