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安排|「德国交响——德国音乐与绘画的视听艺术漫谈」科纳艺术中心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KennaXu画廊新空间科纳艺术中心(龙岗)正在举办展览「德国交响」主题展览,是KennaXu画廊自2018成立来首次系统梳理和研究德国艺术家的展览,旨在扩展画廊的国际视野。本次展览展示了16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艺术家年龄跨度从90岁以上的老艺术家到90后年轻艺术家,全面展现了德国艺术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徐民奇老师将在活动中以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带来有趣的解读——德国音乐的发展史,以及德国音乐又是如何和德国当代艺术相互作用的,结合本次展出的作品,带大家深度刨析从乐圣贝多芬,再到当代艺术大师巴塞利兹,展开视听觉艺术的对话。2.23.2025(周日)15:00
德国交响——德国音乐与绘画的视听艺术漫谈
主讲人: 徐民奇 视听觉艺术研究学者
报名方式
(名额有限,扫描二维码预约)

活动时间
2025年2月23日(周日)下午 15:00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今德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Herbert von Karajan
赫伯特·冯·卡拉扬(德语: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长达34年(1955年起,至1989年去世)。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华文世界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1954年的卡拉扬

首次来华演出,中国演出公司,1079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 Philharmoniker)
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 1882
柏林爱乐乐团,旧名柏林爱乐管弦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成立于1882年,并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等级的管弦乐团。1867年,音乐家本雅明·比尔泽在柏林成立了一支冠以他自己名字的乐队,很快乐团就拥有乐手70人。这支乐队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身。
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尊敬的交响乐团之一该乐团以其卓越的演奏水平、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闻名。德国爱乐乐团的指挥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指挥家,其中包括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和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等。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Georg Baselitz
自1960年以来,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对全球艺术带来了非凡的影响,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为德国艺术树立了全新的形象,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和悲剧,他借鉴前辈们的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词汇,同时又保持了独特而完整的个人主义。从那以后,巴塞利兹在艺术史及自己丰富的作品集中不断汲取灵感并创新绘画形式,从不让自己受某种固定风格的束缚。自1969年以来,这位画家就将画布颠倒着作画。对于巴塞利兹来说,这种新颖的绘画方式能够清空绘画内容的形式,使之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弋,并在一种当时被视作是不可替代的传统媒介上进行革新。他在七十年代用手指涂抹颜料直接绘画的方法鼓励对色彩和材料更自由地使用,这种方法在八十年代他的表现主义色域绘画中达到巅峰。对于艺术家而言,八十年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他在1980年与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一起首次代表德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在这一年,他首次涉足雕塑领域。

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持续关注文化记忆、身份和历史,使他作品有多层次的主题,并往往辅以各种历史、神话和文学的素材。当中包括引用希腊和日耳曼神话、炼金术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著名中世纪抒情诗人瓦尔特·冯·德·福格尔魏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生于罗马尼亚的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法国诗人及评论家沙鲁·波杜黎(Charles Baudelaire)、俄罗斯未来主义者维克多·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和奥地利战后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等人的著作。在过去四十年,基弗将不同媒介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意念和组合,透过积累、混合及重新制作,从而建立他的创作实践。材料的语言在他作品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所以作品往往带有沉积的地质纹理。铅、混凝土、泥土、干枯植物、玻璃、铁丝网以及加入现成物品如书本、镰刀和模型船等,衍生出高度象征性的联系。铅对这名艺术家相当关键,他把它形容为 “唯一足以承载人类历史重量的材料” (the only material heavy enough to carry the weight of human history)。他选择的许多材料和主题,都参考了炼金术,例如将卑金属转化为黄金,成为了灵性启蒙的隐喻。
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

Imi Knoebel
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以极度纯粹的抽象艺术,透过对形式、色彩与材质的探索,研究绘画与雕塑的根本。他致力探索艺术的基本物质元素,并将之定义为人类与世界重要元素之间的简单互动。他忠于抽象艺术,追随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或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艺术家的步伐。马列维奇的《黑方块》(Black Square,1915年)对他创作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解放了他对于绘画的概念,并给予他“无法抗拒的感觉,让我能从零开始”。艺术家发展出一套实验性的方法与连续创作的方式,特别见于他使用色彩的触觉、形式上的几何运用及简约的创作材料上。
KennaXu画廊(南山)空间坐标于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4080号侨城坊T2栋,设有前展厅、主展厅、副展厅、VIP展厅、行政办公,及国际艺术收藏研究中心、国际青年艺术家研究中心。
KennaXu画廊(深圳南山)
KennaXu画廊(福田)设立在深圳福田区一个90年代老社区之中,穿过市井生活味浓郁的街道,绿荫遮蔽下一座简洁纯白的小院显露了出来,伴随深圳的成长与发展。KennaXu画廊(深圳福田)外观
科纳艺术中心(龙岗)
科纳艺术中心(KCCA)致力于打造一间国际级视野、专业化,美术馆级硬件的综合艺术中心,在兼顾画廊功能的同时,探索艺术与生活、科技与艺术、人与城市的关系。
科纳艺术中心(深圳龙岗)
关于KennaXu画廊 / About KennaXu GalleryKennaXu画廊成立于2018年,立足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福田区、南山区、龙岗海大科技园设立三个画廊空间,展览空间总面积1800多平米,定位为“国际视野、个案研究、实验未来”,学术性、实验性的艺术机构。致力于为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服务的国际性艺术交流平台。
KennaXu Gallery was established in 2018, based in Shenzhe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Three gallery spaces located in Futian District , Nanshan District and Longgang District (HAIDA Science Park) in Shenzhen, with a total exhibition space of more than 1800 square meters, positioning itself as an academic and experimental art institution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case study and experimental future". It is committed to serving artists, collectors and art lovers as an international art exchange platfor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