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话题

让·米奥特肖像,1998年 / 致谢让·米奥特基金会 - 摄影:Sylvie Ruau
法国艺术家让·米奥特(Jean Miotte)在1926年出生于巴黎,并于2016年逝世于纽约。作为“无形式艺术”(Art Informel)运动中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米奥特以抒情抽象的艺术风格闻名,其绘画兼具深刻内省精神与炽烈的动态表现力。米奥特的创作经常被比作爵士音乐家的即兴创作或芭蕾舞者的流畅舞姿。在其漫长而多产的艺术生涯中,米奥特深受所处环境、所经历的事物以及结识交往的友人影响,这些元素贯穿于他的创作中,并体现于艺术家对手势、空间与色彩的不懈探索。
正在展出| 阿尔敏·莱希 - 上海
米奥特原本学习数学,但于1946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意外地发现了绘画的魅力。在军营中,他开始在墙面上作画,并回忆道:“这个地方以及周围的墙上装饰丑陋到让我深有感触,而我发誓,一旦有机会,我一定要改变它。”这次经历点燃了他对艺术的热情。此后, 他在巴黎蒙帕纳斯区(Montparnasse)短暂向画家埃米尔-奥东·弗里茨(Achille-émile Othon Friesz)与雕塑家奥西普·扎德金(Ossip Zadkine)学习,并受到了雅克·维隆(Jacques Villon)、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法国艺术家的影响。
让·米奥特
《南方》1991
布面丙烯
195 x 250 cm
戏剧和舞蹈成为米奥特创作早期的重要灵感来源。他与许多表演艺术界的朋友们来往密切,其中包括法国芭蕾舞天后齐齐·让迈尔(Zizi Jeanmaire)以及俄罗斯芭蕾舞明星弗拉基米尔·斯库拉托夫(Wladimir Skouratoff)。米奥特最早的一批具象画作经常以舞者为主题。这种与动作以及表演艺术的深厚联系可说是贯穿了他的日后整个艺术生涯。他后来更受巴黎市政府的委托,创作了大型画作《南方》(Sud),现永久悬挂在巴士底歌剧院(Opéra de la Bastille)的主厅。
让·米奥特
《无题》1948
亚麻布面油画
46.2 x 38.2 x 2 cm
米奥特于1950年左右开始创作抽象画。当时他定居并工作在法国的默东(Meudon),并结识了让·阿尔普(Jean Arp)和吉诺·塞韦里尼(Gino Severini)等艺术家。他从1953年起参与「新现实沙龙」(Salon des Réalités Nouvelles )的展览,并开始定期展出作品。同年,艺评家米歇尔·瑟弗尔(Michel Seuphor)在《抽象艺术词典》(Dictionnaire de l’art abstrait)中收录了米奥特作品,并评论描述他的绘画为:“色彩鲜明、设计清晰、极具张力的墙上作品”。
正在展出| 阿尔敏·莱希 - 上海
米奥特从不使用草图准备创作,其绘画过程完全是由自发的手势出发。米奥特的抽象画风格以自由流畅的手势为基础,这些手势因其所处的空间而被进一步丰富。这种自由且本能的绘画形式也也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释放了精神的潜能,从理性思维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米奥特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形容为:“源自内心冲突的结果;我的绘画是一种投射——在完全的精神张力中所完成的一连串充满张力的时刻。绘画不是心灵或智力的思考推测,而是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手势姿态。”
其早期作品以集结了多种元素为特色:厚重颜料涂层紧密排列,运用厚涂法的刀具技巧,使画布几乎没有空白,仿佛画面的表层在收缩,将各种元素集中于中心。这些作品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表现出一种激动而紧张的构图,材料似乎占据了整个空间,侵入了一切。

