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7日,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王礼军:填空”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展厅圆满结束。项目以“课程+共创”为核心框架,艺术家王礼军通过一堂“不雕不塑”的雕塑课,带领参与者跨越传统雕塑的界限,探索在创造力上的可能性。参与者们在艺术家的协助下,体验从选材、涂色、命名到搭建的全过程,将简单的木方转化为蕴含个人观念与情感的独特“作品”,同时规划木方的布局,让整件雕塑“自然生长”。
“填空”既是一道无固定答案的命题,也是一次无预设终点的艺术实验。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中,累计吸引了400余名参与者加入创作,将近一万名观众观展,最终共同完成了一件长7.4米、宽3.5米、高2.6米的雕塑作品,共计使用336根木方。
▲ “王礼军:填空”作品最终呈现效果
展览中,300多个文本以涂鸦、语句等形式绘制在木方上,其中既有童真想象、美好祝愿,也有关于生活的思辨的诗意表达。其中一些图案和句子在随机组合中彼此呼应,如“完形填空”一般,使观众参与到了这个“解码”的过程当中。
此外,在活动现场还布置了王礼军多年来围绕这一概念的相关创作案例,展出文献和现场对照阅读,让观众不仅参与艺术、感受艺术,也看到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和思维方法。
下面就来看看大家的创作吧!
“赛博完美世界”的代码意象与《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禅机并置,展现出虚拟与真实的戏剧性张力。
一棵树是森林的起点,而一片茂密的森林,其生态力量足以撬动星球。
闪电麦坤助推器或许是对“21世纪山海经”最好的注解。
窄窄的木方并没有成为创作的限制,人物、星空、海洋……在方寸之间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
木方之上,生活感悟的记录、存在主义哲思的探讨与现实矛盾的直观表达相互交错,流露出创作者们即时的内心独白。
项目活动期间恰逢春节,现场有不少新春祝福的留言。
艺术家王礼军以“雕塑共创”为方法,通过互动参与找到“当代艺术”更适合普通人的“打开方式”。公众成为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导性”退让,不仅消解了艺术与日常的界限,也是一次“关系美学”的实践,促使展览空间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公共场域。
每一根木方既是独立的情感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拼图碎片。正如艺术家所言,“填空”这一行为,不仅是在物理空间中填补空白,更是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从个体情感到集体共鸣的激发。
感谢所有参与者和观众的关注与支持!
“空间生产力”项目持续发酵
“王礼军:填空”是苏州当代美术馆2024年初发起的“空间生产力”系列第八个项目,自2024年4月发起以来,“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已经将美术馆的工作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还应该是当代人思考的对象。因此,我们依托苏州多样的城市功能载体与情感空间实施丰富的项目活动,在一个暂没有实体场馆的“美术馆”中打造了一座“无边界美术馆”,为大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
关于艺术家
王礼军
198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22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王礼军以雕塑,装置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实践,从他的日常经验出发,探索材料的物理空间及自我生存的物质空间。 他的作品讨论物本身的恒常性与感知的短暂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物在空间及认知中的存在方式。他的作品曾展出于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2024)、广州三年展(2023)、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2023)、 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2018)等。他的个展曾举办于广东美术馆、北京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北京公社、北京索卡艺术中?等。
查看更多信息和获取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苏州当代美术馆订阅号:
@苏州当代 Suzhou MoCA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