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盛大推出《“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大展: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近180件精品力作、逾1500平米展示面积,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辉煌15年,堪称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
作为海派艺术的旗帜和精神领袖,吴昌硕不仅在绘画、书法、篆刻等领域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于后辈艺术家来说他更是一位大气和善的导师,为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海上明月”大展中藏着一件珍贵的扇面作品,镌刻着艺术领袖吴昌硕与京剧大师梅兰芳跨越50岁年龄差的“忘年”友谊,可谓本次大展看之一!
京剧宗师梅兰芳:
从绘画艺术中汲取养分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8岁学艺,11岁登台。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名列同光十三绝。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梅明瑞,字竹芬,由小生改花旦,可惜英年早逝。梅兰芳不仅学艺勤奋刻苦,而且善于思考变革,研究新腔,攻习昆曲,广采博取,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梅派”,为“四大名旦”之首。他亦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的祖父及父亲均喜好书画,并收藏金石古玩及明清书画,因而梅兰芳亦钟情于翰墨丹青,他认为中国京剧与中国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写意性、书卷气是互通的。他师从画家王梦白,并与在京的吴昌硕的学生陈师曾、陈半丁及金拱北、姚茫夫、齐白石等相熟,亦与京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鉴赏古玩及字画。

“海上明月”大展第8展厅
20岁的梅兰芳上海首演
吴昌硕大加赞赏
1913年,年仅20岁的梅兰芳应上海许少卿之邀首次来上海献艺(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北京跑码头),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吴昌硕在友人的邀请下前往坐镇观看,对其精湛的演技、婉转的演唱及婀娜的舞姿赞叹不已,倍加推崇。
梅兰芳亦久慕缶翁金石书画之名,尽管他们之间年龄要相差50岁,但梅郎的儒雅学养及对书画的喜好,使他与缶翁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此结为忘年交。
1914年,梅兰芳再度来上海演出期间,请海上名士袁克文一起去拜望缶翁,并出示自己的花鸟画作。缶翁见其画用笔严谨,章法自如,但整体画风较纤弱,建议其多学青藤、八大、白阳之法。自此,梅兰芳虽未列门下,但却执弟子礼甚恭,每次来上海演出,必到缶庐拜望请教,并邀请缶翁观看其演出。
吴昌硕为梅兰芳绘
《墨梅图》

“海上明月”大展第8展厅
1920年8月,梅兰芳由京来沪演出,名票袁克文设宴款待,特邀翁出席,并对梅演出的名剧《天女散花》多有肯定。梅离沪时到缶庐辞行,吴昌硕以精心创作的《墨梅图》相赠,并情深意长地题七绝二首:“翾风舞袖翠云翘,嘘气如兰堕碧霄。寄语词仙听子细,导源乐府试听箫。”“画堂崔九依稀认,宝树吴刚约略谙。梅影一枝初写罢,陪君禅语立香南。”
梅兰芳得画,大喜过望。从此,得暇辄登堂拜访,过从不绝。梅的画艺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之后,凡梅北返或南来,总是第一个先到吴老处,执礼之敬,为时所重。
“海上明月”必看之一
梅兰芳赠吴冬迈扇

见证吴昌硕与梅兰芳深厚友谊的扇面
展于“海上明月”大展第8展厅
1921年4月,缶老之子吴东迈自北京南归,捎来梅兰芳所绘的花鸟扇面一帧献于缶老。缶老展视,则见梅兰芳画的是绶带鸟,反面则是朱古微写的词人况蕙风的一阕《浣溪纱》。
吴昌硕阅后十分喜爱,即提笔题跋其上:“客岁夏秋闲,畹华来沪,有过从之雅,常作画奉贻。别去怱怱逾年矣,迈儿归自京师,出画扇,则畹华之贻,画尤美妙。当设色写生时,必念及缶庐颓老,重可感也,迈能珍弆之。讴尹(指词人朱古微疆村)曰:是亦善承缶指也。辛酉大暑日,书此一笑。时缶年七十八。”

吴昌硕简介

“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大展
海上明月
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
/ 展览地点 /
中华艺术宫41米层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4.12.31—2025.3.21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