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启“careStation / 照护站”收藏计划:有别于传统美术馆以馆方为主导,以艺术史梳理或理论研究为使命的收藏体系,阿那亚艺术中心的收藏由艺术家主动提出,始于更为现实且富有情感的考量——对委任作品的珍惜与照料。
阿那亚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曾在多个展览中委任艺术家创作全新作品或制作过往作品的全新展览版本。然而受限于现实条件,这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展览结束后不得不进行销毁处理。其中,个别艺术家主动向阿那亚艺术中心提出捐赠。这也为阿那亚艺术中心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在不断为展览制作全新作品的同时,我们是否对当下当代艺术的生产机制和作品归属进行了审慎的思考?对由馆方委任的作品进行保存和呵护是否正是生产者的责任?
在这些与艺术家的对话和对自身的反思下,阿那亚艺术中心馆藏“careStation / 照护站”应运而生。它以保存和照顾作品为核心,以艺术家的意愿为前提,为那些暂无去处、原本将被销毁的作品提供一个收容之所。同时,在阿那亚艺术中心馆群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这些作品也将再次得到展示,并且欢迎外部机构和项目的借展。

目前,已有阿琳娜·查伊德洛夫(Alina Chaiderov)、蒋志、奥拉湾·阿伦让(Orawan Arunrak)、秦畅4位艺术家加入“careStation / 照护站”收藏计划,捐赠了6件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或制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也见证了阿那亚艺术中心的策展实践,以及艺术在特定时空中的生成与流转。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艺术家的捐赠,这代表了他们对阿那亚艺术中心工作的认可、信任和支持。




作品以7根铜管为主体,由不锈钢支架支撑。通过这种方式,材料本身被直接地展示并再次强调出来。铜是查伊德洛夫创作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对身为威尔森氏症患者的她而言,铜是极其危险甚至致命的元素,每日必须小心控制含铜食物的摄入。故而铜管在此也指向了人的身体,同时,艺术家认为铜管这种基建材料如同血管一样为城市——这个更大的“身体”输送着能源。由此,她从自我身体出发,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图景之中。




艺术家蒋志将烟花从公共空间带入展厅,以搭积木般充满童趣的方式重组。烟花剩余物剥去外皮构成“微缩的城市”,俯看之下组成一个巨大的“TIME”(时间/时代)字样。眼前带有火药味和燃烧痕迹的残骸,成为了欢庆和私人记忆的纪念碑,激发了我们对盛放彼刻绚烂、强烈而隐含暴力的想象;而又在在此时归于寂静之后,重新引起我们对“TIME”一词所指向的时间和时代更深远的思考。







艺术家奥拉湾·阿伦让曾在多国生活和旅行,语言是她感知自己所处环境的重要符号。她在规整、有序的汉字结构和阿那亚艺术中心独特的建筑空间之中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组由中文字符折叠而成的家具雕塑。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艺术家也正在学习中文,而她挑选出的汉字“目”、“身”、“土”以及部首“亻”都是象征了我们的身体及其所处环境的重要元素。这组家具与多种形式的创作手稿以及窗格倒影般的地毯一起,共同构成了一间艺术家想象中的流动工作室。





圆盘状的防鼠板是船只在港口停泊时,为防止鼠类登船所安装在纤绳上的一种装置。艺术家在阿姆斯特丹的码头与这一元素相遇,她将其引入展厅,勾起了我们对特定场景的想象。轮船的停泊体现出一种临时性和防备状态,而轮船的远航象征着一种更丰富、更美的生活,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被欢迎上船。





《矿工生菜》和《乡间斗牛场上的鞭炮残留物》两件雕塑的主体形状源自于公司团建和校园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的充气道具,它们通常有着指向自然的名称与形态。艺术家在思考草地、海洋和岩壁等自然景观如何在人类活动中被模拟,作为需要被克服的障碍出现,使用后又被便捷地消解。通过对充气物进行翻模、切割、重组和改造,并且与来源不同的材料杂糅,艺术家将其还原为微缩的景观,以此杜撰一种不可识别、相互粘连的多重模拟。


阿那亚艺术中心特别为“careStation / 照护站”改造了两处独立仓储空间,满足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