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盛大推出《“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大展: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近180件精品力作、逾1500平米展示面积,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辉煌15年,堪称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
超50件吴昌硕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篆刻作品
堪称“海上明月”一大亮点
本期带来缶翁不同时期的篆刻代表作
各位可从以下作品中一窥吴昌硕“金石之气”的意味
《武陵人》
1874年 1.7×1.5×2.4cm
君匋艺术院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印印面为方形,刻朱文“武陵人”三字。边款中提及的“茶邨仁兄”即顾潞,又名顾思潞,号茶村,长洲人。性木讷,善绘事,与吴昌硕同为“怡园画集”的主要成员,乃为画中好友。顾潞初见吴昌硕就如故知,时相过从,成为至交。同治十三年(1874)吴昌硕为其刻这枚“武陵人”印,之后又为之刻印多枚。
《武陵人》印面
该印为吴昌硕早年之作。吴昌硕早年治印兼收各家之长,不主一体,习印之初由汉印入手,进而习浙皖两宗,于浙宗独重钱松,于皖则崇法吴让之、徐三庚。而此印在字法上纯仿浙派赵之谦。在笔画的圆转方面,此印尽是赵法;但线条刀法的处理,仍是采取“钝丁法”,时断时续,轻重不一。
边款:茶邨仁兄有道正之。甲戌七月,吴俊并记。
《武陵人》边款
《画癖》
1887年 2.4×2.4×6.1cm
君匋艺术院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印印面为方形,刻朱文“画癖”二字。吴昌硕于44岁那年,为廉夫刻此“画癖”一印。
《画癖》印面
印面2.3厘米见方,印文以篆书直接入印,特别是“画”字下部的圆形处理及“画”字中部和“癖”字“辛”部的两个重点的应用,使整个印面显得灵动、活泼。左右印边紧贴印文,大胆残缺,上下印边略厚重,并与印文略拉开距离,起到留空的效果,使整方印章颇有空灵的艺术感。
廉夫即陆恢,原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庵、破佛庵主人,江苏吴江人,寄寓江苏吴县。工书画,山水受业于陶诒孙,花卉自幼学刘德六,为吴大澂赏识,聘入湘抚幕府。又精鉴别,曾先后为庞莱臣“虚斋”及盛宣怀鉴定古书画。书法汉隶,旁参魏晋六朝,遒劲而具金石气。陆氏与吴昌硕相识则在光绪十六年(1890),时值昌硕二度来苏,寓居吴平斋两罍轩,经平斋介绍,便结识吴大澂,由大澂之介,又与陆恢等订交。
边款:廉夫仁兄索刻。时丁亥二月杪,仓硕病肺将差。
《画癖》边款
《明月前身》
1909年 3.4×3.4×6.14cm
私人收藏

《明月前身》印身
此印印面为方形,刻朱文“明月前身”四字。印身另刻有人像一幅。吴昌硕原聘章氏(安吉县过山村人)为妻。
《明月前身》印面
1860年(清咸丰十年)春太平军从安徽广德直指浙西,攻占安吉、孝丰等地,不久,清军随尾而至,到处骚扰,民不聊生,鄣吴村民纷纷逃亡。时吴昌硕年十七,随祖父、父母兄妹仓皇远避。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中秋,始返故乡。原聘章氏于离乱中由岳家送至亲家一起避乱未及成婚,病死难中,遗骸仓促掩埋在庭院之桂花树下。及其重回家园,本拟重葬遗骨,孰料挖掘无有,徘徊回顾,无限怅惘,遂作“感梦”诗,并刻此印。
边款:己酉春仲,客吴下,老缶年六十有六。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
《明月前身》边款

吴昌硕简介

2025年2月20人9(本周四)15点
我们将特邀“海上明月”策展人王琪森
与“海上明月”执行策展人盛科
一同带来直播导赏
围绕《金石精神的旗帜
一一吴昌硕与上海的“双向奔赴”》
与各位深度剖析缶翁的金石精神
本次直播特别准备了互动礼物??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