让·米奥特
《无题》1960
布面油画
193.5 x 128.5 x 3.5 cm
让·米奥特
《无题》(细节)1960
布面油画
193.5 x 128.5 x 3.5 cm
1960年代可说是米奥特艺术生涯的转折点。通过当时在巴黎展出的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弗朗茨·克莱因(Franz Kline)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他的风格受到了深远影响。1961年,米奥特首次访问美国,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支持。在纽约, 他与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和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等重要艺术家相识, 并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这些经历也让他开始尝试采用更加极简的创作方法,其中空白空间成为作品构图的关键元素。米奥特开始将画布保留为未处理的亚麻布,让其自然的质感与颜色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奥特对空间的理解不断深化。单色风格的创作逐渐转向更具图形感的表现,通过对比色彩于画布上进一步扩大了空间感。到了70年代,白色背景成为其作品的标志性特征, 这种背景仿佛散发着光芒,与其动态手势标记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米奥特
《无题》1980
布面丙烯
89.2 x 116.5 x 2.7 cm
让·米奥特
《无题》(细节)1980
布面丙烯
89.2 x 116.5 x 2.7 cm
手势始终是米奥特绘画创作的核心,艺术家旨在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存在体验。手势之下所打造出的抒情风格不仅与哲学和精神体验紧密相连,还与艺术家熟悉喜爱的音乐与舞蹈息息相关。米奥特在创作中注重符号的生成及其节奏化的排列,这需要同时运用画笔、调色刀和刮刀来完成。这种形而上学的艺术方法构成了其绘画作品的基础,展现了一个由对立力量构成的多维度艺术世界。米奥特对色彩的运用更带有深刻的个人视角,通过将空间分割,赋予这些情感充满活力的色彩,并跃然于画布之上。在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 其作品展现出形式与动态色彩的双双迸发,画布上充满曲线形状和阿拉伯风格装饰的运用,也进一步彰显了他对舞蹈与动态的持久兴趣。通过色彩的活力、透明度与丰富性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力。而白色则象征着开放与启示,也在米奥特的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让·米奥特
《倾斜》1989
布面丙烯
130 x 97 x 2.5 cm
尽管米奥特的作品未直接受到亚洲艺术的影响,但其创作过程也可说与禅画有着相似之处。艺术家经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思后开始绘画,无需草图或预备稿。这种创作方式成为他艺术的标志性特点, 也使他的绘画与舞蹈紧密相连:他的艺术来自当下的瞬间,充满即兴的能量与不可预见的活力。在70年代,米奥特更将绘画媒介从油画颜料转为丙烯颜料,以适应自身发展出的快速、即兴的创作需求,这也标志着了艺术家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变。从早期绘画色彩饱满、充满张力的密集构图逐渐趋于极简,他开始在未经处理的亚麻画布上仅施以少量的色块和线条。这种极简的风格更突显了米奥特的作品与禅画之间的相似性:在空白画布上的色彩点缀,成为深思后的行动瞬间的视觉隐喻。
正在展出| 阿尔敏·莱希 - 上海
也或许正是因为其作品蕴含这种书法般的绘画特质,米奥特在1980年受邀前往北京法国文化中心(Centre culturel fran?ais)展出其50多幅作品,他也借此机会访问了中国。作为改革开放后首位在中国举办的西方艺术家展览,该项目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 也奠定了他日后与亚洲艺术界的深厚联系。1982年,他在香港艺术中心(Hong Kong Art Center)展出了六十幅油画,随后又在东京法日学院(Institut franco-japonais de Tokyo)举办展览。次年,让·米奥特的作品在新加坡国立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和台北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of Taipei)呈现。1984年,其作品在东京条纹屋美术馆(Striped House Museum of Tokyo)展出。
1980年于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的让·米奥特个展现场图片 - 致谢让·米奥特基金会

1987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收藏了让·米奥特的两幅纸上作品。1991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展出了米奥特受已故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 的妻子丹妮尔· 密特朗(Danielle Mitterrand)委托,为《自由的记忆》(Mémoire de la liberté) 公益艺术项目创作的版画。共有五十五位艺术家参与了该项目,其中包括让·米奥特、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和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次年,场让·米奥特的回顾展在图卢兹艺术宫(Palais des Arts de Toulouse)举办。
让·米奥特
《无题》1988
布面丙烯
162 x 114 x 3 cm
在其艺术生涯的后期,米奥特则回归了早期作品中的一些技法,同时融合了他对构图与色彩日益深刻的理解。尽管其风格在艺术生涯中不断变化,但米奥特始终忠于自己的初衷:寻找一种超越文化与政治的普世语言。艺术家旨在实现语言完美统一的作品。这种艺术表达结合了思想与感官,并产出了一种体现出优雅与精致的随性自发等法式风格。米奥特的艺术表达可说是融合了思想与感官,展现出一种优雅精致却又随性自发的法式风格。让·米奥特的艺术风格超越了形式的局限,通过巧妙结合宏伟与亲密、庄重与欢愉,达到了形式变形的高度境界。
2002年,让·米奥特基金会(Fondation Jean Miotte)在纽约成立。如今,该基金会位于瑞士弗里堡(Fribourg),旨在持续研究与传承让·米奥特的艺术创作。
让·米奥特
《无题》2000s
布面丙烯
162 x 130.2 x 2.5 cm
让·米奥特
《无题》(细节)2000s
布面丙烯
162 x 130.2 x 2.5 cm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 | 摩纳哥)
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众多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