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身与幻像
—YOUNG Art Museum—
李勇个展
策展人
惠书文
学术主持
李奕燊
展 期
2025.02.28 - 03.20
地 点
YOUNG美术馆(总馆)
上海市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910号
YOUNG美术馆(总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5年2月28日隆重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勇最新个展“肉身与幻像”。本次展览由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担任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李奕燊担任学术主持。
将在此期间于YOUNG美术馆和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3月9日15:00进行直播导览和艺术对谈,16:30在美术馆一楼中庭举办艺术家个展开幕式。特别鸣谢贵州遵道行义酒业有限公司。
肉身与幻像:
李勇的“象征显微镜”
文/惠书文
李勇个展《肉身与幻象》为我们呈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视觉世界,这一个展主题的文字索引,不仅是对其在绘画形式上更进一步的探索,还是对个体存在、时间与空间、自我与他者等哲学命题之间的深刻反思。
语言的“无序与重构”
李勇的作品在形式构成上流露出一种“无序”的分割与排编,这种看似混乱的构图,实则是对既有“图像”和“样式”的主观解构与重构。在解构与重构图像的过程中,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现实景观文本的主体体认。
“无序与重构”的编码生成,更多的是对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碎片化的一种隐喻:即在现代化社会中,个体的身份往往被多重社会角色所分割,个体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性使得个体的身份变得支离而又碎片化。
2025《漫游2》通过无序的分割与排编,将这种碎片化的身份视觉化,使得观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个体身份的复杂性及繁复。就像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所说:“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些使他们更沉溺于他们谵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于衷。”

漫游2
个体与他者的“碎片化”
李勇的绘画元素剥离了日常之物的具体特征,取而代之的是被肢解的形象或色块,这些元素彼此缠绕却又相互疏离。他通过绘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个体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例如他的新作《周日》中所出现的“房屋、字母、数字”等构成的多维图像空间,既是对现代社会个体身份认同危机的反映,也是对哲学中“他者”概念的视觉化表达。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在阐述现代性的时候,认为人的身体不再被视为一个固定的生理实体,而是已经慢慢地渗入到现代性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抽象符号介入到身体的意义延伸当中,身体变成了互动、占用和重新占用的场所。

周日
哲学语义中,“他者”是指与自我相对立的存在,而他者的存在使得自我得以确立。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与他者的关系变得复杂而模糊。个体在面对他者时,往往感到一种身份的孤独和危机感,这种危机源于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他的创作通过对“物”的解构与重组,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的不确定性。画面中隐现的“拼贴、遮掩或被再拭擦的形象褶皱”,这些形象既是对个体身份的解构,也是对现代社会情感疏离的一种隐射。
时空下的“象征物”
在传统绘画中,时间与空间往往是固定的,观者通过画面感受到的是一个静止的时空。然而,李勇的作品通过绘画技术的反复推进,使得时间与空间在画面中变得动态。这种动态的时空表达,使得观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流动,从而体验到一种新的时空观念。
李勇以象征物和符号代码来表达复杂的个人情绪,他在作品《密码》中使用的“错位弥散的秩序性”等符号来强调个体的孤独与疏离,加强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与联结。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绘画在时间与空间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在运用绘画技术的反复推进时,让时间的密度和空间距离在画面中缓慢消失。

密码
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超验觉察,李勇挚诚地状诉了绘画在自我与他者身份中的联系性,他以象征物的变量身份介入现实语境,在与虚拟境遇中的自我身份属性形成极大反差,更强调第二者、第三者的身份及其携有的身份特质。《宿醉C》的表达方式既是对传统绘画时空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现代社会中时间与空间动态变化的一种感官体验。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责任,个体在面对他者时,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李勇的创作内核在对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哲学思想的深刻运用中,展现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个体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宿醉C


发芽成长

漫游1

桃花村

绿军装

村子·桃花岛

天还未暗

沿河而下,到达海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